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论彝族文学的传承、借鉴与创新

作者:​雅古 发布时间:2022-06-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内容提要:

彝族自古以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千百年来,沉积了卷帙浩繁的彝文文献,创作出了像《阿诗玛 ꀊꏂꃀ》、《妈妈的女儿ꀉꂿꅩꌺ》《玛木特依ꂘꃅꄯꒉ》、《查姆ꍈꃀ》、《勒俄特依ꅺꊈꄯꒉ》、《梅葛ꃀꇭ》等一批历史性经典作品。 彝族先人们运用前人创造的彝族文字,进行历史记录、文学创作、宗教活动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著名的举奢哲、阿买妮、布独布举、布塔厄筹、举娄布佗 、 实乍苦木等大毕摩、大诗人、大文学家。他们用彝文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彝族文学理论著作,形成了系统的彝族文艺理论体系。“彝族文学”是相对其他民族文学而言的。彝族文学是由历代彝族人民创造的。它包含了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部分。经过对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文献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彝族文学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作者或传承者的身份都是彝族;

二、彝族传统文献都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写作或传承下来的;

三、这些传统文献的题材都是反映本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的, 体现彝族独特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

即:彝族身份、彝族语言文字、彝族社会生活题材。  

根据彝族文学的定义,和历史现实来界定彝族文学:

是彝族作者身份,作品题材反映的是彝族社会生活,用汉文写作的作品可以算作彝族文学。符合身份和题材两个条件。

虽然作者身份是彝族,但作品是用汉文写作的,而且作品题材不是反映彝族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果身在金沙江边,写出黄河水谣,这只能算是彝族作者的汉文文学。不属于彝族文学。

之所以这样划分,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彝族作家们,充分利用彝族作家自己的身份,深入到如火如荼的彝族社会生活中去,反映和表现彝族人民独具特色的、多姿多彩的现实文化生活,用各种文学体裁激励和鼓励彝族群众,在轰轰烈烈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助推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的发展。更加助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的一员,据2010年统计,共有870多万人口。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区。彝族是一个跨国界民族,越南有近万人,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家都分布有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文古籍卷帙浩繁,浩如烟海。彝文历史悠久,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分六大方言: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大小凉山一带;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西部;东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东南部;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南部;西部方言,分布在云南西部;中部方言,分布在云南中部。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其次是语音上。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化,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文学古老而独具特色。无论是古老的彝文,浩如烟海的典籍和民间文学,还是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和美术,都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占有自己的位置。 1980年,经过规范化的彝族文字在四川等彝区推广,效果极好,迸发出了它的青春活力。最著名的彝文典籍《爨文丛刻》和《西南彝志》,这两部彝文巨著囊括了彝族明代以来许多彝文古籍,是研究彝族文化历史的重要材料,加上其他典籍如《尔比尔吉》、《玛木特衣》、《勒俄特衣》和《阿莫尼惹》等,都是彝族古老文明的见证,彝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各彝族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诗人,有许多优美动人的史诗、长篇叙事诗、民歌和传说故事。云南的《阿细的先基》和《梅葛》,凉山的《勒俄特衣》等,是以记叙古老的神话为主要内容的诗集,是史诗一类的作品。彝族文学中更多的作品是以阶级社会为背景,揭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生动描写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凉山地区流行的《阿什木呷之歌》、《孤儿约呷》、《一个奴隶的故事》、《妈妈的女儿》以及云南彝区流行的《妇女出嫁诉苦歌》、《不愿在夫家的姑娘》等。彝族撒尼人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勤劳、智慧、热爱生活、向往爱情、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阿诗玛的艺术形象。整理出版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已被译成10多种外国文字,得到国际文学界的重视。彝族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内容曲折复杂,语言上非常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其中诗歌一般是5个音节一句,每句押韵,非常易于流传,脍炙人口。