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试论石林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及现代变迁

作者:许丽青 发布时间:2023-07-07 原出处:《文山学院学报》2019年4期 点赞+(
摘要:云南石林彝族火把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隆重和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和旅游业的推动,火把节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现在的火把节已成为一个集民间习俗、商贸活动、娱乐休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节日。
关键词:石林彝族;火把节;文化内涵;文化变迁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
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石林彝族火把节简介

火把节是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其中,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当属云南石林火把节。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是彝族撒尼支系的主要聚居地,因境内的世界自然遗产石林地质公园而闻名。随着石林旅游业的发展,火把节逐渐成为了展现石林撒尼文化的标志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火把节的来历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彝语“都则”,意为对火的祭祀),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虽众说纷纭,但都大同小异。笔者收集了云南石林地区一带流传较广、认可度较高的两则传说。一则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凶狠残忍的魔王,经常迫害当地彝族民众,人们曾多次进行反抗,但魔王堡垒坚固无比,人们不能轻易攻破。后来有人建议在羊角和羊后腿上绑上火把,赶着羊群围攻城堡,最后打败了魔王。后人为了纪念战胜魔王暴虐统治的胜利,在每年获胜的那天(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庆祝。另一则相传天上有一位名叫阿番的神仙,他为了石林地区一带的百姓能够生活幸福,偷偷打开天门撒下五谷,天神知道后大怒,派遣大力士到人间肆虐出气。人间的一个大力士挺身而出并与之搏斗,最后取得了胜利。天神获知消息后,派遣大量的蝗虫迫害地里的庄稼,人们为了驱除害虫,将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点燃,到田地里去烧虫,结果战胜了天神。这一天恰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人们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1]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火把节的传统习俗

关于火把节的习俗,由于彝族各支系分布地区不同,其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各有差异。居住在石林一带的彝族会提前置办和准备火把节所需的衣物、食材、火把等各种物品,在节日前一天杀牛宰羊,并分发给各户。节日当天准备一桌丰盛的佳肴,吃饭之前由家中年长者带领家族成员用酒肉迎接火神和祭拜祖先,仪式完毕之后全家相聚一起饮酒,吃煮熟的新鲜花生、毛豆类食品和“坨坨肉”(是将牛肉或羊肉剁成块状煮熟后沾上盐和辣椒粉吃)。当夜幕降临时,各村寨的人们会聚集在一个宽敞的地方搭建祭台,由毕摩(“毕摩”彝语音译,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诵经祭火之后,人们接过毕摩手里的火把,相约到村寨、田间转一转,意为让火烧灭害虫和灾神。之后年轻人举着火把到山头打“火把仗”,全村的男女老少围着火堆相互弹唱,尽情歌舞,场面极其壮观。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火把节的节庆活动

火把节的节庆活动有山歌对唱、斗牛、摔跤、打磨秋等,其中石林一带摔跤和斗牛这两项民间竞技娱乐活动尤为闻名。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并将参赛的公牛牵入指定场地,比赛口令发出之后,双方选手同时将牛放出,任其格斗。场地中,两头公牛气势凶猛,角抵着角,在主人的吆喝声、观众的呐喊声中拼命搏斗,直到一方斗败为止。人们用斗牛比赛这一形式来犒劳当年的付出和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群众也通过此项活动来展示养牛水平,增进村寨间的团结。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期间另一项重要娱乐活动是摔跤比赛,《中华文化通志》载:“摔跤是彝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欢乐的火把节日里,摔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撒尼村寨附近低凹的圆形平地是最好的赛场。比赛不分体重、不限时间,只要脱掉上衣蹲在场边,赤脚裸胸,腰系红布带,就是请求参赛的表示。”[2]最后以把对方摔倒、双肩着地为胜,比赛场面极为壮观。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石林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火把节是彝族历史的积淀,是彝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族群文化的再现,反映着彝族人民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传达着彝族人民的朴素人生观以及宗教观。石林彝族火把节作为西南地区最为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对火的崇拜

