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各地彝族传统民俗

石林圭山镇雨美堵村彝青人民风民俗调查研究

作者:李俊达 毕兢 杨龙珠 等 发布时间:2020-11-30 原出处:​圭山彩虹 点赞+(

​按:这是一篇早在2009年,圭山镇中心学校伦华希望小学学生李俊达、毕兢、杨龙珠在指导教师徐云华、毕宏兴、黄锋的指导下,多次深入雨美堵村调查研究形成的成果,记录了十多年前圭山半山腰彝族村寨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探寻历史源流,赓续了文化血脉,体现了一种精神。今天辑录于此,没有删减,是以记之。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image.png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青人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和古老迷人的彝青人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青人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日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到古老的文明之韵味。彝青人文化是彝青人的灵魂。彝青人深厚的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奇特秀美的圭山自然奇观相辉映。彝青人风格独特的语言、婚丧习俗、服饰彩绣、民间歌舞、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斗牛斗羊的传统风采,令多少游人叹为观止。挖掘、继承和发扬彝青人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雨美堵村彝青人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彝青人文化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传承和弘扬发展的对策,使石林文化和彝青人文化互相融合,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进一步促进石林地区的经济发展。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们学校对面的圭山的半山腰上有个小村子——雨美堵村,听大人们说村里人们都是彝青人,我觉得很奇怪,圭山不是撒尼人吗怎么会是彝青人呢?圭山是多民族地方,彝族支系中的彝青人、黑彝、白彝、与汉族杂居于此,圭山镇的雨美堵村就是彝族支系彝青人集中居住的村子。这里的彝青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民风民俗?于是我们决定到雨美堵去探个究竟。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青人朔源

石林的彝青人主要居住在圭山乡雨美堵村,共二十余户,百余人。村子坐落在圭山半坡上,海拔2035米。这里有耕地、草场,宜农宜牧。村子周围绿树成阴,农舍掩映于翠竹绿树之中。每当春天来临,漫山遍野、山花烂漫,加上纯朴的民风,有如世外桃源。彝青人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阿灵泼”,也称“干彝”。“干彝”是带有侮辱性的贬称,因而早已废除此称谓。现统称“彝青”。他们的先民大都从邻近的师宗、陆良等县迁来,据张文昌说,在清朝中期,一个姓黄的瓦匠,为躲土匪,最先从师宗跑到海邑中寨,以烧瓦为业,后来得知圭山半坡有水,能烧瓦,又从海邑迁到圭山半坡。另一种说法是:彝青人人喜欢打猎,圭山山高林密,既能狩猎,又可逃租避害,所以陆续有人搬迁到现在的所住地——雨美堵村。村中黄姓和张姓的人家居多,只一户姓李。彝青人是从黑彝中分支出来的彝族支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属于彝语东部方言。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青人恋爱与婚姻

