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新时代凉山彝族地区移风易俗经验推广研究

作者:林何平 发布时间:2024-02-07 原出处:《时代教育》2023年21期 点赞+(

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广泛的民族性、群众性和时代性,是彰显民族特色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良的风俗习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阻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革除陈规陋习成为新时代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内容,凉山彝族地区自开展移风易俗以来,针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为移风易俗工作探索出了新思路,其探索出的实践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新时代;移风易俗;凉山彝族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xinnongd2.jpg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移风易俗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胜利,为凉山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额彩礼、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凉山彝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凉山州深入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来,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协调推进的工作合力,树立起来美丽、健康、文明的文明乡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使得凉山彝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焕发出了新气象,打造出了移风易俗的“样本州”。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文明格局

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凉山彝族地区移风易俗工作过程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以及党员干部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当中,持续推进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带头示范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移风易俗的实践当中,形成婚俗节俭、丧葬文明、乡村和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良好社会风气。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坚持党建引领,形成移风易俗凝聚力

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工程进行落实。全面强化党对开展移风易俗的思想引领、组织引领、示范引领、服务引领作用,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制、清单化管理、数字化评价等方式,提升凉山彝族地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质量。强化组织领导,压实移风易俗责任。通过研究制定移风易俗重点工作方案、领导干部工作分工方案等措施,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和移风易俗案件查办组,明确领导干部责任管理体系,确保党建引领移风易俗责任落地见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围绕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工作要点,邀请专家学者,通过详实的案例数据,丰富的图文视频,推进移风易俗培训工作有效落实。将移风易俗工作实效纳入年度述职评议考核中,通过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各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的内容当中,压实主体责任落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能够突出实效。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移风易俗推动力

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移风易俗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聚焦模范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文明幸福指数,推动乡风文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抓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创优争先的良好行动力。发挥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四严禁四不准”纪律规定》,自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广泛开展党员示范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形成学习先进,争当模范,党员带头示范的良好局面。推动乡村幸福文明指数建设,建设和美宜居新农村。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实施细则等,通过发放宣传册、倡议书、绘制墙绘、打造乡风景观等方式深入推进宣传移风易俗,提升广大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新风尚。结合新形势下移风易俗工作特点,结合彝族地区民族特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风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下功夫,倡导性和约束性并举,创新用好村规民约、典型宣传、群众动员等手段,通过优秀典型评选,积极引导群众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实践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的践行者、弘扬者、建设者,营造出积极、健康、幸福的良好移风易俗的社会氛围。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移风易俗向心力

坚持广泛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围绕行为规范、婚丧嫁娶、家风家教等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持续推进凉山彝族地区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深入开展志愿宣传活动。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展示优秀传统美德和民俗风情,让凉山彝族广大人民群众能学习新思想和新政策。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推送新闻移风易俗简报,召开群众坝坝会,不断加强社会道德氛围营造,传递乡风文明正能量。打造干净舒适村容村貌。把移风易俗工作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紧密结合,倡导凉山彝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爱清洁、讲卫生、讲文明守规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及公共秩序。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自觉清洁家园、净化绿化美化村寨环境。凉山彝族广大人民群众应当自觉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绿色低碳的生活发展方式。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夯实移风易俗基础

凉山彝族地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出移风易俗治理新模式,通过推广“积分超市”“一约、三会、三项制度”等典型做法,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探索出一条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移风易俗乡村治理体系,以“三治”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通过自治建设,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有关规定、抵制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等相关内容、婚嫁彩礼和人情随礼标准等,按制订程序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制定当中,并严格遵守执行,形成各级监督委员会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监督,生动活泼的局面。通过加强对村规民约制订执行的指导监督力度,严格落实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备案审查责任制度。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规范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大力推广红黑榜、积分超市等典型做法,从而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去;通过扫码举报和举报热线的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监督工作有效落实,营造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大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要求,自觉签订深化移风易俗承诺书,严禁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将制订执行村规民约的主要负责人工作执行情况,纳入到其个人工资绩效、评先评优、干部任免、干部参选任职等工作中。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通过法治建设,为移风易俗提供制度保障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移风易俗法治化建设水平。重点对高额彩礼、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问题进行倡导和规范,围绕《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进一步分配工作任务,细化具体措施。为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凉山州先后出台了《凉山州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总体方案》《凉山州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导则》《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移风易俗“四严禁四不准”纪律规定》等政策文件,明确婚嫁彩礼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对随礼礼金、宴席标准、接送亲规模等提出明确限高,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地方各级通过制定《喜事新办做到八个不准》《丧事简办做到八个不准》《承办宴席做到三个不接》《移风易俗五个禁止》等制度,结合当地移风易俗工作的具体实际,针对性的作出系统性部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在凉山彝族地区掀起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引导人民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通过德治建设,为移风易俗培植文明新风

