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巴莫曲布嫫|史诗的文本形态与异文研究的问题取向:以“勒俄”的语义学解诂为主线

作者:巴莫曲布嫫 发布时间:2022-11-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Q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过往的诺苏彝族史诗研究中,学者们往往面对的是一种书面文本而非活形态史诗传统的本身。这种固定文本往往灌输给人们以一种固定的阅读方式,将其引导到某种明显的传统误读及其结论上来。但是,在本土口头传统的生活实践中,史诗“勒俄”的源文本是极其丰富和多元的,同时也有着极其强固的文本性属观念与叙事法则。因而需要我们在田野研究中回到文本事实的本身来还原史诗传统的本体,进而从书写文化与史诗口头演述的内在关联,来辨考史诗传统中的源文本及其多相性的文本形态,以期说明“勒俄”作为口头史诗的叙事传统在本土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到底是怎样运作的。换言之,随着学术反思在史诗田野研究到底是重建了史诗传统还是消解了史诗传统?
Q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勒俄特依》与“勒俄”:史诗本体与文本类群

现在,让我们从史诗汉译本《勒俄特依》说起,从其“书名”开始史诗本体与文本类群的讨论。自从 1960 年的第一个译本问世以后,凉山彝族史诗就以《勒俄特依》为题而进入了各方学者的视野。40 年过去了,围绕《勒俄特依》这部文本化的作品而进行的学术研究,虽说始终没有间断,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译本之题义“《勒俄特依》”而论,除了印象式解析,或直觉式的判断之外,似乎从未有过专门的深入探讨。然而,当你步入大小凉山,走进乡土社会去探问当地的史诗传统时,你会在民间的史诗话语中常常听到“勒俄”二字,而非“勒俄特依”。一经品题,疑惑顿生:这种语汇或语词上的差异为什么会出现?是否真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存在又是否关系重大?带着这一连串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我开始寻解史诗的初始题义。Q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勒俄特依”(hnewo tepyy),顾名思义,“特依”( tepyy)在彝语中既指纸、纸页,也指由纸为载体形式的经书、书籍、书本、文献等,由于历史上彝文典籍存在着不同的版本形式,因此“特依”二字也可用于表示经本、抄本、写本等多项意指。那么,在现代出版物中,将“特依”二字冠以为题,显然就指的是这是一部关于“勒俄”的书籍。而史诗的搜集整理者在汉译本出版物的封面上明确指出这是一部“古典长诗”,而译本最后的注释中则将“勒俄特依”也就这部“古典长诗”的题目注解为:“勒俄特依,本意是‘历史的真实模样’,后来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被公认为‘古代历史’的意思。” 1 这里,并未解释“特依”二字的语义所指与能指。实际上,此题解并不合乎彝语原义,这里先针对“勒俄特依”与“勒俄”这两种提法来讨论我们应该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在民间的话语范围内,也就是在本土的史诗观念中,“勒俄特依”与“勒俄”究竟有着怎样的语义界限,又有着怎样的文本关联?Q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尽管“勒俄特依”与“勒俄”仅有二字之差,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其牵涉到史诗传统的本原问题。对此,有学者认为《勒俄》是《勒俄特依》的简称:“《勒俄特依》是一部用古彝文记录下的民族口头文学作品,是大小凉山地区最为重要的彝文典籍之一。《勒俄特依》系史诗彝语名称的音译(又名《勒俄史博》、《布茨特依》)。老百姓一般简称为《勒俄》。本文以下亦简称《勒俄》)。在彝语中,“特依”意为“书”;“勒俄”的含意究竟是什么?彝族学者对此其说不一。多数人认为是“古事”或“传说”之意,故其全名的直接含意当为“叙述历史的书。”然而,在美姑的田野调查中,几经反复打问,“简称”一说并不准确。每每提到史诗,在老百姓嘴上、在毕摩的谈论中,在德古头人的议论中,在地方学者的探讨中,无一例外地称之为“勒俄”。下面引述的是史诗演述人的看法,对此问题的澄清有着更直截了当的回答:Q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载全文PDF…Q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目录:

一、《勒俄特依》与“勒俄”:史诗本体与文本类群
二、“勒俄”题解:史诗传统的初始语义
  (一)“勒俄”:题解诸说
  (一)“勒俄”:语义学解诂
三、史诗抄本与异文问题
四、史诗传承人与异文研究
附:史诗“勒俄”的文本出版情况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原载:朝戈金主编:《中国民俗学》(第一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作者授权彝族人网发布。

所属专题:

巴莫姊妹彝学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