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信仰及祭祀活动

永胜彝族土家人的“祭龙”习俗

作者:海忠菊 发布时间:2023-02-22 原出处:“美丽永胜”百家号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在永胜县片角镇的金沙江峡谷之巅,居住着一个勤劳、纯朴的族群,他们自称“土家”“力帕”,属彝族支系土家人。他们世代居住在风吹草低见牛羊、山歌玉米荞花香的深山村寨里,默默无闻地耕耘着这方沃土。
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冲和黄草坪是两个土家人山寨,两村毗邻且与大理州宾川县的钟英交界。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家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一个支系,不同村的口音不同;同一个村,不同小组的口音有差别。但基本能流畅沟通。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们是较早生活在永胜的族群。《乾隆永北府志》“建置”载:“贞元十一年,南诏主异牟寻夺蛮地,名北方赕(永北)。徙昆弥河僰人、猓猓、力些以实其地……”《乾隆永北府志》“夷人种类”:他们是“僰人一种,附居城廓,与汉民错处。身穿棉布,头包长帕,背负羊皮……此种传自昆弥河而来,服饰、语言及婚嫁与汉人无异”。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主异牟寻掳掠四川盐源、云南永胜一带的各族群众万户到滇池地区;唐贞元十一年(795年),把大理西洱河一带的僰人、猓猓迁徙到永胜,首统此地,设“北方赕”(南诏首府太和城在大理,永胜在其北,故名)。“赕”是南诏时期僰语对地域的称呼,也指少数民族求佛消灾赐福的地方,他们希望从此安居乐业,不再颠沛流离。南诏这种大规模的种族迁徙,乃是使用武力使当地少数民族远离家园、丧失生产资源而降为奴隶——佃人的一种手段。这些当年被迫移民来的各少数民族在城边、山区繁衍成了今天永胜境内的8个彝族支系,土家人属其中之一。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家人的传统服饰鲜丽而独具特色。男穿对襟麻布衣,下着大摆裆布裤,青黑布裹头,挂腰刀,脚蹬草鞋。女着右衽衣,以白麻布为肩带,镶花边,长过膝,似袈裟圆领,系镶花边围裙,青黑布裹大包头。男女外披羊皮坎肩。在地域上和生产生活过程中,他们多与傈僳族接触,彼此通婚,所以,在语言、服饰以及某些宗教信仰和祭司(奢帕)等方面接近傈僳族。他们也通汉语,信仰多鬼多神,敬土地、天神、地神,也延续着一些自己独有的文化和民俗。水冲村彭姓设有“哑神”。祭司师徒相承,有口传经典,可主持开路、祭祀仪式并行羊骨卜。另一种阴传,击羊皮鼓为人逐鬼禳灾。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家人世代相传下来的“祭龙”仪式是他们独有的古老民俗。至今,每逢大型祭祀活动,土家人仍然载歌载舞地击打着他们祖先传下来的羊皮鼓、吟唱古老的经文,以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五月,群山渴望雨水来临,片角镇东华村委会黄草坪小组的土家人在村头龙潭边的一棵猪木树下虔诚地举行一场“祭龙”仪式。这棵古树被奉为神树,在村头巍然屹立了500年。传说,土家人的祖先最初由9兄弟从遥远的北方来到金沙江沿岸的群山深岭中,他们娶了9个媳妇,遍布于金沙江两岸的九江十八河,成了各江河支流的山神、水神。后代繁衍下来,成了今天的土家人。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龙”仪式开始,主持祭祀仪式20年、今年65岁的“奢帕”(也叫“奢婆”)头缠黑布大包头,上身穿麻布衣和羊皮褂,下穿黑色“大摆档”(裤裆、裤腿和裤脚都很大的裤子),脚蹬“阿曼格”(掺有布条编织成的草鞋),左手执一个长8寸6分、宽3寸、厚6厘米,正面刻有“传祖师令香”、背面刻有“雷雨风电雹”、顶端为三角形箭头状的栗木质地祈雨令牌,右手摇晃着“师刀”(一个有手柄的大金属圈,圈上套着12个铁环,代表12个月;里面套着小一点的7个铁环,代表玉帝的7个女儿;7个环里面还套着再小点的3个铁环,代表一家3口人。大、中、小环环环相套,“一家三口”和“七仙女”在“十二个月”之间来回穿梭,自由行走),发出叮铃咣当的悦耳之声。敲打着土家人求雨的另一件法器羊皮鼓,与之相得益彰。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奢帕”虔诚地念着《请神经》:“太阳出来红通通,先发雷,后撞钟,发雷撞钟惊天神。先惊天,后惊地,天神传旨到龙宫。惊动天,天知到,风雨雷雹出天宫;惊动地,地知到,龙王老爷忙匆匆。骑麟兽,驾祥云,穿云驾雾到坛中。神来了,坐宝仓,今日来领吉庆香。”经过一遍又一遍呼唤和念唱《请神经》,把龙神请来坐定中坛,“奢帕”又诵念《平安经》:“请到九江十八河爷爷娘娘,请到东海龙王爷爷娘娘,南海观音,北方山神,西方如来,中央玉皇大帝。请到当地吃水龙王,大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爷爷娘娘。请到黄草坪家堂香火,来到龙王香位享受神香。来为黄草坪求雨求水,要给予风调雨顺!全村五谷满仓,六畜兴旺,子母团圆。全村财宝归身,空手出门,抱财归家!一冬十二月,大事改小事,小事改无事,全村大吉大利!化金求金,金子化在金库上;化银求银,银子化在银库上。天帝火中受用。请到雷公祖师,风灾雹灾,引到山里下,不要在粮食地头下。”“奢帕”口中反复念诵经文,摇晃“师刀”,不停地向天地祭坛、四方诸神作揖。手上的令牌时而指向天际,时而指向树下神坛,与天地沟通,呼云唤雨。