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汉代司马相如在其名著《子虚赋》中曾经提到“颠歌”,后人注解,“颠歌”就是居住在滇池周围包括彝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歌曲。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人文物中,有不少是以表现当时歌舞为内容的,有女俑作翩翩起舞之状,有8人乐队合奏的场面。南诏时期,“骠国(今缅甸)乐”就先在南诏流行,然后再传入长安的。同时,南诏统治者也向中原朝廷献上自己的音乐(“夷中歌曲”),经过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提炼和加工,编成“南诏奉圣乐”,曾在长安宫廷上演。彝族传统的乐器也富有特色,如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和克些觉尔等,都丰富着祖国民族的器乐艺术宝库。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彝族人民在传统音乐舞蹈的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节目,受到国内外人士的赞誉。其代表作有阿细人的《跳月》、凉山彝族舞蹈《快乐的诺苏》、《喜背新娘》、《阿惹妞》、贵州彝族歌舞《盘歌》、广西彝族舞蹈《女民兵》、圭山彝族的抒情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葫芦笙独奏《彝家喜庆歌》等,都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985年彝族歌舞参加了在土耳其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国际舞蹈艺术演出,深受国际友人好评,被誉为来自遥远东方的“最美丽动人的艺术”。1989年创作的轻喜歌舞剧《穿红裙装的幺表妹》参加1990年四川省歌剧调演,夺得了全省5项一等奖中的3项一等奖。1990年在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以及1992年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第三届艺术节上,彝族歌舞也都十分引人注目,获得多项奖励。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文学的范畴及其界定

现在讨论彝族文学的归属,一般都从语言文字、生活题材和作者身份三方面来阐述: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语言文字。从理论上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性的一个重要表征。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用本民族文字进行创作的权利和自由。关于彝族文学的范畴及其界定标准,是在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研究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的观点是:彝族文学是千百年来彝族人民所创造的文学。划分彝族文学归属的重要标志是:彝族作者用彝文(母语)创作的反映彝族社会题材的作品(即兼有:身份、题材、文字)。 彝族文学的范畴及其划分标准的确定,应该符合于彝族文学创作的实际,彝族是有自己丰富的语言和历史悠久的文字的民族,且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彝文文献,要继承彝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必须是历史的继承,特别是彝族文学的继承,必须是全面的继承和发扬,要像传统的彝族文学一样,作者、内容、文字全面继承才是彝族文学的继承。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代以来,一部分彝族作者用汉文写出的反映彝族社会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称之为彝族文学。彝族文学至少要有身份和题材的作品界定。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以作者的民族身份作为划分民族文学归属的主要标志,这在没有文字的民族是可以的,因为他没有自己传统的文献继承。这些民族只能用其他民族的文字来写作。我们认为彝族作家创作的汉文作品, 有的长期在彝族地区生活,熟悉彝族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生活和感情(兼有彝族身份和彝族题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彝族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比如说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砸碎锁链的奴隶》等。有的作家在彝族地区生活或与彝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在自己的作品中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们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彝族汉文文学还是彝族文学,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都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要在题材、主题、 艺术形式上表现出新的特色。植根于彝族生活和历史文化的丰沃土壤,同时还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文学的创作经验,就能够创作出既有强烈的时代感,又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文学的发展历程