彝族自古就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在彝族地区,流传着多种关于火的祭祀活动,如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有关于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中的祭天习俗是人们通过祭火来实现人与神灵的沟通,祈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在彝族看来,火是驱赶野兽、传递温暖和征服自然的圣物,尤其是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人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火。石林地区的彝族普遍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区或半山区,常年气温较低,家家都靠火塘取暖做饭。人们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火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也使人们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另外,在火把节期间举行取火、耍火把、篝火晚会等绝大部分活动中,也都是围绕“火”进行的,火已成为火把节的一个中心主题和最为重要的标志。火把节当天,石林地区整夜篝火通明,人们载歌载舞,以表示人们对火神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祈求农作丰产

石林地区的彝族是一个从游耕转向农耕的民族,早期的彝族先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人们面对蝗灾之类的破坏无力抵御,只好通过宗教仪式来祈求农业丰收。火把节的举办时间恰巧是农历六月下旬,这时稻田里的庄稼尚未成熟,彝族先民在夜幕降临时高举火把,绕田间走一趟,用火驱走或烧死害虫,保护庄稼生长。李元阳的《云南通志》云:“六月二十四日,束松明为火炬,照苗田,以火色占农。” 古代人用火把预测来年收成,通过火把的色彩来判断年成的好坏。吴应枚的《滇南杂志》中也记载:“六月二十四燃炬,携照田滕,云可避虫。”人们用火把驱除农业害虫,祈求五谷丰登。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崇拜

彝族先民认为,农作物丰收、家畜兴旺和家人平安都是出自于自然神力给予的恩惠和祖灵庇护的福泽,节庆的各项祭祀仪式都反映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的敬仰。在庆祝火把节的当天,每家每户都会杀牛宰羊,以酒肉迎接火神和祭拜祖先,并在节日当天将这些肉分给血亲或关系较近的人家,寓意食用了这些得到神享用过的牛羊肉的人可以身体健康,幸福长寿;家里的老人会在火把节当天为家里的年幼后辈喊魂,同时把端午节系在孩子手脚上的“百索”(五彩线)剪下来放在火把上烧掉,焚烧时说一些祈福的话语,祈求灾祸随“百索”一起烧掉,保佑小孩平安、健康;天黑时,由家里的老人从火塘里点燃火把,然后由年轻人和儿童高举火把游走于田间地头,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谓此为“送祟”,以示驱邪逐魔、消灾祛难。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具有文化教育意义

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开展火把节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彝族人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火把节祭祖,是作为迁徙民族的彝族,重视家谱,不忘祖灵,通过祭祖仪式重构后人与祖灵之间的沟通,不断强化民族,部落的历史记忆的一个文化机制[3]。人们希望通过祭天仪式祈求祖先神灵的保佑,表达后辈对先祖的孝思和追念。反过来,这种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不断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和本民族历史的持续记忆。火把节期间开展的各项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如摔跤、斗牛、打磨秋等),在展现表演者和竞技者的体魄、体力、胆量和智慧等的同时,也培育后人要有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石林彝族火把节的现代变迁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文化变迁是社会的常态,是人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选择。当文化发生变迁时,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石林彝族火把节不可避免地也随之发生演变,其节日形貌和文化功能也在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整合、重构,显现出多样的现代性文化变迁。这个原本主要以敬天祭祖、烧虫逐疫、占田祈丰、娱乐择偶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族节日,逐渐向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更广的方向转变,成为一个集民间习俗、商贸活动、娱乐休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节日。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火把节节庆活动的变化

