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阿诗玛的故乡石林,新增三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作者:许华 黄平山 孔庆云 发布时间:2018-01-1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石林,一片神奇的土地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风光怡人,是旅游的天堂。石林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喀斯特地貌博物馆”、“上帝的盆景”等美誉,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世界自然遗产石林(黄平山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阿诗玛的故乡,这里世代生活着勤劳快乐的彝族撒尼人,这里拥有绚丽多姿的彝族文化。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蜚声世界文坛,撒尼语口传文本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自石林彝族撒尼传说的经典电影《阿诗玛》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获得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根据彝族撒尼民歌改编的歌曲《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被定为云南旅游代表歌曲,并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主题歌;石林彝族大三弦舞是彝族文化中最富特色的舞蹈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阿诗玛刺绣包曾荣获“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金奖,撒尼挑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拥有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黄平山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工作成效卓然,新增的三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12月28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石林彝族自治县毕光明、毕跃英、李有贵三名传承人同时晋升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加上《阿诗玛》项目传承人王玉芳,石林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由原来的1名增加到4名。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四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左到右:王玉芳、毕光明、毕跃英、李有贵)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此,石林县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有了代表性传承人:《阿诗玛》项目传承人王玉芳、《彝族(撒尼)大三弦舞》项目传承人毕光明、《彝族(撒尼)刺绣》项目传承人毕跃英、《彝族(撒尼)摔跤》项目传承人李有贵。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县一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许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石林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除了4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石林县的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29人。此次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成功申报认定,是石林县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多年来石林县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成绩和肯定。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玉芳——《阿诗玛》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玉芳,女,彝族(撒尼),1941年 生于长湖镇宜政村的一个普通撒尼家庭。从小跟随母亲和寨子里的民间歌手学唱“该谜”(情歌)、“喜调”、“骂调”、“库吼调”、“叙事调”、“牧羊调”“犁地调”、“绣花调”、“织麻调”、“月琴调”、“口弦调”、“三弦调”、“婚礼调”、“哄睡调”等各类民间歌谣。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家级传承人王玉芳在舞台上演唱《阿诗玛片段》 (许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玉芳天生一副清脆的好嗓门,加上她勤学好练,她的演唱技艺日益得到了提高。她熟练地掌握彝族撒尼的经典民歌《牧羊姑娘》、《圭山彩虹》、《竹叶长青》、《库吼调》、《地名调》等,并能熟练演唱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演唱形式。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家级名录《阿诗玛》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芳文化遗产日期间 积极参加传承展示活动(许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王玉芳高超的演唱技艺,在县级组织的历届彝语山歌比赛中,累累获奖。她还经常被弥勒、泸西等周边县市邀请去交流传唱《阿诗玛》。目前,王玉芳的徒弟有金荣芬、普瑞等数十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家级传承人王玉芳与孙女在一起传唱《阿诗玛》(许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家级传承人王玉芳在对阿着底村的小学生进行《阿诗玛》传承传唱辅导 (张建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5月,王玉芳经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云文社【2002】119号)批准,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民间音乐艺人;2007年6月,经文化部(文社图发【2007】21号)批准,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诗玛》项目代表性传承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光明——《彝族(撒尼)大三弦舞》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光明是享誉乡里的大三弦制作大师(许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光明,男,彝族撒尼人,1948年12月生于西街口镇大芭茅村。毕光明的祖父毕星正,生前被当地群众尊为“木匠大师”。毕光明自幼受其祖父熏陶影响,从小就跟随父辈们学习木工制作技艺,一生探索乐器制作,痴迷于传承彝族撒尼民间乐器制作技艺,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其中。