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木铁西:彝语义诺话动物名词的语义分析
(提示:文中版式编排在手机端可能无法完好展示,建议在电脑端阅读本文。)
语义具有系统性,这个系统是由高低不同的结构层面组成的。语义系统层面结构的这种组成方式不是任意的。它和语音、语法一样有自己的单位、规则和结构,系统内部各层面的次序是由低层向高层次延伸。本文分析彝语义诺话动物名词语义特征所采取的步骤就是根据语义系统的组成方式,从语义的低层面分析开始,然后逐步向高层面推进。此外,还分析动物名词的语义特征同彝族社会文化的关系。
一、动物名词的义素、义位分析
义素分析是一种聚合分析。它是通过一个聚合体的概念系统中诸义位的共同因素与不同因素的对比,找出义素的分析方法。彝语义诺话动物名词相当丰富。动物名词中,除少数复式(多式)语素外,大多是单式语素。单式语素是基本的,大量的复式语素是在单式语素的基础上构成的。下面我们对单式语素和复式语素分别予以分析。
1.单式语素
从单式语素的动物名词中,我们可以从中抽出八个义素作为主要区别性特征。这八个义素是:蹄(有蹄+/元蹄-)、趾(有趾+/元趾-)、角(有角+/元角-)、飞(能飞+/不能飞-)、食肉(食肉+/非食肉-)、野生(野生+/非野生-)、栖处(陆+/水-)、工具(可用+/不能用-)。
蹄 | 趾 | 角 | 食肉 | 飞 | 野生 | 栖处 | 工具 | |
m̩³³(马) | + | - | - | - | - | - | + | + |
ʑo³³(绵羊) | + | - | + | - | - | - | + | - |
ȵu³⁵(猴子) | - | + | - | - | - | - | + | - |
vɔ̱³³(鸡) | - | + | - | - | - | - | + | - |
khɯ³³(狗) | - | + | - | ± | - | - | + | + |
vɔ̱³⁵(猪) | + | - | - | - | - | - | + | - |
hɛ̱³³(鼠) | - | + | - | - | - | + | + | - |
lɯ³³(牛) | + | - | + | - | - | - | + | + |
la̱³⁵(虎) | - | + | - | +- | - | + | + | - |
a³³l̥ɯˀ⁴²①(兔) | - | + | - | - | - | + | + | - |
bu³³ʂl³³(蛇) | - | - | - | ± | - | - | + | - |
a̱³³ȵɛ̱³³(猫) | - | + | - | ± | - | - | + | - |
ɣwɯ³³②(熊) | - | + | - | ± | - | - | + | - |
ha̱³³tsḻ³³(鸟) | - | + | - | ± | + | + | + | - |
hɯ³³(鱼) | - | - | - | ± | - | + | - | - |
tshɛ̱³³(鹿) | + | - | + | - | - | + | + | - |
hɛ̱³³lu⁴²(蝙蝠) | - | + | - | + | + | + | + | - |
ʂwɯ³³(獭) | - | + | - | + | - | + | ± | - |
a³³dʑu³³(狐狸) | - | + | - | + | - | + | + | - |
tɕɔ̱³⁵(鹰) | - | + | - | + | + | + | + | - |
mbɛ̱³⁵(蚂蝗) | - | - | - | + | - | + | + | - |
tɕhi³³(麂子) | + | - | - | - | - | + | + | - |
bu⁴²tʂḻ³³(蝉) | - | - | - | - | + | + | + | - |
ɛ̱³³(鸭) | - | + | - | ± | + | - | ± | - |
ɔ̱³³p̱a³³(蛙) | - | - | - | ± | - | + | ± | - |
ha̱³³(雉鸡) | - | + | - | - | + | + | + | - |
ʑwi³³ho⁴²(壁虎) | - | - | - | ± | - | + | + | - |
dʑɪ³³(蜂) | - | - | - | - | + | - | + | - |
lwɪ³³(象) | + | - | - | - | - | + | + | - |
但是,还有少量词用上述义素仍在区别不开,还应另加别的义素。例如:ʑo³³“绵羊”—tʂhḻ³⁵“山羊”,要用“毛能用/毛不能用”来区别。lɯ³³“獐子”—tshɛ̱³³“鹿”要用“能爬树/不能爬树”来区别。la³¹mɯ³⁵“虎”-ɔ̱³³ku̱³³“野猫”要“凶猛/非凶猛”来区别。
2.复式语素
复式语素的动物名词,除了包含上述单式语素所具有的义素外,还可以抽出另外一些义素。主要有:大小、性别、岁数等。
①大小:多数分大小两类,少数分大中小三类,一般是单式语素表“大”,复式语素加zɯ³³/zɯ⁴²表示“小”在单式语素的基础上,加一些词再加zɯ³³表示“中”。例如:
大 | 小 | |
狗 | khɯ³³ | khɯ³³khɯ ³⁵zɯ⁴² |
黄牛 | lɯ³³ | la³³ka⁴²zɯ³³ |
马 | m̩³³ | m̩³³zɯ³³ |
绵羊 | ʑo³³ | ʑo³³zɯ³³ |
山羊 | tʂhḻ³⁵ | tʂhḻ³⁵zɯ³³ |
豹 | zɿ̱³⁵ | zɿ̱³⁵ zɯ³³ |
熊 | ɣwɯ³³ | ɣwɯ³³zɯ³³ |
鹰 | tɕɔ̱³⁵ | tɕɔ̱³⁵zɯ³³ |
猴 | a̱³¹ȵu̱³⁵ | ȵu̱³⁵zɯ³³ |
野猪 | vɔ̱³³ȵɛ̱³³ | ȵɪ³³bɿ³³zɯ³³ |
虎 | la³¹mɯ³⁵ | zɯ³³ |
大 | 中 | 小 | |
猪 | vɔ̱³⁵ | vɔ̱³⁵xwɯ³³thɔ̱³³zɯ³³ | o³⁵bɿ³³ zɯ³³ |
鸡 | vɔ̱³³ | vɔ̱³³tɕhu̱³³ zɯ³³ | va³¹tsɿ³⁵zɯ³³ |
②性别:分通性、阳性、阴性、骟性几类。单式语素为通性,加bu³³/⁴²、pu³³、pa³⁵/⁴²、la³³表阳性,加mɯ⁴²/³⁵表示阴性,加ʂwɯ³⁵、ȵa³⁵表示骟性。大小的性别又分两类,少数不大不小的也有性的区别。
通性 | 阳性 | 阴性 | 骟性 | |
大黄牛 | lɯ³³ | la³³bu⁴² | ȵi³³mɯ⁴² | lɯ³¹ʂwɯ³⁵ |
大马 | m̩³³ | m̩³³pa⁴² | m̩³³mɯ⁴² | — |
大绵羊 | ʑo³³ | ʑo³³la³³ | ʑo³³mɯ⁴² | ʑo³¹n̥a³⁵ |
大山羊 | tʂhɿ̱³⁵ | tʂhɿ̱³⁵bu̱³³ | tʂhɿ̱³¹mɯ³⁵ | tʂhɿ̱³⁵ʂwɯ³³³ |
大猪 | vɔ̱³⁵ | vɔ̱³⁵la³³ | o⁵³mo³⁵ | ɔ̱³⁵pa̱³³(vɔ̱³⁵ʂwɯ̲³³) |
大鸡 | vɔ̱³³ | o³³pu³³ | ɔ̱³¹ma³⁵ | vɔ̱³⁵ʂwɯ̲³⁵ |
大狗 | khɯ³³ | khɯ³³pa⁴² | khɯ³³mɯ⁴² | — |
通性 | 阳性 | |
小黄牛 | la³³ka⁴²zɯ³³ | lɯ³³ho⁴²zɯ³³ |
小马 | m̩³³zɯ³³ | m̩³¹ndʑɛ̱³⁵zɯ³³ |
小绵羊 | ʑo³³zɯ³³ | ʑo³¹ʂɿ̱³⁵pa̱³⁵ |
小山羊 | tʂhɿ̱³⁵zɯ³³ | tʂhɿ̱³⁵thɔ̱³³bu³³ |
小猪 | o³⁵bɿ³³zɯ³³ | pa³⁵ma³³ |
小鸡 | va̱³³ thɿ̱³⁵zɯ³³ | pu³³ |
小狗 | khɯ³⁵ zɯ⁴² | pa³⁵ |
阴性(未生育) | 骟性 | |
小黄牛 | ȵi³³ɡwɯ⁴²zɯ³³ | lɯ³¹ʂwɯ³⁵zɯ³³ |
小马 | m̩³¹ndʑɛ̱³⁵mɯ⁴² | — |
小绵羊 | ȵi³¹ŋɡɔ̱³⁵mɯ⁴² | ȵi³¹ŋɡɔ̱³⁵n̥a |
小山羊 | tʂhɿ̱³⁵khu̱³³mɯ⁴² | tʂhɿ̱³⁵thɔ̱³¹ʂwɯ³⁵ |
小猪 | mɯ⁴²ma³³ | |
小鸡 | mɯ⁴² | |
小狗 | mɯ⁴² |
不大不小的性的区别:
通性 | 阳性 | |
猪 | vɔ̱³⁵xwɯ³³thɔ̱³³zɯ³⁵ | — |
鸡 | vɔ̱³³tɕhu̱³³zɯ³³ | vɔ̱³³tɕhu̱³³bu³³ |
狗 | khɯ³⁵zɯ⁴² | khɯ³³pa⁴²zɯ³³ |
阴性(未生育(蛋)) | 骟性 | |
猪 | vɔ̱³⁵xwɯ³¹mɯ⁵ | vɔ̱³⁵xwɯ³³thɔ̱³⁵ʂwɯ³⁵ |
鸡 | vɔ̱³³tɕhu̱³¹mɯ³⁵ | vɔ̱³³ʂwɯ³⁵zɯ³³ |
狗 | — | — |
③岁数 岁数与性别有交叉,即表示岁数的词里又含有既表示阳性又表示阴性的含义。另外在岁数的表现形式上,牛和羊在六岁以前有专名(马是在五岁前),到了七岁(马是六岁)以后就用基数词加六岁的专名(马五岁专名)表示。
黄牛 | 马 | 绵羊 | |
一岁 | la³³ka⁴²zɯ³³ | m̩³³zɯ⁴² | ʑo³³zɯ³³ |
二岁 | kha̱³³ba̱³³ | m̩³¹ndʑɛ̱³⁵ | ʑo³¹ʂɿ³⁵ |
三岁 | ɕḻ³³dɪ⁴² | ȵɛ̱³¹lə̱³⁵ | ȵi³¹ŋɡɔ³⁵ |
四岁 | ȵɛ̱³¹bu̱³³ | tʂhu̱³³dʐa³³ | |
五岁 | so³³ȵɪ³³ | tshɿ⁴² | ndʐɯ⁴²ʂɿ̱³³ |
六岁 | ẖa³³thɛ³³ | tshɿ⁴²tshl⁴² | pu̱³³vu̱³³ |
七岁 | tshɿ⁴²ha̱³³thɛ̱³³ | ȵi⁴² tshɿ⁴² | tshɿ⁴²pu̱³³vu̱³³ |
八岁 | ȵi⁴²ha̱³³thɛ̱³³ | so³⁵tshɿ⁴² | ȵi⁴²pu̱³³vu̱³³ |
九岁 | so³³ha̱³³thɛ̱³³ | lə³³tshɿ⁴² | so³³ pu̱³³vu̱³³ |
十岁 | lə³³ha̱³³thɛ̱³³ | ŋɯ³⁵tshɿ⁴² | lə³³pu̱³³vu̱³³ |
