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云南武定县:龙文英的“苗绣”人生

作者:​武学成 李绍德 宁珊 发布时间:2023-03-1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在千姿百态的人生道路上,龙文英却选择了刺绣,她用“针”功夫编织人生梦想,成为大山深处用彩线绣出精彩人生的苗族妇女领路人。
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武定县己衣镇,己衣村委会大浪滩村民小组朝阳刺绣扶贫工厂,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苗族绣娘龙文英正在和她的伙伴们赶制两天前接到的订单。“这两年,抖音和快手成为了我们主要的一条销售渠道,现在订单太多了,用不着到集市上去摆摊了。”龙文英兴高采烈地说。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浪滩村民小组有19户92人,全部为苗族,村里除了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以外,无其它致富门路,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龙文英也和众多的姊妹们一样,选择外出务工。出于对本民族刺绣的喜爱,在外出务工的时光里,龙文英闲暇之余仍会拿起针线刺绣。那时正是微商兴起的时候,几年的磨炼和经验的积累,龙文英萌生了通过互联网让家乡苗绣走出大山的愿望。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村的女性几乎都会刺绣,外婆和妈妈都喜欢刺绣,这些为我创建苗绣提供了很好好的条件,于是我铁了心想通过互联网把我们苗家的绣品卖出去,增加大家的收入。”龙文英说。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辞工回家后,龙文英组织寨子里的妇女同胞与自己一起发展苗绣,希望用她们的一双巧手“绣”出美好新生活。把绣出来的衣服、饰品等拍成照片放在朋友圈销售,受到网友和顾客的青睐,通过几年的打拼,随着网上订单逐渐增多,收入增加,加入龙文英团队的绣娘也不断增多。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simage005.jpg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为进一步发展传承好苗绣技艺,县镇在龙文英苗绣坊开设了刺绣扶贫工厂,武定县绣娘培训“让妈妈回家”帮扶项目还为她们捐赠了缝纫机、锁边机、相机、电脑等设备。前三年,每年给予扶持资金1万元,同时对绣娘进行培训,切实提升她们的苗绣技能。龙文英作为绣娘团队负责人,带领着苗寨20余名绣娘不断探索开发特色苗绣,一针一线、一群人,以“绣娘+扶贫工厂+互联网”的模式,让大家离土不离乡,背着娃,唱着歌,轻轻松松地就业。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套苗绣服饰可以卖到3000元左右,简单的苗绣饰品均价也在100元以上,工厂每年收入3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东、上海、江苏、贵州等地,我跟着她学习苗绣已经3年了,现在每月有3000到35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算下来有4万多。”绣娘龙文仙开心地说。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的绣娘们不仅在扶贫车间找到了爱好刺绣的伙伴,还靠接刺绣订单增加收入,自幼学习刺绣的她们用自己的一针一线“绣”出了苗寨美好幸福新生活。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绣品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其中的每一个图案都有故事,无论形势怎么发展,时代怎么变迁,这些都是穿在身上的技艺和“非遗”。在保留传统工艺图案的基础上,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要继续带领姐妹们用手中的针线绣出山绿、民富、村美、文化兴的好光景。”龙文英信心满满地说。m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