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彝汉教典》

作者:《彝文文献学概论》 发布时间:2002-11-0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曾译作《彝汉史诗》,今译为《彝汉教典》。该书亦称“四十九位彝汉道人语录集”或“彝汉导师言论集”,是一部反映彝族古代文化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经典著作,曾在滇东北彝区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经历代多人转抄,同名异本较多,差异很大,有的完整地抄原著的全部内容,有的仅摘录部分内容。特别是有的抄本大量使用异体别字、书写欠工整,任意增补和删减内容,很难贯通领会,加之多数抄本都不注明抄写年代,作者和抄写者都不予署名,故对于抄本年代的先后、内容的脱漏和增衍一概难断。要系统地加以整理并译注出版,应当对今存的不同抄本加以校勘和比较研究。B3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汉教典》尽管在历次焚书厄运之中,许多抄本被大火化为灰烬,但仍然有一部分抄本免难幸存今世。现在北京图书馆馆藏彝文典籍编号477、478、479、480、481、482、484,就是《彝汉教典》的七种异本。(详见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民族语文组内部编印的《北京图书馆馆藏彝文典籍目录》78―79页)上述七种异本经初步查阅,差别较大不宜概述,现仅以其中“479”号为例,略作简介:B3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抄本使用笔、墨、棉纸,装订方法近似汉文线装书,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214页,幅面为24厘米X23厘米,字数约60000多个。B3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书中有“弄雯世珠写、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写”(笔者译)的彝文记述。据考证,“弄雯”系彝语地名,指今云南省武定县已衣区汤德古乡境内的“弄雯村”。“世珠”彝语,对教人知书识文者的称呼,意同汉语的“老师”。经查证乾隆五十八年当为公元1793年,距今200年。按上述年代和地名,根据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可推出该抄本不是原著手稿的结论,那么居住在“弄雯”的“世珠”也只是转抄者。因此,对原著作者和成书年代仍需考证。B3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汉教典》为训世海人之书,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犹如百科全书,有较大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宗教礼俗、伦理道德、医学病理……等各个方面。B3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书是系统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伦理道德观念、哲学思想、风情礼俗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西南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还可以为考证其它彝族文献中记载的――些古地名和古代部落氏族以及英雄人物、知识导师提供旁证和依据,也能当作彝汉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的见证。B3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