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民族社会工作视域下凉山彝族社区“家支养老”服务模式探索

作者:​丁木乃 发布时间:2024-01-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社会保障研究》 点赞+(

摘要:凉山是一个“血缘家支社会”,在血缘共同体关系中,家支通过建立互助网络、共同的价值观、互助机制和长期的社交亲情关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系统,使家支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养老困难和挑战。互助型“家支养老”合乎凉山彝族社会发展与传统观念,是凉山彝区现阶段以及将来相当长时期内妥善解决养老问题的路径。应立足于凉山实际需求,将凉山彝族本土性助人经验和方法与专业民族社会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老人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互助型“家支养老”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家支养老”服务圈,将“养老”变“享老”,加快凉山彝族老年人“善养”格局的形成,发展与凉山彝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这对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民族社区互助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民族社会工作;彝族社区;互助养老;家支
基金资助: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RC2021003);乐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重点学科建设骨干教师成果培育项目(205220207);乐山师范学院融合发展教学改革项目“社区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社区治理与实务》课程创新与实践”(RHJG-2023-38)的阶段性成果。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20240128100247.jpg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引言

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显著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给经济、政治、文化与家庭带来深远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七普”数据,截至202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1]。泰德·菲什曼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8亿人[2]。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加之生育率逐渐下降,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养老负担逐渐加重,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巨大挑战。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务院在2013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又于2017年发布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全国上下开启养老服务事业建设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3]。”养老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都应当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加强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支持,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自治州(下文简称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近年来老龄化速度加快,当地面临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未富先老”等问题。受财政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凉山的养老扶幼投入严重不足,当地尚没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此外,凉山彝区大量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许多老人面临无人照顾的风险。受凉山彝族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彝族老人不愿意到敬老院或养老院养老,在当地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或敬老院被认为“有失颜面”。凉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当地也探索各种各样的养老模式,努力集合各方面的优势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本文以民族社会工作为视角,从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入手,探索本土化的互助型“家支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路径,丰富了互助养老研究,对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多元养老服务发展、发展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民族社区互助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40128100243.jpg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互助养老与凉山彝族“血缘家支”

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养老问题,并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俄国社会学家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指出,“在人类道德的进步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互助而不是互争[4]。”在他看来,互助是人类社会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自然选择机制,能够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人类的伦理观念起源于互助实践,强调社会中的互助和合作关系对于个体的养老和生存至关重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互助养老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刘妮娜研究认为,“互助养老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兼具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和推动建立善治社会的意义[5]。”学界在互助养老领域尤其是农村互助养老领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贺雪峰基于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指出,“互助养老是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6]。”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助养老亦逐步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 。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现有文献中,针对民族地区互助养老的研究很少。民族地区因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传统习俗,具有发展互助养老的深厚土壤。亲属关系在民族地区养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承担照料老年人的责任,强调家庭团结和亲情的亲属互助养老模式较为普遍。有的民族地区还形成了基于邻里和社区的互助养老模式。在邻里关系紧密、社区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居民共同承担养老责任,通过互助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形式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支持。还有的民族地区发展出特色鲜明的“宗族养老”“家支养老”模式,这类互助养老形式根植于当地民族文化中,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方面支持和服务。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滕尼斯看来,共同体有三种形式,即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这三种共同体形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认同和凝聚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滕尼斯认为,“同血缘共同体关联着的是人们的共同关系以及共同地参与事务[7]。”这种血缘共同体通常由家族、宗族、部落和氏族组成。凉山彝族社会的核心是“家支”或“血缘家支”,彝语称之为“此威”(cyt vie),“此”指“谱系”,“威”指“群体”,它是一种血缘共同体。有学者认为,“血缘家支”指“以父系始祖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父子连名谱系为链条而形成的,并未经举行脱离血缘家支仪式的血缘群体组织[8]。”血缘家支是彝族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和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一定意义上,凉山可以说是一个“血缘家支社会”[9]。凉山彝族最重视的关系是血缘关系,其次才是姻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家支是具有共同祖先的亲族组织,对其成员的救济起着很大的作用。家支成员的关系“超越”和睦关系,是一种互帮互助的血缘共同体关系。家支成员共同供奉同一祖先,家支伦理准则和族规要求成员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保持互助,强调每位成员都应该对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感可以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区互助养老。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社区多数建立在血缘共同体关系上,家支纽带赋予了彝族社区较强的凝聚力。在困难时,社区居民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在丧亲时,社区居民相互照顾、相互安慰。家支中的这种支持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还有心理层面的。在血缘共同体中,家支成员相互依靠、平等共享、互相帮助,这种互助精神并非简单出自义务,它让家支成员享受到家人般的关爱和温暖,使其获得一种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家支成员追求共同的利益与正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此外,家支要求其成员无条件地忠诚,并把违背家支规则视为“不可饶恕的背叛”。对于家支成员来讲,最糟糕或残酷的命运是被开除出家支,这意味着其家支身份被剥夺,以及被排除于血缘共同体之外。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的来讲,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家支是一种血缘共同体,是以父子连名谱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一个相互平等、互帮互助的血缘共同体。家支的主要特征是以一定的血缘关系组织起来且具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群体,其成员具有一种血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并因共同的血缘关系、祖先、谱系、意识和利益而互助。家支存在五个构成要素,即血缘、人口群体、谱系、行为规范、家支意识。共同的血缘是基础,即家支的首要构成要素。人口群体代表规模,即以社会群体的形式发挥家支主体的作用。明确的父子连名谱系是对家支边界的确定,是维系家支的重要载体。行为规范包括彝族习俗、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和习惯法等,是家支成员公认的社会活动的规则和秩序。家支意识是成员对自己所属的家支有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等,它是家支对其成员思想观念长期影响的结果。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40128100238.jpg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凉山彝族家支功能与互助型“家支养老”优势

