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彝族阿细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之思考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3-0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是“精神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范式,其正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全球性大趋势。[1]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2]在我国,“文化产业”仍然是一个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业。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依托于后现代的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和内容,积极参与广泛的旅游文化。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勒的旅游文化中需要当地彝族及彝族文化参与,一方面适应世界旅游文化的转型与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不可复制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旅游经济与地方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发展。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弥勒大力发展彝族文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代化和传统并不是截然对立割裂的,一个地方、民族、社会的现代化总是在对历史、传统的传承基础上进行的。彝族是弥勒地区历史悠久的原住民族,汉族大规模进入弥勒地区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了,在这之前,弥勒居住着大量的彝族部落(阿哲部落、阿细部落、撒尼部落、黑彝群体等),可以说早期的弥勒历史,是彝族史的一部分。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勒”一词的得名事实上与弥勒佛无关,而是源自彝语,原为古代彝族部落头人名,后变成部落名,再变成地名。汉族在弥勒,仅有数百年的历史,而彝族在弥勒,有千年的历史,弥勒现今的文化事业建设,不能忽视这一点。因此,弥勒大力发展彝族文化,是尊重历史,尊重当地世居民族的体现,是合情合理的。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主题和主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贯彻落实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政策而制定的,它可有效防止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的大汉族主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从而在政治、法律上赋予和确保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保障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各民族可以合法地利用党和国家赋予的各种权利来大力发展本民族的文化。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化发展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强民富的梦,是56个民族的共同的梦。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已经清楚的表明,各民族的民族认同和较高层次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56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繁荣了,中华民族文化也就发展繁荣了。二十一世纪,是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强大了,那么中国则强,反之,则国弱。因此,各民族的文化发展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彝族文化发展的梦需要在各地彝区遍地开花。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前,法律上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政策,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各地、各民族之间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当前继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大蛋糕,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奋斗。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少数民族守着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居住在丰富资源上却无法有效参与经济建设,被市场经济边缘化的现象。这些地方,需要让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地参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体现出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都是成长和生活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身上携带和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因此,不仅少数民族群众本身要参与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活动,其身上携带和体现的文化也需要参与进来。随着全球化、主流文化、市场经济的大力冲击,各地彝区的彝族文化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因此,需要从国家战略、中国梦、民族平等,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和谐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弥勒彝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不能再自称“阿细族”,要称“彝族阿细人”。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代汉族自称“礼仪之邦”,讲究衣冠礼仪,华夏人与四夷的区分很多时候就靠服饰、仪礼等来进行判断,而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却与汉族相反,不是通过服饰而是通过血缘谱系、语言、文字、始祖、英雄祖先、宗教信仰等其他的文化深层因素来产生认同,因此,各地各支系的服饰穿着可以不一样,但大家都是一个民族。