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尼木措毕(送祖归灵仪式)
在凉山彝族生活中,“尼木措毕”至今是民间最为隆重、最受重视的活动。一般都以宗支为单位,在火葬举行之后的一年到数年之内,按一代送一代或几代的传统,在冬日农闲时节由家庭自行或家支集体延请祭祖毕摩来举办。...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3-03-22 05:33:36
浅谈彝族“克智”文化保护与传承体会
彝族口头论辩“克智”是在婚礼、丧葬、节庆等集会场所以主客双方论辩手临场演述的一种诗体口承文学,是彝族民间语言艺术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灵活,最具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的文化形式。“克智”文化见证了彝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保护和传承彝族“克智”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有效的应用,对于维护中华民族...
分类: 传承 点击: 日期: 2023-03-10 05:22:16
论凉山彝族“克智”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及发展路径
凉山彝族克智是口头论辩的辞赋或民间韵味体诗歌,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可谓是彝族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这种语言独具特色的说唱诗词,是彝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和生产经验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随着异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化的影响,凉山彝族克智在民俗活动中的表演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特别是传承人的保护更为迫切,文章基于这...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3-03-05 05:18:27
叶宏 邱尼姑:凉山彝族漆器色彩与纹饰的文化溯源
凉山彝族漆器的审美价值源自于色彩和纹饰的独特性。在彝文古籍和民间文学中采集到的有关色彩的描述,为以黑色、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的彝族色彩审美奠定了文化基础。而对彝族民间信仰和文字意向的分析,进一步拓展了对于漆器纹饰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凉山彝族漆器的色彩与纹饰展开文化溯源,有利于准确把握漆器文化的内涵,促使古老的漆...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3-02-25 05:54:27
凉山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强化,康养旅游产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凉山同时拥有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宜人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多样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
分类: 发展 点击: 日期: 2023-02-21 05:39:00
浅析彝族“尔比尔吉”的内涵及地域特色
彝族的“尔比尔吉”根植于深厚的凉山文化土壤,是彝族劳动人民为总结和传播社会生活及生产经验不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精髓语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彝族的“尔比尔吉”与凉山历史文化相辅而行,反映了凉山彝族自然地理和各个民族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以及人民心理素质、语言风格等各方面的特点,成为广义的、独特的...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3-02-17 05:28:13
凉山彝族苏尼文化
凉山彝族苏尼文化是彝族传统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彝族苏尼文化又称为彝族的巫术文化,了解彝族苏尼文化不仅可以加深对彝族传统宗教的认识,同时又是对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本文将通过对彝族苏尼的形成、苏尼的法事活动、苏尼的地位、以及苏尼与“阿撒”之间的关系对凉山彝族苏尼文化做一个深入的了解。...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3-02-18 05:05:01
新时代凉山彝族优秀家风建设探析
彝族家风是彝族文化的缩影,是读懂彝族的基因密码。建设彝区优秀家风,事关彝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事关彝区的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和谐繁荣。加强新时代彝区优秀家风建设,要抓住彝族家风家支化、习俗化、封闭性、稳定性等特点,从筛选彝族传统家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促进彝族优秀传统家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分类: 观点 点击: 日期: 2023-02-11 05:02:36
凉山彝族灵目措毕仪式文化
灵目措毕,是凉山彝族最大的一项宗教仪式。这项仪式只有世袭毕摩世家和著名的毕摩大师,才有资格主持和承担。毕摩是彝族宗教和文化的传承者,他掌握着融天文、地理、历算、哲学、医学等知识和宗教为一体的彝族毕摩文化。...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3-02-10 05:56:44
防疫文化资本:凉山彝族瘟疫认知与应对的人类学省思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为全球与地方交织共生的疫情防控提出新要求,也为客观审视族群防疫地方性知识与实践提供了新视野。以四川凉山彝族民间社会新冠疫情应对为思考点,从历时与共时视角审视该族群疫病应对的地方性知识及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拟人论医学体系”,彝族形成了神、鬼、自然的疫病起源观,并以“仪式抗疫”为核心,构建起...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3-02-07 05:59:25