推动彝族文学发展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彝族文学演进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彝族历史悠久、分布广阔,所以彝族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突出。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彝族文学的诗歌源远流长,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都作品众多。但是散文、小说、戏剧等发展较弱。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相对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这很容易理解。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地域的不平衡。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中国建立以后,彝族文学的发展和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一样,经历了一条曲折前进的道路。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彝族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尽管有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历次反地方民族主义等左的干扰,彝族文学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党和政府为了促进民族文学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正确方针和措施。这一时期,用汉文写作的彝族作家文学、作者队伍开始形成,并不断壮大。老作家李乔、李纳的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一些有才华的作家在这一时期也脱颖而出。作家苏晓星、普飞、龙志毅、熊正国、吴琪拉达、替仆支布(韦革新)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步入文坛的。这批作家,是彝族作家汉文文学的骨干力量和奠基人。他们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构成了彝族作家当代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党和政府为了促进民族文学的发展,落实了各项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成立了中国作家协会民族委员会。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的作协民族文学委员会领导成员中都有彝族作家。1980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建国后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总结了建国三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提出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迫切任务。为了发展和繁荣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文艺,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专门刊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杂志《民族文学》,并有了少数民族文学奖项。这些措施对彝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一大批彝族青年作者、作家在这一时期迅速成长。彝族作家、作者的汉文文学,在国家级和省级的民族文学评奖中,成绩显著。这时期彝族作家、作者各种题材的作品大量增加。艺术上,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借鉴和探索,艺术风格日趋多样化。1984年6月,第一次全国彝族文学创作、编辑会议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召开,决定编辑一套彝族文学丛书,并成立了以李乔为主编,苏晓星、吴其拉达、替仆支不为副主编的编委会。同年10月,在贵州隆林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彝族文学创作、编辑会议,这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会议。老作家李乔作了“开创彝族文学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关于这次会议的主题,李乔说:“在大好形势下,全国六百多万彝族人民的文学应当怎么办?这是此次会议要讨论的问题。其次,讨论如何提高彝族文学作品的质量问题,如何培养一支文学工作者的问题、以及编辑建国以来彝族文学丛书,和彝族文学史的问题。”这两次会议是彝族作家、作者大团结,开创彝族文学新局面的盛会,在彝族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彝族文学的发展,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建立了人数众多的彝族作家、作者队伍,彝族汉文文学成为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作家文学的范畴,包括建国以来彝族作家、作者的所有作品;包括用彝族文字创作的和用汉文创作的;包括描写少数民族生活和其他民族生活,甚至国际题材的;包括文学的各种题材,如诗、小说、散文、评论、戏剧文学等。在上述的各个领域里,都有彝族作家、作者在辛勤地耕耘着。改变了彝族文学长期存在的民间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书面文学中各种体裁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李乔、李纳作为第一代彝族作家,出生于旧中国。他们一方面继承了自己民族的血统和文化,另一方面也接受了汉族文化。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彝族汉文文学进步的表现。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起步,在新中国又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缔造当代彝族文学的是李乔、李纳,他们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确立了彝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李乔、李纳笔耕半个多世纪,以大量的丰硕的成果开创了当代彝族文学的新纪元。他们以丰富的社会阅历及广博的知识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他们不愧为当代彝族作家文学的旗手,是800多万彝族人民的骄傲。李乔在解放以前就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最有影响、最有力度的是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破晓的山野》、《未完成的梦》和《彝家将张冲传奇》。李纳在抗战时期开始发表作品,其小说有《煤》、《出路》、《父亲》等;解放后,有小说集《明净的水》、《姑母》、《撒尼大爹》等;后期有电影文学剧本《江南一叶》、长篇小说《刺绣者的花》等。