(一)恋爱。彝青青年男女婚前社交和恋爱都非常自由。谈恋爱时,青年男女成群相约至某一姑娘家相聚,围火塘而坐。按惯例,这家人就会给每个来相聚的青年男子找来一个水烟筒,然后男女青年一边抽烟,一边对歌,互传爱恋之情。在这中间,姑娘就会主动给自己心目中的人上烟丝,小伙子只管点火,不用亲自上烟。若一个姑娘连续三晚都给同一个小伙子上烟,说明这姑娘已经看上那小伙子了。若小伙子也有意,即可请媒人上门提亲。但如果不是连续三晚都给同一个小伙上烟,说明姑娘无“意”,那小伙子也不用白费心机,不然一定会弄个自找没趣。上烟时姑娘唱道:“老表你顺烟。”小伙子答:“我顺了。”女唱:“你顺了我没有见着,所以你还是要顺!”男答:“我顺多了!”女唱:“你顺了我没望见!”这仅仅是个“开场白”,随后就会慢慢转入“正题”。通过对歌,一来了解对方,二来对自己心目中的人表达爱慕之情。对歌开始后,不论是在哪一家相聚,这一家的老老小小都会悄然离开,给年轻人提供方便。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婚姻。近代彝青人恋爱自由,但以前一般由父母包办,严禁族外婚,同辈也不能开亲。1950年以后才逐渐实行族外婚。彝青男女双方若情投意合,父母同意,就可请媒人说亲,择吉日订婚。第一次男方送给女方各类糖果烟酒,共同在火塘边喝喜酒吃喜糖,这叫“火边酒”,也就是订亲酒。结婚须择吉日,到时男方请10多人迎亲,送女方半头猪、1只羊、20斤酒、1升米以及各类菜肴,在女方家设席,以八大碗佳肴招待女方客人,共喝喜酒吃喜饭,这叫做“大转门”(即喝大酒)。结婚的头天,新郎、新娘要拜堂,向父母叩拜,再向亲戚长辈叩拜,受拜者须给一点钱,多少不限。第二天女方父辈、同辈、侄辈陪送新娘去新郎家,有车坐车,有马骑马,无车无马则步行,到了男方家,男女双方会吹叶子,男方家特请歌手唱《迎亲调》:“新娘从异乡来,来到我们村寨,就像飞来一只花蝴蝶,多么惹人喜爱。姑娘从异乡来,来到我们村寨,愿新娘新郎,和睦相亲永恩爱。”新娘到了新郎家时,要由新郎将新娘背进屋。新娘、新郎在男方家住上三天就返回娘家,并带一些糖果、酒、烟招待前来探望新郎、新娘的客人,婚事到此结束。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青人的节日                    

(一)敬牛节。是彝青人别具风趣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这一天,家家户户的耕牛都赶上山放牧,傍晚赶回村寨。这时家家端着好酒、好肉、好饭,燃点香烛,向牛跪拜,给牛喂酒肉饭菜,以感谢耕牛终年为彝青人的生产生活而劳苦。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密枝节。彝青人也过密枝节,先由各家男子前往“密枝林”用活公鸡来祭密枝神,密枝翁便跪念祭祀口令,如果密枝翁跪念口令正确密枝神就会“领身”公鸡便会吃米,反之公鸡便不吃米,祭过神后全村上山赶雀一天,但是,具体日期则与附近撒尼人的不太一致,彝青人的密枝节从每年的冬月初一算起,在:”“鼠”月里到属“马”日或属“鼠”日两个日哪天在前,哪天就是密枝节。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青人的宗教信仰

彝青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节日和神灵崇拜。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是彝青的传统节日—红花山节。届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回到师宗县去欢度节日,节日的主要活动是跳圆圆舞,山歌对唱和“绑山花”。对歌十分热闹,处处歌声嘹亮。男唱:“月亮出来亮堂堂,蜂蜜白酒一盆装;郎是蜂蜜甜白酒,妹是白酒蜂蜜香。”女唱:“月亮出来白又白,妹是白纸郎是粑粑墨;黑墨落在白纸上,永世万代不褪色。”跳圆圆舞时,青年男女排成圆阵,以月琴伴奏,按着节拍翩翩起舞。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绑山花。“绑山花”更为别致,一人画花脸,以野藤或绳子裹身,装成“山花子”,众人跟随,跳着挨家挨户去“行讨”,无论到哪一家,主人都会打发米、肉、香、酒。人们以此作乐。其意义是以这种方式冲掉灾难,祈求来年吉利和丰收。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青人认为宇宙间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水火乃至一木一石都有精灵主宰,这些自然现象既可造福于人,又可危害于人,为了祈福避灾,自然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火崇拜。彝青人认为山起“野火”,火烧房屋等都是火神作乱所致。为防火灾,每年农历正月初三送火神,叫息会,也叫祭火龙。这天每家都具备一个自制的火神像与香火、酒肉木炭一起送给送火神者。由送火神者将一只白鸡拴在竹竿上,在每家屋头绕一圈,然后送出村外,杀白鸡祭献,以求火神不要进村纵火烧房。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地崇拜。彝青人认为人离开了地就不能生存,它是最大的神,所以每年都要祭拜土地神。这一天要杀鸡宰羊祭献,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树崇拜。彝青人认为墓旁的龙树、村里的族树和密枝林都是神圣的,绝对不能砍伐,并且每年都要杀鸡宰羊,点香火致祭。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竹崇拜。彝青人把野竹视为“神竹”,人死后也以野竹制作灵位,男人用九节,女人用十节,另外再加绵羊毛和五色线,而不用死者的其他任何东西。相传,在天连水、水连天时,世上只剩下姐弟俩,其余人全被洪水淹死。他俩就爬到悬崖上躲避。忽然看见一竹根盘到他俩跟前,姐弟俩就抓住野竹根,洪水涨一点他们就往上爬一点。后来洪水退了,他俩因竹根而幸免于难,随后他俩得到神的启示而结合,人类因而得以繁衍。由于他们认为先祖因竹而得生,所以把山竹视为“神竹”。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青人还信奉佛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正当圭山春暖花香之时,全村男女老少,带着祭品上圭山寺拜佛。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彝青人的服饰