十一岁 | ŋɯ³³ha̱³³thɛ̱³³ | fu³¹tshɿ⁴² | ŋɯ³³pu̱³³vu̱³³ |
这些表现形式由于各类动物寿命的长短不同而整齐不一。马最长可称至ȵi⁴²tsɛ̱⁴²ŋa³³tshl⁴²三十岁。
但是,还有一小部分词用上述义素还区别不开,须加另外的义素才能区别。例如:
高 | 杂种 | 骑 | 驮 | |||
m̩³¹dʑɪ³⁵一般马 | + | - | + | + | ||
dɯ³³lɯ³³m̩³³矮种马 | - | - | + | - | ||
ku³³lu³³m̩³³骡子 | + | - | - | + | ||
ʑo³³ m̩³³tɕi³³tɕi³³驴子 | - | + | - | + | ||
凶猛 | 体大 | 黑色 | ||||
ʐu³⁵ɣwɯ³³黄熊 | + | - | - | |||
ɣwɯ³³tɕhu⁴²熊猫 | - | + | - | |||
ɣwɯ³³nɔ̱⁴²黑熊 | - | + | + | |||
lo³³bo³³dʑu³³小熊猫 | - | - | - | |||
体大 | 绿色 | 黑色 | ||||
ɔ̱³³bu³³a³¹mɯ³⁵蟒蛇 | + | - | - | |||
ma³³o³³ʂɿ³³竹叶青 | - | - | - | |||
bu³⁵xwɯ⁴²ɔ̱³¹nu̱³⁵翠青蛇 | - | - | + | |||
ʂɿ³³ ɔ̱³³n ɔ̱³³乌梢蛇 | - | - | + | |||
体小 | 能叼小猪 | |||
tɕo³⁵tɕhu³³老鹰 | - | - | ||
tɕɔ̱³¹nɔ̱³⁵秃鹪 | - | + | ||
lwɯ⁴²tʂwɿ³³鹞 | + | - | ||
体小 | 群栖 | 腰细 | ||
dʑɪ³³蜜蜂 | + | + | - | |
ɣwɯ³³熊蜂 | - | + | - | |
dʑɪ³³ʂɿ⁴²蜾蠃峰 | - | - | - | |
khɯ³³dʑɪ³³dʑu̱³⁵ɡu̱³³细腰蜂 | + | + | + | |
另外,nɔ̱³³lɯ³³(ȵi³³)“黄牛”——bu³³ȵi³³“牦牛”要用“毛长、毛短”来区别。ȵu̱³⁵nɔ̱³³“黑叶猴”——ȵu̱³⁵ʂḻ³³“金丝猴”要用“黑色、非黑色”来区别。zḻ³⁵phɛ̱³³thu̱³³“豹猫”——zl³¹nɔ̱³⁵“大花豹”要用“体大、体小”来区别。
在义诺话的动物名词中,家养类动物与野生类动物的语义特点不同。一般看来,家养类动物的义素比野生类动物多,且复杂。不仅有“大、中、小”的不同,而且在“大、中、小”中,还有性的区别,甚至还有不同年龄的区别。不过,野生类动物的种却比家养类动物多得多。因而各有其特点。在家养类动物类中也并非全都一样复杂,如:“牛、羊、马,就比”猪、鸡、狗 ”多而复杂。
在性的区别上有的相当细,有的较粗。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区别较细的,如:“阴性”还要分“未生育”和“已生育”两类;第二种是区别较粗略的,只有阳性和阴性的区别,甚至只有阳性而无阴性,如“野猪“;还有一种是没有性的区别,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凶猛而不可及的动物,如:“虎、豹、黄熊”等,另一类是属什么性不易识别的动物,如“苍蝇、蛇、小鸡”等。性义素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阴性简单,用mɯ⁴²即可,而阳性和骟性却较复杂,如阳性可用“la³³、pa̱³⁵、pu³⁵、bu³³”等来表示。
综上分析得出,彝语义诺话动物名词语义场包含着许许多多子语义场。我们可用下列图表表示这个总语义场及不同层次子语义场的结构。语义场的不同层次用A、B、C、D、E……表示③。
下面再进行动动物名词的义位分析。
一个多义词,其中的每个意义都是一个义位。因此,义位是相当于义项的语义单位。由于义位是由义素组成的,因而对于义素来说,义位是义素的高一层单位。彝语义诺话的动物名词的义位,与其他名词的义位相比较,相对较简单,大多只有一个义位,只有极少数民族名词有两个义位。例如lɯ³³个义位:
lɯ³³义位只在“通名”上有双义位现象,但当表示“阴性”、“阳性”时,表示“獐”义位仍用lɯ³³,而表示“牛”义位则用不同的语音形式和不同的词素来表示。
阳性 阴性
lɯ³³pu⁴² 公獐 lɯ³³mɯ⁴² 母獐
lɯ~la³³ 公牛 ȵi³³mɯ⁴² 母牛
因此,义位出现的双义位重叠现象,可用下图表示。
还有一个dʐɯ³³mɯ³³有两个义位:一是指“牲畜”(牛、马、羊),二是指;“钱财”。是两个不同语义层的义位,前者是物义位,后者是前者的引伸义位。在使用时指哪个义位要靠语境(包括与其组合的词)。如与表示存在的动词结合时,“牲畜”义位用bo⁴²,“钱财”dʐo³³义位。例如:
no⁴²dʐɯ³³mɯ⁴²khɯ³³ȵi⁴²bo:ɔ̱⁴² ?
你们 牲畜 多少 有
你们有多少牲畜?
no⁴² dʐɯ³³mɯ⁴² dʑo³³ dʑo:ɔ̱³³ ?
你们 钱财 有 有
你们有钱财?