充分发挥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人带动周围人,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百千万”示范创建,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作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把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集体、家庭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和典型事迹宣传,促进乡风文明深入开展。通过互评亮榜的方式,宣传引导公民树立正确婚丧观、弘扬中华孝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每年的十二月确定为凉山彝族地区移风易俗宣传月,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先进文明个人、文明示范家庭、文明示范村等文明新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凉山州移风易俗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的创建,推荐评选先进典型,使得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事迹能够得到宣传和表彰。深入推进孝敬老人志愿服务,开展邻里互助和爱心公益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改变改变不良传统观念,在实践中提高对移风易俗的科学认识。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舆论引导,发挥各级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深入报道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敬老孝亲的典型事迹,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婚丧观和弘扬中华孝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革除陈规陋习,传承优秀民俗文化

移风易俗,革除的是陈规陋习,弘扬的是优秀的民俗文化。深入推进凉山彝族传统优秀民俗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大力发掘、保护、继承、弘扬、创新凉山彝族优秀民俗文化,丰富凉山彝族优秀民俗文化宝库,合理开发和利用彝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彝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注重对凉山彝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服饰、饮食、民间工艺制品的保护和利用,形成具有凉山彝族地区特色的商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彝族民俗文化,赋予古老彝族文化以新时代的文化气息。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批判继承和发展彝族民俗文化

移风易俗革除的是陈规陋习。凉山彝族自治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彝族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凉山彝族民俗文化,作为凉山彝族人们的重要精神宝库,是指导凉山彝族地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宝库。但对凉山彝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需要辩证地看待传统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除陈规陋习,做到对凉山彝族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具有彝族特色的现代文化。优秀的凉山彝族民俗文化不仅仅是彝族人们的精神家园,更是推进凉山彝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当前,移风易俗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一些陈规陋习,包括:人情风、吃喝风、迷信风、攀比风以及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低俗婚闹、厚葬薄养、环境脏乱等不良民俗进行专项整治。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引领凉山彝族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需要在挖掘和保护的过程中继承与创新。通过加强对凉山彝族地区优秀民俗文化精髓以及史料、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对精品彝族文化创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凉山彝族地区开展精品剧本、剧目的创作工作,支持凉山彝族地区创建一批名家工作室,开展彝族文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壮大彝族民族学会,培育打造彝族文化传承基地,开展彝族文化调研和举办具有彝族特色的文化活动,挖掘培养彝族文艺骨干,创作和编排富有彝族特色的文艺节目。通过对彝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等工作,积极打造彝族非遗文化精品,大力发展彝族火把节、彝族年等节庆文化。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开展大凉山古彝文化系统保护工程

开展彝族文化溯源工作,提升彝族文化发展内生动力。大凉山古彝文化包括天文历法、古彝文字、祭祀仪式、歌舞礼乐、建筑营造及装饰、漆器、彝绣、生活日用和习俗等,与中华上古文化同源,是迄今为止保留较为完整的上古全系列人文活化石,是构建凉山彝族地区差异化文旅战略的非遗核心和最佳抓手。大力传承和弘扬古彝-中华同源文化的系统性挖掘、梳理和传承保护,运用现代传媒和主题演绎手段,打造一批具有彝族特色的人文景区,展示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消除文化误解,塑造彝族特色文旅品牌,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和凉山彝族历史文化传承、全面提升文化自信交出一份具有彝族特色的答卷。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深入推进凉山彝族文化品牌建设

大力发展彝族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彝族文化品牌。以“大凉山”品牌为牵引,不断推出优质的文化产品推动传播平台建设,推动凉山彝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大力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全面推动彝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体育、康养、农业、教育、城镇建设深度融合,培育精品景点、优秀剧目,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打造彝族特色文化品牌,以凉山彝族年、彝族火把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冬季音乐节为重点,将优秀彝族传统文化扩展到西部、扩展到全国、扩展到世界,充分表达民族性和国际性,增强世界对多元文化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彰显时代特征、凉山特色、传播广泛的文化精品,让更多具有群众性、普及性的彝族优秀文化作品,把凉山塑造成处处有风景、有品牌的文化之地。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

自2020年5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凉山州委、州政府结合以往经验及凉山州实际,加大力度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凉山彝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开展了立新规、除陋习、树新风的热潮,使广大群众逐渐放下了人情面子,提升了精神文明共同富裕的追求。通过对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各项工作,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广泛参与、协调推进的工作合力。移风易俗对凉山州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为新时代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为各地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新经验,奋力谱写了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参考文献:
[1]陈永亮,张立辉.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民族地区移风易俗路径——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J、Y县为例[J].民族学刊,2020,11(06):29-35+155-156.
[2]申秋红.四川省凉山州移风易俗实践探索[J].人口与健康,2020,(01):55-58.
[3]胥学跃.阿嘎乡移风易俗面临的形势及对策建议——关于阿嘎乡农村移风易俗现状的调研报告[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0,(01):75-76+53.
[4]杨旭东.利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21,41(06):20-28.

作者:林何平,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载:《时代教育》2023年21期;文字来源:期刊网-g3mv.com;图片来源:搜狐号-川报攀西,作者:何勤华。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