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失传民俗回归记

作者:雷桐苏 发布时间:2005-04-25 原出处:云南日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恬静的小山村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盈盈的春意把弥勒县西三镇可邑村渲染得生机勃勃。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月26日,是可邑彝族阿细人“驱火妖”的日子。这种失传已久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可邑村建设彝族生态文化旅游村中,村民们又自发地将其再现出来,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和游人前来参观。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起“驱火妖”,还得从彝族古老的传说说起。在遥远的年代,世上没有火,每到晚上人们被冻得浑身发抖,只好背靠背拥挤在老树下取暖。有个叫木邓的人骑在一棵朽木上,用一根木棍使劲在朽木上钻孔,劳作中,身体觉得暖和多了。木邓这样钻了三天三夜,朽木被钻出火星,于是人们有了火。火给人们带来了温暖与光明,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人们围着火堆跳乐纵歌,通宵达旦。过了些时候,人们发现火中有火妖,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必须把它驱赶出去。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驱火妖”这天,全村所有的火都要灭掉。午饭后,一群经过挑选的青壮男子装扮成“火妖”。他们赤身裸体,用彩笔在身上、脸上涂抹出各种怪兽或火的图案,用棕叶、棕片、树皮、树叶等遮掩身体。时辰到,毕摩念经钻木取出火种,随着火苗摇摇晃晃的燃起,突然,“火妖”们从平地窜了起来,喷着火舌,跳着或爬着,窜向人们的房屋、窜向庄稼。村里的人用牛粪、马粪、灶灰驱赶“火妖”,毕摩身旁的一位长者抬着水盆不停地蘸水洒向“火妖”。在全村人的努力下,“火妖”被驱赶出村外。接着挨家挨户接送新的火种,新火又给人们带来了光明与幸福,年内村寨山林不再发生火灾,确保青山常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年前,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彭多意,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她和她的项目支持者把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云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中的彝族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圈定”在可邑村。为了提高村民建设和管理村庄的能力,彭多意带领村里的骨干出门考察,并根据可邑的情况,努力提高村民的旅游意识,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心。在彭多意的帮助下,祭火神、驱火妖等一系列中断了多年的民俗活动又得以恢复。彭多意告诉记者,挖掘这些民俗活动,关键是将他们的文化自信挖掘出来。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弥勒县政府已将可邑村作为县“生态旅游示范村”进行建设。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