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招行情牵武定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作者:​武学成 李绍德 张义能 图/郭晓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近年来,武定县在招商银行的大力帮扶下,不断挖掘非遗文化,通过“传统刺绣技艺+现代创意”,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做强产业,实现“非遗作品变商品、非遗产品变名片”的转变。
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0年,招行投入资金28.74万元支持武定彝绣产业发展,2021年再次投入培训经费45万元,举办彝绣刺绣培训21期,培训绣娘1200余人。通过培训获得彝绣专业技术职称的有6人,销售、电商从业人员30余人。极大地提高了绣娘在刺绣产品图样设计、工艺流程、技能技法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效提升了武定彝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非遗,报团发展。在国家级彝族服饰传承人普玉珍的引领下,全县具有代表性的12户刺绣带头人集中起来,在县城民族文化广场形成了“绣花广场”,集中对外销售刺绣产品。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热闹起来,绣娘们手拈绣花针、脚踩缝纫机,以布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绣出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产品。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以往不同的是,车间里忙碌的绣娘是一群群年轻美貌的面孔成为绣娘主力。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县彝绣协会的成立,吸纳了全县11个乡镇105名刺绣带头人成为会员,搭建起刺绣产业发展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到刺绣行业中来,带动全县2600多名绣娘,以“协会+会员+绣娘”的模式,搭建了与外界商家合作交流的窗口。集中对外销售刺绣产品,接收各种订单制作,签订了招商银行“招行盲袋”的订单、签订了“盘金绣”制作订单等,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小散弱的困境。特别是近两年来,共为贫困妇女争取到11万个招行盲袋及其他相关的订单,为全县绣娘增加了130余万元收入。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系列政策措施和帮扶,武定刺绣产业正逐步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真正做到把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实现县有企业、乡有秀坊、村有绣娘的良好前景,让大家看见武定刺绣之美的同时,解决了广大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切实为武定县妇女同胞增添一条致富之路。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招行的大力帮扶,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全县刺绣产业蓬蓬勃勃。截至目前,全县有民族民间刺绣企业7个,彝绣协会1个,彝绣合作社1个,扶贫工厂5家,绣坊2个,刺绣品和刺绣服饰制作、营销企业(经营户)58户;刺绣从业人员达3189人,有彝绣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2人、州级4人、县级3人;全县1万多名农村妇女参与到了与刺绣联系紧密的产业发展中,2022年全县7家彝绣企业和58家彝绣经营个体彝绣产值达137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刺绣产业的发展。k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文:武学成 李绍德 张义能;图:郭晓文。
作者单位:武学成、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张义能、郭晓文,武定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