李乔、李纳的文学作品显示了彝族作家的艺术境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代彝族作家,生在旧中国,长在新社会,他们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作家。以苏晓星、龙志毅、普飞、吴琪拉达等为代表的第二代彝族作家,深深地扎根在故乡的土壤里,以饱满的热情描绘出时代的新生活和美好的未来。他们是彝族人民忠实的代言人,其文学作品都有各自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痕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苏晓星的中篇小说《良心的中伤》、《奴隶主的女儿》具有浓郁的彝族特色;龙志毅的小说《第三号包间》、《厂长的私生活》、《省城轶事》等都耐人寻味、生活气息很浓。张昆华已出版的《蓝色象鼻湖》、《东巴故园情》、《秘密使命》等24部书,在全国和国外都有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国家一级作家,是第二代彝族作家的佼佼者。普飞以大量的小说、散文、儿童文学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其作品以反映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独占鳌头。他是一位最典型的彝族文学作家。吴琪拉达的《奴隶解放之歌》、《月琴的歌》在当代彝族的诗歌界成为了先锋。还有左玉堂、熊正国、安文新、熊家斌、韦革新、安尚育等同志,都创作出了很多现代文学作品。这一代彝族作家的思想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富有极大的探索欲望和创造精神。他们既继承了彝族传统文化,又积极借鉴了现代主义文学,把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代文学新人的风采。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第一、二代作家的带动下,第三代彝族作家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形成了一个大群体。这一代作家是生在新中国、长在新时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高的汉文水平,具有强烈的改革精神。吉狄马加等是第三代彝族作家的典型代表。他所著的诗集《初恋》、《一个彝人的梦想》、《吉狄马加诗选》震动了彝族现代汉文诗歌界。倮伍拉且的诗集《大自然与我们》、《诗歌图腾》、《大凉山抒情》,马德清的诗集《彝人的世界》、《飞跨世纪的彝人》 、《我的爱恋》、《红色百褶裙》、《三色鹰魂》,杨阿蕾的短篇小说集《嫂子》,贾瓦盘加的小说集《滚动的情韵》,禄琴的诗集《面向阳光》,柏叶的诗集《彝山恋歌》、《飞翔的冬天》,阿库乌雾的诗集《冬天的河流》、《走出巫界》,俄尼牧莎斯加的诗集《灵魂有约》,阿苏越尔的诗集《我不再是雨季》,李华的诗集《鹰的传人》,丁长河的诗集《远远的绿》、伍晋刚的诗集《在通往子子甫乌的路上》,黄玲的《李乔评传》,阿凉子者的短篇小说《妞妞和她的月琴》,巴久乌嘎的短篇小说《阳坡花》等,这一系列的当代彝族汉文文学作品,说明了当代彝族汉文文学后继有人。除此之外,还有北京的巴莫曲布嫫、云南的纳张元、李云华、邵春生、翟文化、毕然、阿里、米切若张、杨永寿、王维凡、邓承礼、赵振王、;贵州的陈韵、陇山、陈光明;四川凉山的李万泽、克惹丹夫、克惹晓夫、诺尔伍萨、霁虹、程庆玉、石万聪、吉狄兆林、马惹拉哈、孙志强等一大批年轻的现代汉文文学新人已初露头角,显出了一代文学新人的努力和希望。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繁荣文学创作,培养彝族青年作者,1975年,四川凉山文化局创办了《凉山文艺》,各地也相继创办了《彝海文艺》、《火把》、《德昌文艺》、《百灵山》、《会理文艺》、《西昌文艺》等不定期刊物。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创办了《金沙江文艺》,几年来《金沙江文艺》培养和团结了一大批各民族汉文文学新人。一批彝族青年作者群活跃在文坛上。其中比较有成绩的是:基默热阔、毕继爱、普显红、杨翠芳、张彦英、李友华、张学志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文艺》和凉山日报(彝文版)以及云、贵、川、、北京民族出版社等能出版和发表彝文的新闻出版机构成立后,一大批用彝文写作的彝族作家迅速成长起来。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继承了彝族的传统文学,弘扬和发展了彝族文学。发表了用彝文创作的各类彝文文学作品,培养了一大批用彝族文字创作的作者,主要有:冯元蔚、沈伍基、阿鲁斯基、穆秀英、赵洪泽、阿蕾、贾瓦盘加、巴久乌嘎、吉赫丁古、沙马加加、丁长河、马黑汉呷惹、沈成军、时长日黑、阿库乌雾、毛勇、李正文等。这些作家的作品,都兼有彝族身份、彝族文字、彝族题材的彝族文学标志。是地地道道的彝族文学。这个时期,还涌现出一批文学作品的翻译家,主要有:冯元蔚、岑光电、沈伍基、谢志礼、陈英、王子尧、王继超、王世举、姚昌道、勒索子哈、赵洪泽、朱建新、沙马拉毅等等。随着彝族文学的日趋繁荣发展,出现了彝族文学评论家,云南省社科院左玉堂长期从事彝族文学的研究与评价,编著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与杨继中、芮增瑞合作),是彝族区域性的第一部彝族作家汉文文学史。贵州民族学院的安尚育,致力于彝族作家文学的研究与评论,写出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如发表在《民族文学研究》上的《李纳伦》,即《彝族诗歌创作新发展》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创作和出版了大量的彝族作家文学作品。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作品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欢迎,有的作品得到了国外读者的赞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是一幅反应彝族人民的历史命运的长篇画卷。他以广阔而独特的少数民族生活的描写和所塑造的兄弟民族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体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李纳的长篇小说《刺绣者的花》,以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五彩的艺术形象,写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刺绣工人成长为坚强的革命者,这部小说,以其精致委婉的笔触,富有生活情趣的彝族风情的描写,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部小说获首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创作奖,是当之无愧的。