源远流长的凉山彝族毕摩文化
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毕摩的起源、变迁、现状,毕摩的概念、毕摩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毕摩的法器、神秘的毕仪式现场和毕摩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动态等的粗略的介绍,让大家对彝族毕摩和毕摩文化的深邃能有一定的了解。...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3-02-04 05:37:05
广义论证视域下的彝族克智研究
彝族克智是从属于彝族文化群体的辩论主体在婚丧场合语境下根据一定的辩说规则展开的社会互动,在社会文化性、动机、语言、规则和结构上具有说理活动特征,是少数民族文化体系下的特殊说理类型。克智活动按“兴、辩、忆、驳、转、叙”的程式推进,其过程不依赖于绝对的逻辑演绎,而依托于彝族特有的文化和信念系统,故不可将形式逻辑的...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3-02-03 10:38:10
仪式中的“修复”——一项关于凉山彝族精神疾病观的人类学研究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药物治疗,“修复”病人的理念与仪式实践依然是凉山彝族精神疾病观的存在方式与文化理性。本文从识别、分类、仪轨和构成要素等方面对此精神疾病观的仪式性“存在”进行学理建构,并呈现相关知识状态及其价值。“修复疯人”的文化实践、仪式治疗的文本性和无药物参与的存在性关怀等特征,既坐实了米歇尔...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3-01-06 05:18:17
阶序治理:前国家社会的整体秩序生成机理——以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
在民主改革以前,四川凉山与外隔绝,彝族家支林立,等级界限严格,这一“奴隶制”原始形态,为研究前国家形态的治理底色提供了一把钥匙。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具有彝族人、黑彝家支与黑彝家庭层层套叠的传统社会结构,它得以在内部家支斗争与等级矛盾中持存,与其“阶序化”的社会治理密不可分。血统隔离的家支婚姻让人种得以传续,等级涵括的农...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3-01-02 04:06:54
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现代解读
古代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故事广泛流传于凉山彝区,支格阿鲁成为了凉山彝族家喻户晓的名字,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支格阿鲁文化。本文试图从文化和人类学的视角解读在现代化浪潮中发展和变迁的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12-24 05:01:01
凉山彝族与兰花烟
在彝人的眼中,兰花烟即是他们的魂魄。他们认为“烟源于天上的云雾,又终汇于天上的云雾”,只有代代吸烟,才能向上天表明:“本家有人吸烟,代代烟火不断”,日常生活、婚丧嫁娶都与烟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类: 科学 点击: 日期: 2022-12-23 05:00:08
凉山彝族的家支与德古的结构与功能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12-16 05:25:30
凉山彝族民间命名习俗与文化蕴涵
少数民族的姓名,蕴含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本论文从凉山彝族姓名的命名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心理,民族传统观念及民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对凉山彝族姓名中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
分类: 语言 点击: 日期: 2022-12-12 05:28:12
凉山彝族本名中反映的命宫文化
在众多凉山彝族地区,流行着一种双名制度,彝族人普遍会取本名与尊名两个名字。其中,本名在各种祭祀、人生礼仪中占重要地位,蕴含着凉山彝族深厚又神秘的命宫文化。...
分类: 语言 点击: 日期: 2022-12-11 05:01:28
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以四川凉山地区为例
“耶玛”是凉山彝民对装饰“花花”的统称,即汉语中的装饰纹样或图案。彝族是一个有着极高审美品位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人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如服装、银器、漆器、铜器等,而饰于其上的“耶玛”种类丰富、配色鲜艳大胆,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本文试图以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为基础来探讨凉山彝族装饰图纹造型之形式美...
分类: 服饰 点击: 日期: 2022-12-10 05:20:51
廖久明:郭沫若就凉山彝族奴隶制问题致刘大年函写作时间及相关问题
刘大年“是新中国史学界第一代领导人之一。一方面在中国科学院学委会主任委员郭沫若领导下工作,一方面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卫处指导下工作,即负责传达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意见,并找院长、副院长谈学习计划、意见等”。从此以后,刘大年与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有了更多接触,他们有时也通过书信方式联系。...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23-01-10 05:52:09
郭沫若对凉山彝族奴隶制的论述
(一)土地既有了分割,就有了好些朋友认为西周已经是封建社会的。因而我从金文里面所发掘出的一些锡臣锡地的资料,在我以为乃奴隶社会的绝好证明者,通被利用为支持封建说的根据。然而这是把资料的整个性分割了,铭文是从青铜器引用下来的,青铜器时代的生产技术承极原始的石器时代而来,并没有可能发展为封建式的生产。而农业民族的奴隶制...
分类: 文献 点击: 日期: 2022-12-07 1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