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红石岩崖画文化内涵

作者:曹定安 发布时间:2023-04-27 原出处:《红河彝学研究文集三》 点赞+(

摘要:红石岩崖画彝文配图,图绘“怪异人”、“半人半兽人”、“标准人” 形象,对应彝族人类起源神话的化生生人、感生生人、性生生人神话思维。崖 画折射出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游牧经济生活,又与今天开远高寒山区彝族活形 态的人类起源神话链接,形成一条源远流长的人类起源神话文化脉络。
关键词:红石岩崖画;彝族人类起源神话;神话思维;游牧经济生活;文化脉络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2011年12月11日,开远市首次在双塘子村红石岩发现崖画。引起了社会各 方关注和重视,又相继在红石岩北端及周邻的小红石岩、偏箐岩洞发现三处新 崖画点,形成一个以红石岩为主的崖画群。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曾随州、市文物管理所和州民族研究所、市彝族学会多次实地调查, 认为四个崖画点各见鲜明主题,且都与彝族文化相关,均具重要学术价值。小 红石岩崖画原始族群祭祀主题,可为今彝族祭龙最早之典。偏箐岩洞崖画洞穴 居主题,与红石岩北端“舞新居”崖画,构出原始人从穴居向屋居的路线图。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尤其红石岩崖画“怪异人、半人半兽人、标准人”的彝族人类衍化神话主题, 为已发现的云南崖画、抑或国内崖画所未见题材。四个崖画点表现手法也各有 特点。小红石岩崖画抽象手法表现,偏箐岩洞崖画写实与抽象兼具,红石岩崖 画(以下简称“崖画”)则以写实为主,其对原始人的真实意愿和社会现象的 客观反映,给崖画内涵的民族性、时空性、社会性探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考 证空间。正基于此,本文愿以崖画彝族人类起源神话初探,作为红石岩崖画群 探询的破题。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崖画的相关人文背景

双塘子村隶属开远市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地处小龙潭镇西部山区,距离村委会7.4公里,距离小龙潭镇18.4公里。村民俱为苗族,1953年始从外地迁 来建村。是以,崖画历史与苗族无关。小龙潭镇位于开远市境西北,西与建水 县岔科乡接壤,东北与弥勒县巡检司镇隔南盘江毗连。小龙潭地域自古是彝族 世居地,现今西部山区村寨仍多保存彝语地名。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石岩位于双塘子村偏东南约3公里,海拔1616米。南北走向,西面崖壁 陡峭,沉积岩质。前临开阔低洼坡地,现已被村民开垦成耕地。黄褐壤土质, 地中多散见泥盆纪鹦嘴贝等海生生物化石。崖画即位于崖壁南部凹陷处(见图 1)。凹壁宽12.9米,凹进约3.5 米;上有岩厦,高7.4米,岩面 浅黄色。南部较为平整,北面嶙 峋不平。从上而下分为四层。崖 画主要画于第三层上,从四层起 向外向下缓缓斜延,受风化剥落 形成不规则凸台。古人可能就利 用此凸台完成崖画创作。因长期 受雨水浸淋,在岩面形成白色钙 化物,破坏了崖画的完整性。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崖画构图

崖画距地高3.2米,画幅高约1米,宽约12米。构图根据岩面,从左至右布 图。北边书一组文字符号,中部、南部绘三组画图。现可辨图符39个。其中人 物像12个,最大的75厘米,最小的7厘米;动物像10个,符号(包括文字符号) 17个。图像以双层线条构图为主,即先以朱红色打底,再以深紫色勾勒。有少 数图像仅以朱红单色线条勾画或平涂。按云南崖画着色料一般规律,朱红色当 为赤铁矿粉调动物血、植物胶配制,深紫色则需进一步考证。从画线起笔有不 规则毛边分析,崖画应采用某种着画工具。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文字符号的民族属性定位

