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凉山州彝族民歌的特点以及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作者:​叶婧莹 发布时间:2023-03-06 原出处:​《当代音乐》 2018年08期 点赞+(

摘要:凉山州有汉族、彝族、纳西族、蒙古族、苗族、回族等14个民族,其中许多少数民族由外界迁徙而来,为凉山州带来了最为原始的音乐形态,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下,使得这些音乐形态完整地保存到现在。凉山各个地区的彝族民歌不仅有着地域性的差异,在艺术形态上和表演特征上也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民歌歌词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同时和日常语言之间也有着很多的共通性,在音调、节奏、结构方面也有鲜明的特征。
关键词:彝族民歌;艺术特点;表现形式;要点探析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

(凉山雷波民歌 来自西华大学)

四川凉山州有着丰厚的彝族民歌资源,民歌的音乐风格也很独特。凉山地区的彝族民歌,它的音乐形态相比起来较为独特,具有“多元一体”的文化特点。我们对彝族民歌深入探索,对彝族民歌进行不同的分类以及探析它在演唱中的要素特点,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民族艺术再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彝族民歌分类和唱法分类

(一)凉山彝族的传统民歌的三种形式

彝族毕摩刻录的古民歌、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民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新民歌(这种形式的民歌产生,它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生活习俗,同时它也打破了原先民歌的界限,所以是一种新型的、在现代生活中群众聚会的时候用来自娱自乐的形式,但是仍然具有彝族民歌即兴创作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彝族民歌划分为六大类:山歌、童谣、劳动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山歌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歌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山歌,演唱者可以很自由地進行演唱。山歌中情歌有很多,它的歌词是当地人们即兴创作出来的。山歌大致可以分为描述历史故事的、对他人进行批判的、憧憬未来的等,可以很形象地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的旋律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高腔形式和平腔形式。高腔形式的山歌很明亮;它的音域没有平腔山歌那么窄,有的音在两个八度以上;在这种形式的山歌中,会出现较多的装饰音。它主要是用两个乐句来作为重复变奏,节奏相对较为自由,拖腔很长。如《幺表妹》。平腔形式的山歌,在旋律上很舒缓,声音没有高腔山歌明亮,曲调相对平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类山歌的节奏形式。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这类型的山歌,它的音程跳度没有高腔山歌那么大,音域相对也不是很宽,大都是在十度左右。如《八木马》。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童谣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童谣是当地的小孩在山上放牧和玩耍的时候演唱的歌曲,可以分为描写儿童劳动生产的放牧歌、玩耍歌;叙述孤儿悲惨命运的孤儿歌);反映姐妹婚姻的哭嫁歌等,许多的男女习惯用它来表现成年人的生活。童谣的曲调给人感觉都很轻快活泼,节奏很鲜明地表现出了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如《诓娃娃调》。[1]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劳动歌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劳动歌有《打荞子》《犁地歌》等很多歌曲,它的特点是在明确的节奏里演唱,适合当地人民在劳动的时候演唱。如《犁地歌》,这首歌是一种典型的劳动歌曲,从歌词中可以体会到它是一种唤牛吆喝声,可以借此来体现出劳动的人们在播种时候的内心活动。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风俗歌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地区传统仪式主要有四种:举办婚礼、操办丧事、过火把节、彝族年,这四种仪式都离不开彝族民歌。在新人举办婚礼的时候,这里的风俗是在前一天,宾客来祝贺的时候要唱“阿莫尼惹”歌;有的人家还会特地邀请能歌善舞的人前来参加对歌的比赛;有的人家办喜事的时候,来祝贺的人可能会多到几百人乃至上千人,前来对歌的人也可能会达到很多对,情绪欢腾、通宵不散。如《阿斯牛牛座》,这首歌是典型的在办喜事的时候可以演唱的歌曲,并且它是可以唱一个通宵的歌,虽然可以听到它的曲调一直在重复,但是歌词不会重复。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办丧事的时候,当地的人们也会举行隆重的歌唱活动,长者如果是因为生病而去世的,举行的丧礼是最隆重的。如“撮死阿莫恩”(哭丧歌)、“扯格”(送魂歌舞)等。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是凉山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过彝族年主要是当地人们来庆贺上年的丰收、祭祀祖先、祈祷来年的丰收和人畜兴旺,过彝族年的时候会要举行很多的歌舞活动,如“库什牛牛火”等。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酒肉祭祖、唱歌祝愿、家人团聚等活动。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叙事歌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叙事歌曲主要是描述个人身世的不幸遭遇,可以来唱述民间故事;来歌唱人类的起源、婚嫁的由来等。主要特点是:虽然旋律给人感觉很单调,但它的歌词却很丰富;在歌唱性和旋律性上,比起自由抒发感情的“山歌”和“童谣”来说,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叙事歌可以通过说来代替唱,可以用节奏化的语言来表现出歌词的内容。如格言诗《尔比尔吉》等,它们都是通过用节奏化的说白来表现歌曲的主要内容。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祭祀歌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祀歌不同于其他的几类民歌,它只是被当地极少数的人所掌握,最典型的就是“毕摩”“苏尼”。“毕摩”大部分都是诵唱经文,相反,“苏尼”则是边唱边跳,还用羊皮鼓敲击来作为它的伴奏形式,属于一种歌舞的形式。虽然两者的表现形式相差很大,但它们是原始宗教类的歌曲。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唱法分类