苏晓星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的《良心的中伤》,是当代彝族作家文学史上第一部中篇小说,他还出版过6部中篇小说,其中《奴隶主的女儿》。通过起伏跌宕、惊心动魄的情节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出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冲突。龙志毅发表了几部改革题材的中篇小说,如 《厂长的私生活》、《第3号包房》、《散乱的脚印》,这些作品具有耐人思考的魅力,有历史感与现实感。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小,能够迅速地反映现实,所以一经与彝族民间故事的文学传统和新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便很快成为建国后彝族文学最早发展起来的,并取得较大成绩的文学样式。作者多,作品也多。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彝族古傩戏的发掘与新剧种彝剧的诞生。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威宁彝区发掘出来的原始粗犷的傩戏“撮泰吉”(变人戏),是最古老的原始戏剧形态,它作为戏剧发展的“活化石”,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已经引起中外学术界、文艺界的重视和研究。这个戏一般是在正月初三到十五的“扫火星”的民俗活动中演出,演出一般为4个阶段:祭祀、正戏、喜庆、扫寨。祭祀和扫寨为傩仪。正戏只有一个剧目——“变人戏”,主要是反映彝族先民创业、生产、繁衍、迁徙的历史,反映“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演出由示意性动作和原始舞蹈组成,主要用汉语表演,中间穿插着用彝语的对白和诵词。诵词主要是描述去邪、讲史、祝福,喜庆是表演欢庆丰收的狮子舞。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剧是解放后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人民中,新兴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年轻的民族剧种。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因而剧中舞蹈动作十分优美矫健。彝剧深深地扎根于彝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的文学艺术土壤之中。解放后,彝族人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趋迫切。为了表现新生活、新思想。原来那种唱时不跳,跳时不唱的传统方式,发展成了边唱边跳的歌舞。1956年,大姚县昙化山上成立了俱乐部,群众有机会看到电影和花灯,他们受到启发,对戏曲形式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在本民族传统艺术基础上,利用歌、舞、对白相结合的形式,经过反复实践,彝剧终于诞生了。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悠久的凉山彝族民间戏剧“佐”和“瓦子咧”,边唱边舞、时而快时而慢、且歌且舞、起伏跌宕,在喜事婚礼和丧事集会中表演独具特色。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彝族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取得很大成绩。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化,这些成果,一部分保存在古彝文典籍里,更多的则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这些文化遗产,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解放前,由于长期的民族压迫歧视,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建国以后,民族歧视、民族隔阂被打破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增加了,彝族民间文学遗产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关部门、大专院校都组织了各种调查队、采风队到彝区进行民间文艺的收集、翻译、整理工作,编辑出版了大量的民间文艺作品。以楚雄州为例,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采风活动。1958年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组织民间文学调查组到楚雄州各地收集民间文学资料。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收集了流传于大姚等地的彝文手抄本《查姆》。经过整理,于1960年出版了《梅葛》,1981年出版了《查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楚雄州委领导下,又组织了民间文学调查组,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采风活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涌现出了像冯元蔚、沈伍基、阿鲁斯基、赵洪泽、穆秀英、陈英、等彝族民间文艺家。《梅葛》、《查姆》以及贵州毕节地区收集整理、出版的《西南彝志》、由凉山州编译的《勒俄特依》,都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对于研究彝族文化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由贵州编译出版的《彝族诗文论》,是一部1000余行(用古彝文撰写)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它对彝族古代的两种文学形式——故事和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彝族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此外凉山彝族自治州还编译出版了一批民间文学作品,如《大凉山彝族长诗选》、《大凉山彝族民歌》、《凉山彝族故事》等。《阿诗玛》是彝族杰出的叙事长诗,曾在国内多家报刊及出版社刊载和出版,先后译成英、日、德和罗马尼亚等外国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赢得了国内外很高的声誉。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文学的分类

