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与南华》后记:不务正业
前几天五一节,我和李天永去楚雄彝人古镇“半颗印”拜访张建强先生,又与张海平先生,阿痴文友聚在了一起。五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阿痴口出狂言,先褒扬在场诸位数十年执着坚韧,今日成就斐然;话锋一转又说我们的共同特点是:均为“不务正业”,还有就是“歪打正着”。今年五一节期间我们在彝人古镇“半颗印”拜访张建强先生合影“不务正业...
分类: 散文 点击: 日期: 2023-05-20 05:10:15
普显宏:《嘴巴的节日》后记
算下来,我已有好些时日没写出一篇满意的美食散文了,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什么妙趣横生的素材可供我来写,肚子里没有货,这就好比女人没有怀孕,并非是生孩子难不难的问题。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就是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这话用在我的文友吴安臣身上,是在合适不过的了,他把苦难的童年,变成了一篇篇坚硬、深邃的散文,充满了我喜...
分类: 散文 点击: 日期: 2023-04-08 05:54:22
普显宏:《相见不如怀念》后记
从煤矿进南华县城工作生活整整8年,每年都以作家身份应邀参加各种采风活动,每次采风都用心去感悟和体会,努力去写出自己想写的文字,把自己的爱憎情感表达在字里行间,回报养育我们成长的衣食父母和这片辽阔的苍茫大地,最起码对得起采风的组织方及招待你的那一顿饭菜。怀着这样一种敬畏与谦卑的心理,我留下了这些年来每一次采风后写下...
分类: 散文 点击: 日期: 2023-04-05 05:24:55
普显宏:政协缘,《放言五年》后记
政协是所大学,我是一名学生。这本书,不是为了宣传政协,而是我用笔记下的一些细节。我写这些文章,不是为了发表,而是我的五年政协委员经历,是一名基层政协委员的心路历程。...
分类: 散文 点击: 日期: 2022-11-04 11:36:16
普显宏:《治未病》后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科学的春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在民众中已深入人心。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说:在自己的岗位上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是“专”的表现,同时也应该视为“红”的表现。...
分类: 散文 点击: 日期: 2022-10-23 05:51:36
简单的做人 自然的写诗——诗集《听呼吸的声音》后记
整理集结出版一本个人的诗集,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夙愿或叫梦想,虽深知自己的诗歌还很浅薄甚而还有些稚气,但可谓无拘无束,自然的写意,句句说的都是心语,行行提的都是真情。在众多人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荐下,现圆了这个心愿!给自己有了个交代。...
分类: 诗人 点击: 日期: 2022-10-14 05:09:33
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散文诗集《女妖》(后记)
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凉山,大凉山。在我们母语中远不止现在行政区划的那么狭义而又实在。凉山,大凉山,她存在于我们的母语中,“凉”是彝族的自称,又是彝族人作为生活中超度祖灵的必修课——“利木”的含义;“山”字是人居住的地方。这样说,“凉山”两个词的含义就是:“有彝族人居住的地方或者超度祖灵的人居住的地方”。这样说,大凡彝族...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22-01-14 16:16:30
白彝民间创世史诗《莫棉巴》:后记
“莫棉巴”诗歌没有文字记载,完全靠当地白彝人民间口耳相传延续下来。随着老一辈传唱人的逐渐去世,如今能完整唱“莫棉巴”的白彝人已经很少,抢救性挖掘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迫在眉睫。...
分类: 语言 点击: 日期: 2021-02-09 05:55:54
余华:《新时代视野下的彝语文翻译研究》后记
自2009年1月起,我不知天高地厚地涉足了彝语文翻译研究领域。当年,“第十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向全国征稿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论文。我试着写了一篇《论全国“两会”文件的汉彝翻译》的拙文进行投稿,这篇拙文有幸被主办方选中,并有幸在论文评奖中获得二等奖,同时在当年得到发表。这给了我继续在业余时间里进行彝语文翻译...
分类: 文献 点击: 日期: 2020-09-22 10:56:24
诗歌写作是无限靠近神明的灵魂修炼|诗集《高于山巅隐于心间》自序
我生来是个凡夫俗子。而人不能随心所欲生活,因此才有凡人仙人之说。所以如果要想进入自我明澈的通透之境,我只有带着“入世”思想,站立在凡尘世界里始终不渝地“修炼”。...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20-04-12 19:32:08
标签:沙辉 诗集 《高于山巅隐于心间》 自序 后记
苏晓星:《苗族文学史》后记
我仍然把编撰新本《苗族文学史》看作是一项工作任务,因此,在承担任务后,就下定决心使新本大大超出旧本的水平。旧本《苗族文学史》重大缺点有四:第一,断言苗族书面文学是解放后产生的,此前的历史都是民间文学史;第二,以偏概全,往往仅用一个方言、一个...
分类: 动态 点击: 日期: 2010-12-04 00:00:00
临水而立——普驰达岭《临水的翅膀》(诗集)后记
在遥遥远远的彩云之南,南高原千姿百态的湖泊高高低低隐约于云岭丛山深处。彝族六祖之裔德布德施的罗婺部地,云南禄劝县云龙乡洛尼山下一个叫普张康的彝族寨子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唐南诏部地,宋大理国曾在罗婺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与神话。...
分类: 动态 点击: 日期: 2008-07-01 00:00:00
《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研究》后记
我出生在贫困的滇川黔交界地区一个山区小县――威信,家乡留在脑海中的印象除了险峻的环境、恶劣的交通及贫困的生活外,还有家乡人民坚韧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由于家族的关系,我的祖辈及父辈们曾与民国时期的滇军有较深的关系。在184师潘朔端师长的周围,集结了...
分类: 文献 点击: 日期: 2002-10-09 00:00:00
标签: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研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