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英杰

追记“中华彝族文化学派”开创者刘尧汉教授 (三)

作者:王春波 发布时间:2014-05-29 原出处:楚雄日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从一个彝族山里娃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个彝族教授,中华彝族文化学派开创者、国际著名民族学家和历史学家,并进入当代中国学者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用“著作等身、桃李天下”来形容已故彝学泰斗刘尧汉教授,仍不足以道出其成就之巨。
 
  在人生最初的逆境里,刘尧汉勤勉好学,师从费孝通先生,并得到一代史学泰斗范文澜、翦伯赞先生的悉心指点,终于在史学界里另辟蹊径,由此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学派——中华彝族文化学派,为古老神秘的彝族文化搏得一席之地。刘尧汉60年潜心史海浮沉,其间经历坎坷,他是千里彝山的传奇,是用耿耿彝心阐甄民族辉光的东方之子。
 
  “彝族毕摩那只低于树林的姿态、仰高于峰峦的心境,诠释彝族古老文化的深邃面孔,彝乡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他幼小的心里埋藏得很深,他所生活的那一座比一座还高的大山滋润了他的心灵,这种厚重的背景所带来的原生乡土文化源头,促动他在求学成长的道路上,选择了民族学、彝族文化学研究这一终生课题。”在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旁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下,刘尧汉教授的学生、学者何定安委婉道来。
 
  上世纪80年代,刘尧汉应家乡之邀,回到楚雄开始长达二十多年的智力支边工程,创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创办《彝族文化》刊物,主编《彝族文化研究丛书》, 并不顾61岁高龄,带领年轻的学生们,跋山涉水,将求知寻觅的足迹踏遍千里彝山的村村寨寨。
 
  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刘尧汉始终以彝人固有的自信在坚持中恪守,飞翔中超越,以非凡成就为后人开启了诸多昭示。他的代表作《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和《中国文明源头新探》可以看作是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两块基石;在他的辛勤耕耘下,一批研究成果陆续问世,一个崭新的学派——中华彝族文化学派在中国学术界异军突起。“这个以把山野中采摘到的‘鲜果’与书斋中的‘干果’相结合,即用活史料给死史料注射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为突出特点的彝族文化学派,不仅体现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壮举,也是中国历史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突出标志之一,此举将彝学引入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从而兴起了彝学的热潮。”史学泰斗范文澜高度赞誉刘尧汉的学术价值。
 
  据刘尧汉教授的学生、彝文研究院研究员普珍介绍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刘尧汉在开创彝学方面的独特建树仍占领着中华彝族文化学术研究的高地。他先后出版了《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属于彝族新证》、《亚美文化的共性》、《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等数百万字的论文和专著,学术成果丰硕,为弘扬彝族文化奉献了毕生精力,对宣传楚雄、提高彝州知名度和美誉度作出了重大贡献。1990年,刘尧汉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国际名人录》第十一卷;同年10月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997年9月9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栏目对其学术成就进行了专题报导;同年10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古老的村庄和今天的歌谣》报道了刘尧汉先生对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实地调查情况。2000年7月,中央电视台《走进文明源头》专题报道了刘尧汉先生对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研究成果;由刘尧汉先生主编的《彝族文化研究丛书》于同年7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暨研讨会,至2001年该套丛书已公开出版了40部。2011年,《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刘尧汉榜上有名。
 
  所有这些“壮举”,似乎都充分诠释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的真谛——“走在路上”。今天,当我们走进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时,刘尧汉教授生前亲自传带的开山弟子普珍、何安定、钟仕明、关门弟子李珍等一批彝族文化研究的后起之秀、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学者们,正沿着先生指引的方向,在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中寻觅,默默耕耘在中华彝族文化研究的沃野之中。
 
  育才兴文 学人追忆
 
  1983年初,受州委、州政府聘请,刘尧汉教授智力支边离京赴楚创建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旨在育人才、出成果、弘扬中华彝族文化,我有幸成为刘教授的开门弟子。
 
  对于选题,刘教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任何一篇文章和一本专著,或多或少总得有新内容或是新观点,学术才有生命力。”而观点来源于材料之中,因此占有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中华创世葫芦》这本专著,就是按照这一要求进行选题的。刘教授指出,这一专著在民族学上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彝族葫芦崇拜的研究,随之引起了美国葫芦文化协会和中国东方文化研究学会的重视,将楚雄彝州视为中华葫芦文化的故乡。1996年6月,我与刘教授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96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大会上作了“彝族葫芦崇拜”和“中华葫芦文化”的专题演讲,受到与会学者的赞誉。在刘教授的精心指导下,1999年10月,我晋升为楚雄州第一个彝族女性研究员,也实现了刘教授为家乡培育彝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心愿。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 普珍) 
 
  注:本文原标题“彝学泰斗 东方之子——追记“中华彝族文化学派”开创者刘尧汉教授(三)”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彝学泰斗刘尧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