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2019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评定 凉山彝族火把节榜上有名

作者:刘书彤 发布时间:2019-06-15 原出处:光明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6月8日是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发布会在广州市举办,现场公布了十大优秀案例。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为:“江苏南京: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江西景德镇:古窑红店让非遗‘活’起来”“江西婺源:非遗让中国最美乡村更有‘味道’”“福建龙岩:看世遗永定土楼体验非遗传经典”“湖南长沙:非遗馆让非遗项目活态发展”“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陕西韩城:让非遗在景区发展中绽放魅力”“湖北十堰:‘郧西七夕’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贵州凯里: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动麻塘精准扶贫”“浙江东沙:非遗让古渔镇焕发新活力”。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一:江苏南京: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128437840.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1月28日,第33届中国·秦淮灯会在南京亮灯。本届灯会以“华彩金陵春·幸福中国年”为主题,设有8个展区。(刘建华摄/光明图片)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秦淮灯会,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自举办以来,不断开拓创新,通过灯景融合、文娱同步、招商联动、科技支撑等有效举措,将非遗项目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深度结合,成为秦淮旅游的核心支撑和代表作。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二:江西景德镇:古窑红店让非遗“活”起来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199537521.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旅相融,古窑新生。为传承展现国宝非遗,景德镇古窑复活了传统制瓷作坊与红店文化,成功复建复烧瓷窑,使景德镇古窑景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代表千年瓷都的一张瑰丽名片。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三:江西婺源:非遗让中国最美乡村更有“味道”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220924349.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江西婺源有徽剧、绿茶制作技艺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甲路纸伞制作技艺等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将非遗与旅游景区、研学旅游等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之路。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四:福建龙岩:看世遗永定土楼体验非遗传经典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243159168.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福建永定实施“文化进土楼”工程,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理念,改建了建筑文化展示馆、客家家训馆、民间绝艺馆等多处非遗保护传承场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非遗传承。与此同时,开展非遗旅游活动,使游客深度了解、体验、学习非遗文化。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五:湖南长沙:非遗馆让非遗项目活态发展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263394851.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湖南雨花非遗馆聚集了中国书法、剪纸、皮影戏等10个世界级非遗项目,湘绣、蓝染技艺、苗绣等国家级非遗项目55个。馆内非遗传承人广收学徒,免费传授非遗技艺。雨花非遗馆首创中国“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模式,将非遗及其衍生品与现代生活和市场接轨,成为市民游客“家门口的诗和远方”。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六: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283206382.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的“彝族火把节”,不再局限于单一形态,城市与乡村广泛互动,文化与旅游深度互融,节日形态更加丰富多样,成为展示地方文化资源的窗口,拉动地方经济的强力引擎,撬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体验,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带动了大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处黄河西岸的陕西韩城,文物古迹荟萃,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文史之乡”的美名。司马迁和《史记》是韩城的“文脉”与“魂”。近年来,韩城深入挖掘史记和司马迁文化的精深内涵,运用传统仪轨和现代媒体相融相汇的手段,展现以司马迁和史记文化为代表的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着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坐标。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八:湖北十堰:“郧西七夕”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308109024.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七夕文化源地”的郧西,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深度开发七夕文化。自2010年起连续举办9年的七夕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旅游盛会。“郧西七夕”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九:贵州凯里: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动麻塘精准扶贫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337629345.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麻塘是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首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之一。三十多年来,麻塘以革家人独特的服饰、蜡染、踩亲舞等生态文化为主题发展旅游业,走出了“非遗+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统计显示,麻塘年均旅游收入100余万元,人均年旅游收入5000余元。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优秀案例十:浙江东沙:非遗让古渔镇焕发新活力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60582344454518.jpg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浙江东沙古渔镇,丰盛的海产和繁荣的商贸积淀了独特的海洋文化。该镇域内保护传承的县级以上非遗名录30余项。通过将展演活动常态化、非遗店铺一体化、主题活动特色化、非遗联展品牌化,使渔绳结、布袋木偶戏、渔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一片生存的土壤,古老的小镇焕发新的活力。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指导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并提供实践支持和决策参考,“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于4月15日启动。经过各省文化和旅游厅(局)主管部门的推荐以及有关单位自荐,本次活动共征集到150个候选案例。经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评定,最终遴选出十个优秀案例。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展示活动旨在厚植文旅融合时代新风,深入促进非遗旅游传播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开拓文旅融合的新思路,促使非遗获得传承创新的新动力,积极有效地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植厚重的沃土 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彝族火文化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热土上遗存下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毕摩文化、彝族歌舞服饰、泸沽湖摩梭文化、木里藏乡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凉山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工作持续领跑全省第一方阵。