根据凉山彝族居住地区的差异性,民歌的演唱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可以把它归纳为 “呀”“吙”“尔”“佐”“吙格”“喳”等[2]。“呀”是属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高腔假声唱法,主要在凉山的方言地区很是流行,“呀”主要是在野外演唱的民歌;“吙”为平腔唱法,它也泛指一般的歌唱形式;“尔”则为吟咏或者吟诵;“佐”是指可以进行比赛类的对歌,“左吙”为吟咏歌,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歌吟,主要指的是咏唱一些人物的悲惨遭遇之类的叙事性歌曲;“吙格”属于娱乐型民歌,大多数可以用于婚丧嫁娶的节日活动中,它的格式比较规整,曲头和曲尾大多数都带有固定的衬句和衬腔,歌词多数为多段体的形式,每次反复曲调的结构变化不是很大;“喳”是汉语“唱”的音变,是指一般的歌唱。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传统民歌在音乐风格上也可以分为三大色彩的唱法,“义诺”地区的民歌曲调委婉、节奏平稳,结构较为规矩,在演唱的时候要求声音柔美;“圣乍”地区的民歌多以词行腔,具有浓厚的吟诵风格,演唱时要求以声带词,虽然也是一字一声,一声一拍,但是音调多数做大幅度的跳跃进行,所以演唱风格就很粗犷和洒脱;“所地”地区的民歌则是以高腔的“呀”而闻名。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民歌的艺术特点

凉山彝族民歌的种类繁多,独具特色。在这些众多的凉山彝族民歌中,以布拖县、雷波县、会理县的民歌特色为代表,体现出了彝族民歌的风格特色。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大凉山(布拖县)彝族民歌特色

布拖县大部分的民族都是彝族,也有“火把之乡”之称,有很多的民间歌谣种类,其中“高腔”在布拖县是最为流行的。布拖县流传广泛的民歌种类是“央”和“央和”。“阿都高腔”是布拖人民所独有的歌唱形式,布拖阿都高腔节奏自由悠长,唱腔高亢嘹亮,独具韵味和感染力。布拖县阿都高腔具有宽广的音域,大多数的高腔唱段音域都达到了人们嗓子的极限。阿都高腔有着彝族京剧的美誉,具有字清、腔純、音高、大小腔互衬、刚柔相应的特征。布拖县的民间歌手,他们通过自己有感而发的歌谣,来直接地反映彝族人民的心声。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小凉山(雷波县)彝族民歌特色

雷波县是一个彝汉杂居、半农半牧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个县的民歌很多,鲜明的特征是旋律上相对不平稳、节奏上给人缓慢的感觉,很形象地体现出了雷波县的地域特点。这里的人们习惯用唱歌来表达对历史的见解、展现地区的风土人情、歌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以把雷波县彝族民歌大致分为:丫合(山歌)、媳西尼几(婚嫁歌)、厝史依纳(葬礼歌)、兹尼合(各种大小节庆歌)、伙格(聚会娱乐歌)等。雷波县彝族民歌有独具特色的音乐音阶、调式调性以及终止式的特征,旋律主要是以五声音阶的阶进为主,没有其他调式的出现;音域相对不是很宽,旋律起伏也不大;没有尖锐的半音音程和枪类的半音倾向;很少会用到变化音;在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会用到很多的装饰音。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单乐段,乐曲的动机只有几小节;节奏相比之下会有一些特殊,主要会出现附点倒置和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相结合;旋律中很少会出现大跳的音程,形成了一种极其婉转的音调。它大部分都是一段体,音乐的结构形式也很简单,大多数的作品都是由一个人独唱来完成,到现在演唱形式才渐渐丰富起来,逐渐在演唱中加进了领唱与齐唱,雷波县彝族民歌完全是当地的人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的感叹和抒发。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会理县民歌特色

会理县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这个县的人们大都喜欢音乐,音乐伴随着会理人民的日常生活。因为会理的文化积淀和风俗传统之间的差异,使得这里的民歌与其他的地区的民歌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会理县的民歌有着自己所特有的特色。会理县彝族民歌大部分都是一段体的形式,音乐的结构形式也相对简单,演唱者可以通过即兴填词的形式来完成演唱,会理的民歌会通过改动曲调或增减音符来表达很长的歌词内容,也会采取重复的方法,用同一个旋律来表达出几段乐思。会理民歌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为了把发展乐节形成一首完整的曲调,会反复使用一个音乐动机;用节奏节拍的多样性来丰富旋律的发展。这种类型的民歌在唱腔的要求上追求自然,不矫揉造作,是一种古朴纯真的歌唱状态。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凉山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

