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文艺特写

传承与创新相得益彰 历史与当下交相辉映——盐源文学艺术概览

作者:沙辉 发布时间:2021-10-1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群山巍峨,文风浩荡。盐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县,这与盐源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不无关系。盐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早以前就有各民族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不断融入和传承人类文化的同时创造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史书记载,“昌意降居若水”,昌意传颛顼,顼又传鲧,鲧再传禹,“禹兴于西羌”。若水,即今雅砻江,过盐源境内。在商周及战国之时,盐源就是西南夷笮人游牧之地。秦及汉初,以笮人首领为长。笮人是一个盘踞在盐源盆地的古老部落,他们擅长修桥,并因手艺精湛得名,《元和郡县志》说,“凡言笮者,夷人于大江水上置藤桥,谓之笮”。盐源境内沟壑众多,河流纵横,生活在这里的笮人很早就学会了用藤条做桥的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索桥。这里曾以盐铁之利而兴盛,商贾往来,驮铃不绝,成为古南丝路的重要通道。2001年考古人员在双河乡(现属润盐镇)发现老龙头古墓葬群并发掘出土相关文物,这为揭开古老“盐源王国”的面纱开辟了道路;从这里发现的青铜文化,被考古专家定义为“四川青铜文化中除三星堆和金沙之外的第三大考古发现”。这里今以山川形胜、物产丰美、文化厚重闻名遐迩,这里的苹果花椒核桃“盐源三宝”声名远扬,公母山文化风景独特,泸沽湖被誉为“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后一块活化石”……
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盐源的文化大花园、文艺大花园,自古以来就是盐源14个世居民族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文化大花园、文艺大花园。在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建制历史、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纵横的山脉、奔腾的河流,悠长的茶马古道,藏彝走廊迁徙的歌谣,笮人故土神奇的传说,造就这片土地如画的山水、如诗的风情、灿烂的文化,哺育着一代代文人墨客,竞相歌咏,翰墨留芳。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盐源是文化艺术的一方沃土、热土,在历史长河中,总有卓越的文化人物闪耀于盐源文化的星空、引领一代风骚。如清嘉庆年间的举人、盐源县志撰写者陈振宇,清光绪年间贡生、修撰盐源县志、在盐源家喻户晓的才子曹永贤,盐源第一个北大学子、创办盐源中学校的戴自朴,与戴自朴齐名为“盐源双绝”的工笔画家罗献之,精通书画、诗词并在国家级相关近代书画选集入选作品、至今在盐源公母山留有诸多书法诗词遗迹的民末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才子张子谦等文化贤达引领盐源的一代文化潮流、丰富并推动盐源文化艺术进步发展。盐源历经时代更替,民族迁徙,文化交融,成为坐拥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绚丽民族风情的大美之地、兴盛之所。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往皆为序章,同时也为基础。在这样一块热土上,盐源的当代文化和文艺大花园更是呈现出姹紫嫣红的景观,涌现出许多的文学艺术人才。除了已经“走出去”和曾经活跃过的盐源县当代诗人、作家,如彝族的巴久乌嘎、海讯、诺尔乌萨、罗正华、杨子坡、杨史杰、米正国、杨尔呷(已故),汉族作家张孝思、邱礼农、苏洪喜、李兰等,还有一大批活跃于当下的盐源作家诗人,如汉族的谈天、曾月松、郭廷华、陈春海、高一凡、谢光祥、张顺武、周国洪、石高铭等,彝族的沙辉、邱志忠、蔡晓明、海来康士、黑惹子喊、马目举、苏文权、秦宏,蒙古族的马宝蓉……其他艺术领域也有诸多名家涌现,比如书法家黄功敏、彝文书法家卢拉伙,本土音乐组合阿夏组合(成员杨智聪、喇友抓、马勇),词人伍兴明,摄影家罗正国(已故)、阿卓志鸿,电影导演贾萨杨万、影视制片人马达,彝语曲艺团队“查尔木嘎艺术团”等;更有一大批成就有目共睹的各类艺术人才展现着各具特色的艺术风采,如书法界的谢光祥、李光华、刘劲、徐定刚、李怀勇等,美术界的张业艳、张顺彪、陈大明、马文智等,摄影界的李万秀、周国洪、周旭、曾成绪、任惠、王晓媛等,词作领域的贾兮、唱作人刘国发,还有自媒体团队“彝品青年”(主要从事微电影、短剧、宣传片制作等)的骨干吉勒阿里、马春斌,微电影、短视频(抖音、快手)演员沙玛欢庚、胡豆、彝品小米、吉克拉哈,彝语小品相声表演者摩C.比超……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不仅在全州具有一定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屡屡走出凉山、四川,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海汛、沙辉、陈春海、高一凡等人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和核心期刊《民族文学》《当代文坛》及香港、美国、菲律宾等发表文学作品,阿卓志鸿的摄影作品在美国《国家地理》等处发表,省级彝文书法传承人卢拉伙彝文书法作品收藏于韩国青州博物馆。