文字往往被视作一种民族文化属性的标志。在崖画崖壁北端0至2米、面 积1.8平方米画幅上,分布着六个类似彝文的符号。基本完整的四个,分别为 10×10厘米、9×6厘米、20×18厘米、12×5厘米,从北向南“画”在嶙峋岩石 上(见图2)。笔者不懂彝文,特向州内彝文专家就教。经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师有福先生识别,“红 石岩崖画整幅画中,有三个符号与 彝族文字相近,三个与彝族文字相 同。”1红河州文物管理所原所长、 文博副研究馆员白刊宁先生也认为, 崖画文字符号为彝文“立神图”意。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按图索骥,也以为这组文字符号 有“彝文的结构形式是以阳体点、 横、竖、勾、提、折,和阴体圆、 弧、半圆构成的”2特征。如第一个符号,就同阴阳体彝文,字形与今天彝文 “鹰”3颇相似。第二个符号同阳体彝文,字形与今天彝文“岩”4相似。(见 图3)当然,两个远古时期的古彝文,含义是否同今天彝文,笔者不敢妄自定 论。但“鹰”在崖画中是贯穿首尾的母题,“岩”是崖画展开的物质载体,却 是不争的事实。故这两个彝文,极有可能就是崖画的“点题”。并且从彝文与 崖画一致的深紫色看,不可能为后 来补题,当与崖画同时间所为。这 种字画题配的文化现象,在红石岩 周邻的偏箐岩洞崖画,邻县的巡检 司镇高甸村委会的老虎山崖画、金 子洞坡崖画也存在。表明两地在远 古存在紧密的文化交流,同属“有 文字(彝文)的岩画,应该与彝族 或彝语支民族有直接关系”5的南盘 江小地域崖画群。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崖画的彝族人类起源神话内涵

随着彝文的民族属性定位,崖画的彝族文化性质亦随之清晰起来。使我们能 够借助古代文献,走进崖画深奥内涵,去释读原始人感知的人类三次衍化组图。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第一组图

位于崖壁7.1米处嶙峋 崖面上,画幅面积1.4平方米。由14个图 符组成,其中人像4、动物像3、符号7。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边布图,下边绘符(见图4)。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像四层布列。第一层独尊一神。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高20厘米,一头一足。头生双眼、 鹰喙,足分三爪。形如《山海经》描 述,“状如枭,人面而一足”。第二层 左为一个无头人,高6厘米,手平举, 双足叉开。右边为一蛇身、蛇头、鱼 尾“龙”。龙腹下一足,短柱状。头 上长角。由于岩溶物覆盖,龙下颌不 清,角颈部不清,只能看出一杈隐约向 后伸展,一杈向下向上分展。龙下有一右捺回钩“人”形符,作向左奔跑状, 是乎意示与左边人物有某种关系。第三层左为一有脖无头人,高10厘米,两脚 分开,两臂弯曲似羊角。胸部饱满,似为女人图像。右为一似虎图像,正扬首 张望。第四层左为半张童脸、豆芽身、无手足人,高11厘米。右边对衬一只山 羊,山羊站在一道斜坡上,扬首与半脸人对望。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符号排列从左向右递进,由于位于岩壁凹陷下部斜出面上,多受雨水浸 淋、岩溶物覆盖,支离破碎,含义不清。但仍能清晰看出图符组合形如张弓, 半人脸正好是待发的矢。