但dʐɯ³³mɯ⁴²还能加不同的双音节,使两个不同的义位分离,构成两个单义的四音格词。如:
dʐɯ³³mɯ⁴² | dʐɯ³³mɯ⁴²zwɿ̱³³ȵɔ̱³³ | 牲畜 | |
牲畜钱财 | dʐɯ³³mɯ⁴²la̱³⁵ma̱³³ | 钱财 |
2.动物名词还有一种比喻义位。这种义位是通过比拟来实现的,但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种临时的义位。例如:
ŋɡɯ³³ dzɯ³³ bu³³dwi⁴² tɕl³³ a³³na³³
荞 吃 虫 条 完全
完全是吃荞虫(“吃荞虫”比喻义位是动作“太慢”)
dza³³dzɯ³³ ko³³ la³¹ mɯ³⁵ si⁴² dʑi³¹ su³⁵
饭 吃 (时) 老虎 (助) 象
吃饭象个老虎。(“老虎”比喻义位是“只顾自己”)
ʂa̱³³vu̱³³a³¹mbɯ̲³⁵ma³³a³³na³³
鹌鹑 个 完全
完全象鹌鹑。(“鹌鹑”的比喻义位是“坐着不动”)
3.动物名词还有一种用于人物命名的义位。很多彝族人的名字用动物名词命名。如la³⁵nɔ̱³³(虎+黑(大))、la³¹mɯ³⁵(虎+(大))、ɣwɯ³³nɔ̱³³(熊+黑)、m̩³⁵zɯ⁴²(马+驹)、ʑo³³ɡu³³(绵羊+固)、ʂl³¹bu³⁵(蛇+繁)、zḻ³¹nɔ̱³⁵(豹+黑)等等,有少数民族彝族姓也用动物名称,如a̱³³ȵɛ̱³³(猫)、(公牛)等。
二、动物名词的语义组合
彝语的名词语素大多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可以与别的形容词、动词、量词等语素构成合成词,还能与一些前加成分和后加成分构成派生词,但相对来说,动物类名词的构词能力不太强,而且构词的格式还有一定的规定性。这个特点是由动物名词语义组合的特殊性决定的。
动物名词的语素组合:
1、动物名词的前加成分只有a³³/³¹和ɔ̱³³两个,加在少数民族单音节根词构成双音节词前构成双音节词。这种前加成分主要是起配音作用,多少不兼作名词的标志。在组成复合词时,有少数民族a³³/³¹前加成分脱落。例如:
a̱³¹ ȵu̱³⁵ 猴 a̱³³ ȵɛ³³ 猫
a³³ l̥ɯ⁴² 兔 a³³ dʑu³³ 狐狸
a³¹ tʂa³⁵ 喜鹊 a³³ dʑɪ³³ 乌鸦
ɔ̱³³ pa̱³³ 蛙 ɔ̱³³ ku̱³³ 野猫
ȵu̱³⁵ nɔ³³ 黑叶猴
动物名词还有一个后加成分mɯ⁴²/³⁵,如la³¹mɯ³⁵(虎)、zl³¹mɯ³⁵(豹),但mɯ⁴²/³⁵有表示“崇拜”的附加意义。
2、许多单式语素动物名词和少数植物名词能与表示性、大小\开状\拟声等描写性语素组成动物名词。例如:
m̩³³ dʐa³³ dʐa³³ | 麻雀 |
马 (叫声) | |
bu³¹ sɿ³⁵ sɿ⁴² | 一种特别小的鸟 |
虫 (叫声) | |
bu³³ tʂɿ⁴² | 蝉 |
虫(叫声) | |
bu³¹ tɕo³⁵ lo³³ | 蝈蝈 |
虫 (叫声) | |
bu³³ tshɛ̱³³ tshɛ̱³³ | 蜻蜓 |
虫(飞的声音) | |
tɕhi³³ mɯ⁴² n̥i³³ | 画眉鸟 |
麂嘴红 | |
tɕhi³³ du³³ n̥i³³ | 一种红翅 |
麂 翅 红 | |
bu³¹ ɣwɯ³⁵ a³³ tɕhu³³ | 白蚂蚁 |
蚂蚁 白 | |
mbɛ̱³⁵ ʂɿ̱³³ | 黄蚂蝗 |
蚂蝗 黄 | |
ɔ̱³³ pa̱³³ tɕɛ̱³¹ lu̱³⁵ | 螃蟹 |
蛙 磨石 | |
lɯ³³ o³³ ʂɿ̱³³ bu̱³³ | 菜花蛇 |
牛 头 黄花 |
ɣwɯ³³ tɕhu⁴² | 熊猫 |
熊白 | |
bu³⁵xwɯ⁴² ɔ̱³¹ nu̱³⁵ | 翠青蛇 |
扁竹叶 头 扁 | |
ma³³ o³³ ʂɿ³³ | 竹叶青 |
竹 头 黄 | |
bu³³ ʑo³³ m̩³³ | 苍蝇 |
虫 成群地 | |
hɛ³³ dʑu³³ bi⁴² | 松鼠 |
鼠(行走状态) | |
bu³³ tɕha⁴⁴ pɛ̱³³ | 蚱蜢 |
虫(行走态志) | |
bu³³ dwɪ⁴² | 条虫(目) |
虫(行走状态) | |
bu³³ lo³⁵ vɿ³³ | 蜈蚣 |
虫(行走状态) | |
vo³⁵ bɿ³³ zɯ³³ | 猪仔 |
猪(叫声) 小 | |
va³¹ tsɿ³⁵ zɯ³³ | 雏鸡 |
鸡(叫声) 小 | |
ȵu³⁵ khwɯ³³ a³³ pu⁴² | 公猴 |
猴 (叫声) 公 |
3、有些单式语素能与表示居处、用处等类别性的语素组合。如:
lo³³ m̩³³ | 野马 | ʑwi³³ ȵwi³³ | 水牛 |
山林(箐)马 | 水 牛 | ||
v̱a³⁵ tʂhɿ̱³³ | 野羊 | ma³³ hɛ̱³³ | 竹鼠 |
岩子 羊 | 竹 鼠 | ||
ʑi³³ ɛ̱³³ | 野鸭 | lo³³ ʑwi³³ ȵwi³³ | 野牛 |
水鸭 | 山林(箐)大 牛 | ||
dzɿ³⁵ m̩³³ | 专供骑的马 | ŋɡɯ³³ dzɯ³³ bu³³ | 荞虫 |
骑 马 | 荞 吃 虫 |
ŋɡɔ̱³⁵ khɯ³³ | 猎狗 | mo³³ lɯ³³ | 耕牛 |
撵狗 | 耕牛 | ||
lɯ³¹ mbɛ̱³⁵ | 水蚂蟥 | nda³³ ʂɯ³³ | 草虱(草虫) |
牛 蚂蝗 | 蕨草虱 |
另外还有极少词是由居处与气味等描写词组合在一起的。如:
lo³¹ tɕwi³⁵ nwi³³ 黄鼠狼
山林(箐)一种气味 散发
