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苑动态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读《中国彝族酒歌——楚雄辑》

作者:李学智 发布时间:2009-01-19 原出处:《楚雄日报》(http://www.cxdai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有人说,音乐是上帝的声音。那些感恩美丽自然、歌颂人间亲情的歌谣,常常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它穿越了疆域的阻隔、种族的差异和文化的界限,增进了世界各族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认识一个地方、一个民族,常常是从这个地方或这个民族的民歌开始的。那些优美的民歌,始终会萦绕在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对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当我们耳边响起《莫斯科效外的晚上》、《红河谷》、《敖包相会》、《达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歌谣时,我们都能说出这些歌曲出自什么地方,出自什么民族。最质朴的情感流淌在民歌里,最优美的情诗活跃在民歌中。可以说,民歌是延续民族文化的一支血脉,是滋养一个民族精神的食粮。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常常乘着民歌歌声的翅膀,飞向四面八方。3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彝族酒歌就是彝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彝族人有一种说法:“会吃奶就知酒味,会说话就懂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唱歌先唱酒歌。”在彝族生活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酒始终是家里最珍贵最美好的物品。能够以酒待客,始终是一桩让自己内心踏实和快慰的事情。家里来了客人,先要向客人斟来上一碗酒,以示对客人的尊敬。酒是彝人与彝人之间,彝人与外界世界联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彝族人在日常的迎宾、送客、订亲、征战、节庆、祭祀等活动中,高举酒碗,以唱代说,把彝族人民火热的激情、坦荡的胸怀、豪爽的气度、真诚的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彝族音乐和彝族民歌的独特表现形式的彝族酒歌,古朴豪迈,真诚感人,在传承彝族文化,显现民族性格,交流沟通感情,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3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肖惠华先生长期从事彝族文化艺术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能够静下心来研究彝族文化艺术,并在彝族礼仪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和彝绣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把弘扬和传播彝族文化作为自己的职责,经常办班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协作,不断营造一种继承和发展彝族文化的良好氛围,客观上也提高了楚雄彝州的知名度。多年来,他一直注意收集、整理彝族酒歌,近日出版发行的《中国彝族酒歌楚雄辑》就是他辛勤努力的结果。3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彝族酒歌-楚雄辑》共分为迎宾酒歌、祝酒歌、敬酒歌、劝酒歌、留客酒歌等五篇,收入了在楚雄彝州传唱较广的33首彝族酒歌。肖惠华和他的朋友们对这33首酒歌一一谱了曲,填了词。歌词采用音译汉字和意译语句标出,还配有彝文和英文译句,便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唱。该书还别出心裁,配备了CD唱片,可用于欣赏和学唱。这一方式大大拓展了彝族酒歌的传播空间。细细品味这些酒歌,我们可以感悟到彝族人民以酒通灵、天人合一、万物相依、和谐共存的古老理念,也可以知晓彝族人民遵循伦理、讲求礼仪、尊老爱幼、赞美妇女、珍惜友谊的道德观念。3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多年前,肖惠华和他的几位同事就录制过彝族酒歌磁带,那些酒歌曾在州内外乃至省内外广为传唱。有人曾盗用他们的成果,制作了VCD碟片在各处销售。这些碟片在乡下很畅销,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彝族酒歌在彝族地区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酒歌毕竟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在挖掘整理时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肖惠华先生在编曲和填词时,始终注意对彝族酒歌的提炼和升华。编曲时既保留了原曲的基调,又吸纳了一些时尚的音乐元素,使旋律更加优美;歌词的翻译既保留了民歌的风味,又尽量使歌词通畅易记。听了CD碟片,能感受到肖惠华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所做的努力。可以说,这个专辑,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融合与坚守的统一。3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