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彝家山寨守护神——记云南省武定县白路镇派出所

作者:李绍德 吴明然 发布时间:2022-12-1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在荣获“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云南省武定县白路镇,活跃着一群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的公安民警。他们用艰辛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坚守着莽莽彝家山寨,为保护绿水青山、村寨安宁、交通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在这个蕴藏着无数彝族民间文化的大山里,有这样的保护神,人民生活才安居乐业。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路派出所距县城64公里,辖区国土面积218平方公里,108国道穿境而过,东邻高桥镇、北连环州乡、南接猫街镇、西与元谋县老城乡接壤,是武定名副其实的“西大门”。现有民警5人,辅警4人,他们守卫着辖区14691名人民群众的安宁与幸福。就是有这样一群铁肩担道义,一心为人民的忠诚卫士,他们在副镇长、派出所长肖宏军的带领下,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交通秩序、保障道路安全,打击违法犯罪,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着力营造平安和谐的辖区治安环境。白路彝乡人民才拥有了美好幸福的新生活。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摘帽后的白路彝乡各族人民,在继续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中,进一步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楚雄烟草之乡”“绿色蔬菜之乡”“红色文化之乡”品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路镇是一个彝族、苗族、傈僳族和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乡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当地风格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并在2008年6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年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酒歌、彝绣、火把节狂欢和毕摩文化、民间剪纸等民族民间艺术,是白路镇独具特色的瑰宝。尤其是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独树一帜,工艺复杂,手艺独特。全镇有非遗项目名录7项,省、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路镇的彝族服饰很有特点,当地彝族妇女身穿大襟衣,前胸齐腹部,后襟遮臀部,外罩围腰,环肩、袖、边等处多贴以"花、草、树、蝶"为主的刺绣工艺装饰,装饰层层镶绣,大镶大滚。围腰呈"凸"字形,"凸"形上部略方圆,腰部下部似长方形,用银泡相边,再用银链系于脖颈。衣、裤多为黑、蓝色等深色布料为底色,再镶以各种花边,显得浓郁、绮丽而不失庄重、典雅。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白路镇充分利用镇内红色文化资源,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着力打造木高古红色党史教育基地,大力弘扬革命先烈在恶劣环境中不怕牺牲、艰苦斗争的革命精神,讲好革命文物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助推文旅融合,传承红色文化,使基地成为了永不枯竭的乡村振兴"精神加油站"。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年以来,红色教育基地一直热闹非凡,县局机关各党支部的一批批党员前来参观,接受党史教育。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木高古红色党史教育基地是红一军团过武定时在彝区留下的红色遗迹——1935年5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军团长征途经武定到达木高古村宿营。当晚,红军在木高古村书写了"夷民们团结起来,实行不交租,不还债!"等革命标语,在该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981年,该处被楚雄州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苍翠葱茏的大山绵延不绝,山腰云雾缭绕,看不清山与树的界限,穿过星罗棋布的村落,眼前漫山遍野成排的烤烟地垅与一座座崛起的小洋楼,交织成一幅浓浓的生态画卷。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烤烟,一年可给我们带来不少票子!"48岁的村民杨继光乐呵呵地说。因缺少经济来源,加上年迈的父母经常生病吃药,早些年他们家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自从几年前村里发展起烤烟产业后,勤劳能干的杨继光成立烤烟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烤烟50亩,收入20万元左右,除去小工工资也有10多万元,还带动无法外出的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加上土地流转费,在合作社打工的乡亲们轻轻松松挣个万把块钱,现在我就在集镇上建新房,拥有小汽车,大儿子娶妻生子另立门户,小儿子大学毕业在实习……"说起现在的生活,他笑的嘴都合不拢。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的苞谷饭,住的茅草窝,走的泥巴路。"来到旧村烤烟基地,年逾五旬的村民余良德正一边在田间整理烤烟地垅,一边念叨以前的生活,"现在可好了,各级的大力帮扶,让我家每年种植烤烟13亩,烟后种植豌豆,收入7、8万元,加上养鸡养猪收入,住上了新房子、购置了各种家具、电器、生活们扎实好过了!”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黑村委会书记胡朝能是一位彝族酒歌王子,2019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这些天,他身穿迷彩服,正在烤烟地里忙着指导农户理烟墒,胸前的党徽闪闪发光,"我们村委会承担着州级示范样板1168亩,7个村民小组95户烟农,全村种植烤烟2398.6亩,产量32.8万公斤,产值900多万元。"一头大汗的他笑呵呵地说:"当书记,就是要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介绍,白路镇今年烤烟计划种植面积为13840亩,产量190万公斤,是全州烤烟大乡,村民靠烤烟住上小洋楼,开上小汽车,过上好日子。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绿色食品牌”再上台阶,建成红石岩箐核桃初加工厂、中村蔬菜种植标准化大棚基地;不断拓展电商平台销售渠道,2020年直播带货销售额达4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44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发展中的组织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发挥。2万亩蔬菜、7万亩核桃、1万亩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和3万只黑山羊、2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13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3项,“4+2”的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依托云露牌甘蓝、云露牌珍珠豆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推进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抓好动物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提升白路黑山羊品牌;加强优质品种的选育和嫁接,强化种植技术培训,抓好核桃鲜果和干果的加工、包装、销售,积极引进企业生产核桃饮品;依托云南白药集团优质种源繁育有限公司,立足市场需求扩大种植中药材种植;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进绿色生产,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家核万事兴”核桃品牌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2020年,“白芸豆”“红芸豆”“云路马铃薯”“云路大白菜”“云路萝卜”“云路结球甘蓝”共6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镇将紧紧围绕富民强镇这一目标,突出绿色产业民族文化两大特色,全力提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红色文化’‘楚雄烤烟之乡’‘绿色蔬菜’,按照壮大提升烟草种植业、优质果蔬、生态养殖、特色文旅‘四大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的新白路。"白路镇党委书记宋允华信心满满地说。D5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作者: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吴明然,武定县白路镇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