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本民族的文化研究人士,在社会中缺乏话语权,在他族学者的主导识别划分后,彝族的部分支系划分发生混乱,如“花腰”、“三道红”,在外族学者眼里,服饰差异较大,经常被看成是两个不同支系,而在当地彝人眼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花腰”、“三道红”支系,因为这两个不同服饰群体,他们的语言、彝文、习俗信仰、民居建筑、历史记忆等都是一样的,两个群体互为婚姻,不分你我,密切往来,在彝人看来,大家都是“尼苏”人,不存在差异。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阿细人中千百年流传的史诗《阿细先基》中,阿细先民自称“尼”或”尼颇”,“尼”的彝语发音为[ni21],这和彝族其他支系的自称是一样的,“尼”是古彝人的自称。“尼”和“能”是彝族古代诸多部落中的两大核心主体部落,可见当今阿细人也是起源于古代彝族的核心部落,是纯正的古彝人后裔。如果不了解这个重要历史信息,不知自己是古“尼”人的后代,胡乱自称“阿细族”的话,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和对祖先的背叛。所以,不能拿别人对我们的不规范名称来用,不能将他称变成自称,本地、本群体文化人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是有责任有义务正本清源,以正视听。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彝族社会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本地、本群体中缺少文化人、学者的,往往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知识无知,自称越混乱,总是处在基于血缘、地缘、家支等狭隘认同的泥沼里,难以自拔。反之,本地、本群体文化人、学者辈出的地方,对本民族的认同一般来说是客观、理性的,能自我消除、平衡狭隘落后的血缘、家支、地缘认同,能将狭隘认同上升到对整个民族的理性文化认同。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河州的部分彝族,往往将他称变成自称,如蒙自西白勒山上的仆拉人自称“仆族”,石屏哨冲、龙武一带的花腰人也自称“花腰(彝)族”,泸西一带的撒尼人也自称“撒尼族”,大黑彝人自称“大黑彝族”。甚至有些民族干部,缺乏一定的民族理论知识,也往往如此称呼。这种局面需要改变,因为一旦将错就错以讹传讹,谎言说上一百遍就会变成真理,到时候要想再改过来,就很难了。这种不良命名及称呼,还会被国外别有用心的人、组织利用,来指责、攻击、解构、颠覆中国的民族政策。因此,不能让我们的无知引发错误,彝族阿细人的地方官员、文化人、学者一定要站在国家统一、民族和谐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彝族阿细人”比较恰当。从民族学的角度讲,民族指的是在现代国家中被政治化、制度化的人们共同体,在国家政治生活安排中拥有一定的权利,中国有56个民族,彝族是56个民族中的一个,56个民族中没有“阿细族”。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中国语境中,“族”一般指的是民族。而在社会管理、文化研究等领域中,为了更好地指称一个民族下面的亚文化群体,文化界通常使用“族群”一词,它是一个外来词汇,是一种文化的分析单位,具有可拆分性,范围可大可小。作为一个国家正式确认的政治-文化共同体,彝族只有一个,而彝族中还有许多亚文化群体,这些亚文化群体就是“族群”,在中文语境中,最好以“人”来指称,即支系。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汉族的“客家人”不能说是“客家族”,同理,只能说“(彝族)阿细人”而不能说“阿细族”。在称谓使用上,“民族”为大,“支系”为中,“群体”为小,所以“花腰彝族”的称谓是错误的,应该是“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同理,“阿细族”的称谓也是错误的,应该称为“彝族阿细人”。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阿细文化产业是彝族文化产业中的一环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些年,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彝族知识分子越来越多,本民族学者和外民族学者共同组成的彝学研究力量不断壮大。随着“彝学”专业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和学科设置中成为二级学科,显示出彝学研究又迎来了一个小高潮。被政府、民间、学者、旅游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虽然彝族文化的整体趋势呈衰落、濒危状态,但是在局部,有些彝区中彝族文化出现复苏的现象,这一点在贵州彝区、凉山彝区、云南武定禄劝、大理巍山等地较为明显。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之相适应,全国彝学会、各省彝学会也在正常有序地召开。一些彝族文化元素还被开发成娱乐、健身、旅游项目或内容。如在凉山举行的火把节选美赛、巍山彝族南诏祭祖节、武定禄劝彝族年、楚雄彝族山歌赛、赛装节、梅葛口头诗歌研讨会、昭通六祖文化广场、雷波支格阿龙研讨会等。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事实证明,能广泛地参与本民族的各种文化活动,对一个地方、一个支系文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可以实现低成本办大事。近十多年来,大理州巍山县的彝族文化研究、彝学事业搞得非常成功,从彝学会渠道筹集五百多万元修复南诏巡山殿,每年都不断邀请四省区彝族学者参加本县的各种民族文化活动,文化传承、文化研究、旅游经济良性互动,彼此推动,各得其所。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学会是云南省县级彝学会中搞得最好的一家了,加强内涵建设和外部交流,取得了较好效果,他们的做法主要有:1.彝学会网络遍布全县,建设到乡村彝寨;2.强化本地彝族文化的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集、著作一本接一本,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话语权;3.组织各种地方彝族文化活动,如祭祖、打歌等活动。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外则邀请其他同胞前来和自己走出去推广,在对外推广方面,积极主动的参加其他彝区的各种文化活动,如在近年凉山州彝族火把节的选美活动中,巍山彝学会派出本地的青年男女参加,巍山彝族服饰让人惊艳,大展名声。楚雄赛装节、昭通永善、四川雷波、红河州彝学年会等县市的彝学活动,都可以见到巍山彝学代表的身影。事实上,巍山彝学会的这些活动,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发展创新举措。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邀请本民族人士参与地方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活动,有一个优势:本民族学者大多具有民族文化认同,能平衡好“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欠发达地区可以用很小的成本就举办一些文化传承、创新活动。比如,本次彝族阿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研讨会,我们红河学院国际彝学研究中心是不求报酬,甚至是倒贴钱主动帮忙组织筹备,因此才有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如果此次弥勒阿细跳月协会请市场中的文化营销公司来负责运作的话,估计花销会翻好几倍。如果不是彝族文化活动,我们省内外的一些彝族知名学者也不会很豪爽地就答应前来。