(一)女子服装打扮。彝青女子大都心灵手巧,服饰艺术极为精致。特别是女子服饰集挑花、贴花、刺绣等多种工艺于一身,显得格外绚丽多彩。另外彝青人还有用麻线做成的麻布褂子,向以做工精细著称。小伙子时常穿自己心上人亲手做的麻布褂向人展示自己心爱人的手艺;并以此表示爱情的忠贞和永恒。妇女发髻盘于头顶,以纱帕打包头,前高后矮,以银泡带裹包头三至四圈;上装是过背右衽襟青布或粉蓝布衣,中口袖,衣领周沿、衣身周沿、右襟边沿镶嵌宽花边,袖口镶二道花边,系花围腰,戴耳环、锅头、戒指;下装为中口裤,襟口一道宽花边;脚穿绣花鞋,贫困者赤脚。可见,女装式样多姿多彩、繁复细密。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男子服饰打扮。与其他民族一样,彝青男女服饰在样式、质料、色彩、纹饰上有明显的不同。过去彝青,男子头戴“瓜皮”帽,老年人头裹青布包头;上装一般都着对襟青布衣,加罩有五个口袋的褂子,腰系兜肚;下装穿宽档裤,跣足。重活一般由男子承担,所以男子服装讲究实用,质料以厚实为上乘,款式变化较少,色彩较之女服要沉着、素实一些。新中国成立后,男式服饰变异较大,现已完全改穿汉族服装。而女装则相对保持着本民族传统和风格,但仍有变化:女青年身着白衣,衣领、衣身周沿全用紫红或黑金绒镶边,小围腰领带全用银键,并附四串银键铃须子。下装着西装裤,脚穿运动鞋或高跟皮鞋,美观大方。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彝青人的乐器和饰品