并制作出了技艺精湛、音色优美,造型独特,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一批大小三弦,深受人们喜爱。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光明制作的三弦以精湛的工艺闻名 (许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光明制作的大小三弦不计其数,在当地颇受老百姓和各界欢迎,其中独具特色主要代表作品有:火把大三弦,总重135千克,弦筒直径137cm,它由筒、把、弦三个最基本的原件构成,下面配有一个全木结构的车轮。整件作品体现出原始、大气、热烈、粗狂的艺术特点,反映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火把节的崇敬和彝族文化传统的深情眷恋。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大三弦(黄平山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祖灵小三弦:高126cm,有84cm,总重26.5千克。本作品以彝族传说中的九族蛮夷五十头像为主题,四把三弦缭绕其上,形成三弦之林状,故称祖先三弦林。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祖灵小三弦(黄平山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贝海螺千重浪:全长182cm,总重37.5千克,整件作品以海龙为背景,海龙的身上栖息着一只奇怪的螺蛳鸟,弦头上立着两个螺蛳。大贝壳可以关闭自如,里面有三个小三弦,弹奏出来有高、中、低三种音律,且音质动听悦耳,极富磁性。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贝海螺千重浪(黄平山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北斗七星大三弦:全长179cm,高226cm,总重36千克。本作品弦筒上用彝文刻有“天上的星星多,地上彝家歌舞多”等象形文字。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光明现有徒弟21人,他的儿子毕恩平、四弟毕光灿、侄儿毕亚华均为他的徒弟和大三弦制作的传承人。农闲时节经常给彝乡徒弟们上课,传授三弦舞蹈技艺以及相关器乐制作技艺。外出活动时,带徒弟参加传承展示展演,提高他们的实际演出能力和配合协调能力,不断积累演出经验。毕光明为彝族大小三弦的制作、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光明教孩子们弹奏三弦(许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5月,毕光明经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云文社【2002】119号)批准,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民间美术艺人。2017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跃英——《彝族(撒尼)刺绣》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跃英,女,彝族撒尼人,生于1954年12月 ,家住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街道办事处大老挖村,父辈为毕摩世家。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跃英王丽梅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跃英挑制的撒尼绣花包、小孩背被、撒尼手工挑花服饰等50多件被省博物馆、北京民族文化宫、市群众艺术馆、省群众艺馆等单位收藏。她绣的“撒尼跳月”“阿诗玛”“牧归图”在石林挑花比赛中分别获得金、银、铜奖。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毕跃英经云南省文化厅批准,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王丽梅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跃英从小受家族式的言传身教,从曾祖母普氏到奶奶姜毕英,再到母亲毕张氏把彝族撒尼传统刺绣技艺传承给了毕跃英,经过了四代有序传承。在年轻时就能熟练制作彝族撒尼人的全套服装:包头、衣服、裤子、围腰、披背、挎包、伞套、背被。毕跃英在长期的实践中全面掌握了撒尼人的刺绣技巧。多年来,她认真钻研,尤其在挑花刺绣上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设计制作了壁挂、沙发巾、民族领带等。她制作的撒尼刺绣品被国家、省、市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收藏。中央电视台4台曾对她的刺绣技艺作过专题报道。她绣制的“撒尼跳月”、“阿诗玛”、“牧归图”在石林县举办的挑花比赛中分别获金、银、铜奖。2012年10月在参加“首届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暨十字绣大赛”中,毕跃英的挑花刺绣品《星光灿烂》荣获一等奖。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几年来,毕跃英多次参加了在深圳、杭州、西安、昆明等地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活动,还被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特聘为专家,把石林彝族撒尼的传统刺绣技艺带到高等院校作传承、展示、教学活动。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4月,毕跃英经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文社【2007】16号)批准,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彝族撒尼刺绣)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有贵——《彝族(撒尼)摔跤》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有贵(许华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有贵,男,彝族撒尼人,1960年3月生于西街口镇雨布宜村委会小雨布宜村。李有贵的祖父、父亲都是“彝族摔跤”高手,是彝族村寨较有名气的摔跤大力士。他受父亲耳濡目染,颇得真传,逐步成长为摔跤能手。在彝族山寨的大小摔跤场上,经常力拔头杆。如今以传承人身份,带徒传艺,并组建了本村摔跤队,活跃在彝家山寨。李有贵家是石林县目前唯一四代同堂的摔跤世家。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李有贵所带徒弟有儿子、孙子以及石林县域内彝族撒尼山寨的数十名中青年摔跤爱好者。年过半百的李有贵,还时常出现在彝族撒尼山寨的大小摔跤场上。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代同堂的石林彝族摔跤世家(右二为李有贵)(王志生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有贵在带徒传艺(王志生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省级传承人李有贵在教孙子传统摔跤法 (王志生 摄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2年7月,申报为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昆文广体联【2012】14号);2014年9月,经云南省文化厅(云文非遗【2014】10号)批准,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s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