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家支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家支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和情感纽带。在互助型“家支养老”中,家支成员共同承担照顾老年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互助和合作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彝族家支的功能

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中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每个家支拥有共同的父系祖先,内部禁止通婚,其成员共同崇拜家支祖先,彼此以家支谱系相互认同。家支范围内的资源为家支成员共同享有,成员之间相互平等,没有隶属、依附或统治关系,但有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义务。每个家支都有长者或有威望和影响力的“头人”,他们是因熟悉家支谱系、社会阅历丰富、能言善辩、德高望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善于排解纠纷、维护家支利益而被拥戴出的自然领袖,既没有薪俸,也没有高于一般家支成员的特权和地位。若在调解纠纷中有失公道,违背道德,则会失去威望和地位。家支中的一般事务由“头人”商量解决,重大事件则通过召开家支会议由家支成员共同协商解决。此外,家支还通过会议或族规约束和规范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中,家支是保障生命的核心,能否得到家支的援助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养老至关重要。凉山彝族家支成员以“家门”(亲戚)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流,依据谱系论资排辈,目的是创造和维护一种共同的家支文化,因而家支具有强烈的血缘性和互助性特征,在家支成员的精神成长、社会生活和生老病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家支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利益,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团结互助,是影响其成员思想行为的中观系统。在家支系统中,家支成员之间富有感情,相互理解,相互关怀和支持。家支救助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条件恶劣的山区,家支还有保护其成员免受外来侵犯,维护正常的生活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功能。此外,家支“头人”通过家支会议和“习惯法”等方式解决纠纷,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的来看,家支成员通过共同劳动和资源共享,互相提供经济帮助。比如,家支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借贷、互助劳动等。这种经济支持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应对经济困难,提高个体和家庭的经济安全性。同时,家支成员之间还共同分担风险和社会责任。比如,家中老人生病需要医疗费用,家支成员可以筹集资金来支付医疗费用。家支成员还可以共同承担家庭的赡养、抚养和教育责任,确保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值得注意的是,在凉山彝族地区,家支文化仍然对传统养老方式的维系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在传统养老中发挥着整合和导向功能,通过让多个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养老责任,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和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家支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保障和关怀,是社会养老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互助型“家支养老”的优势