1.火把节内容形式的变化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发展经济已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迫切要求。近几年,当地政府、旅游部门、从事旅游开发的各事业单位等将石林风景区和彝族火把节进行捆绑宣传,开始尝试和探索将火把节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和活动形式[4]。如今的火把节同早先的火把节相比,从节日内容到节日活动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举办节日的目的来看,传统的火把节是满足人们占田祈丰、娱乐择偶、农忙休闲的需求,通过这种自然、自觉的活动延续着民族文化,以达到加强本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目的。而政府主导的火把节主要考虑的是旅游经济、市场收入、招商引资等,以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展现民族文化,主要是经济目的与文化目的相结合。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节日内容上看,以前的火把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祭天祭祖、耍火把、喊魂、打磨秋、烧五彩线、斗牛、摔跤、彝族歌舞、山歌对唱以及地方土特产品物资交流会等活动。而在政府组织的火把节中主要以大型的歌舞表演、竞技性比赛和商贸活动为主,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已很难见到。笔者调查收集了关于2015年石林国际火把节期间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其中包括彝族传统摔跤、第三届食品文化节、“新视觉、新石林”摄影大赛、民族歌舞节目展演、首届云南民族歌曲声乐大赛、糯黑村民俗婚礼及撒尼剧表演、牛王争霸赛、万人篝火晚会等多项文化娱乐及商贸活动,项目内容都较往年有了新的变化[5]。由于活动项目的增多,火把节的办节时间也由早先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一天延长到节日前后三到七天,甚至有的项目比赛延续时间多达一个月。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办节的形式上看,主办方自2002年后开始尝试和探索将石林国际火把节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各项文艺演出和竞技比赛活动被按市场化策划运行。此外,石林县各乡镇和旅游部门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对火把节活动较早地进行了宣传和氛围营造,群众能够从《春城晚报》、石林县电视台、县城各街道的条幅等各种广告板块上关注活动安排。节庆期间也会及时组织现场报道,节后一段时间内又在市电视台播放录制的主题文艺晚会等节目,让更多群众在更长的时间看到节庆活动的丰富多彩,感受到节日的盛况。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火把节节日元素的增加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当前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交流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为发展民族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商家总是想出各种方法,在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进行包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具有节日气息的现代流行元素,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火把节的节庆活动中,这些现代流行元素层出不穷。如,近几年石林国际火把节期间,政府为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石林彝族传统文化魅力,极力推广使用外观与奥运火炬相似的新型环保型火把来代替传统的木质火把,这种新型火把在点燃后不产生烟灰和火星,既环保又安全。在景区周围随处可见售卖款式多样的脸谱、孔明灯、闪光棒、头饰、玩具的流动摊点和商铺,各个商家的广告牌和宣传条幅也各具特色。除此之外,在节日中举办的各种歌舞晚会中,现代流行歌曲和舞蹈、布局华丽的舞台、演出人员绚烂多彩的服装、景区中心的音乐喷泉以及晚上夜空升起的焰火等这些现代元素的注入,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火把节祭祀仪式的简化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期彝族火把节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宗教举行的,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和神秘性[6]。而现在的火把节更多的是从娱乐神灵日渐倾向于娱乐人,彝族群众对神灵、祖先崇拜的神圣感逐渐淡化和削弱。节日活动流于形式而失去了原本的庄重与威严,耍火把不再为了祈求丰收、人畜平安而更多成了年轻人和儿童节日欢庆娱乐的“玩具”;摔跤、斗牛前祈福仪式已逐渐取消,现已变成一项单纯的竞技性体育项目;以及现在火把节传统的毕摩取火仪式,形式过于简单且具有“表演性”,少了过去那份对丰收的期盼和祈祷,使原本富有神秘性的取火仪式失去原有的丰富性和往日浓厚的宗教色彩。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节日组织者和参加者的变化

1.节日组织者的变化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期的火把节是各村寨自发组织进行庆祝活动,组织者一般由村寨中有名望、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担任。随着石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火把节逐渐成为展现彝族文化的标志和文化宣传方式,节庆活动开始由民间自发组织转向由石林县人民政府和石林风景区有关部门参与组织和协调,各乡镇或景区组织安排大型的活动事项要经政府审批过后才能举办。每年的火把节庆祝活动,昆明市人民政府、石林县人民政府、县文化和旅游局、石林景区管理局等部门在火把节前一个月就抽调有关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召开会议,针对火把节期间的庆祝活动进行筹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节日日程的详细规划、资金的筹备、赞助商的选定、节目内容的安排及节日的宣传等方面。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节日参加者的变化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火把节主要是局限于各村寨或一家一户,很少有外族人参加,活动规模较小。随着石林旅游业的发展和石林风景区知名度的扩大,火把节期间,大量国内外游客、周边民族群众和投资商涌入石林县城乃至各旅游景点,风景区及县城附近的各大超市、饭店、旅馆、商铺都达到全年的客流高峰。此外,节日参与主体也越来越多,除了当地的彝族群众及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政府、旅游部门和从事旅游开发的各个企事业单位以外,还有各地的新闻媒体、专家和学者都慕名而来。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当地彝族民众主体地位的变化

