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爨地彝俗:沾益彝族叠脚舞源流考

作者:何彦霖 王文 周美 发布时间:2023-08-03 原出处:沾益发布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叠脚舞又名跳脚舞,源于东爨乌蛮丧葬习俗。现残存于滇东、黔西的彝族村寨中。在滇东地区叠脚舞主要残存于宣威市东山镇的芙蓉村和沾益区炎方乡的卡居村。以沾益卡居村叠脚舞保存较为完整,该项目现为曲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ejiaowu1.jpg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沾益 ”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始于元代,元至正十三年(1275年),元王朝在滇东三十七部之磨弥所部据之地设沾益州。《元史。地理志》载:“沾益州,在本路东北,据南盘江、北盘江之间,唐初置州,天宝末没于蛮,为僰、剌二种所据,后磨弥部夺之,元初其孙普垢内附,宪宗七年(1251年)以本部隶曲靖磨弥万户府,至正十三年改沾益州,领3县,交水、石梁、罗山。”沾益州设置后,磨弥所部据之地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行政区域,其部落首领成为把持一方政权的土官(普垢内附后,改名安举宗,为沾益州安姓土司之始。)其部民则形成今宣威、沾益/富源三地的彝族。自元代以来数百年间,沾益州行政区划几经变迁,最后演化为今宣威市、沾益区、富源县三地。在这里需指出的是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安姓土司家族及旁支得以壮大,明天启年间云南巡抚闵洪学在《恢复州境疏略》中说:“沾益之为州也。夷居其九,汉居其一。夷之为营火者,四十有八。钱粮站马悉土官主之而流官拱手而受成焉。”明朝末年沾益州土知州下辖48营土目,48营分布于州境内,营长(土目)管理一乡或数乡社会事务。清雍正年间沾益州土知州被革除后,这些土目仍然存在,并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有的土目管理的地盘还是“插花地”。如块卜营土目安殿臣在清光绪年间管辖地有沾益区卜嘎、富源县竹园、营上。宣威市、沾益区、富源县三地彝族因同出一脉,境土相连,故风俗相同。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ejiaowu2.jpg

三十七部会盟碑

自元代以来沾益州土司与东川(今会泽)、乌撒(今威宁)、乌蒙(今昭通)、水西(今。毕节、大方)等处土司关系密切。《明史。四川土司传一》称这几处土司“宗派一源”、“境土相连,世戚亲厚。”其中沾益州土司与乌撒关系最为密切:“彼绝此继,通为一家”。今沾益、宣威、威宁同为彝语乌撒土语区,这一区域内的彝族自称“纳苏”。就是这种关系的诠释。正因如此今沾益、宣威彝族与威宁彝族风俗相同或相近。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北朝是爨氏把持宁州(南中)地区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爨统治下的宁州已分为东西二境,故立于刘宋大明二年(458年)的《爨龙颜碑》中有“州土扰乱,东西二境,凶竖狼暴。”之记载。唐代前期由于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加强了对南中地区的管理,爨氏式微,统治范围较前缩小。《蛮书》明确指出唐天宝初年的爨氏统治范围分为东爨和西爨二境:“西爨,白蛮也。东爨,乌蛮也。当天宝中,东北自曲、靖州,西南至宣城,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在石城(今麒麟区)、昆川(昆明)、曲轭(马龙)、晋宁、喻献(澄江)、安宁至龙和城(禄丰),谓之西爨。在”曲、靖州(昭通、鲁甸)、弥鹿川、升麻川(寻甸)南至步头,谓之东爨。皆风俗名爨也。”据《新唐书。南蛮传下。两爨蛮》记载,爨地乌蛮有六部,分别是:“一曰阿芋路,居曲、靖州故地。二曰阿蒙。三曰暴蛮。四曰夔山,五曰卢鹿旁,分保竹子岭。六曰磨弥殿”。东爨乌蛮六部的分布范围《蛮书。云南界内途程》中记载为:“从石门外出鲁望、昆川至云南,谓之北路......石门外第三程至牛头山,山上有诸葛城,馆临水,名马鞍渡......第五程至生蛮阿旁部落。第七程至蒙夔岭......第九程至鲁望,即蛮汉两界,旧曲、靖之地也。曲州、靖州废城及邱墓碑阙皆在。依山有阿芋路部落。过鲁望七程至竹子岭。岭东有暴蛮部落,岭西有卢鹿部落。六程至生蛮磨弥殿部落。......第九程至制长馆......凡从鲁望行十二程,方始到拓东。”从这段记载可知东爨乌蛮六部循乌蒙山,沿石门道(五尺道)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东北起自今盐津,西南至今沾益。东爨范围涵盖了今云南昭通市、曲靖市东部的会泽、宣威、富源、沾益以及贵州的威宁、赫章、盘县、水城。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唐天宝末期,南诏灭爨,阁罗凤“以兵围胁西爨”,强迁西爨(白蛮)二十万户于永昌城。东爨乌蛮则因“多散林谷,故不得徙。”西爨白蛮被强迁,东爨乌蛮六部得到了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种类稍稍复振,后徙居西爨故地。”社会生产力和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南诏的政治同盟,“与南诏为婚姻之家”。大理国时期东爨乌蛮六部中以磨弥殿部的发展最为稳定,脉络最为清晰,在这一时期磨弥部是东方三十七部的一大部落,大理国末期磨弥部雄踞石城郡,占据了爨氏故地——石城,势力为石城郡各部之长。《元史。地理志》南宁县条记载:“唐以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治石城。及阁罗凤叛,州废,蒙氏改石城郡。至段氏,乌蛮莫瀰部酋据石城。元宪宗三年内附,六年,立千户,隶莫瀰部万户。至元十三年,升南宁州。二十二年,革为县。”综上所述东爨磨弥部的发展脉络为:唐天宝前居乌蒙山西麓的今宣威、沾益一带——南诏、大理国时期磨弥部势力向西发展到石城——元代初年(至元十三年前)为莫瀰部万户府——至元十三年为沾益州,辖交水(今沾益)、石梁(宣威)、罗山(富源)三县。——明代初期废县入州,交水、石梁、罗山三县建制废除。沾益州东南部设卫(平彝卫),从州境析出。——清雍正五年,沾益州“改土归流”,州境析为宣威州、沾益州两部分。以此可知今宣威、沾益、富源为东爨故地。东爨磨弥部为三地彝族之先民。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爨地乌蛮丧葬形式为火葬。梁晓强先生在《南诏史》一书中指出“乌蛮及其后裔丧葬习俗中,还有其他各系统民族中所没有的搅魂、招魂、送魂仪式,须为亡人指路送魂,使其顺利回归祖先地方或上天堂”。对此葬俗不同历史时期的史籍均有记载:《蛮书》:“此等部落皆东爨乌蛮也......俗尚巫鬼,大部则有大鬼主,百家则置小鬼主......”“西爨及白蛮死后,三日内埋殡,依汉法为墓。稍富室广栽杉松。蒙舍及诸乌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于灰烬,掩以土壤,为收其两耳”。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ejiaowu3.jpg