彝族文学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能够深刻地充分地反映本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在艺术表现上的美学特征,而且体裁众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堪称丰富多彩。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学按流传方式,可分为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和文人创作的作家文学(书面文学)两大类。这些口头的或书面的都是用彝语彝文表现出来的。 民间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是彝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民间文学是彝族文学的主体。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民间文学

彝族民间文学,按体裁分为: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 言、歌谣、创世史诗、英雄史诗、长诗、 谚语、谜语、说唱、戏剧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述各种体裁品类,在传播方式上,可归为讲述与吟唱,即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散文体包括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等;韵文体包括民间歌谣、创世史诗、英雄史诗、长诗、谚语、谜语等。在传播方式上又分为单纯讲述、单纯吟唱和且歌且舞三种。而前两种最为普遍。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民间神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神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体裁。它是原始时期人们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民间故事。因此,它具有鲜明的原始性特征。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神话,按其题材特点,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开天辟地神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天辟地神话,也称创世神话,是以各种方式开辟天地、创世以及人类最初的由来等神话,彝族这类神话主要作品有《开天辟地》、《造天造地造人》、《阿录茵造天地》、《雪变人》、《人类的起源》、《万物的起源》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日月星辰神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类神话,主要是关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及其变化与相互关系的神话,彝族这类神话的主要作品有《射太阳和月亮》、《日月传说》、《太阳妹和月亮哥》、《三女找太阳》、《喊日 月》、《鸡窝星》、《犁架星》《天娘星》、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图腾、祖先神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腾、祖先神话主要是讲述氏族图腾与部落的关系以及氏族、部落祖先的神奇事迹的神话。彝族的这类神话作品有《虎氏族》、《竹的儿子》、《举木惹牛》、《撒尼的蜘蛛图腾及传说》、 《始祖的传说》、《九隆神话》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动、植物神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动、植物神话,是指主要叙述动物和植物物种最初的由来的神话。这类神话作品有《荞种的由来》、《创造生物》、《家畜的起源》、《谷种的故事》、《天神的哑水》、《乌哲惹策里> 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洪水、人类再繁衍神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洪水、人类再繁衍神话,是指关于洪水泛滥,以及人类在洪水中毁灭和再度繁衍的神话。彝族这类神话作品很多,代表性作品有《洪水淹天》、《洪水滔天》、《阿霹刹、洪水和人的祖先》、《洪水潮天的故事》、《石母夷兹比》、《兄妹结夫妻》、《二族起源》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文化起源神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起源神话,是指讲述人类最初用火以及各种生产、医药、文字、衣服、住房等的起源的祌话。彝族的这类神话,主要是讲述火、文字和医药的起源。其代表作品有《洛龙歌布曲鸟》、《彝族文字由来的传说》、《尼施传彝文》、《天书和四层肚》、《红皮箱》、《药王呐取日麻》、《找药的故事》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神和神性英雄神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和神性英雄神话,是关于神或半神半人英雄的业绩或神界 的斗争、神和半神半人的斗争的神话。彝族这类神话极为丰富。其中的《更资天神》、《天上人和地上人》、《施都巴都》、《母纠洛纠》、《英雄支格阿龙》、《尔尔火马》、《三兄弟》,便是这类神话的代表之作。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民间传说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传说,是彝族口传的历史。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体裁。它与一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等有关联。这类作品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对历史的认识,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方性、解释性等特点。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传说,按其题材特点,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类: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人物传说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物传说,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叙述其人生经历或事迹的传说。