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发窝彝乡核桃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作者:李绍德 莫开国 陈芊地 发布时间:2024-04-1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阳春三月,正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彝家山寨漫山遍野的核桃开花发绿的时节,村民们在果园里忙碌中传来了一条划破山村宁静的喜讯——发窝乡核桃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timage001.jpg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次获得认证的核桃为发窝乡中村、乍基、大西邑村的云南摩尔农庄发窝乡有机核桃种植基地1333.32公顷,年产量3598吨。农产品有机转换认证证书的取得,标志着发窝乡核桃正式走上了有机产品之路,将助推全乡核桃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也将为产业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机转换认证是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产品有机认证需要从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开始,保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有效三年后可申请有机产品认证。有机转换期间,所产商品需要标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字样。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timage003.jpg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每一颗核桃树都以‘高质量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坚持不用任何除草剂、采取物理控制和人工除草,坚持不用一粒化学肥料,坚持不用化学农药,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投入使用生物制剂防虫治害。现在我们的核桃是名正言顺的有机转换产品,距有机认证产品仅一步之遥了,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强管护,打响发窝核桃品牌,促进集体和农户‘双增收、双振兴、共富裕’。”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杭鑫激动地说道。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timage005.jpg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发窝乡地处武定县中北部,山区面积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核桃最佳适生区,产出的核桃个大皮薄,维生素丰富,无化肥农药残留,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食品。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该乡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核桃种植,截至目前,全乡共有核桃面积4.5万亩,年产量约8095吨。在加强核桃树管护水平的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向着深加工方向发展,在集镇建成核桃加工厂,提高了核桃产品的附加值,一颗颗清香饱满的小果实成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硬“核”。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timage007.jpg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是发窝乡厚植绿色发展、擦亮‘国家生态乡镇’名片、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实做细有机产业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品牌培育等。此次获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这标志着发窝核桃品质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生态基础,瞄准‘高端’‘高品’做文章,围绕‘绿色’‘有机’下功夫,力争让更多农特产品搭上‘有机专车’,提高发窝核桃的知名度。”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潘在华坦言。cP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莫开国、陈芊地,发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