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组图怪异人创意,与彝族第一代人天地生神话思维十分吻合。天地生人理 念形成于原始社会早期自然崇拜阶段,社会人类学称之为化生生育,即自然生 人、神化人,在古代文献中多见载。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载,天神撒下三把 雪,落地变成三代人。第一代独脚人,长一尺二寸,独自一人不会走1。《爱 佐爱莎》载,神造第一代人,有一只眼,四只手。《尼苏夺吉》载,神仙造的 第一代人,脑门上长一只眼。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族神话《洪水泛滥史》亦载, 最初出现的女人是独脚2。《山海经》中,亦见一臂国有一臂、一目、一鼻孔 人,羽民人长颊、身生羽等怪异人。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怪异人组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这样两层含义。第一层,鹰神化生人 和动物。动物分三类,龙、虎、羊;人分三种,即男人、女人、小孩。同时鹰神也是第一代神,难逃“人面而一足”的怪异“魔咒”。所以怪异的神,化生 怪异的人,应了后世“龙生龙,凤生凤”的世俗逻辑。第二层,依彝族左为尊 的文化心理,鹰神先造左尊的动物,再由动物化生居右的第一代人。龙下的 “人”形符号,可能就是这样的含义。而类似的含义,也在相关文献、著述中 多有肯定。彝族创世史诗《尼苏夺吉》:“诺谷小龙儿,红土塑人型,长一只 独眼,生在脑门前。”1虽外形与崖画不同,但怪异的本质一致。彝族是虎的 后代观念在彝族中较为普遍,“云南哀牢山自称‘罗罗’或‘罗’的彝族, 他们称虎为‘罗’。……‘罗罗’每家都供奉一幅男女祖先画像,称为‘涅 罗摩’(涅意为神灵或祖先),意思是‘母虎灵或母虎祖先’,即把祖先称为 虎,且以女性为概称。”2师有福《彝族文化论》(第182页)亦说,彝族哲 学中,虎为阴,代替太阳,虎为女性。彝族与羊的文化考古空间更大。不少学 者认为,彝族渊源于我国古代的羌人3;川、滇、黔彝族,是从甘肃、青海迁 入的古羌人4。古代分布在云南境内属于氐羌系统的群体,是分别发展为近代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各少数民族的核心5。而羌字的意思,《说文解字》曰: “羌,西戎,羊种也。从羊儿。”现在开远东部高寒山区彝族聚居区,彝族支 系尼苏人和阿哲人老人去世后,都会取金竹根一截,上缚绵羊毛一撮做成祖先 像来供祭,这应该是古代羌人羊图腾崇拜的残余。故“羌为羊种”,可能也是 崖画突出半脸人为山羊化生的用意。当然,文献、著述与崖画表达的人类衍生 意义,因时态不同、着力点不同而不同。崖画是静态的历史反映,着力点在于 那时的“我们这种人”(那时还没有彝族的概念)第一代的男人、女人和小孩 是龙虎羊化生的。即人与化生人的神或自然没有血缘关系,人只是神或自然 “无性”繁殖的产品。他们虽然为神化生,但因形象怪异不合神意,终将为神 淘汰。彝学研究则是动态的历史反映,着力点在于龙虎羊是现代“我们这种 人”(彝族的概念已经形成)的祖先,即龙虎羊是彝族祖先的图腾,与彝族祖 先存在血缘关系。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图谱下面的符号含义不清,其与图谱的关系,可能与彝族人类起源神 话中,神化的第一代人不如神意终被神淘汰有关。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第二组图