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反观弥勒阿细跳月协会,却很少主动派出人员参与各种彝学活动,全国彝学会、省彝学会、州彝学会的各种活动不热衷、不参与,其他彝区的各种文化活动也很少参与,因此,阿细文化研究滞后,不要说在其他民族中间,在彝学界内部都很难引起关注。阿细文化要传承要发展,需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弥勒彝学会、或者阿细跳月协会一定要肩负起阿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集思广益,主动参与彝学界的各种文化或社会活动,久而久之,必能一定程度上促进阿细文化的发展。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保护与开发并重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资源是“皮”,文化产业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化产业开发的过程就是各种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的过程,是文化资本进入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循环过程。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产业化的一个前提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得首先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其生境要相对完整,其内容要活态存在,其意义要不断生产深化,这样,活生生的文化才会呈现给出来,市场、消费者才愿意花钱享受或体验这种文化。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来有意识地推动促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先要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收集、挖掘、整理、研究、保护,才能将散落于山寨、民间的文化遗产搞清楚、理清楚,然后才能对其形式、外延、内涵等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概括、提炼、归纳、深化,取其精华弃其糟泊,使传统的文化遗产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要发展彝族阿细文化产业,促进阿细文化传承和发展,进而总结、形成特色和精品,参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设,分享旅游经济的蛋糕,就得文化研究先行。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文化研究的配合和深入发展,却想进行文化产业开发,无异于痴人说梦。那样不仅不能发展阿细文化产业,光受外来的旅游文化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会出现还来不及传承发展及产业化就被冲击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的现象。没有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没有学术成果的积累和支撑、没有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出现文化产业化的,不要只谈开发不谈保护,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方面我们需要向兄弟民族丽江纳西族学习,近些年纳西族的文化研究力量强大,势头很猛,在各种推力的作用下,纳西族文化遗产变成文化资源,进而变成文化资本,形成文化产业的趋势很明显。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阿细人无疑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昨天的辉煌不代表今天的拥有,目前一个问题是:对阿细文化的研究严重滞后,阿细人学者严重不足。怎么解决这些个问题,我们希望阿细跳月协会发挥出阿细人社会精英、文化智囊团、发展指挥部的作用,出台相关机制,进行阿细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先切切实实地把文化遗产抢救好、传承好和保护好。不留遗憾,只留遗产,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代人保住了遗产,就等于保住了下一代人的财产了。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将文化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民族文化资源来说,保护是基础,开发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民族文化保护不仅依靠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还需要专家学者的指导,更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投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有序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对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应该实行严格的保护,保护是第一方针,不惜破坏文化资源换取经济效益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应该坚决纠正,以免造成大的文化破坏。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文化旅游需要凸显象征与符号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象征(symbol,又译作“符号”)是人类重要的表达方式。在象征人类学家看来,文化不是封闭在人的头脑中的东西,而是通过象征手段来表达的意义系统。象征具有多重意义,人们在共同的社会交往中创造并使用象征,格尔兹认为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文化便是这张“意义之网”。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其传承的,符号和象征是文化传承的最基本的运载工具和传递手段”[4]。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符号与象征往往是一体两面,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民族的符号、象征需要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提炼、概括并进行修补、深化、加工、创新才能产生,民族的象征符号的产生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再造过程。像彝族这样人口众多,支系较多的民族,符号、象征意义的形成需要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要体现出整体的共性,也要体现出局部的个性。如果共性不足,则补充共性,如果个性不够,则增添个性,这需要在对彝族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基础上进行。