作为一种注重家支成员之间互相协助、支持和共同照顾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方式,凉山彝族互助型“家支养老”具有以下优势: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有效地减轻养老的经济和生活负担。通过互助型“家支养老”,家支成员之间可以在物质、精神和时间等方面互相支持和帮助。比如,家支成员共同参与养老事务,可以共同出资支付医疗费用,共同承担生活开销,轮流照顾老人等。以合作和分工方式共同照顾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以有效减轻养老的经济和生活负担,减少单个家庭的经济压力。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提供贴心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全方位照顾和支持老年人。家支成员能够轮流照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确保老人得到及时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家支成员更加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可以提供更全面和细致的照顾,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继承和传承彝族传统养老文化。在凉山彝族传统观念中,养老是共同的责任。彝族传统养老文化鼓励家支成员互相帮助和扶持。互助型“家支养老”方式传承了家支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使彝族传统养老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互助型“家支养老”的优势体现在出入相友、疾病相扶、劳动合作、资源共享、分担费用等多个方面。这一模式通过共同分担养老责任,为家支老年人提供全面细致的养老服务,使其获得稳定的养老保障,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并增进家支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凝聚力。在互助养老过程中,家支成员之间紧密联系,有利于社区养老网络的形成,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凉山彝族社区“家支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路径

凉山彝族社区“家支养老”是一种基于家支组织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共同分享资源的养老方式。目前,有学者指出,农村养老的出路在于发展农村互助养老[6]。本文认为,凉山农村养老的出路也在于发展互助养老,即发挥当地家支的积极作用,构建“家支养老”模式。结合凉山彝族文化特色,着力营造“老有家支养”的良好环境,倾力打造彝区养老服务高地——“家支养老”中心。建立与凉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家支养老”与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让更多凉山彝族老人能够实现“老有善养”,增强其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地区应构建“以州府为中心,以县城为重点,以乡镇为支撑,以社区(村)为基础,以小组为补充”的五级养老服务平台,按照“社会化建设、专业化服务、标准化运营、本地化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特色,建立“州级家支养老服务中心——县级家支养老服务总站——乡镇家支养老服务站——社区(村)家支养老服务室——小组家支养老服务点”五点一线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及以社区家支养老、小组家支互助点为依托的互助式“家支养老”服务网络。实施“家支养老”服务点项目,打造一个县城一个“家支养老”服务中心,一个社区(村)一个“家支养老”服务站综合体。针对彝族老人不愿入住敬老院或养老院现象,通过改造社区中的闲置用房,将“情谊化”的互助型“家支养老”服务站嵌入社区,发展能满足彝族老人精神需求的“家支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大型“家支养老”机构跨社区布点运营,实现“家支养老”服务中心和各个“家支养老”服务点之间的协同发展,更好地满足彝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凉山彝族社区互助养老服务发展。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社会工作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协调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民族社会工作的协助,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也需要民族社会工作的支持[10]。应从彝族社会实际出发,以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培养当地“家支养老”服务人才,引导彝族人为自己服务,使凉山彝族家支“头人”和其他家支成员成为当地社区养老服务的人才。可组织一些有空闲时间、身体健康的家支成员成立老年人自助互助支持小组,无偿或低偿帮助社区内的高龄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此外,还应加大民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投入,建立健全凉山彝族社区“家支养老”服务队伍培训制度,为凉山彝族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培养一支专业且熟悉凉山彝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的民族社会工作者队伍,使其利用家支文化资源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弘扬优良家支家风,营造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氛围,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心理辅导、生活扶助、康复治疗和临终关怀等多种专业服务,在满足老年人社会、情绪、健康和经济需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1],促进凉山彝族“家支养老”服务的发展。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学者认为,“比起对其他年龄层的人来说,有利于老年人的医疗工作更应考虑到各种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因此更应与社会工作结合起来进行[12]。”为了更好地满足彝族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家支养老”也需要将医疗工作与民族社会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在凉山彝族地区,民族社会工作可以提供与彝族文化和传统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例如文化活动、长期照护、社交活动和心理支持等,以满足彝族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同时,民族社会工作也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彝族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为医疗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通过医疗工作与民族社会工作的结合,可以提高彝族老年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满足彝族老年人的需求。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的来讲,“家支养老”服务模式具有低成本、多元参与、非营利、互助性和服务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家支组织的能动作用,推动互助型“家支养老”,是解决凉山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针对凉山养老问题,应该以家支为纽带,发动家支组织的力量,采取“政府协调、家支担当、互帮互助、精神激励”的办法,发展本土化互助型“家支养老”模式,支持家支承担养老功能。在社区“家支养老”服务建设的主体上,突出家支的主体地位,培育成员的互助精神,在互助养老过程中发挥家支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凉山彝族社区居民自觉和自我服务。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本土特色”的思路,发展符合凉山彝族地区特点的社区“家支养老”服务方式,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代际沟通、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使其养老不离亲、不离家。构建“家支养老”服务圈,将“养老”变“享老”,加快推进凉山彝族老年人“善养”格局的形成,丰富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结语