分布于凹壁9.7米处,画幅面积0.9平方米,由7个图符组成。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中人像2、动物像2、图符3。(见图5) 图右边一个头像,高60厘米,见首不见尾的造型应当是神。螳螂头、犀利 眼、鹰勾喙、夸张耳坠的形象也强调了这一点。神像两侧各余头像一,红色单线 勾绘,似为因不合意而废弃的神像草图。左弃图下有一心形图符,含义不知。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左边“ 架梯登天” 图, 高7 5 厘 米。上面是一个鹰眼、鹰嘴、鹰爪、长 颈的半人半兽鹰人,高25厘米,正手舞 足蹈向神示好。鹰人腹部虽然受损,但 膨腹体态、两腿间倒三角女性生殖器仍 隐约可见。头顶一条飘云。手两边有两 个图符,右边卷云纹,与偏箐岩洞穴居 生活图卷云纹同,与沧源崖画第一地点2 区扁头人衬底的卷云相似,可能为一种 神符。左边似一昆虫头形,何意不知。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足踩一片飘云,飘云又从一个弓腰驮背 力士头顶上生出。力士造型怪异,四肢 身躯五条简笔勾勒,头部隐约像张“虎” 脸。两只蛙形图像衬在旁边。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组图创意,对应彝族第二代人“始祖母”生的神话思维。半人半兽 鹰人是对应的标识。“当人们把妇女受孕原因归结为人与动物结合而形成之 后,人们便在宗教和神话中,自然而然地将神性赋予人类自身,一方面是动物 的神性继续得到保持,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有了神性。这样,便形成半人半兽 神。”1半人半兽鹰人身份具有双重性,其职能也具有双重性。弥漫原始宗教 氛围时是神,担当人类繁衍职责时是人,如同人身蛇首女娲一样,是人类的始 祖母。社会人类学将妇女不与男人交会、而与图腾感应生育的理念,称为感生 生育。感生生育理念形成于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由于妇女神秘的生殖功 能,女神崇拜、女阴崇拜、“给女人以孩子”的图腾崇拜盛行。这些崇拜要素 在第二组图中,都予一一对应。鹰人即始祖母神,螳螂神即图腾神,青蛙是 女阴的象征物2。“架梯登天”是人与图腾结合的形象展现。始祖母手舞足蹈向图腾神示好,引起图腾神关注。被图腾神目光一射,始祖母身体有了感应, 于是腹大受孕。女阴象征物青蛙也受到感应,兴奋起来,启动繁衍子孙的寓 意。较之《爱佐与爱莎》中仙女能梅诺用血滴在石、树、草上生人的间接感生 方式,较之《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夷妇沙壹触沉木怀孕生十子的被动感生方 式,鹰人始祖母搭梯登天与图腾面对面感应怀孕的方式,是更具主观自觉的神 圣仪式。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架梯登天”图折射的内涵是多层的。始祖母的鹰人造型,纵向延续了第 一组图鹰神的自然崇拜元素,横向拉开与沧源崖画、广西花山崖画“鸟形人” 的文化联络。螳螂、鹰嘴图腾神,也与《爱佐与爱莎》“造人大神仙”阿撇咧 谷(螳螂王)神话遥相呼应。《爱佐与爱莎》是与小龙潭镇毗连的巡检司彝族 阿哲人创世史诗,1982年开始搜集整理。螳螂鹰嘴图腾神在回应两岸远古文化 交流的同时,又与创世史诗拉开时空距离。因为崖画创作于远古,创意更接近 神话的本源。而史诗整理于现代,经数千年传承,难免“每一个讲述者的每一 次讲述,都是一次创造性的发挥,都产生了下一个独立的文本(异文)”1。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搭梯登天”垫脚的力士虽然只见大体轮廓,但其第二代人的怪异意蕴却不能 忽略,因为这可能就是神放大洪水淘汰第二代人、更换第三代人埋下的伏笔。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第三组图