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阿细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中,需要提炼、挖掘、创造和使用一些典型的、独特的、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进而增强象征效果,塑造阿细文化形象,扩展阿细文化的影响力。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彝文符号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是中国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现代彝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彝族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政权,影响了彝文的规范和传播,又由于古代彝族部落林立,对内对外战乱不休,加之古代彝族有祭祖分支迁徙的传统,因而造成了原先相对统一的彝文在各部落中分化发展,最后出现汉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同源异流的现象,各地各支系保存下来的彝文间有所差异。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上,有些部落的彝文传承得很好,有些部落的彝文则遗失了,因而造成了现在彝族中有些支系有彝文,有些没有。有些支系原先遗失了彝文,后来又从其他支系中找回来彝文的现象是存在的,比如弥勒的阿哲支系,上古时期居住在贵州西北部,为贵州水西阿哲部,贵州水西阿哲部以持续千年的君主制政权、强大的兵马、彝文的使用和众多的彝文古籍而闻名,部分阿哲部民在中古时期迁入弥勒地区后就遗失了彝文,近古时期又从周边的尼苏支系中寻找回来,因此,现在弥勒阿哲人使用的彝文不是贵州水西部保存下来的彝文,而是滇中、滇南地区尼苏支系保存下来的彝文,尼苏人和阿哲人的方言各不相同,但是彝文古籍却互相看得懂。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需要记住,贵州水西彝文和滇中、滇南尼苏彝文都是同一个老祖先所创制,是同一种文字,不存在你的、我的的问题,都是整个彝族、所有支系共同的文化遗产。这如同汉字是整个汉族人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各方言区、各支系的汉族都可以来学习和使用,虽然,粤语、客家语等和北方汉族话在语音上差异巨大,但是并不妨碍大家共同学习汉字。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而,阿细人在文化研究、社会活动中要大胆地使用彝文,不懂不会,不用担心,慢慢来,我们不要求写出来的彝文都要认识,而是要在社会中树立一种民族符号,在民族互动时体现文化形象,释放象征意义。现代社会中,生活工作节奏很快,各种信息海量存在,特有的文化标志、象征符号往往让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阿细人在各种社会性的文体活动中,为了塑造本族群的形象,可以自由使用彝文,可以使用凉山彝族的彝文,也可以使用云南彝族的彝文,具体使用哪一种,看情况和方便而定,因为这些彝文,都是源于同一个老祖先,用大哥的、或二哥的,都是可以的,不要有思想负担。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色彩与颜色,以本地为主,兼容凉山型。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代彝族,整体来说偏好红、黑、白、黄、兰、绿六种颜色,但是这些色彩在各方言区、各支系中分布不同,传统上,凉山彝族主要以黑、红、黄为主,贵州彝族主要以黑、兰、红、黄为主,云南石屏尼苏花腰人以红、绿、白为主,撒尼人、阿细人则以白、兰、红为主。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凉山彝族在解放后保存的古彝族文化内容、元素较多,受汉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古代彝族的文化风貌,因而,各地彝区纷纷参考、借鉴、借用凉山彝族的文化元素,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凉山彝族的部分服饰文化、典型色彩、独特图案,在昆明石林县县城、玉溪峨山县县城重新规划设计的建筑物墙体外观上都可以发现,在各地彝区的民族文化舞台表演、节庆仪式、宣传资料、海报等现代传播载体上,凉山彝族的黑、红、黄色彩文化更是大量使用。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的一个趋势是,在文化运作、文化宣传等领域,凉山彝族的色彩与颜色,正在被其他彝区参考和借鉴。当然,在借鉴时,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以本地传统为主,兼容凉山型,更能增强形象和象征效果。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服饰文化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代旅游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异文化体验,由于现代社会节奏的紧张快速,多数旅游活动为短程、短期旅游,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和印象尤为深刻。在中国汉文化中,从上古的《史记》开始,“衣冠”等服饰文化就是判别“夏”、“夷”族群的一个特征。服饰文化,可以给游客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和印象。服饰,既可以在歌舞活动中展示给游客观赏,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旅游商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纪念价值。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区旅游文化中,必须大力传承彝族传统服饰文化,并且创新性发展,以便增强艺术性、观赏性、知识性、形象性、象征性、独创性、纪念性、收藏性,适应旅游经济的发展,迎合主流游客的文化需求。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服饰的传承创新过程中,须了解历史上彝族传统服饰存在着“一体多元”的格局。“一体”是以彝族男子为主体,以椎髻、披毡、裹头、戴耳环为主要民族特征,属于同源的一面,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统一性,是整个彝族的共性特征,成为一种共同文化认同;也成了彝族族群的一种独特标志。“多元”,是指各地各支系彝族服饰特别是女子的服饰呈多元化、复杂化、本地化,属于流变一面。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和尊重历史,在当前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展示、创新、开发活动中,需要传承传统文化,要用“一体”来凸显民族特征,保持共同认同。如果只从女性服饰看,现彝语各方言区、各支系间分化是比较明显的,如任其放大这种差异,就会只知“叶”而不知“根”,走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极端,进而否定彝族服饰文化的统一性和共同性,这种忽略历史、忽视“一体”的做法要坚决反对。在当前彝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传承、创新、发展中要正视历史,重视彝族男性服饰文化,平衡“一体”与“多元”、共性与个性、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唯有此,才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推动彝族服饰文化的科学发展。