从凉山彝族民歌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它的歌词都是来源于地方的方言,歌词都不像古诗词类的民歌,很简单,浅显易懂,再加上地方方言的音调特征就显得尤为自然。在接触彝族民歌后,我们可以体会到,彝族民歌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做到情感与歌词内容和谐统一,需要我们对声音、旋律和歌词相结合来达到这一目的。在所有彝族民歌的作品中,有绝大部分的歌曲演唱都来自于凉山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这也是彝族民歌的显著特征——民歌的演唱与日常用语紧密联系,演唱者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要在注意演唱方法的同时对歌曲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将它们结合起来演唱,这样才能将彝族民歌的特点表现出来,这个也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3][BW(S(S,,)]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失衡,再加上文化和环境不同的影响,使得凉山彝族民歌在演唱的形式上产生了许多的不同之处。地方特色的不同会影响着演唱的变化,因此,同一首彝族民歌在不同的彝族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布拖地区的彝族民歌较为高亢,它的节奏自由悠长,音域宽广,声区统一,音色丰富;雷波地区的彝族民歌就相对婉转和悠扬;会理县的自然与纯真。正是因为演唱形式上的差异性才使得凉山彝族民歌更加具有多元化。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彝族地区,民间歌舞相当流行,歌舞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从而就导致了凉山彝族民歌边唱边跳的形式成为了彝族民歌的一种发展趋势,但因为当时奴隶制背景的限制,边唱边跳的形式也仅仅局限于部分的动作。此外,因为当时的背景条件,祖先们也很少能聚集在一起,因此合唱在彝族民歌中就很少出现。其次,当时的人们大部分都认为合唱是对天神不敬,认为它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才能出现。当时环境的影响,彝族民歌节奏显得很自由,使得即兴演唱成了彝族民歌创作的主要形式,从而就更加难用合唱的形式来完成演唱。除此之外,凉山彝族民歌许多的作品都是没有固定的歌词内容,都是由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会两者相结合来即兴完成歌曲的演唱,因此合唱也很难完成。现如今,彝族民歌有了新的形式,渐渐地把演唱形式丰富了起来,把许多的作品从以前只有一人完成转变成了可以有很多人来表演完成的形式,使得凉山彝族民歌极具观赏性。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凉山彝族民歌在声乐演唱中的要点探析

从许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凉山彝族民歌中大部分都有说唱、以说代唱,说中有唱、唱中有说,两者很自然、巧妙地相结合,这也是凉山彝族民歌最大的特色。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主要是用真嗓以及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法来演唱作品,彝族民歌讲究的不仅仅是局限于美声唱法的学习,更多的是要来源于生活,但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对于低声区的声音很难掌控,可以用说话的方法来练习歌曲,但要在说话的过程中做到吐字清晰,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彝族民歌中的地方方言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演唱者在练习歌词的时候要做到对歌词内容准确的表达,从而通过用说带唱的方法来突出彝族民歌说唱的特色。此外,彝族民歌中还会出现许多装饰音,要诠释好作品中的装饰音部分。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的人口众多,所以族群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复杂,每个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大不相同。彝族歌舞很是流行,所以当地人民也喜欢在唱歌的同时加入当地的舞蹈形式,因为环境的不同,因此彝族民歌独具特色,许多歌曲都是原生态的形式。凉山彝族民歌对唱腔的要求是要做到自然,演唱者无论是歌唱的呼吸还是共鸣、吐字归韵以及情感的表达都不要矫揉造作,追求的是一种古朴纯真的歌唱状态。既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要带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还要注意对气息的掌控,力争做到在演唱的时候一气呵成。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如:雷波县流传的民歌《幺表妹》: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词大意为:我的幺表妹,我俩走过的地方,如今只有虎狼在出没。这是一首典型的彝族民歌,单从歌词上可以看到来自于当地的地方方言;这首民歌在情感上是随性发挥,把附点型的节奏演化成了均分的节奏形式;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前面所提到的装饰音,旋律流畅优美。在演唱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自由发挥,把握好歌曲中的装饰音部分,力争做到演唱自然。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民族音乐是彝族劳动人民劳作的结晶。凉山彝族民歌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借鉴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了它的演唱风格,主要是强调以情感人的重要性,所有的彝族民歌演唱都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除了要把握歌唱的技巧,更主要的是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两者自然的结合,使得凉山彝族民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与形象,再加上当地人民在演唱的同时配合民间的歌舞,使它的形式更加丰富,凉山州的各个少数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借鉴中继承、发展、创新。凉山州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更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4]LE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袁艳,景志朋.凉山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 曾明,罗曲,阿牛史日,吉郎伍野.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3] 杨柳.凉山彝族民歌及其演唱技巧借鉴[J].黄河之声,2015(09).
[4] 王瑞.凉山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及调式特征[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原载:《当代音乐》 2018年08期;文字来源:星星阅读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