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代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其特征
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以诗学理论为主要架构,对诗人学养,诗歌创作,诗歌体裁、韵律与结构形式,诗歌本质、诗歌功能,诗歌美学特质的鉴赏与批评、艺术表达方式,诗歌的传播与接受、传承与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建构起比较完整的彝族古代诗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出追根理本、源流清晰,以身喻理、讲究根骨,树化诗论、强调生机,体韵结...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5-04-10 03:29:06
灯笼与摇滚——论郁东《在大地上行走》中的解构诗学
《在大地上行走》是郁东诗歌作品集《追赶春天的花朵》中的一首短诗,入选中学生课外阅读《新时文》一书。当代汉语诗歌中,鲜有作品能像郁东的《在大地上行走》这样,将传统意象与现代精神如此精妙地焊接在一起。这首短诗以看似简单的行走场景,构筑了一个充满张力的隐喻空间,其中"提着灯笼"的意象既延续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学,又被"摇...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25-04-06 03:28:38
贵州彝族婚礼上酒礼歌的诗学研究
酒礼歌是彝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是彝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各民族面临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卫和拯救的当前,发掘和保护彝族酒礼歌,除了文学的研究外,为建设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5-02-02 03:31:38
接受视域下的彝语诗学与汉语诗学比较
读者接受理论认为,文学的历史应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同时也是作品再生产的过程,是历代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认识、反应和评价的历史。对汉语诗学与彝语诗学的接受特征进行考察并比较,涉及二者在接受主体、接受场域(环境)、接受(传播)过程与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5-04-07 03:31:42
陶学良:彝族的诗学
本文探讨“彝族诗文论”的创作特点,特别是“三段式”的创作方法,它是彝族诗学的一个鲜明特点;回环重叠,章段复沓目的在于点明主旨,大量烘云为了托月。这是彝族诗歌创作表述的模式。也是《诗经·国风》创作模式的活化石。...
分类: 文献 点击: 日期: 2023-01-04 04:57:31
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21 世纪以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学人引领的史诗研究在口头传统的学术格局中形成了全新的定位,并在本土化实践中从偏重民间文学的文本研究走向口头诗学的田野研究。回观中国史诗学的制度化经营,学科专业化的主导原则和实践路径也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超越了既有边界,使人文学术的知识生产呈现出跨界重组的动态图景...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12-18 05:24:30
王明贵:古代彝族文艺家的诗歌与诗学
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一系列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家所采用的方法中,一种自证的形式就是用自己创作的作品来进行理论思考和建构。用自源性文字传统彝文来创作作品和建构文艺理论,是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家在彝族传统文化土壤中提炼出来的。其主、根、骨、魂等核心概念,扣、连、偶、对等格律形式,秉承了彝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其...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11-23 05:26:14
重构诗歌的价值坐标——论阿库乌雾的诗与诗学
彝族诗人阿库乌雾敏锐意识到“混血时代”的到来,对“混血时代”诗歌的价值追求有着清晰的认知、充分的理解和执着的践行。他的多语种诗歌已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标本案例,彰显出全球化语境下“跨文明写作”的在场意义。同时,作为诗评家和学者的阿库乌雾,他的诗与诗学有着持续的互文性。如何在彝人、学者、诗评家与诗人等多重...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22-11-01 09:35:10
大火和众水中的涅槃重生——论诗人阿库乌雾(罗庆春)诗学的缘域与
诗人阿库乌雾(罗庆春)教授有意突破被那些少数民族研究专家们所笼罩的话语陷阱,他从写作、生活到观念的各个方面,都在尝试破疆解域,重建属己的个体化的,也属于时代的公共化的文学之场。...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22-10-23 05:26:21
巴莫曲布嫫:彝族古代经籍诗学体系中的诗体论说
在彝族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在彝族古代诗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书面文学体裁类别。这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彝民族自古以来的诗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诗歌体例成为彝族诗学家们普遍关注、共同探讨的重要论题。在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实乍苦木的《彝...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08-22 05:50:05
论阿库乌雾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接受
在当今文化、文学“混血”的多元共生时代,彝族诗人阿库乌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发生碰撞,展开了一场跨时间、跨文明的诗意对话。阿库乌雾诗歌的现代性是其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体现,法国象征主义诗学在主体身份构建、美学观、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为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参照,同时阿库乌雾将这一世界文学潮流的精神内核融合于深度反省和...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22-08-29 06:14:17
彝族古代诗论中的诗学功能
彝族诗学理论植根于彝族文化生态,是毕摩基于自身、摩师和广大民众诗歌创作实践进行的艺术总结。彝族诗学功能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彝族诗歌乃至彝族文学的生成与繁盛;彝族诗学厚重的学理意蕴与独特的风格,既彰显了彝族诗学别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也丰富了华夏诗学的多元内涵,诠释了彝族诗学功能理论的普遍意义与价值。...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8-04-22 11:56:56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贵州彝文古籍整理工作中,相继从黔西北以及与之毗邻的滇东北一带的彝族地区发掘和出版了12部(篇)彝族古代诗学理论著作(王子尧翻译,康...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13-12-27 00:00:00
浅析李智红散文的诗学建构
导 言 这篇文章的主题集中在通过阅读李智红的散文集《布衣滇西》,来分析和探讨李智红的散文诗学审美问题。 对散文诗学审美的思考可以采用相当多的不同途径,不同的途径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象。我在本文中试图能够比较全面和近似于正确的解读李智红散文的诗学建构,那么,...
分类: 动态 点击: 日期: 2005-10-03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