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将阿细先基、阿细跳月、阿细祭火等传统优秀文化改编成舞台剧演出。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阿细人拥有知名度较高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史诗“阿细的先基”、歌舞“阿细跳月”已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些各级各类非遗项目目前仍然散存于民间,处于濒危失传的不利状态。如何将传统优秀文化内容融入旅游文化,丰富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文化的内涵,同时,借助旅游经济的发展,内外和上下互动,推动彝族阿细文化的保护、抢救和传承已经成为了一个挑战和机遇。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前,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将非遗文化项目转化为旅游产品开发已经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开发模式,如著名导演张艺谋、著名艺术家“杨丽萍”等人打造的“印象”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纵观各省区的旅游开发,非遗博物馆/博览园、民俗文化村、非遗主题公园、非遗内容实景舞台剧等是实现非遗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良性互动的主要途径,其中投入少、实效大的当属实景舞台剧。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景舞台剧是非遗转型为旅游产品的一种创新模式,主要采用依托原始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方式,具有动态性、游客高度参与性、主体鲜明性、教育性和娱乐休闲性等特点,实现了景点游和文化游的有机统一,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勒的旅游经济需要融景点游与文化游为一体,进而促进城镇化发展、温泉生态旅游、文化整体保护诸方面的协调发展,打造弥勒的旅游文化名片。当地人、地方世居民族文化参与旅游经济,是一件惠民富民的工程。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先基、阿细跳月、阿细祭火等当地彝族传统优秀文化可以改编成实景舞台剧演出,增强其艺术性和观赏性,打造出一台旅游文化舞台大餐以飨游客。实景舞台剧不同于一般的或临时的旅游演艺节目,它在演出规模、演出场地、演员构成、演出形式、演出内容和演出目的等方面具备自身的特点:创作经典,气势恢宏;场地真实,不可复制;演员整容强大,惠民富民;演出内容彰显地域民族特色,文化底蕴深厚;艺术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如梦如幻;演出频次高,经济效益好。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如将阿细先基、阿细跳月、阿细祭火等改编成实景舞台剧,那么非遗传承人、乡村普通群众在旅游文化中将“有事做”、“有钱赚”,可以深度参与和推动旅游文化的发展,同时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让彝族阿细文化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吃得到、玩得到,让游客尽心满意和印象深刻。从认识的更高层次讲,这将会为弥勒打造人无我有、不可复制的旅游文化名片。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结语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开始,对“旅游”的研究探讨多数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二战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人“在旅行过程中,有的人只喜欢娱乐和远离尘世的感觉,但大多数人都对其家乡以外的特殊吸引物感兴趣”,旅游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体验与交流,“旅游者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是因为这个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同,要么有异国情调,要么有民族特色,或者更自然,甚至更原始”[6]。在西方,现代旅游文化正经历一种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近些年,这种文化风尚逐渐传入我国。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二十一世纪,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向了全新的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业开发中需要凸显特色文化,形成特色和优势,让游客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才能提升旅游品位,形成口碑和热点,进而打造旅游品牌。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文化旅游是顺应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需要,它可以带动区域发展,缩小主流群体和边缘社会的发展差距,传承和保护区域文化,促进普通观光型向更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发展,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提高旅游的质量。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西南彝族地区,任何地方旅游经济的开发过程中,都不能排斥当地彝族人、彝族文化的参与,只有当地彝族人、彝族文化充分参与当地的旅游经济开发,化被动为主动,发挥主人翁精神,激发出建设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地的主流群体和边缘民族社会才能整体和谐发展。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弥勒的旅游经济,大多为温泉、佛寺等景点旅游,这种景点旅游,独特性不够强,很容易被其他地方模仿和复制,假如昆明周边150公里范围内的周末旅游休闲圈内有其他县市也“发现”了温泉,并建立起温泉系列产业的话,那么对弥勒的温泉旅游将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这就是单纯景点游的一个弊端。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弥勒彝族文化中的独特性、多样性项目须参与和融入地方旅游经济,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发展旅游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融景点观光旅游和人文欣赏体验旅游为一体,将弥勒旅游经济打造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不可复制的特色旅游文化。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自彝族人网,感谢原作者。作者不明,欢迎与我们联系提供相关信息。)
Dx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