动物名词的语素组合特点,是由彝族对动物名词的命名方式决定的。每个动物都具有多方面的标志和特征,如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彝族在为一个动物命名的时候,只选择了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特征和标志作为命名的根据,这种根据实际上是受彝族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地域环境所制约,如对“鸟”的命名方式,大多在一个兽类动物名词的基础上加上鸟的一种特征,tɕhi³³ mɯ⁴² n̥ɪ³³(麂子+红嘴)“画眉鸟”。但有种小鸟bu³¹sl³⁵sl⁴²是在bu³³“虫”的基础上加上鸟的叫声构成,为什么以bu³³“虫”语素为基础构成,这与这种鸟的形状大小有关。又如“蛇”的命名,大多根据其头的形状和颜色命名,ma³³ o³³ʂl³³(竹+头+黄)“竹叶青”、ʂl³³ o³³ nɔ̱³³(蛇+头+黑)“黑蛇”、ʑi³³ o³³ ʂl³³(水+头+黄)“水蛇”、bu³⁵ xww⁴² ɔ̱³¹ nu³⁵(扁竹叶+头+扁)“翠青蛇”。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事物获得的名称的根据也有所不同,如bu³³ ʂl³³“蛇”,文献里叫ʂl³³,ha̱³³+tsḻ³³“鸟”,文献里叫va̱³⁵。
三、动物名词的相互组合
动物名词可以相互组成并列复合词组,这是能产的一类。从语义上看,能组合的语义相近、相关的两个动物名词,前一个成分若是单式语素,一般都带有长重元音,如果该音节是42调,则后喉塞音-ʔ消失。如有同类关系的:
zɿ:³⁵ la³⁵ | 虎豹 | ʂu:³³ ha³³ | 野鸡 |
豹 虎 | 锦鸡 雉鸡 | ||
oː⁴² ɛ̱³³ | 鸭鹅 | ni:⁴² ŋɡɔ̱³⁵ | 野鸡 |
鹅 鸭 | 娃娃鸡 白鹇鸡 | ||
tshɛ̱:³³ hɪ³³ | 鹿 | tʂhḻ:³⁵ ʑo³³ | 羊 |
鹿 尖角鹿 | 山羊 绵羊 |
生活(环境)上有密切关系:
m̩:³³ lɯ³³ | 牛马 | tɕhi:³³ lɯ³³ | 麂子獐子 |
马 牛 | 麂 獐 | ||
vɔ̱:³⁵ vɔ̱³³ | 鸡猪 | bu³³ ʂɿ³³ ɔ̱⁵⁵ pa³³ | 蛙蛇 |
猪 鸡 | 蛇 蛙 | ||
a³³dʑɪ³³ a̱³¹ tʂa̱³⁵ | 喜鹊乌鸦 | ||
乌鸦 喜鹊 |
两个动物名词孰先孰后则由语音特点决定。
1、前元音、高元音在前,后元音、低元音在后。例如:
tʂhi:³⁵ ʑo³³ | 羊 | m:³³ lɯ³³ | 牛马 |
山羊 绵羊 | 马 牛 | ||
khɯ:³¹ vɔ̱³⁵ | 猪狗 | ʂu:³³ ha³³ | 野鸡 |
狗 猪 | 锦鸡 雉鸡 | ||
tɕhi:³³ lɯ³³ | 麂子獐子 | zɿ³⁵ la³³ | 虎豹 |
麂 獐 | 豹 虎 | ||
a³³ dʑɪ³³a̱³¹tʂa̱³⁵ | 喜鹊乌鸦 | bu³³ ʂɿ³³ ɔ̱³³pa̱³³ | 蛙蛇 |
乌鸦 喜鹊 | 蛇 蛙 | ||
m̩³³pa⁴² la³³ bu⁴² | 公牛公马 | ||
马公 牛公 |
2、元音高低前后相同时,前后次序由声调决定,一般是高调在前:如:
vɔ̱³⁵ vɔ̱³³ 鸡猪 khɯ³⁵ mɯ⁴² khɯ³³ zɯ³³ 小狗母狗
猪 鸡 狗 母 狗 小
四、动物名词与其他词类的组合
动物名词可与动词、形容词、量词等组合。
1.动物名词与量词的组合
动物名词可以直接与量词组合,不需加数词。组合时使用什么量词与动物的形状有关。如表示“个”(只、头等)的量词条形的虫类的高大的有角的动物的动物名词用tɕɪ³³,其他大多数动物名词用ma³³组合(除“马”用khwɯ³³以外)。
例如:
lɯ³³ tɕɪ³³ | 一条牛 | bu³³ʂɿ³³ tɕɪ³³ | 一条蛇 |
牛 条 | 蛇 条 | ||
mbɛ̱³⁵ tɕɪ³³ | 一条蚂蝗 | hɪ³³ tɕɪ³³ | 一只尖角鹿 |
蚂蝗 条 | 尖角麂 条 | ||
vɔ̱³⁵ ma³³ | 一头猪 | pu³³ ma³³ | 一只豪猪 |
猪 头 | 豪猪 个 | ||
khɯ³³ ma³³ | 一只狗 | tɕhi³³ ma³³ | 一只麂子 |
狗 只 | 麂个 |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用的可以换成,这时使动物名词含有贬义。例如:
vɔ̱³³ tɕɪ³³ si⁴² tɕhi:ɔ̱³³
鸡 只(助) 烧
杀了一只鸡。(表示不满意)
vɔ̱³⁵ tɕɪ³³ si⁴² sɛ̱³⁵ ŋo⁴² tʂa:ɔ̱³³
猪 头(助)杀 我们 吃
杀了一头猪给我们吃。(表示不满意)
这种量词的组合方式还可用于人。如:
a³³ mɿ⁴² tɕɪ:o³³ 是个女孩。(表示轻视)
女儿 个
bɯ³³dzɯ³³ tshɿ³⁵ tɕɪ³³ ……
人 这 个
这个人……(表示鄙视)
表示“双”意义的量词可与所有的动物名词组合。例如:
ɣwɯ³³ ʂɿ⁴² dzwɿ³³ | 两只狗熊 |
狗熊 双 | |
vɔ̱³³ dzwɿ³³ | 两只鸡 |
鸡 双 | |
ʑo³³ dzwɿ³³ | 两只绵羊 |
绵羊 双 | |
lɯ³³ dzwɿ³³ | 两条牛 |
牛 双 |
与表示“群”量词组合的动物名词,只限于群居群栖的动物。例如:
ʑo³³ ɣwɯ³³ | 一群绵羊 |
绵羊 群 | |
lɯ³³ ɣwɯ³³ | 一群牛 |
牛 群 | |
tɕo³¹ twi³⁵ o³³ tɕhu³³ ɣwɯ³³ | 一群白头翁鸟 |
白 头 翁 群 | |