在传统的火把节庆祝活动中,彝族民众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诸如民族歌舞表演、耍火把、摔跤等传统活动,展示者都是当地彝族民众,他们自主参与和感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在过节”。现在的火把节着重突出游客的主体地位,使当地彝族民众自身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换,逐渐削弱了当地普通彝族人的文化主体地位。尤其在火把节的重要活动如开幕式、歌舞表演及篝火晚会中,节目内容也似乎是为了游客和周边群众的需求设计、安排的,他们似乎成为这儿的“主人”,本该是此活动的参与主体的当地彝族民众反而成为本民族文化活动的旁观者。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改变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推进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等,石林地区彝族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看待事物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宗教意识逐渐淡化,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些年,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和科学世界观的传播,人们的鬼神观念日趋淡薄,彝族地区许多具有神圣性和宗教性的文化事象、仪式活动和禁忌,被视为“封建迷信”,传统火把节中的一些宗教祭祀程序和信仰方式不断被简化或被取消。加上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在节日期间更看重自身的精神愉悦与身体的放松,逐渐淡忘了传统火把节的意义,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意义的火把节。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群体意识在削弱,现实功利意识在增强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节日举行的集体性活动中,群体间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减弱,很大程度上人们存在着一种心理,即自己能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获得什么?在此次调查和访谈中笔者发现,在许多大型文艺表演和民间歌舞比赛中,虽然可以看到当地彝族表演的身影,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由各个文艺演出公司或各村社文艺队组织排练演出。其中也有个别自愿参与者,他们每天会得到政府60~300元不等的补助,或者在比赛获胜后会领取相应的奖金和奖品。当地的彝族已不大愿意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中,而更多人看中的是火把节期间的商机,把火把节当作“赚钱”的机会。在火把节的前一周,人们就会在石林风景区周边或其他游客数量较多的地方占据有利地形摆摊设点,主要是卖当地的各种特色小吃和民族工艺品,也有的是出售自家制作的木制火把,价格由火把的大小和制作工艺决定。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火把节节日功能的变化

1.从自娱自乐到追求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转变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早的传统火把节的娱乐社交活动主要由村民自行组织和举办,是当地彝族群众在长期劳作后调节放松身心、亲友相聚和娱乐交友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彝族民众感受节日氛围和追寻历史记忆的载体。随着石林旅游业发展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政府介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石林彝族火把节逐渐成为当地旅游业开发的重要文化品牌,对发展彝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节日期间,石林彝族火把节除了地道的山寨民间传统的火把节外,由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的火把节从城市到城市的周边地区,使火把节成为地域性、参与性和娱乐性最强的集文化、体育、旅游、商贸的民俗节日,实现了空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石林县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在2016年火把节期间,石林签下的项目涉及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特色种植以及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共计 20个,协议总投资达 63.26亿元人民币;全县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208 281人次、门票收入552.4万元,旅游总收入12 142.47万元。”[7]实践证明,火把节为石林县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文化功能由单一性向多元性的转变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先彝族火把节中的敬天、祈年、祭祖等仪式展示了彝族人民的朴素的宗教观,人们在节日中祭祀吟唱、载歌载舞,通过各项社交活动和竞技比赛以宣泄情感、消除劳乏、表现自我、融洽人际关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现今,石林彝族自治县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不断给火把节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之成为彝族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近些年,火把节期间除了举行摔跤、斗牛比赛等传统活动外,当地政府还努力挖掘整理彝族民间文化,创新和编排新的文艺节目,把传统的撒尼民俗婚礼、撒尼剧、花灯戏表演也纳入火把节活动项目中,让游客在观看和参与节目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古老而神秘的撒尼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节日文化功能日益显著。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

火把节源远流长,积淀着民族的古风遗俗,是人们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它承载着彝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发展、民族进步、不断传承与变迁,通过与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融合,火把节已成为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保持了民族特色的多功能节日[8]。此外,石林彝族火把节的变迁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民族节日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当地人为适应新的民族生存环境作出的反应。我们现今面临的问题就是,在今天的历史进程中,应如何保存自己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整个文化变迁,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xi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原载:《文山学院学报》2019年4期;文稿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春城晚报客户端。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