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幽灵村庄

作者:汪伟 发布时间:2005-04-02 原出处:新民周刊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关于大营盘,传说总是多于数据。连这个麻风村的确切人数,虽多番探访,也仍不得而知。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离县城11公里,距县城通往火车站的公路,不到4公里,距离最近的村庄,不到3公里。大营盘如此接近交通要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疾控中心主任张建华介绍过,凉山州1959年在16个县里建立了17个麻风村,多在山高谷深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大营盘,是离县城最近的麻风村。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确定的大营盘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刚到大营盘,就听到村里流传一个好消息:不久前,民政局在大营盘收取了一笔费用,要给大营盘人办理户口簿。切猪菜的老太太说,民政局说户口簿2004年底会办好。抽旱烟的老汉说,最迟不过2005年3月底。几个盖房子的年轻人说,假的吧?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多数人对这个好消息将信将疑。早在几年前,民政局就在大营盘收过一次钱,说要办户口。不过后来事情不了了之。也有村民说,户口簿已经办好了,即将发到大营盘。可惜,这个说法被新民镇派出所的民警证明是无中生有。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大营盘,传说总是多于数据。派出所里查不到麻风村的人口资料,越西县288个行政村名录上,也看不到这个村庄的存在。麻风村有自己的村长、书记和村民小组,从行政建制上来说,具备一个行政村完整的组织构架。但麻风村理论上隶属于一个名叫“高桥”的行政村。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连麻风村的确切人数,虽多番探访,也仍不得而知。村长阿尔哈布说,村里共有1034人。这是记者得到的大营盘的人口数中,唯一精确到个位的数字。大营盘行政所隶属的高桥行政村,没有人知道大营盘的人口数字。大营盘的村民都说村里有1000多人,但只是出于“估计”。在大营盘和高桥村所属的新民镇,派出所里没有大营盘的人口和户籍资料。派出所里留守的警察回忆了很久,又打了几通电话,最后给出的数字是:大营盘有127户,800多人。这个数字和村长阿尔哈布提供的数字有不小的出入。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照惯例,麻风村的人口和户政管理归口在县民政局。村长也说,县民政局每年底要来麻风村统计一次人口。但越西县委宣传部部长说,越西县委和政府专门开会讨论,要将大营盘居民的人口和户政管理正常化,因此,2004年12月底,民政局就将手头的资料移交到了新民镇派出所。新民镇派出所提供的数字,正来源于此。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派出所长在电话中说,从县民政局移交到他们手上的,是一份不完整的人口资料。姓名、性别和年龄等等人口资料,许多登记不全,无法作为录入电脑存档的依据。因此,派出所已将大营盘的资料打回了县民政局,要求民政局补充登记。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派出所警员说,本来派出所也可以入户调查,但是只有7名警员的新民镇派出所,所属警区下辖27个行政村、112个自然村。麻风村的事,实在管不过来。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都的身份证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民镇派出所的警员说,大营盘有几十个“麻风病人”。大多数是老人。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地纠正这个说法的错误:大营盘没有“麻风病人”,只有“麻风病康复者”。然而,这样的纠正显然效果不佳。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麻风村有5个村民小组,一到四组在大营盘;从大营盘步行3个小时,能到第五组,一处叫跑马坪的地方。现任大营盘村长于1962年患病进村,村里全是麻风病人。大营盘和跑马坪还是片片青山,松林密布。到1983年他当上村长的时候,全村600余人中,康复者、身体健康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大营盘人,已经远远超过了患者的人数。又过了20年,麻风村中曾患麻风病的只有94人,不及人口总数十分之一。为了盖房,松树早已砍伐殆尽;为了吃饭,山头也已经翻成熟地,种上玉米、马铃薯,一切能吃的作物。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营盘成了整个凉山州人口结构最年轻化的麻风村。第一代诞生在大营盘的孩子,是麻风病人之间婚姻的产物;第二代、第三代大营盘的孩子相继出世,大营盘的村内通婚,把麻风村变成了有着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的大家庭。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营盘周围的居民将大营盘的孩子称作“癞娃子”。1959年至今46年,大营盘像一个不断自我增压的气球,规模一直在膨胀,人口结构一直在变化,却一直不能突破一层薄膜。本是集中隔离治疗麻风病人的麻风村,现今隔离着几百个正常健康的人。940个从未确认患有麻风病的正常人,因为出生在麻风村,至今没有居民户口和身份证,因此丧失一切与此有关的权利,如外出务工和迁徙等等。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营盘小学门口,有人在盖房子。盖房的小伙子说,没有文化,没有身份证,就没有办法出去打工。他们中有大营盘小学成人班的学生,农闲时每天晚上到小学上两个小时课,农忙也要上一个小时。现今写得出自己的名字,还在课堂上念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诗句。但身份证却不是夜校能够解决的事情。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中只有一个例外。2005年,大营盘小学六年级学生布都,在大营盘所属的新民镇派出所,拿到了他的身份证。这是大营盘的后代拿到的第一张身份证。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希望之翼让王文福从他教过的学生中挑选两个人,资助他们到青岛接受职业培训。王文福挑选了22岁的布都和24岁的毛木几。经过张平宜一番奔走,在公安部门没有户籍和身份资料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办下来正式身份证,但由民政局开条子,县长签字,特事特办,办下来两张有效期3个月的临时身份证,让两人能够如期成行。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个月临时身份证过期,青岛当地警方到厂里查身份证,只能托赖厂方说明情况。张平宜到青岛的时候,让布都和毛木几将临时身份证寄回越西,申请办理正式身份证。然而,直到二人完成一年的培训计划回到越西,正式身份证也没有办理下来。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都和毛木几的母亲,常常相约到新民镇派出所,打听身份证的办理情况。两个60多岁的老人“都跑不动了”的时候,派出所终于通知布都和毛木几去取自己的身份证。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都拿回了自己的身份证。第二天,毛木几取拿身份证时,派出所警察说,有印象,找一找。令人惊讶的是,毛木几的身份证没有找到。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毛木几再去派出所时,警察拿出20块钱,说,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身份证漏办了,办理费用退回。如要补办,需要提供户口本。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营盘没有户口,也没有户口本。毛木几的身份证最后没有办不下来。好运的布都,成了大营盘唯一拥有身份证的麻风后代。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