彝青人虽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创造了丰富的口传文学和多彩多姿的工艺美术。蔑口弦这种乐器在彝青地区极为流行。相传,从前有一个小伙子与邻村的姑娘相爱,他到姑娘家“约会”得路经一片树林,村子里野猪多,为防范野猪,那小伙子用葫芦装满石子,野猪一来,就抛向野猪。野猪一拱,听见“哐当、哐当”的声响,就逃走了。小伙子的母亲见儿子经常不吃饭,带着一个葫芦出去,她怕儿子挨饿,就偷偷把葫芦里的石子倒了出来,装满炒熟的玉米花。小伙子不知,照常带着葫芦去赴约,路上碰到野猪就向它丢去,野猪一拱,不见响,就向小伙子冲去,把小伙子的肠子都拱了出来。但勇敢的小伙子还是得以逃脱。为了不失约,小伙子把淌出来的肠子塞回肚里,再用腰带(很宽很长)裹好,继续赴约。他们终于见面了,姑娘见小伙子脸色苍白,神志有点异常,问其缘由,小伙子就把腰带解开,肠子却淌了出来,小伙子也当场死去。后来那姑娘把小伙子的尸体背回家中放到马槽下面,并且整天吹着蔑口弦,发出“马槽底下,马槽底下……”的声音,弹出对心上人的无限哀思,姑娘的嫂子听出那凄凉的声音,就到马槽边查看,发现了小伙子的尸体。人们为了悼念这位勇敢的小伙子和怀念痴情的姑娘以及他俩忠贞的爱情,吹蔑口弦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青人早期的银饰纹饰与漆器相同,信手刻画、稚拙朴实。纹样是具象的太阳、月光、间角、飞鸟、虫蛇、叶片等。后期银器虽也保留了少许动植物的模拟,但绘图趋向于动植物的全貌。更多的图案是用点、线所组成的几何纹样装饰器皿,且雕刻细腻,明暗效果强烈。花纹繁简据不同器型而定,中心以细碎的米字格图案和小圆圈组成,疏密有度,浓淡相宜,工整秀丽。腹部中间留空白,更显出两边花纹的紧凑缜密。弧、直线并用,达到了变化统一的效果。其纹饰 手法有阴刻、镂空、镶嵌,较之漆器有了很大的进步。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青人的银器中佩饰占了相当部分。彝青人以戴金佩银为贵。银亮闪光的银头饰、耳环、领牌、戒指、手镯等,与色彩艳丽的服装相辉映,青年女子华美俊俏,中、老年妇女典雅庄重,男子佩银饰威武富贵。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彝青人的家庭生活和生产劳动

彝青家庭里,户主一般是男子,管理家庭内的生活秩序,对外代表家庭全权处理外部事务及社会交往。妇女在家庭经济方面也具有支配权,彝青妇女除下地参加劳动外,还要操持家务。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跟其他支系一样,彝青除奉养父母的人(大多为幼子)以外,其他儿女婚后都与父母分家另过,家产的分配则以兄弟人数加双亲平均分配,各占一份。双亲去世后,其所分的那份财产由奉养父母者继承。女儿一般无继承权。只有在出嫁时,父母将其财产的一部分作为嫁妆,女儿还可继承母亲遗留下来的衣服首饰。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青有尊老的传统。在家族乃至整个社会,长辈都受到普遍的尊重。逢年过节,亲戚间有互相请客吃饭的习惯,进餐时按辈分大小依次坐上席、次席和下席;小孩出世后,要请长者命名,婚丧嫁娶均要请长者谋划。总之,在作出一切重大决定之前,都会征求长辈、长者的意见。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给婴儿起乳名。为了能使婴儿健康平安成长以及称呼上的方便,婴儿出生后都要择吉日取本民族的乳名。命名时间无一定律,但多取单日为吉。一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长辈赐名。其命名方式较为单一,一般根据命名者的年龄而定。如命名者为78岁,这个婴儿的名字就叫“七十八”。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饮食起居。彝青人居于高寒山区,由于缺乏灌溉水源,一般只种旱地。粮食以苞谷为主。他们把苞谷、荞子、麦类磨成粉面,搓成疙瘩后蒸食。逢年过节才到街市上买点大米、蒸食或春成粑粑。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用苞谷、荞子或麦子换回大米,从而吃米的时间逐渐增多。肉食以腊肉为主,兼食鸡、羊肉。餐制为一日两餐,农忙活重时,除两顿正餐之外,常带些食物到地里,随时加餐。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尽管彝青人有许多建房的能工巧匠,但在过去,彝青都住矮小破烂无窗的茅草房,人畜同住,卫生条件极差,人口多的家庭,还堆粮食藏放其他东西在楼上。新中国建立以后,才逐渐改住瓦房,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产生活。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彝青人能够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合理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一般采取玉米与荞麦轮种的方式。近年来,烤烟种植面积扩大,所以多采取玉米与烤烟轮种的方式,这样,玉米由于吸收了头年烤烟残根中的肥料而长势良好,从而使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步发展,生活也大大改善。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青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着明显的按性别年龄的自然分工。如男人犁地,妇女、老少碎土、撒种。妇女既辅助男子在田间劳动,又承担几乎全部的家务。跟其他彝族一样,生产中还保持着一种简单的协作方式——即互助换工,这对调剂劳动力余缺,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农耕外,畜牧业也很发达。现在彝青人基本上每户都有十来只羊和两三头牛。据说从前,彝青人常把牛羊赶到山上,隔两三天才去看一次,很少有丢失的现象,反映出一种纯朴的民风。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圭山彝青有狩猎传统,行猎期无定,只要有空闲时间即可出猎,通常都在秋后农闲时进行。从前几乎每个成年男子,都有猎枪(多为火药枪),每家都有猎狗,猎狗通常受到主人很好的照顾,吃饭前必先喂狗,若猎狗死了,全家人都会为之伤心,并很体面地抬去埋葬。近年来由于猎物减少,再加上电视机和录音机等现代音像设备进人家庭,占去了大量的闲暇时间,狩猎习俗日渐淡漠。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彝青人的丧葬习俗