旁边的助手用力而有节奏地敲打着羊皮鼓唱和经文,相助祈雨。在这四野八荒的深山中,两人口诵经文、击打羊皮鼓发出的有节奏的“咚咚”之声,与“师刀”发出的“锵锵”金属摩擦之声珠联璧合、相辅相成,虽然简单,但是给人以庄重、悠远之感。在“咚咚”“锵锵”的羊皮鼓和“师刀”金属质感的交错声中,以群山为背景的古老神树下,2人在神坛前满地的青松毛上焚香化纸,以煮熟的整个羊头和整副羊肝祭献龙王水神,寓意着驱瘟、祭虫、保平安之意。鼓声越敲越大,响彻山谷箐野,以示百兽远遁,邪气尽消!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进行卜卦,向天庭龙王求问何时降雨,将两块由香樟木做成的卦片掷到祭坛前占卜下雨的日期。“奢帕”嘴里念念有词,每询问一次下雨的日期就丢一次卦片。如此反复。掉在地上的卦片呈“一阴一阳”状,即为“顺卦”,表示龙王回答,那天有雨了。问到了下雨的日子,在村民们的一片欢呼声中,“奢帕”高兴地摇晃着“师刀”、敲打着羊皮鼓,在悦耳的鸣环声中,在铿锵的鼓点中,祭龙仪式欢快结束。随后,全村老少欢聚在活动场所聚餐饮酒,庆贺求雨成功,期待来年风调雨顺,农产丰收、人畜平安。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很早以前,土家人的一位祖师爷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还把从天神那里得来的各种经文和有关土家人衣食住行的所有学问用他发明的文字记录在了羊脆木的树皮上,打算传予后代。羊脆木是一种羊子非常喜欢吃的树木,它的树皮很容易整块剥离下来。生怕树皮经卷受潮,祖师爷便把它们拿到屋外晾晒。他晒这些经卷的时候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一只山羊偷偷跑来,把所有的树皮经卷嚼吃饱餐后逃跑了。祖师爷醒来,发现经卷丢失,又急又惊又气!这时,一只金丝猴从大树上跳下来,告诉祖师爷经卷被一只黄山羊吃掉了,并带他去到深山金竹林里找到了那只黄山羊。祖师爷异常气愤,当场将山羊宰杀,剥下它的皮,顺手砍下两根金竹弓成圆形,将羊皮蒙上,狠狠地用金竹条子抽打,以解丢失文字之恨。奇怪的是,当祖师爷抽打羊皮时,他的脑子里突然浮现出经文的内容。他随即将羊皮带回家蒙成一面鼓,在祭祀时敲打。这样既惩罚了山羊犯下的罪恶,使它永世遭受土家后代的鞭笞,又能在鞭打时重温经文的内容。自此,羊皮鼓成了“奢帕”祭祀时必须敲打的法器。土家人的经文经“奢帕”敲打羊皮鼓,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代代相传。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年老的“奢帕”说,土家人的羊皮鼓最初是用两根竹子做鼓圈,制作成空心的双面鼓,后来两弟兄分家,就从正中间将鼓切成两瓣,成了一家一扇的单面鼓。后请来四川匠人,将羊皮鼓的鼓圈改成用含金、银、铜、铁、锡5种金属(代表金、木、水、火、土)合成制作,再用制熟的羊皮蒙成一面团扇状的鼓,分大、小两套。大号的鼓面直径一般为2尺3寸6分,鼓槌是一节长约1尺2寸6分的野生金竹;小号的鼓面直径为1尺3寸6分,鼓槌是一节长约8寸6分的野生金竹。重大祭祀活动一般用大号鼓,较小的活动用小号鼓。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祭龙”习俗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悲伤但不失美丽的传说。祭龙,土家话称为“鲁尼的”,“鲁”是土家话中的龙,“尼”为神,“的”为拜祭之意。相传“鲁”是土家人中一位彪悍强壮、武功高强的英雄,他正直善良,深得土家人们的爱戴,被尊为族王。他有6件宝物:铁锤、铜镜、神鞭、飞马、神书、羊皮褂。那时,有7个妖怪到处残害百姓,使土家人民不得安宁,“鲁”决心为民除害,他骑着飞马,穿着羊皮褂,带着神书、铁锤、铜镜,挥舞着神鞭与群妖作战并将妖怪杀死。妖怪死后去到地府告状,说“鲁”平白无故杀死了他们。阎王听信一面之词,将“鲁”杀害,将他的尸体肢解,把头、手、脚、腰、心脏各丢一方。此后,“鲁”的头发变成了森林,心变成土地,躯干变成山脉,手脚变成牲畜,血液变成清泉在打死妖怪的洞口汩汩流出。正是“鲁”的牺牲,换来了土家人的森林、土地、牲畜,换来了滋润大地、浇灌良田的清泉,才有了土家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日子。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此,“鲁”成了土家人的神。土家人深信,“鲁尼”是他们的生命之种、延续之根。只有“鲁尼”开恩,土家人才能风调雨顺,才能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所以,土家人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至五月十三日之间,由“奢帕”择一吉日,在本村大神树下的泉眼处,在“鲁尼”牺牲的地方进行祭拜,俗称“祭龙”,祈求庇护。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家人古老的“祭龙”仪式结束了,夜幕缓缓降临,月光洒向了坐落在云端之上的彝族土家山寨,大家撤去宴席,在古韵悠扬的葫芦笙乐曲中对歌“跳蹁”,狂欢至深夜。pP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原载:“美丽永胜”百家号;原媒体:图/文 海忠菊;选材/编辑 华子;审核:熊锦江。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丽江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