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语言文字与古籍

毕节:全国金石彝文载体保存最多的地方

作者:王继超 发布时间:2024-02-03 原出处:毕节发布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jinshi3.jpg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金石图录》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将古代社会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种形态,其中文字的创造发明使用是野蛮与文明的分水岭。文字是社会进入文明的标志,计算机是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标志,两者的发明意义有着同等的重大。在我国,彝文是“土生土长”并自成体系的文字。彝文的创造发明使用,是彝族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丰富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彝文的创造发明使用有许多载体,金属和石头是其中两个重要的载体,毕节是全国金石彝文载体保存最多的地方。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节彝文的金文(亦即以金属为载体的文字),到目前为止,发现有4件,保存的有3件。其中的“祖祠擂钵”亦称“祭祖擂钵”,系1972年在贵州赫章珠市民族乡铁矿村磨石沟出土。该擂钵经贵州博物馆的有关专家鉴定,系战国至汉代的文物,铸有“祖源手碓是”5个阳文彝字,还铸有彝族《祭祖经》故事。“祖祠擂钵”的发现,是贵州考古界的一大成果。1995年8月11日的《北京晚报》,曾以《贵州考古新发现》为题作了报道。同年8月14日,《光明日报》以《西汉擂钵证明彝文有两千岁》为题作了报道;8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贵州发现彝文西汉擂钵》为题作了报道。当时的《新华每日电讯》也作了类似的报道。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2、第3件彝文金文为战国至西汉的铜印章,都出现在贵州毕节与云南昭通毗邻的地方。第一枚为“夜郎赐印”(直译“夜郎赐手司印”),由昭通的张希鲁先生交给原西南师范学院的邓子琴教授,后在“文革”中丢失,现云南昭通市博物馆内有木质复制件存放。第二枚为“统管堂琅印”(直译为“堂琅山里手辖印”)。 第4件彝文金文为《明成化钟铭文》,系1982年在贵州省大方县城关小学内发现,因钟面彝汉文均注明是铸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即公元1485年,故称之“成化钟”,迄今已有540年历史,现存有彝文128字。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的石文,即以石质为载体的彝文古籍,以墓碑、路桥碑、记功碑、摩崖等形式存在。在毕节市境内,有2000块以上的资源分布,毕节是全国彝文石刻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地区。金石彝文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彝文金石图录》第一、第二、第三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成果总数为139块(件)。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石彝文记录了彝族的起源、形成、迁徙、分布、发展历史,涉及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供历史学、文字学、哲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伦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作重要的实物佐证。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些金石彝文中,最早的石刻是《济火记功碑》,字数最多的是位于大方县鸡场乡和黔西县林泉镇的《水西大渡河建桥碑》(现搬至大方奢香博物馆内),有彝文1972字。其次是位于七星关区千溪民族乡大屯村坝口的《李雨铺四棱碑》,有彝文1856字。有影响的摩崖有《俄索尼(乌撒部记事)摩崖》(可乐银子岩)、《通贵州至乌撒驿道纪功崖》、《新修千岁衢碑记》、《卷洞门岩刻》、《宣慰岩石刻》、《长寿桥碑记》、《孤耳岩碑》、《扯塏箐碑记》等,内容为筑桥行善,改善交通以加强同中央王朝的联系和田产交易凭证等。还有特殊的《罗氏焚台碑》等。 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金石为载体的彝文古籍就全国的民族古籍而言,是最具特色的;而毕节的金石彝文无论从数量,还是年代以及所录内容等,在全国彝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彝族的水西慕俄格政权,历来有重视彝文使用、传播、整理的传统。如水西阿哲部的第29世君长洛那阿阔,就曾经对彝文进行过整理,其事迹因此见诸《诺沤》、《滇系》等彝汉文献中。然而,在奢香之前,彝文使用与传播,总的还是呈封闭和保守的状态。有一种传统禁忌,就是绝对不允许把彝文放在野外,怕被践踏和污染,认为彝文被践踏和污染,会亵渎文字神、书神、知识神等神灵,如果亵渎了这些神灵,必然会遭神灵所谴。这种禁忌习俗,至今仍有存留。如毕摩所念(用)的经书禁止女性触摸。一年一度,杀白公鸡以祭文字神、书神、知识神等,谓之“祭书神”。祭祀时,通常用鸡毛蘸鸡血一并贴于书上,这就是彝文使用封闭和保守传统的一种遗存。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明时期,随着土司制在彝区的实行,长期以来的封闭被逐渐打破,彝汉文化的交流也随之活跃起来。特别是彝族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当政袭任贵州宣慰使后,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加强同朝廷中央与周边的联系,开通了纵横贵州,连接湖南、四川、云南的东西、南北的两条道路,并立龙场九驿于水西境内;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带头遣子弟到京师入太学,学习和引进汉族文化,加强彝汉文化的交流。对内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把彝族文字的使用从神秘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传统禁忌的坚冰,使彝文成规模地出现在金石等载体上,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开来,彝文从传统的传经记史的功用扩大到记账、契约、记录歌谣、书信往来等日常生活中。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石彝文是毕节的特殊文化资源遗存。奢香对彝族古籍文化中金石彝文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贡献及其影响不单在当时的贵州宣慰司地盘,还延伸和辐射到周边的彝区,如乌撒地区、四川的永宁宣抚司地区和云南的乌蒙、闷畔、磨弥等地区。奢香对古彝文化所作的贡献,无疑是十分巨大的。(王继超)Q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来源: 毕节日报社全媒体中心 毕节发布)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