m̩³³ ɣwɯ³³ | 一群马 |
马 群 | |
lo³³ ʑwi³³ ȵwi³³ ɣwm³⁵ | 一群野牛 |
野 牛 群 |
表示“窝”的量词与家禽类动物名词同bu³³组合(只表示初生的小动物),野生类动物名词同khɯ³³组合。例如:
vɔ̱³⁵ bu̱³³ | 一窝猪 |
猪 窝 | |
vɔ̱³⁵ bu̱³³ | 一窝鸡 |
鸡 窝 | |
bu³³ ʂɿ³³ khɯ³³ | 一窝蛇 |
蛇 窝 | |
ha̱⁵⁵ tsḻ³³ khɯ³³ | 一窝鸟 |
鸟 窝 | |
hɛ̱³³ khɯ³³ | 一窝鼠 |
鼠 窝 | |
vɔ̱³⁵ ȵɛ̱³³ khɯ³³ | 一窝野猪 |
野猪 窝 | |
ma̱³³ hɛ̱³³ khɯ³³ | 一窝竹鼠 |
竹 鼠 窝 |
2.动物名词与形容词的组合
与动物名词组合的形容词常见的是表示大小颜色类别的形容词(例见上)。动物名词与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组以后,还能再加量词。例如:
lɯ³³ a³³ kɯ³³ tɕɪ³³ | 一条大牛 |
牛 大 条 | |
lɯ³³ zɯ⁴² tɕɪ³³ | 一条小牛 |
牛 小 条 | |
vɔ̱³⁵ ɕi³³ tɕhu³³ ma³³ | 一头白脚猪 |
猪 脚 白 头 | |
m̩³³ ʦɿ³³ m̩³³n̥i³³ khwɯ³³(ma³³) | 一匹枣红色马 |
马 枣红色 匹 | |
lɯ³³ nɔ̱³³ bu̱³³ tɕɪ³³ | 一条黑花牛 |
牛 黑 花 条 |
如果在动物名词和形词后加上,表示其“种”的性质状态。例如:
vɔ̱³³ a³³ tɕhu³³ su³³ | 白种猪 |
猪 白 | |
bu³³ ʂɿ³³ a̱³³ nz³³ su³³ | 黑蛇 |
蛇 黑 | |
m̩³³ ɛ̱³⁵ tsɿ̱³³ su³³ | 矮种马 |
马 小 | |
vɔ̱³³ mɯ⁴² dzwɿ³³ su³³ | 短嘴猪 |
猪 嘴 短 |
3.动物名词与动词的组合
与动物名词组合的动词,有的区分很细。如表示“咬”概念的就有近十个词。动词名词可以与个别的动词组合,同类动物或“咬”的动作状态类似的动物名词用同一个动词。例如:
ʑi³³ o³³ ʂɿ³³ thu̱³³ | 水蛇咬 |
水 蛇 咬 | |
vɔ̱³³ thu̱³³ | 鸡咬 |
鸡 咬 | |
ha̱³³ tsḻ³³ thu̱³³ | 鸟咬 |
鸟 咬 | |
o⁴² thu̱³³ | 鹅咬 |
鹅 咬 |
tshl³⁵常与虫类动物名词组合。例如:
bu³³ zɯ³³ tshɿ³³ | 小虫咬 |
虫 小 咬 | |
tshɛ̱³³ bu̱³³ tshɿ³⁵ | 蚊子咬 |
蚊子 咬 | |
bu³³ nɔ̱³³ zɯ³³ tshɿ³⁵ | 小黑虫咬 |
虫 黑 小 咬 |
ɕɔ̱³⁵与凶猛性的动物(呀有牙类动物)名词相组合。例如:
ɣwɯ³¹ ɕɛ̱³⁵ | 熊咬 |
熊 咬 | |
vi³¹ ɕɛ̱³⁵ | 豺咬 |
豺 咬 | |
khɯ³¹ ɕɛ̱³⁵ | 狗咬 |
狗 咬 | |
zɿ³⁵ ɕɛ̱³³ | 豹咬 |
豹 咬 |
另外,“蚂蝗”也与组合。如(蚂蝗蛟)。
又如“叫”的概念也有十多个词,、与“人”组合,、与“野鸡”类动物名词组合,与“牛”和“公鸡”组合,与“狗”和“乌鸦”组合,和与鸟类动物名词组合。由于“叫”的概念词分得很细,因此比较复杂。例如:
vɔ̱³³ mbu³³ | 鸡叫 |
鸡 叫 | |
lɯ³³ mbu³³ | 牛叫 |
牛 叫 | |
khɯ³¹ vɔ̱³⁵ | 狗叫 |
狗 叫 | |
a³³dʑɪ⁵⁵ vɔ̱³⁵ | 乌鸦叫 |
乌鸦 叫 | |
ha̱³³ tsḻ³³ ho⁴² phu̱³³ | 鸟叫 |
鸟 叫 | |
tɕhi³³ mɯ⁴² n̥i³³ ma³³ ko³³ tʂhwḻ³³ | 有个画眉鸟在叫。 |
画眉鸟 个 在 叫 |
khɯ³³ dʑɪ³³ 可在多数动物名词组合。例如:
a̱³¹tʂa̱³⁵ ma³³ ko³³ khɯ³³³³ | 有个喜鹊在叫。 |
喜鹊 个 在 叫 | |
ʑo³³ ma³³ ko³³ khɯ³³ dʑɪ³³. | 在个绵羊在叫。 |
绵羊 个 在 叫 | |
vɔ̱³⁵ ma³³ ko³³ khɯ³³ dʑɪ³³ | 有头猪在叫。 |
猪 个 在 叫 |
ʂɪ̱³³与“人”、“猫”、“山羊”等名词组合。例如:
a̱³³ ȵɛ̱³³ ʂḻ³³ | 猫叫 |
猫 叫 | |
tʂhḻ³⁵ ma̱³³ ko³³ sḻ³³ | 一只山羊在叫。 |
山羊 个 在 叫 |
又如表示“发情”概念的有vu³³、ʂa³³、n̥u⁴²、ɡu³³、lwɪ³³、ho³¹ ʂɯ³⁵等形式这些动词只与家养动物名词组合,而且各种动物名词都有自己的固定的组合形式,没有出现共同现象例如:
vɔ̱³³ vu̱³³ | 猪发情 |
猪 发情 | |
lɯ³³ n̥u⁴² | 牛发情 |
牛 发情 | |
m̩³³ ʂa̱³³ | 马发情 |
马 发情 | |
khɯ³³ ɡu³³ lwɪ³³ | 狗发情 |
狗 发 情 | |
a³³ ȵɛ̱³³ ho³¹ʂɯ³⁵ | 猫发情 |
猫 发 情 |
五、动物名词的语义特征与彝族社会文化的关系
动物名词的语义是历史语义发展的产物,与彝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动物名词的特点,还应该把它放到该民族的社会文化中去观察,揭示这一语义场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
