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研究》后记

作者:潘先林 发布时间:2002-10-09 原出处:《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研究》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我出生在贫困的滇川黔交界地区一个山区小县――威信,家乡留在脑海中的印象除了险峻的环境、恶劣的交通及贫困的生活外,还有家乡人民坚韧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由于家族的关系,我的祖辈及父辈们曾与民国时期的滇军有较深的关系。在184师潘朔端师长的周围,集结了一批他的家族子侄,如我的伯父潘为江及堂伯父潘为汉、潘为明、潘为湘等。因此,我从小就耳濡了不少有关龙主席、卢司令及“幺老者”(卢溶泉)的传奇故事。他们是怎样形成为一个整体,从贫困的山村走向云南省权力的顶峰?这是我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有切身的生活感受,我有了许多不成熟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似乎清晰地看到了他们走过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脚印,那就是险峻的环境和贫困的生活铸就的坚韧顽强和自强不息,本书就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偿试性回答。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书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当我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区青年步人博大精深的史学殿堂时,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导师林超民教授及师母李芸老师。先生不弃我资质驽钝,识见短浅,对我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传道授业,孜孜不倦。先生常引方国瑜教授“不淹没前人,要胜过前人”的治学精神教育我们,要求我们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懈怠,不逸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孜孜以求,一往无前”。本书自始至终是在先生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的期望。同时,先生和师母非常关心我的成长,常以“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作人”的精神教育我们,对我的工作、我的婚姻、我的家庭给予了父母般的关怀,甚至对我远在山区的家人,也给予了较多的照顾。没有他们的关怀,也许我还是那个语言迟钝、犟头犟脑的山里人。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书的写作还承木芹教授、乌谷研究员的细心指导;在论文答辩之际,答辩委员李埏、何耀华、荆德新、张鑫昌、高发元、马超群及评阅人谢本书、王叔武、王宏道、朱惠荣、郭大烈、王树五、孙代兴等专家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本书在整理出版时作了不同程度的吸收,从而避免了一些疏误;云南大学的唐敏、吕昭义、刘鸿武、郑志惠、方铁、陆韧、沈海梅诸位教授对我的学业和工作也给予了较多的关心和照顾;田野考察期间,得到昭通地志办的陈序德老师、昭通市志办的张宁等同志的大力帮助。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承云南省人大副主任卢邦正先生关怀,阅读了本书初稿。卢先生对我选择这个云南近代史上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表示肯定和支持,这对我是不小的鼓励。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书的出版,承云南大学学术著作、教材出版基金及云南大学历史学基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承云南大学出版社施惟达社长、赵国树主任、李兴和副编审及责任编辑文思启教授鼎力帮助,美术编辑丁群亚老师设计了封面。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本书行将出版之际,人类学家王筑生教授不幸英年早逝。王教授曾在滇川黔交界地区的镇雄县山区生活过10年,对本书中的许多问题有着切身感受。在我的论文开题论证会上,在我和他多次出差的飞机上、宾馆里,王教授娓娓道来,耐心启发,给我许多的教诲和帮助。他的学术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书即将出版了,我的心情不免惴惴。虽然本书倾注了我作为滇川黔交界地区人的责任感和对研究对象的深厚感情。并且在研究中遵循方国瑜教授“摆事实,讲道理”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不带个人偏见,不说无根据的空话,不下无根据的结论,一切以材料为依据。但由于本课题牵涉面广,涉及人物多,而作者水平和能力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史学界的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潘先林  谨识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9年3月20日RZ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