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浅析凉山彝族女性头饰的地域性特色及文化功能

作者:贾文宇 张皋鹏 发布时间:2021-05-08 原出处:《西部皮革》2017年04期 点赞+(

摘要:以四川凉山彝族女性头饰样式为研究对象,归纳了凉山彝族女性头饰样式的区域类型与特色,总结了凉山彝族女性头饰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凉山;彝族;女性;头饰;地域性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头饰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服饰之一,它不仅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同族异支的标识,还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从中寻觅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四川大凉山彝族妇女的头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分类细致,款式多样,体现了凉山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片来自凉山非遗网)

1 凉山彝族妇女头饰样式的区域类型与特色

凉山彝族服装款式按三个方言区大致分为:以昭觉、美姑地区为代表的“依诺”方言区服饰,以越西、喜德、盐源地区为代表的“圣乍”方言区服饰和以普格、布拖为代表的“所地”方言区服饰。本文以此分类标准浅析凉山彝族妇女头饰的类型。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 “依诺”方言区头饰

凉山依诺方言区的千层瓦盖头帕,因其弯曲如瓦片的形状而得名。尚未结婚生育的依诺青年女子戴的千层瓦盖,选用5米—8米不等的黑布或深蓝色布,折叠成瓦片状放在头顶,其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前部与额头平齐,后部翘起并且突出,将两条辫子从头部太阳穴的位置从两侧将叠好的巾帕固定,并用红头绳扎上。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依诺”地区已婚生育过的彝族妇女,主要佩戴一种形似荷叶的帽子,称为“荷叶帽”。其帽檐很大,直径约为30厘米,由几片扇形的黑色或青色的布片缝制而成。配戴荷叶帽有年龄区分,老年妇女戴的荷叶帽是纯黑素色的荷叶帽;而中年妇女的荷叶帽虽然帽型与色彩不变,但她们却在帽顶装饰上布质的纽扣或圆形的银牌,并在帽顶后部正中位置镶嵌着一条精致的箭状条带。戴荷叶帽时,先将双辫盘于头顶并用头绳固定,再将荷叶帽的帽圈套在盘辫上。帽的两边一般缝有两根细布条,在脑后打结,把帽固定在头上。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圣乍”方言区头饰

单层瓦盖头帕主要流行于凉山的喜德、越西、盐源、西昌等地,俗称圣乍头饰。它是选用黑、红两色布做成的黑面红里双层头帕,瓦盖头帕的四个边用五彩线梭上五彩花边,再在头帕上刺绣出色彩和谐、繁简相宜的图案。一般在每张头帕上都要绣上四、五种花形的图案,头帕上的图案多以大自然、生活为主题,例如日、月、星、白云、树叶、花卉、鸡冠等元素。配戴单层瓦盖头帕时,前端盖至额前,从前到后将头帕覆在头顶,然后用发辫扎压在头帕上。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圣乍”方言区的妇女是配戴“锣锅帽”,其直径约为五、六十厘米,由八边形的黑色棉布缝制而成,在正方形的帽顶上绣上精美的图案,然后让帽子四周盈余的布料,直接顺着布伸展的方向,形成自然的褶皱,端庄且不古板。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 “所地”方言区头饰

布拖、普格等县的彝族姑娘配戴头饰称为“哈帕”,它是选用一块长方形的黑布或青布,在布的边沿上用花线锁上边,有的地方还会在哈帕上绣上精美的图案、缀上银片等装饰物。哈帕的戴法是先将辫子梳成两根缠在额上,哈帕折叠成梯形戴在头上。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圆盘八方帽是凉山“所地”已育妇女的专用头饰。该帽外观上大下小,分为两部分,内衬用竹篾条编制成一尺高筒的圆帽盘作为帽子骨架,在衬架外绷上8块三角形的黑色棉布,一般不装饰图案或银饰品。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彝族妇女头饰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功能

2.1 头饰对于人类生存的功能

凉山彝族分布在“藏彝走廊”地带的山区、半山区,该地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气温昼夜温差大,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为了适应特殊的山区气候,在炎炎烈日当头而照时,聪明的彝族人民会裹巾、戴帽,以便起到遮阳防暑的作用;而在山区气温骤降、大风疾呼时,人们也会缠帕、戴帽,将头部包裹严实并将双耳盖住,以维持人体的冷热平衡。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头饰具有区分年龄的功能

彝族妇女头饰具有年龄婚配、生育与否的指示功能,凉山彝族妇女根据年龄的变化,所佩戴的头饰种类也随之变化。成年后,女性戴上象征成年的“瓦盖头帕”或“哈帕”,等到结婚生育后就要将瓦盖或哈帕换成帽子,根据不同的方言区选择配戴不同的帽型。例如“依诺”地区已婚生育过的彝族妇女,在头饰装扮上就不再佩戴瓦帕,而是改戴荷叶帽,通过此规律和习惯,就可以轻易的辨别出某位凉山彝族女性是否结婚生育了。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 头饰反应出图腾崇拜的印记

彝族自古以黑虎为图腾,将凶猛威武的黑虎视作自己的祖先,所以在色彩上以黑色为贵,崇尚黑色。彝族妇女头饰多以黑色为底色,女性头饰庄重大方、高贵典雅。这种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彝族人对原始宗教的信仰——动物崇拜在头饰造型、色彩上的一种体现,它是一种图腾庇护。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 头饰是文化交融或区分的活化石

从文化角度而言,凉山彝族妇女头饰的多样性与彝族不同群落的聚居地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彝族聚居在“藏彝走廊”地带的腹地,与藏族相邻或交错而居,其妇女头饰明显受到藏族的影响。例如,“依诺”和“圣乍”的瓦盖头帕与藏族的搭盖型头饰极其相似,体现了两个民族相互交融的结果。此外,相传彝族祖先从云、贵迁往凉山时,曲涅支系的祖先是从金沙江的左边进入落户的,古候支系的祖先是从金沙江右侧进入落户的,其后裔便用不同的头饰进行装饰,这是彝族内部为了区分不同的支系,寻找本族本支的文化认同的体现。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结语

凉山彝族妇女独特多样的头饰,不仅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彝族自身寻找文化身份认同的心理诉求,还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功能。研究和发展彝族妇女头饰,对于认识和保护彝族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i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胡英.凉山彝族服饰特色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8(3):29-33.
[2] 许艳.彝族荷叶帽制作工艺考察[J].民间美术,2014(8):58-59.

原载:《西部皮革》2017年04期。
文字来源:搜狐号少数民族研究
作者简介:贾文宇(1991-),女,汉族,四川雅安人,在读研究生,纺织工程硕士,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