分布于凹壁第11米处,是岩壁平整面最大的部分,画幅面积 1.7平方米。右边边沿原有一组符号,受雨水浸淋、岩溶物覆盖已模糊难辨。现 可辨识图符14个,其中人像6、动 物像5、符号3(见图6)。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组图由四个小组合构成。正中 的三人组合,几占画面三分之二, 构图粗犷夸张。中间男人像高75厘 米,为红石岩崖画人像最大。三绺 发饰,笑脸亲和,两掌插肩,左手 作抓状,右手作拉状。胸部纹一鸟 脸,肩插一物。腰身留白,突出象 征生命之源的两肾、象征女性生殖 器的“神秘倒三角”和夸张的男性 生殖器对接的雌雄同体。左边女人 像高40厘米,头戴羽冠、涂面,坐 姿叉腿,袒露性生殖器,双手抱条状物似作性交状。右边男年少高45厘米,率真顽皮,光头,腰身微扭后仰,腰 部构图因岩面脱落、岩溶物覆盖受损,但挺身而出的夸张睾丸和男性生殖器仍 清晰。左上人和动物组合,单层平涂。前边人像高12厘米,平展双臂,下面一 只母鸡、上面一只公鸡应召奔来。后边人像高7厘米,亦平伸双臂,一羊一猪一 狗应声而来。左下角图符受岩溶物覆盖,画面不清,但其蜿蜒向左延伸至第二 组图螳螂图腾神耳环下,可能与第二组图有某种关联。右下有一人一符组合, 绘于崖壁第四层上。人像举臂奔跑,符号含义待考。因原始人作画只有上下二 维空间,所以前后展现的场景,古人都以上下方位来表示。该组图的上下组 合,当是前后空间的艺术处理。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组图创意,与彝族洪水遗民兄妹婚再生第三代人的神话思维相对应。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代(标准)人像现世是对应的标志,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现代人的 现世,伊藤清司先生认为是神意使然,“以大洪水为分界线,前后的人类有 明显的差异,洪水前的人类形体矮小,意味着不是合乎神意的人类”,所以 “大洪水并非只具有自然灾害的消极、否定意义,蕴涵在这类神话中积极、 肯定的意义是:‘经历一场净化、过滤、消灭了先人的存在,从而创造作为 人类存在的现代人类。’”1刘亚虎先生认为是神话系统的编程,“在南方民 族神话里,洪水神话作为整个人类起源神话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确定 的最后考验。”2杨知勇教授认为是人类再生的安排,“各民族的洪水神话提 供了下述两方面的真实:一是当时人们已经懂得,人种的繁衍不是依靠自然物 或自然力的作用,也不是妇女与图腾结合的结果,而是男女交媾的结果。二是 当时的幸存者是受原始思维支配的原始人,对原始初民来说,‘任何存在的都 是神秘的,因而任何知觉也是神秘的’。第一个真实使得洪水神话主体的行为 都围绕怎样成为夫妻,怎样迅速生出子女而展开。第二个真实表现为洪水神话 主体的意识中充满了神,神成了人的主宰,人的行为的支配者。”3杨知勇的 论述,是乎更像是对第三组图现代人像对号入座的评述。受“男女交媾结果” 击发,崖画构图跳出神话,通过夸张的男女生殖器特写,回应社会时尚的男根 崇拜、性行为崇拜。学术界认为性生生育理念成熟于父系氏族社会。此际男人 取代妇女占据了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还从妇女手中夺过生育权,把社会时尚 转型为男根崇拜、性行为崇拜。受“知觉神秘的”左右,崖画创意又回归神话 思维,通过神的塑造来展现洪水神话的多元要素。在三人组合主图中,居中的男人图像,是崖画在意的神。不但让神在外形上脱离了动物的属性,具有了第 三代人相貌特征;在体态上顶天立地,拉开与世人的距离。更在造型上加注鹰 神纹身、雌雄同体神秘符号,凸出他主宰人、支配人的神性,及与伏羲女娲之 人首蛇身合体神比肩的司掌男女交媾的神职。神两边的少男少女,是崖画着意 的受神意成婚的洪水遗民兄妹。神撮合两兄妹成亲的神意,通过对哥哥拉、对 妹妹抓来表现。哥哥笑容可掬,对神示兄妹婚似乎很乐意,表现了同一神话母 题中哥哥对兄妹婚较为主动的一般性特点。所以神对顺从的哥哥亲切地“拉一 把”。妹妹满脸涂鸦,对神示兄妹婚是乎不甚乐从,也表现了同一神话母题中 妹妹对兄妹婚较为被动的、消极的态度。即如果不结婚,有人类灭绝之忧。如 果成亲,又有近亲相奸之忌。所以神对多虑的妹妹连哄带喝地“抓一把”,把 同一神话母题三番五次的神意,简略成一抓一拉。至于其余人与动物组合、图 符组合内涵,可能是兄妹成婚后,或通过生肉团快速裂变百人百姓、或通过生 葫芦迅速衍生五谷六畜同一母题神话情节的不同表现。此创意既满足了崖画简 洁构图的创作需要,又留足必定经历的洪灾伏笔。只是妹妹涂面、戴羽冠、头 顶祥云的细节,还有可能是天女与洪水遗民哥哥的“天婚配”。因为天婚始祖 型神话的社会背景是人类社会很大程度依赖自然力量的、生产力低下的刀耕火 种社会1。开远高寒山区普遍存在的天女婚神话也证明了这一点。而红石岩崖 画反映的社会,也处于更适合“天婚配”的游牧经济社会。只是这样的话,天 女涂面的情节,就该作为遮“天眼”而涂,抑或为消弭私自下凡与哥哥成婚的 责罚而涂地诠释了。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崖画断代

