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目录

作者:庄孔韶 发布时间:2006-08-1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附影视人类学光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北京。全国各大书店有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邮购部电话:010-82501766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录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言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编 教科书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章  人类学要义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何为人类学?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人类学的领域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进化论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传播与社会、文化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功能论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 自然、结构与符号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节 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章 人类体质的属性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什么是体质人类学?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章  考古与博物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考古学、考古史和考古人类学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博物的研究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章 田野研究的特征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田野研究的类别选择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研究性质和田野伦理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七章  沟通的意义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理解语言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文化关联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交际民族志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八章  田野调查方法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进入田野工作地点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田野调查方法举要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田野资料与整理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九章  游猎、游耕、游牧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游猎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游耕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 游牧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章 乡村与城市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精耕农业与乡村人类学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城市社会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一章  婚姻与家庭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二章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人性与人格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节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节 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三章 族性与社会分层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族群与族性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社会分层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四章 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政治组织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社会控制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五章 宗教与仪式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仪式与巫术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社会中的宗教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六章 文化展示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人类学与口述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文化撰写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影视人类学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 艺术解读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七章  人类学的应用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人类学的应用历程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人类学应用实例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编 影视教材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部:《酋长的第五位新娘》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部:《我妻我女》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部:《仲巴 昂仁》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部:《长江沿岸田野纪行》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部:《兰屿观点》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部:《用第五个手指演奏萨朗长笛:来自西苏门达腊岛派酷布哈的抒情歌曲》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七部:《虎日》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下是《人类学概论》撰稿人、参与者名录: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言       庄孔韶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章 庄孔韶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章 黄剑波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章 黄剑波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章 刘  武 刘  谦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章 潘守永 张庆宁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章 马  京 李朝辉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七章 庄孔韶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八章 庄孔韶 雷亮中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九章 麻国庆 刘  源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章 庄孔韶 潘守永 范长风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一章 潘守永 富晓星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二章 庄孔韶 冯  跃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三章 蓝林友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四章 蓝林友 刘朝晖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五章 地木拉提.奥迈尔  黄剑波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六章 张有春 徐鲁亚 雷亮中 阿嘎左诗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十七章 张有春 李朝辉 冯  跃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类学概论》书尾附中英文对照重要术语小辞典并索引:李飞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类学概论》著名人类学家肖像素描(十二幅):林建寿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8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