两爨分布图

元《云南志略》:“罗罗,即乌蛮也......酋长死,以豹皮裹尸而焚,葬其骨于山,非骨肉莫知其处......自顺元/曲靖/乌蒙/乌撒/越淅,皆此类也。”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罗雄州条:“州多罗夷,死无棺,其贵者用虎豹皮,贱者用牛羊皮裹尸,以竹箦舁于野焚之,会亲友,杀牲祭享,弃其骨而不收。酋长及富者,则令婢女看守,长者二三月,幼者月余而止,藏其骨,非特亲人莫不知其处,其罗罗散居处者,其俗亦同,非特此州然也。”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乾隆《东川府志》:“干罗罗,磨弥之别种......葬以火,缚尸如猿猴,使人踊跃火上助喝。其长死,游骑挟弓弩周围驰骋,名“搅魂马”,祭祀则揭牲畜心肝于竹抄,绕尸歌舞,孝子受贺,孝妇衣彩,燔毕,拣骨纳器悬屋中或送鬼洞,近亦见渐习殡殓。”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道光《大定府志》:“丧行,前吹长筒喇叭为号,至焚所,又有跳脚之俗,将焚之前,姻党群至,咸执火以来,至则弃火而聚其余炬于一处,相与携手吹芦笙,歌唱达旦,谓之跳脚也。”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道光《宣威州志》:“死则履以裙毡,罩以锦缎,不用棺木,缝大布帐,用五色帛裁为云物,谓之谓:远天锦。生前所用衣物悉展挂于旁,事毕焚之。三五七打牛羊猪以祭三五七日,举而焚之于山。”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宣威县志稿》:“死则履以裙毡,罩以锦死缎,不用棺木,缝大布帐,用五色帛裁为云物,谓之:远天锦。生前所用衣物悉展挂于旁,亲朋既集,则各执鸾铃一串蹲而歌,两足交互运动状如蝇,名曰:搓蛆。群起绕帐,一人吹笙前导,歌且舞,谓之转嘎......事毕,焚帐及附帐各物,打猪牛羊以祭三五七日,举而焚之于山......葬事近亦用棺,变火化之旧矣,其礼俗则因而未改。”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招魂/安魂/指路送魂是爨地乌蛮及其后裔延续世代延续的丧葬习俗,叠脚舞以搓步/蹲步及扬手等动作居多(当地人称之为搓蛆打老鸹),亲戚族人围绕逝者的遗体“歌且舞”,具有“绕场安灵(魂)”的意义:目的在于保护逝者遗体,告慰亡灵,表达对亲人的不舍。这种丧葬仪式(叠脚舞)曾普遍流传于乌蒙山区的东川府(今会泽)、沾益州(今沾益、宣威)以及乌撒府(今威宁、赫章)。清王朝实行“改归流”后乌蒙山区(滇东)的彝族虽逐渐改变火葬习俗实行土葬,“其礼俗则因而未改”,——叠脚舞仍残存于沾益、宣威的彝族村庄中。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iejiaowu4.jpg

沾益炎方叠脚舞

唐朝开元年末,张九龄在《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中称当时爨氏家族重量级人物爨崇道为“都大鬼主”。而《蛮书》中称爨崇道为“两爨大鬼主”,《南诏德化碑》则称爨崇道为“南宁州大鬼主”。爨氏家族已出现了“夷化”现象。南中史学泰斗方国瑜先生在《关于“乌蛮”、“白蛮”的解释》一文中指出:“从历史发展来说,所谓西爨白蛮/东爨乌蛮,是滇东和滇东北的彝族。”挖掘和梳理滇东和滇东北的彝族(爨地乌蛮后裔)遗风/遗俗,对充实“爨文化”内容,展示“爨文化”一体多元的特质/特征,推进曲靖“爨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kc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原载:微信公众号-沾益发布;作者:何彦霖 王文 周美;供稿:沾益区文化和旅游局;荐稿:沾益区委宣传部;编审:邓丽仙 尹玉冰 李凯。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