“断定崖画年代是考古学的难题之一。如何利用自然科学手段来断代,目 前还无新的方法。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崖画年代的确定,仍主要依靠考古学的 传统方法,即根据地层堆积或根据崖画内容进行分析。”2红石岩崖画距地3.2 米,2012年3月24日,州市文物管理所曾在崖下开探沟试探,在崖画南端40余厘 米的地层中发掘出堆积的动物肢骨,已经呈半石化状态。因未作考古分析,用 作地层断代存在一定困难。但崖画写实手法透露的社会生活、宗教意识、神话 个性、艺术手法、社会背景等讯息,也可作为断代的重要参考。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社会生活

崖画第三组图人和动物组合,表现了人类再生神话的生活场 景。越美好的神话生活,越是世俗理想生活的反应。故神话生活中的羊、猪、 狗、鸡,应当是构成社会理想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羊排在首位,折射出此 际社会还处于与之紧密联系的游牧经济形态。崖画中无牛、马及相关生产工具 反映,也间接映射农耕经济尚未到来。这种经济形态,与《史记·西南夷列 传》“其外西至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的 记载大致相符。即“属于氐羌系统的昆明人以同师(今云南保山)和楪榆(今 云南大理)为活动中心,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西南的延伸。”1 2. 宗教意识。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一定的宗教意识对应一定的社会历 史。崖画借助自然的神秘力量,与神灵的神秘力量叠合,将红石岩营造成一方 原始宗教的神圣空间。尤其在人类起源神话的最关键阶段,崖画通过神秘的雌 雄同体神、夸张的男女生殖器,把性生生殖崇拜推介为神圣空间的主体意识。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上,“性生生育观和男根崇拜、性行为崇拜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态以及祖先 崇拜、男神崇拜相对应。”2褪下宗教意识,性生生殖崇拜的目的,是缓解原 始社会极低生产力水平对人口的大量需求,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尖锐现实 矛盾。附上宗教意识,性生生殖崇拜的本质,是缓解氏族社会因生殖问题引发 的生存危机焦虑,协调氏族社会“自然求食、人口增殖”的最迫切利益。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神话个性

原始人为塑造雌雄同体神的现代人形象,特意地给神附着 了世俗最时尚的三绺发型。时尚意义体现为二。一是与原始社会披头散发相区 别,表明社会进入剃头审美新时代。而剃头审美时尚,必然要建立在金属刀出 现的物质基础上。青铜器是最早的金属工具,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历史上 称之为铜石并存时代。1996年5月,在开远羊街乡南林山北坡采石场,曾发现 一黑色灰烬土坑,从中捡拾三件磨制石器、一件打制铜片,是开远曾经铜石并 存时代的见证。二是显示为已知云南古代发饰所无的另类发型。既不属于《史 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椎髻、辨发诸发型,亦不跟同云南青铜器人物造型的 “发总髻于顶”、“发分四辨”诸发饰,很可能是西南夷中又一“以道不通 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3的地域时尚发饰。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艺术手法

红石岩崖画艺术手法体现了巫术的写实的特点。第三组图 通过夸张男性生殖器以实现人口生殖倍增,“用并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替代必 然的因果关系”4是为巫术特点。通过对神(始祖神、生殖神)形象、生殖功能逼真表现,让神愉悦以实现人口生殖倍增,是为写实特点。在社会发展中, “巫术被称为‘准宗教’的原因,就在于它为原始宗教的产生做了重要的精神 准备。”在艺术表现中,“巫术以它反映对象的现实、具体,反映方式的直 接、生动而产生了写实艺术。而宗教则以它反映对象的虚拟、超然,反映方式 的间接、超验而产生抽象艺术。”1从这个角度理解,运用巫术的写实的手法 表现的崖画,比抽象表现手法的崖画处于更原始的阶段。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社会背景

透视红石岩崖画艺术,完全是原始先民情感的自发流露,不 杂纤毫“汉正朔教化”影响。这种情感完全、自发流露所需的社会背景,应在 “西汉开边设郡县,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开远至建水一带设毋棳 县,隶益州郡,始有建置”2之前。因为自“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 吏入朝”3后,汉朝即在云南设置郡县,不断“始兴学校,渐迁其俗”、“宣 示汉德,威怀远夷。”4古代开远西接临安(府),东连开化(府),南交蒙 自,北壤弥勒,位于滇南腹地,受“各上宪之勤宣德化良,有司之应时教养, 而有不化其蛮夷之恶习也哉?”5 借助以上分析,是以笔者推断红石岩崖画反映的时代,还处于父系氏族社 会晚期,约在新石器时代末至战国时代之间。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崖画的发现意义

