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字记载最长的董永传说 揭开了流传二千多年的文化密码
这个家喻户晓的《天仙配》故事,怎么会时隔多年又有新的研究成果?这部彝文《董永记》与汉族流传久远的董永行孝的故事到底有什么不同?记者找到了云南省民语委普学旺教授研究团队,为大家揭晓这本彝文《董永记》的与众不同。...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23-01-17 04:57:45
初识彝文文献中的孝道故事
在彝文古籍中的文学文献,有一部分是关于孝道美德的内容。王继超、张和平由彝文古籍文献翻译整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赛特阿育》一书,其内容就是反映彝族传统孝道美德文化的。...
分类: 文献 点击: 日期: 2023-01-16 04:38:58
彝族的“付拖”(河图)“鲁素”(洛书)解读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源远流长,不仅见于汉文文献和古彝文文献之中,而且在彝族世居之地的四川叙永县天台山,至今还存有河图洛书石刻文物。彝族古代称河图为“付拖”,称洛书为“鲁素”,因其所蕴含“天数”“地数”与阴阳五行、八卦等丰富内容,是择吉的重要理论和工具。其除了在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择吉功能外,还于老人去世后儿女...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10-06 05:22:37
用彝文文献文物开启西南史研究大门
本文所指的西南,主要指以云、贵、川三省为中心的辐射周边近邻省市的地区。西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历史上中央王朝对其在政治统治、经济开发、文化渗透较弱,曾是一片“蛮荒之地”,中原人很少涉足其境,导致汉文献留下的关于西南史料凤毛麟角。因此,如果仅以汉文献为依据研究西南史,必然要走进死胡同。西南的主要世居少数民族彝...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09-05 05:58:21
口述史:彝文文献研究新视角
口述史是一种重新审视历史和深化历史过程的研究方法,这里的口述史是特指是一种重新研究整理古籍文献和阐释民族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彝族拥有卷帙浩繁的彝文文献,它们是一种彝族民间活态传承与传播的诗体口传典籍文学。彝文文献不仅是彝族民间最为活跃的民族文化奇葩,运用口述史相关方法和理论,深入挖掘彝文文献现存样态和...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06-20 05:41:38
彝族文献的载体和文化价值
彝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史,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上彝族的先民用彝文著书立说,形成丰富的文化典籍和众多的文献资料。彝文文献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广博宏富的著述内容,集中体现了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作为彝学殿堂中的一座知识宝库,它凝聚了彝族传统文化之精华,成为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既是...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04-24 05:58:20
试析彝族婚俗中的哭嫁歌
彝文文献是反映彝文文献整体面貌及其历史与现状并总结、归纳、探讨、摸索彝族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的理论指导原则和一系列方法步骤的一门学科。彝文文献是中国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彝文文献学也当和汉文文献学一样,同属于中国文献学范畴。由于彝文文献主要是指彝族古文字文献,它包容了彝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彝文文献种类繁多,内容...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02-09 05:11:09
关于中央研究院所藏彝文文献及其来历的田野调查
本文试着分析考察了中央研究院所藏的彝文(罗罗文)文献中的约150项。特别以藏书分类 目录的书名是《罗罗经文》《罗罗文献》而没有确认实际书名的文献为中心进行了分析。因此,并 没有考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的全部彝文文献。但是根据本次分析考察,判明了 LL 藏书分类目录的文献是彝语南部方言地区,即云南省...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22-02-07 05:26:47
罗希吾戈:彝族"六祖分支"雏议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历了洪水泛滥的时代,在战胜洪水之后,由始祖笃慕主持,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每两支人为一联盟形式,向一个方向迁徙、拓疆,将彝族先民分向各地,形成古代南中具有影响的民族。后世的彝族把这一次重大的历史活动称为“六祖分支”。弄清“六祖分支”的史实,对于编写彝族历史和中国古代史...
分类: 观点 点击: 日期: 2022-01-04 05:59:44
试析彝文文献载体形制及其书法艺术
彝族先民创造了彝文,并用彝文记录并保留下来了种类繁多,卷帙浩繁,体裁庞杂,内容丰富的彝文文献。从目前发掘的彝文文献载体载体形制而言,有纸书、木刻印刷书、皮书、瓦书、岩书、布帛书、木牍文、竹简文、金石铭文、印玺文等多种载体形制。彝文书法是以彝文字体为基础的书法手段,既有点线粗犷、刚健、明快、流畅、简捷、生动的特点...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11-19 10:02:46
保存有中国最具特点古彝文献的机构——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
如今的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成为保存有中国最具特点古彝文献的机构。毕节的古彝文献,是毕节文化软实力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优势资源,其亮点纷呈的辉煌,是毕节的一张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文化名片,特别值得珍藏、关注、弘扬。...
分类: 学会机构 点击: 日期: 2021-11-05 23:08:42
蔡富莲:彝文文献中的彝族传统医药理论探讨——以“风邪染疾”理论
彝族先民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和诊疗方式等主要散存于民间祭司毕摩的经典文献和民间口碑资料中,缺乏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归纳阐释。“风邪染疾”之说是彝医重要的基础理论。彝医认为,风是引起一切疾病的根本,邪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疾病与自然环境、季节气候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1-07 05:39:54
叶康杰:彝文文献中的物种起源神话初探
彝文文献中物种起源的神话内容极为丰富,所述物种与彝族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对物种起源的科学研究,在当今的科学界也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然而以自然科学无法回答的命题,在彝族的物种起源神话中却可以从人文科学的角度作出自己的回答。且不论这些答案的科学性,但通过这些物种起源神话足以说明了彝族先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他们以自...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28 05:32:07
彝文文献记载的云南西部彝族谱系
在云南省的西部,从商周到秦汉时期,活动着一个起源于什勺氏,而彝文献称之为“蒙确舍”彝族先民的集团,称作“格沓部”的哀牢九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什勺、米靡、武僰氏祖的加入,“六祖”系各支的汇入,使这一族群集团愈发壮大,为后来的南诏统一祖国的西南边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11 05:38:17
罗焰:纸书彝文文献传播研究
纸书文献是目前发现最多的彝文文献,早在魏晋时期就有过一个繁荣时期。其传播以传统的手抄形式为主,兼有印刷、影印等形式。其传统的传播范围较狭窄,传播途径和方式单一,有明显的地域、职业、民俗特征和保守性,影响有限,必须加以改革,以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宝库。...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08-09 07:53:12
杨成志与彝文文献收藏研究
作为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杨成志先生在彝文文献的搜集、收藏和整理研究方面的贡献也是独树一帜。他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对彝文文献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当之无愧的彝文文献研究的先行者和拓荒者,为后学的整理、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他早期关于彝文文献的许多著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该学科...
分类: 学者 点击: 日期: 2020-06-29 10: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