与其他名词相比,彝语义诺活动名词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词汇数量较大,动物名词的词汇约有上千条,构成一个庞大的子词汇场,是名词词汇场中数量较多的一个子词汇场。
2.语义层次复杂,大致有“家养、野生”、“不同种”、“不同类分”、“大小不同”、“不同性别”等五个层次。语义在义素、义位上存在不同的特点。
3.封闭性。其他类别的名词中都或多或少地吸收外来借词(主要是汉语借词),但动物名词却未发现外来借词,都是固有词。这种封闭性还表现在语义内容上,如义位成分都只局限于动物名词语义本身,与其他类别意义除个别外一般不出现交叉。
在动物名词内,我们发现家养类动物语义场的语义层次结构比野生动物语义场复杂。而在家养类动物中,“牛、马、羊”子语义场的语义层次结构比“猪、鸡、狗”多而复杂。“牛、马、羊”不仅多了一层“类分”,而且在其他结构中也比“猪、鸡、狗”分得更细,如“岁分”等。“牛、马、羊”不仅有“大、中、小”的区别,而且在“大、中、小”中,还有性的区别(在性区别中,阴性还有未生育和已生育的区别),甚至还有不同年龄的区别名称。这些不同年龄的区别名称是根据其生理变化特征来命名的,如果没有长期与之接触,体察入微,是不可能从复杂的现象中掌握其不同的特征。特别是马的名称更是使外族人眼花缭乱。马不仅有各种区别细微的类别名称,还有马有关的马的起源传说、马的谱系、马具、饲马法、选马法等各种名称。从义位上看,家养类动物也比野生动物区别得细。以性为例,性别区分较细的是家养类动物的容易识别属什么性的动物,不区别性是食肉而凶猛动物、不易识别性的动物、人不易接近的动物以及幼小的动物。例如:
(1) 性区别较细的:
阴性 | 阳性 | 骟性 | |
vɔ̱³⁵ la̱³³(猪) | × | √ | × |
o³¹ mo³⁵(猪) | √ | × | × |
vɔ̱³⁵ ʂwɯ̲³³(猪) | × | × | √ |
khɯ³³(狗) | × | √ | × |
khɯ³³(狗) | √ | × | × |
m̩³³ pa⁴²(马) | × | √ | × |
m̩³³ mɯ⁴²(马) | √ | × | × |
la³³ bu⁴²(牛) | × | √ | × |
ȵi³³ mɯ⁴²(牛) | √ | × | √ |
lɯ³¹ ʂwɯ³⁵(牛) | × | × | × |
ʑo³³ la³³(绵羊) | × | √ | × |
ʑo³³ mɯ⁴²(绵羊) | √ | × | × |
ʑo³¹ n̥a³⁵(绵羊) | × | × | √ |
tʂhɿ³¹ mɯ³⁵(山羊) | √ | × | × |
tʂhḻ³⁵ bu̱³⁵(山羊) | × | √ | × |
tʂhḻ³⁵ ʂwɯ³⁵(山羊) | × | × | √ |
lɯ³³ pu⁴²(獐) | × | √ | × |
lɯ³³ mɯ⁴²(獐) | √ | × | × |
ȵu³⁵ khwɯ³³ a³³ pu⁴²(猴) | × | √ | × |
ȵu³⁵ khwɯ³³ a³³(猴) | √ | × | × |
(2)没有性区别的:
vi³³(豺狼) | 阳性 | 阴性 |
tu̱³³(兰狐) | √ | √ |
ɣwɯ³³(熊) | √ | √ |
zɿ³¹ mɯ³⁵(豹) | √ | √ |
la³¹ mɯ³⁵(虎) | √ | √ |
bu³⁵ l̥u⁴²(蝴蝶) | √ | √ |
tɕo³¹ twɪ³⁵ ɔ̱³¹ vu̱³⁵(绿头翁鸟) | √ | √ |
va̱³¹ tsḻ³⁵ zɯ³³(小鸡) | √ | √ |
bu³³ tshɛ̱³³(蜻蜓) | √ | √ |
ʑo³³ zɯ³³(羊羔) | √ | √ |
bu³³ ʂɿ³³(蛇) | √ | √ |
ʂɯ³³(虱) | √ | √ |
mbɛ̱³⁵(蚂蝗) | √ | √ |
lo³¹ tɕwi³⁵ nwɪ³³(黄鼠狼) | √ | √ |
a³³ dʑu³³(狐狸) | √ | √ |
ɔ̱³³ ku̱³³(野猫) | √ | √ |
ɔ̱³³ pa̱³⁵(蛙) | √ | √ |
bu³⁵ ȵwi⁴² mɯ⁴²(蜘蛛) | √ | √ |
pɯ³⁵ ʑɪ⁴²(蜗牛) | √ | √ |
ɔ̱³³ ɔa̱³³ tɕɛ³¹ lu̱³⁵(螃蟹) | √ | √ |
thɯ³³ l̥ɯ⁴² m̩³³(壁虎) | √ | √ |
ʂwɯ³³(獭) | √ | √ |
pu³³(刺猬) | ||
a³¹ tʂa̱³⁵(喜鹊) | √ | √ |
tɕɔ³⁵(鹰) | √ | √ |
彝语义诺活动名词语义的丰富特点,以及家养类不同于野生类、家养类中“牛、马、羊”不同于“鸡、猪、狗”的特点,说明义诺人在历史上曾长期经历过畜牧社会,与“牛马、羊”等牲畜有过密切的关系。否则,就不会有现在这样丰富而细微、粗细有别的词汇系统和语义系统。dʐɯ³³ mɯ⁴²“牲畜”、“钱财”的双义位性,为彝族已经历过畜牧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此外,上述特点还证明,彝族间长期居住在一个适于各种动物繁衍生息的地理环境。从动物类语义与植物类语义的比较中,更能证明上述论点的可靠性⑤。
由于长期与种类繁多的动物接触,动物名词对彝族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产生了一些影响。如用动物名词来形容事物的表达法在彝语里常常可以见到。例如:
dʐa³³ dzɯ³³ ko³³ a̱³³ ȵɛ̱³³ ma³³ a³³ na³³ .