其它艺术也在不断走出盐源、走向全州全国、走出国门,贾萨杨万的电影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与影响和热议,马达等人拍摄于2013年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内第一部音乐电视剧《听见凉山》,取得良好口碑,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杨智聪等阿夏组合的音乐在全国彝族音乐界具有一定的影响,获得了业内和群众的双重认可和欢迎,由伍兴明作词、杨智聪作曲的本土原创音乐《好风好雨好时节》入选“四川省首届乡村十大金曲”,并在四川电视台播出;以范明东为代表的盐源美术作品参加各种层级的作品展览和交流活动,成绩斐然;“查尔木嘎艺术团”的母语(彝语)小品、相声深受群众欢迎,寓教于乐,在全国彝族文化界具有一定的受众和影响力……这些作品展示出了盐源文艺独特的风姿,其中许多人出版了专著(专辑)。此外,手机的普及推动短视频、抖音快手发展扩大,也大大降低了相关产品的制作成本,这使在相关艺术新天地和民间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天赋的人不断在相关领域成长成熟起来、获得了广泛群众基础,这样的民间文艺人,虽更多的体现为民间性和自发性,但他们以朴实的平民意识和接地气的群众路线、艺术表现形式,在民众化、群众性的现实生活和舞台上不断摸爬滚打而“独领一方风骚”,并且大多数人在逗、唱、说、演、编、导等方面会好几样甚至样样能为,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普遍喜爱和欢迎,具有广泛的自我“市场”和传播力,正所谓高手在民间。这也是大时代下文艺得到大繁荣、大包容并呈现百花齐放、百芳争艳之局面的体现,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不断走向繁荣复兴之局面的一个缩影。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盐源文艺的多彩、多姿、多样,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呈现出盐源艺术花园的五彩斑斓,展现出了盐源文化大县的文化实力、艺术魅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盐源县历届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文化强县战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艺术人才日益壮大。目前全县已有百余名国家、省、州、县各级作家、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中国家级会员2人,省级会员15人,州级会员42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党的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盐源县的文学艺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和局面,不仅在整体上、集体上展现着盎然风姿,各领域、各种艺术类型在集体性、群众性创作和活跃度上呈现出空前昂扬、成绩可喜的局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在个人创作、个体发展等方面展现出异常出彩的态势,人才辈出,风姿绰约,精彩纷呈,处处留香。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盐源文化界,当下主要有这么五大阵地、平台和文艺力量培育、发展、充实着盐源的文学艺术,使之呈现出盐源特有的文学艺术景观:一是盐源县文联属下的各大协会等文艺组织;二是凝聚在县政协文史委、诗书画院及县史志办等机构的文史及文艺工作者、爱好者;三是宣传系统及融媒体中心相关组织和平台下的文学艺术活动及人才、相关爱好人士;四是以彝族毕摩文化、蒙古族摩梭文化、藏族藏文化等本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彝族文化研究学会、摩梭文化研究学会、藏族文化研究学会等社会组织,以及各社区、街道等组织下的文艺团队、文艺爱好者;五是处身于除上面所说团体和组织之外、也没有加入别的任何协会、团体和团队的其他各民族文化人士、文学艺术爱好者、民间艺人。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盐源县文联属下的县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还有像彝族文化研究学会、藏族文化研究学会、摩梭文化研究学会、凉山州民族文化研究学会盐源分会等社会文艺团体相继成立并在文艺交流、采风、创作等活动频繁、成效显著,为活跃、繁荣和发展地方文学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5月,盐源县政协立足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顺应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期盼,筹建诗书画院,以团结引导广大诗书画爱好者,挖掘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助力盐源经济社会建设,为实现盐源新的跨越发展作出贡献,成为全凉山州继会理之后成立诗书画院的第二个县市。