彝青人在病危时,即急请舅姑来探视病人。病人一旦亡故,舅姑共商丧事规模和安葬时间。若死者是老人,死者的儿子要买布给媳妇缝衣裳,所有儿女及媳妇各一件,缝好后送给死者。另外,在给死者献饭时,大媳妇要穿其娘家人送来的所有衣服,一般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各一件。她穿多少衣服表示娘家有多少后人。一方面向外人表明娘家的地位和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向死者表明:你安心去吧!还有这么多人能够帮助咱家,请别为后人心。彝青人在给死者献饭祭奠时,只用(瓜)叶包,而不用碗。出殡时间必须选择在丧家活人生日,并派人面报亲友前来参加葬礼。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较隆重的丧事设孝房扎棺罩,全村家家户户以钱粮资助,丧家杀猪宰牛热情招待客人。被请亲友要带狮舞队、鼓号队、器乐队,等在出殡的前一天敲锣打鼓地到丧家吊唁,并在棺前杀羊祭奠。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出殡时,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送死者上山安葬。未出寨就要路祭,搭三次“金桥”,抬棺过桥。前两次面向村,棺头朝村,给死者多看看家,最后一次面向村外,棺头朝外到路祭停棺,孝儿孝女绕棺正反各三圈,然后调棺头送上山埋葬。送葬时请道公唱《送葬歌》:“一送亲人出村外,村外岔口恩难忘;亲人永世不回来,儿孙泪珠如水淌。二送亲人阴阳路,阴阳路上放声哭;若要亲人再相会,唯有梦里亲人回。三送亲人凤凰地,手捧黄土抒坟埋;早上金鸡争鸣啼,晚上金凤伴亲栖。”过去彝青人的丧葬不请“毕摩”诵《指路经》,现代才兴请撒尼“毕摩”或请汉族“道公”,给亡灵诵经。诵《指路经》的意思是把死者灵魂祖先发祥的地方。                          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彝青人现状

由于雨美堵村的彝青人人数较少又与撒尼人混居,风俗习惯大多被同化,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已经残存较少,加之近几年石林县为打造特色旅游大力传承和弘扬彝青人撒尼人文化,许多人已经把彝青人淡忘了。如果不加以保护那么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将会消逝,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暴露出诸多问题。E2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参考文献:《石林县志》《圭山乡志》《石林彝族风情文化》《云南节祭》《礼仪丛书》《中国陋俗》。
图源:石林花嫁婚纱
文字来源:圭山彩虹

所属专题:

彝乡乐土幸福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