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丰富了彝族人类起源神话题材。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云南沧源、广西花山等处崖画, 题材基本都围绕社会人的社会活动提炼。而红石岩崖画题材则超然于现实之 外,主旨直取彝族人类起源神话,且神话要素独到。第一代无首人,神化男 人、女人、小孩,第二代半人半兽始祖母,第三代兄妹成亲妹妹涂面等情节, 都是今天同一神话母题所不具的。而形象怪异的神,化生形象怪异人的情节, 也为文本的、口述的神话所无。雌雄同体神在彝族原始宗教艺术中亦属罕见。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开远沿国道323线东行进入文山州,沿线 分布不少崖画点。这些崖画点中,开远红石岩崖画,与丘北县曰者崖画,麻栗 坡大王崖画,在云南省东南角形成一个写实手法相对突出的地域。而环围这一地域的崖画,几乎都是抽象表现手法。与开远小龙潭镇一江之隔的弥勒巡检司 镇崖画,循此而上的路南县石林岩画,宜良县阿陆笼河岩画;环此展开的大理 崖画、沧源崖画、它克崖画、广西花山崖画等,都共同呈现南方崖画“构图简 单抽象,意义神秘难解”、“形态几乎千人一面,组合形式程式化”1规律。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远恰好位于西延的写实表现崖画与南下的抽象表现崖画交汇点上,形成红石 岩崖画群两种表现手法兼具的特殊现象。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迄今在专著或报道中,尚未见相关崖画龙的资料,因而红石岩崖画 龙,可能成为填补这一领域空白的“第一龙”,在中国龙文化研究中具有独到 的学术价值。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崖画“画神话,史诗画”具有延续历史、对接现实的文化张力。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画 神话”的实质,是思维神话向形象神话转化。这种转化具有延续性,到清道光 年间,在小龙潭镇西部山区的老勒村,再次发生洪水兄妹婚神话从神话到物化 的质变,形成“也许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被发现并续存于民间信仰中 的兄妹人祖庙”2。“史诗画”的核心,是彝族人类起源神话的时态定格。这 种时态定格与活形态洪水神话,产生了亘古与现实的对接。至今在开远东部高 寒山区,不但流传着仙女泥造男人传人种的亚型化生神话、人与天女婚、神与 凡女婚等人类起源神话,使开远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洪水型兄妹婚神话与 洪水型天婚神话两大系统交汇、并存的一个缩影。”3而且还存续着“人从树 上来,死回树上去”后洪水神话实践。人死后,通过呗马亚神的介入,形成一 套寻祖灵树(老祖公树)、制普吉达(祖先灵牌)、让祖先重新回归祖灵树的 仪式。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存在问题及保护

(一)崖画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数千年的风雨浸淋,致画面严重漫灭、损毁。现在又由于人类生产活动, 植被破坏,崖画完全暴露于阳光照射之下,加速了色彩褪色、淡化。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崖画地处偏僻山区,缺乏开发条件和利用价值,在当前讲究产业化、效益 化的社会意识下,崖画面临保护困难、自生自灭的严峻局面。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崖画与活形态的人类起源神话形成文化源流关系,界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 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整体保护,但这样的意识目前显然还没形成,更无相应的 保护措施。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面对存在问题,加强对崖画主体保护投入,把崖画与活形态人类起源神话 文化源流列为重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强神话传承场域要维系,设立彝族传 统文化传习所,传承人要沿袭,困难显而易见。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面对这些问题,当前宜采取的保护措施

1.加强崖画主体保护,设置必要保护手段,防止人为破坏,改善生态环 境,延长崖画寿命。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将崖画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将与崖画源流相承的彝族人类起源神话文 化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在活形态人类起源神话传承社区,加强传承人的保护措施。如建立“皮 坡古彝文传习所”,创造毕摩新老交替条件。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把崖画与活形态人类起源神话列入“挖掘历史 文化、人文内涵的重要内容”。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孔见,不当之处,诚请赐教。jC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曹定安,男,云南开远人,开远市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地方史,民族史。
原载:红河州彝学会编《红河彝学研究文集三》,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7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