包括历史人物和虚拟人物的传说。这类传说所叙述的事件,有的有一些史实为依据,有的则纯属虚构。故事主人公大多是著名历史人物,有的也不是历史人物,而是虚构人物,只是人们往往把他们作为历史人物来看待的。彝族的这类传说有《孟获的传说》、《南诏始祖细奴逻》、《奢香的传说》、《嘎奈》、《支格阿鲁》、《惹底说夫》 《阿衣措批与阿史木呷》、《毕阿苏拉则》、《捕虎勇士拉玛洛基》、《粗糠宝》、《法戛王》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史事传说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史事传说是指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人民反抗暴政等的传说。 彝族这类传说主要作品有《李文学起义的故事》、《烧不死的赫白朱大王》、《八寨王的故事》、《普应春的传说》、《古侯曲涅迁徙的传说》、《红军长征传说》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地方风物传说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方风物传说,是指有关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名胜古迹及地名、物产、风俗等的传说。彝族这类传说很多,主要作品有《石林的传说》、《鸳鸯坝》、《九头山的传说》、《龙泉山》、《邛海的传说》、《金马碧鸡》、《白龙洞的传说》、《阿庐古洞的传说》、《金沙江的传说》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动、植物传说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动、植物传说,是指有关各种动、植物的传说。其内容多为说明各种动、植物的由来以及习性、特征等,具有很显著的解释性。彝族这类传说有《黑头翁》、《画眉鸟》、《鸟语》、《“李贵荣”鸟的传说》、《穿山甲、杜鹃、背背笼和铁翎甲》、《树木的传说》、《火把果、 棱树和水马桑》、《何首乌的故事》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风俗传说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俗传说,通常都是解释风俗的来历。是地方风物传说的一类。指有关民间风尚习俗的传说。大都为解释和说明各种风俗的来历、特点及意义等习尚。 彝族风俗传说多彩多姿,非常丰富。诸如《打歌的传说》、《摔跤的来历》、《香堂人为什么供木人》、《山神庙的传说》、《哭嫁的传说》、《祭山神的由来》、《锣锅帽的来历》、《阿依布玛》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节日传说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传说,是风俗传说的一类。指有关岁时风俗的传说。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对民族节日产生作了形象的解释和说明彝族节日传说也很丰富,主要有《服装节的由来》、《二月八的来历》、《四月八跳宫节的传说》、《火把节传说》、《插花节的传说》、《马樱花节的来历》、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传说所叙述的口头历史,为彝族各地方言区提供了共同的历史想象。尽管它们和历史存在差异,但是它们在形成集体认同感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民间故事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故事,是指民间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口头叙事文学。 它是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其突出特点是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所叙述的事件无确定的时间、地点,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常无确定的姓名。而且它再现生活的形态,往往具有定型化的特点,动用各种结构模式,如对比式、衬突式、三叠式、串连式、包孕式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故事,按其题材特点,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传奇故事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奇故事,是指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以各种宝物、神魔形象、奇异变化或以具有非凡本领的人为主角、情节曲折离奇的故事。彝族神奇故事主要作品有《宝扁担》、《宝石缸》、《一棵髙粱》、《贪心的皇帝与公主》、《仙石》、《神伞与宝葫芦》、《懒猴是怎样来的》、《阿兜巴》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灵怪故事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灵怪故事,是指以虚幻的精灵、鬼怪、仙人和狐狸及其他动物为主人公或重要角色的幻想故事。彝族这类故事有《大雁姑娘》、《会唱歌的狐狸》、《智杀妖婆》、《铁匠降怪》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动物故事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动物故事,是指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角,讲述它们之间的纠葛,通过这种纠葛表现某种性格特征,说明某种动物形体与习性特征的故事。这些拟人化的动物故事非常适合儿童的需要。彝族这类故事丰富多彩,主要代表作有《智胜恶虎》、《小白兔和大黑熊》、《猴子和蟋蟀》、《狗找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斑鸠和布谷鸟》、《城实的蚂蚁》、《猫师傅和虎徒弟》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爱情故事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情故事,是指幻想和写实的手法描述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 的爱情生活的故事。彝族这类故事很多,其中《玛颇和玛嫫》、《彩虹》、《一双彩虹》、《惹依阿母》、《曼嫫与玛若》、《翠竹长青》、《小白龙 和彝家女》是这类爱情故事的代表作。