饭 吃 (助) 猫 个
吃饭象个猫(形容吃得少)
a̱³¹ ȶʂa̱³⁵ su³³ m̩³³ mi⁴² ku³³lwɪ⁴² a³³ ti³³ tshɿ³³ .
喜鹊 一 样 自己 颈 只 洗
象喜鹊一样只洗自己的脖子。(形容只顾自己)
khɯ³³ dʑl³³ dʑu³⁵ ɡu³³ ma³³ a³⁵ na³³
细腰蜂 个
完全是个细腰蜂(形容找东西仔细)
a̱³¹ ȵu̱³⁵ ma³³ su⁴² .
猴 个 象
象个猴。(形容容貌丑)
lo³¹ tɕi³⁵ nwi³³ ma³³ a³³ na³³ .
黄鼠狼 个
象个黄鼠狼(形容其臭无比)
pɔ̱³⁵ ko³³ tshɛ̱³³ tɕɪ³³ a³³ na³³
跑(助) 鹿 只
跑得象只鹿。(形容跑得快)
在彝族成语典故中也有大量的动物名词。例如:
hɛ̱³³ tʂɯ⁴² m̩³³ tɕhu³³ ku⁴² a³³ ȵɛ̱³³ tʂɯ⁴² hɛ̱³³ ʑu̱³⁵ .
鼠 类 洞 打 猫 类 鼠 逮
鼠生来会打洞
猫生来会抓鼠。
o³¹ mo³⁵ a³³ ʂ ɿ³³ nɯ³³ o³⁵ bɿ³⁵ zɯ³³ a³³ ʂɿ³³ .
母 猪 黄 (助) 猪 仔 黄
有其母必有其子。
a̱³¹ ȵu̱³⁵ a³¹ ȵu̱³⁵ dʑi³³ ka³³ .
猴 猴 相互 打
同类相残
由于动物名词区别得细,与之相关的动词有些也分得细。如动物的“叫”在彝语里非常丰富,多种多样。例如:ku³³、ɛ̱³³、ʂḻ³³、mbu³³、vɔ̱³⁵、tʂhɿ³³、khɯ³³、dʑɪ³³、ho⁴²、phu̱³³、tʂhwɿ̱³³等形式。
另外,彝族有些人名用动物名词来命名,这种命令方式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心理。有是为了表示对图腾的崇拜;有的是为了表达子孙繁衍的愿望;有的是为了不使其子女夭折而健康成长;有的是为了牲畜平安繁殖等。例如:
表示崇拜的:
la³⁵ mɯ⁴² 虎 la³⁵ nɔ̱³³ 黑虎
la³⁵ zɯ³³ 虎仔 la³⁵ n̥̥i³³ 狮
lu³³ n̥̥i³³ 小红蛇 la³⁵ dʐɿ³³ 虎牙
zɿ³⁵ nɔ̱³³ 黑豹 ɣwɯ³³ nɔ̱³³ 黑熊
这些“虎、豹、狮、红蛇、熊”可能是一种图腾崇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lu³³,原义不是“龙”义(近来见到不少学术文章都译为“龙”),而是指一种群栖的淡红色小蛇。彝族对 lu³³崇拜,如果在住房附近栖有 的话,这家人将要吉祥而富有。如果有人打死了一条“lu³³”,那就会面临灭顶之灾。至今有些彝族地区尚有lu³³ tsɛ̱³³(向lu³³祈祷)的节日。
表示子孙平安繁衍的:
ʂɿ̱³¹ bu³⁵ ha³¹ bu³⁵
蛇+繁殖 野鸡+繁殖
ʂɿ³³ ɡu³³
蛇+牢(平安)
既表示崇拜又表示子孙平安繁衍的:
lu³¹ bu³⁵ la³⁵ ɡu³³
红蛇+繁殖 虎+牢
vi³¹ bu³⁵ la³dʐɯ³³
豺+繁殖 虎+增加
zɿ³¹ bu³⁵ zɿ³⁵ dʐɯ³³
豹+繁殖 豹+增加
表示牲畜平安繁殖的:
ȵi³³ dʐɯ³³ ʑo³³ ɡu³⁵
牛+增加 绵羊+牢(平安)
m̩³¹ bu³⁵ ʑo³³ dʐɯ³³
马+繁殖 绵羊+增加
还有的家庭为防止子女夭折,而取一些不洁之动物或不洁之物的名词来命名。如khɯ³³ zɯ³³“狗仔”、khɯ³³ tɕhi“狗屎”、vo³⁵ tɕhi³³“猪屎”、khɯ³³ ndʑi³³“狗皮”等。
注:
①彝语义诺话42调音节带有后喉塞音-ʔ,这是为了印刷方便,以下出现的42调音节的例子,-ʔ符号省略。
②ɣwɯ³³音节中的w符号,表示撮唇现象。
③彝族根据长期观察、分析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分类方法,即把动物分为b纟³⁵nd纟³⁵(蹄)、vɯ³¹ nd纟³⁵(显止)、ho³¹ nd纟³⁵(无足)、du³¹ nd纟³⁵(有翅)四类。这种分类法显然笼统,但很有概括性,这里值得一提的是,vɯ³¹ nd纟³⁵ “趾”类,并非指所有的“趾”类,而是专指或只指“五趾”类。彝族把“人”也认为是vɯ³¹ nd纟³⁵ “五趾”类,叫“人类”为vɯ³³ tsho³³。因此,彝族一般禁戒食“五趾”类动物,但对于某些“五趾”类动物的禁食,并不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如禁食狗肉不是因为它是什么神圣之物和“五趾”类,而是把狗看作是不洁之物。当然起初可能因为狗是狩猎的主要生产工具,并且能保护主人等。
④mɯ⁴²/³⁵有阴性的意义,但这里没有此义。
⑤植物名词的语义分析将另行撰文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