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全州有18项国家级、104项省级非遗名录,12名国家级、113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2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崇尚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成为彝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在对火图腾的敬畏与崇拜中,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彝族火文化。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是凉山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2006年,火把节文化遗产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是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节日,自汉唐起,至今已沿袭一千多年,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期间将举办摔跤、选美、斗鸡、斗羊等传统活动。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场上,健硕的彝族小伙靠力量灵活调整身体重心来摔倒对手,十分讲究技巧。赛马场上,骑手驾驭不备鞍具的骏马狂飙角逐,唯有爆发力最好、耐力最强的赛马与骑术最好的骑手默契配合,方能一轮一轮淘汰对手,历经艰辛夺得冠军。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赛马彰显出勇敢和质朴,斗牛、斗羊、斗鸡、朵洛荷等活动则让火把节充满古朴、悠远的民俗文化魅力。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远处,青青的草地上,古老的爱情民歌依然在姑娘的黄伞下传唱着:“妈妈的女儿呀,虽然不愿嫁,阿爸阿妈在逼迫,阿哥阿弟在帮腔,左邻右舍在诱导,洪水拦路也要走,大雪飘飞也要走,暴雨如注也要走......”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蓝天白云下,彝家姑娘手持黄油纸伞,身着美丽的百褶裙,迈着轻盈的舞步在青翠欲滴的草坪围成一圈又一圈。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朵洛荷”是深藏在大山的艺术奇葩,是彝家姑娘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真情吟唱,是彝家人对和平、和睦以及和美生活的深情向往。伴随姑娘们史诗般的歌谣,长者们已从她们中间选出了美女。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自古以来都喜欢举办独具特色的选美活动,据古彝文记载,凉山彝族的选美活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选美的习俗,来自远古的传说,来自传统的审美意识。选美,是为了纪念火把节,也是为了纪念火把节的创始人亨体拉巴和妮章阿芝。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夜晚,充满了浪漫与热情。夜幕降临,点燃火把,男女老少点燃火把,行走在田间地头、山上山腰、驱虫驱咒。熊熊的火焰直升天空,漫山遍野都被火光照亮,在凉山的星空下尽情地唱歌跳舞,尽情狂欢。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幅幅充满彝家民族风情的生活画卷优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处处彰显着凉山各族人民火一样的热情。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旅深度融合 不断提升的火把文化品牌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是民族的魂,火是城市的标志。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在凉山,打着火把等着你。”魅力中国城的舞台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向全国的观众发出了邀请。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央视鸡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热情洋溢的凉山,以“火”为主题,并将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向全国观众展现出了一个火红的大凉山。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说这里是一座可以玩儿火的城市。”充满好奇心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体验火文化,感受民俗风情。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点亮了城市,点亮了乡村。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州内各县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火把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凉山火把节这块节庆招牌。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闹的西昌火把节向游客展示了一个热情奔放、意义非凡的火把节。游客不仅可以“玩儿火”,还可参加荧光夜跑、音乐派对、邛海开海节等一系列活动。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觉谷克德火把节主会场,以回归为主题,场面震撼、气势恢弘,充分展示了彝族火文化,更是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到凉视察昭觉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人民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用火一样的热情提振小康梦征程的精气神。打造“云端上的彝族火把节”,迅即观者如云,芳名远播,让凉山“打造世界彝族文化旅游之都”之火,燃烧得更加浓烈旺盛。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拖是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同时也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国务院在“彝族火把节”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将布拖确定为影像资料的主要采集地。2018年7月,布拖县在“火把节”活动中,创下十万人持火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以火把节、彝族年等为核心的彝族阿都特色文化至今在民间还保留较为完整,口弦、朵洛荷、银饰、阿都高腔等百余个民间文化项目入选国家级、省级、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之乡普格,有着厚重的火把节文化。普格县日都迪萨是火把节的发源地,这里是彝族阿都地区最负盛名的火把场,是彝人的心灵牧场,精神家园,也是彝族阿都文化的“源头”,被誉为“彝族文化圣地”。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的7月,火把都会在这里点燃。老人们摇着火把绕着房间和农田驱邪祈福,口中念念有词;小孩子们举着火把满山欢舞,银铃般的笑声响彻夜幕下的山寨。无论你是腰缠万贯的商贾,还是负重拼搏的小卒;无论你是重回故里的游子,还是在彝乡旅行的外乡游客,只要你置身其中,就忘记了烦恼,忘掉了忧愁,让自己在火光中歌舞欢呼,让自己在火光中狂欢跳跃。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节为媒 打开开放的窗口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伴随大凉山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不断推进,火把节享有了“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节”、“东方情人节”等美誉。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让凉山人自豪感倍增。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火把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游客赶赴这里,参加一场“火”的盛宴。西昌的宾馆、酒店一房难求,餐饮业生意火爆,火把节节庆活动的举办,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期间,大凉山频频亮相各大媒体,央视、四川卫视、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的报道,吸引了全国亿万观众的眼球。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火把节为牵引,同时举办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期间,31座城市相聚凉山,展现各自城市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凉山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宾朋。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魅力中国城市文旅项目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凉山签下千亿元大单,进一步加强与各个城市之间的合作,并吸引大量游客到凉山观光旅游、休闲度假,2018年火把节期间,我州共接待游客379.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4亿元。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届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的举办,为凉山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创造了新机遇、开拓了新空间,为促进各参会城市深度交流、密切合作、共赢发展搭建了新舞台、打开了新窗口、探索了新路径,并全方位展示了今日凉山脱贫奔康崭新气象。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扶贫” 助推脱贫攻坚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把非遗产品变成商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依托凉山丰富的非遗文化,凉山正积极探寻一条“非遗+扶贫”的新路径。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源: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记者 袁蕾)光明网(编辑: 刘书彤)    52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