“泸沽湖畔诗书画/四方文人墨客来//盐源文脉自古传/而今又谱新篇章//”,同时创立的采风和创作基地,为本土的文艺创作以及盐源与外界的文艺交流互动创造了更好的平台。期间,作为成立盐源县政协诗书画院的重要活动之一,组织举办了凉山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暨盐源诗书画院首届作品展。其中,邀请参加名家作品展的均为凉山知名书画家最新创作的作品,参加诗书画院首届作品展的是我县政协诗书画院首批特聘书画家、作家以及部分诗书画爱好者的作品,同时,为体现展览成果,纪念诗书画院的成立,促进交流学习,将参展作品结集成书,呈现给了读者。这些作品,紧扣时代主题,展现时代精神,讴歌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现了广大诗书画爱好者良好的精神风貌,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县当下诗书画的整体水平。不仅如此,县政协文史委“顺势而为、整合资源、集合力量”,开足马力、殚精竭虑将县政协文史委之前历代编撰的十辑文史资料收集翻印成《盐源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一百八十余万字的三大卷并制作电子文档留存,为文化大县盐源的文史资料整理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继承和发扬、不断办好县委宣传部原来的杂志《泸沽湖》的“润盐文艺”栏目的基础上,盐源县融媒体中心近年来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阵地优势,将“看盐源”公众号、盐源融媒APP、《泸沽湖》杂志等媒体和平台的“润盐文艺”栏目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栏目进行打造,投入人力物力,推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艺术作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获得良好口碑。今年8月,为了做大做强该栏目,盐源县融媒体中心组织召开了“润盐文艺”之前工作总结和之后工作开展意见征求会,邀请了县文联及各大协会等相关负责人、成员和社会文艺界人士参加,意在进一步推动该栏目的发展,为盐源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添砖加瓦。此外,彝族文化研究学会等社会团体凝聚着一批专家型民族文化艺术人才,以彝语、藏语等本民族语言文字及汉族语言文字的“双语”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创作、学术研究和刊物出版,可谓相得益彰、风生水起。其他并未加入任何团体的自由创作者、民间艺人,更是撒落在各个地方、各个时期的民间文艺的传承者、创造者和使之不断延续的载体、活体,在音乐、美术、语言、文学以及体育、美食、服饰及相关手工艺等等各个领域各领风骚,为丰富发展盐源文化和文学艺术做出了水深无澜的积极贡献,可谓五彩斑斓、异彩纷呈。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回望历史,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文化宝藏,一代又一代的先辈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缘于对生养之地、对生活和生命、对文化艺术无限热爱的负笈追梦、踏歌前行,创造了如此厚重灿烂的文化及艺术,留下了如此厚实的一笔精神财富。放眼当下,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建设是如此的强劲、政策支持力度是如此的不断加码,文化氛围和环境不断优良。历史的辉煌、曾经的文化繁荣,是过去式的,是“死”的、静态的,需要我们去激活和传承发展、发扬光大。历史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身上,需要我们“站出来”并在传承和创新的前提下为当地文化和文艺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新时代需要新时代的文学艺术来“填补”“填充”新时代文学艺术的历史性舞台和空间,需要当代人用手中的笔以及其它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发扬大精神、讴歌大时代,做好将自我的抒写、展现同书写时代精神和画卷相结合,为大地放歌抒怀,为生活立传代言,为时代塑形立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大交流、大繁荣、大发展,为地方的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留下可贵的精神财富。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1.8.26初稿,9.2定稿于作者办公室)0R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沙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