中国快速的人口转变和“未富先老”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发展出既遵循人口老龄化规律又具有本国特色的统筹解决老龄问题的模式和路径[13]。“家支养老”合乎凉山彝族社会发展与传统观念,是凉山彝区现阶段以及将来相当长时期内妥善解决养老问题的路径。面对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和社会各方应该在尊重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家支在凉山彝族社区中发挥的社会功能,借助家支力量为彝区老年人服务,支持和推广互助型“家支养老”模式。正如贺雪峰所言,“应对农村老龄化的主要办法是通过国家资源下乡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在村庄开展不同层次的互助养老[14]。”同时,应进一步将有效的民族社会工作内嵌于民族文化场域中,鼓励和引导民族社会工作者在互助型“家支养老”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发掘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养老功能,动员家支资源,激活家支成员自身的潜力,提升家支养老服务能力,发扬家支自助和互助的精神,解决好养老问题,进而助力凉山彝族地区养老事业发展,使彝族老人“老有善养”。PQ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L].[2023-09-03]( 2021-05-11). https://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2] (美)泰德·菲什曼.当世界又老又穷:全球老龄化大冲击[M].黄煜文,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312.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48-49.
[4] (俄)克鲁泡特金.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M].李平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265.
[5]刘妮娜.互助养老[M].北京:华龄出版社,2021:142.
[6]贺雪峰.互助养老: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1-8.
[7]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张巍卓,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20:87.
[8]蔡富莲,米伍作.当代凉山彝族血缘家支、传统习惯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12.
[9]马戎,周星.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8:763.
[10]李林凤.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基于民族文化的视角[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39.
[11] (美)法利,等.社会工作概论[M].隋玉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88.
[12] (法)帕伊亚.老龄化与老年人[M].杨爱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100.
[13] 穆光宗.银发中国:从全面二孩到成功老龄化[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33.
[14]贺雪峰.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的村社养老[J].社会科学研究2022(4) :99-105.

Exploration of the " family branch support for elderly care"service model for the Yi ethnic group in Liangsh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nic social work
DING Munai
Abstract :Liangshan is a " blood related family branch society" .In the blood community relationship , the familybranch has formed a set of effective assistance system by establishing mutual assistance network , common values ,mutual assistance mechanism and long-term social affection relationship, so that the members of family branch cansupport and help each other , and jointly fac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life.The mutual assistance type of "family branch support for elderly care"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Yi society and traditionalconcepts , and is the path to properly solve the elderly care problem in Liangshan Yi Area at present stage and in thefuture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Liangshan , people of the Yi ethnic group in Liangshan's native :assistance experience and method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ethnic social work to explore theestablishment of a mutual assistance type of " family branch support for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 in which theelderly do not have to leave their relatives and homes for elderly care , build a " family branch support for elderlycare" service circle , transform " elderly care" into " elderly enjoyment " ,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a " goodsupport" pattern for the elderly of Yi ethnic group in Liangshan , and develop a modern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adapted to the Liangshan Yi culture.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novating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s ,developing a modern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ethnic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development of mutual assistance elderly care in ethnic communities.
Key words: population aging , ethnic social work, Yi ethnic community, mutual assistance for elderly careservice , family branch

原载:《社会保障研究》2023年第6期。作者授权彝族人网发布。
作者: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