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生活故事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是指依据现实生活进行虚构,以写实的手法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真实感的故事。彝族生活故事主要作品有《不许怀疑》、《阿依楚和阿苟的故事》、《摔父亲的儿子》、《瓦扎斗黑彝》、《逼庄》、《格勒和他的羊》、《奴隶与主子》、《雅丽》、《阿古与阿赊》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机智人物故事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机智人物故事,是指由一个特定的机智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贯穿起来的故事群。这类故事大都是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时期的产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在黑暗统治下的人民不甘忍受奴役、压榨、渴求伸张正义,摆脱不合理境遇的愿望,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人民性其作品有《松谷克忍的故事》、《罗牧阿智的故事》、《刷果克热的故事》、《么刀爸的故事》、《查尔木呷》、《阿以措批》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尚有十兄弟型故事《大风天和他的阿弟们》、《九兄弟》等;蛇郎型故事《西哩色勒诺》等;龙女型故事《孤儿与龙女》、《长工与龙女》等;羽衣仙女型故事《百鸟衣》、《聪明美丽的姑娘》等;灰姑娘型故事《阿茨姑娘》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童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童话,是指以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描述的神奇故事。其主要作品有《淌来儿》、《小木嘎》、《十只金鸡》、《小鸡救妈妈》、《猩猩》、《小姑娘和蜜蜂》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寓言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寓言,是指具有训谕性的故事。主要采用比喻的手法,用短小、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说明某种经验,阐述某种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彝族寓言很多,主要作品有《醒悟》、《当归鸟》、《蛐蛐》、《蚂蚁的教训》、《羞愧的山鸡》、《不听话的豹子》、《爱说假话的羊》、《聪明的竹鸡》、《一个赶驴的人》、《自作聪明的猴子》、《老虎和牯牛》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笑话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笑话,是指诙谐逗趣、引人发笑的故事。这类故事又可大体分为嘲讽笑话、劝戒笑话、谐趣笑话三类。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彝族这类故事有《不是真心的朋友》、《驴子蛋》、《回回错》、《憨女婿》、《傻汉子和聪明的朋友》《瞧媳妇》、《听话》、《傻汉子的故事》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民间歌谣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歌谣是彝族口头创作、流传的短篇韵文作品。它包括两部分,民歌和民谣。民歌指有旋律,是口头唱的作品。民谣是吟诵的,没有曲调的。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俗话说:“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彝族男女老少皆喜欢歌唱,开口而歌,一唱百和,所以彝族民间歌谣数量之多,简直难以数计;其题材内容之广泛,几乎涉及到了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传播民族历史有古歌,狩猎有猎歌,祭祀祈福有祭歌,农事活动有生产歌,请客设宴喝酒有酒歌,婚嫁有哭嫁歌等,并伴随各地方言的差别和题材的差异,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各种曲调和不同的地域风格。彝族民间歌谣,按其思想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劳动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劳动歌,专门伴随劳动过程所唱的歌。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的作用。是彝族人民歌唱各种劳动生产的歌。它与劳动生产紧密关联,各种各样的劳动生产都伴着各种各样的歌。其作品有《砍火地》、《撒燕麦》、《种荞歌》、《撵山歌》、《围猎》、《撒荞子》、《种麻歌》、《盖房歌》、《滚木歌》、《农事歌》《砍竹歌》、《生产调 (老人梅葛)》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时政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社会进人阶级社会以后,彝族人民陷人了苦难的深渊。 他们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了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愤怒与反抗为主要内容的歌。作品有《丫头歌》、《女儿到了奴隶主家》、《什么最残忍》、《苦寒调》、《惟有歌声才是自己的》、《做牛工吃牛饭》、《我有大石岩》、《不如举起锄头干一场》、《千年仇恨定要报》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仪式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仪式歌,是指伴随着彝族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吟唱的歌谣。按其不同仪式和内容,又可分为诀木歌、节会歌、礼俗歌、祀典歌四种。其中,后两种歌尤为丰富作品有《祝福歌》、《招魂词》、《祭天词》、《开年歌》、《祭祖歌》、《哭嫁歌》、《酒令歌》、《访亲调》、《青棚调》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情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情歌是彝族人民歌唱爱情生活的歌。彝族传统歌谣中,数量最多、最为多姿多彩的种类应当数情歌。按青年男女爱情发展的程序,情歌又可分为初识歌、探情歌、初恋歌、赞美歌、思念歌、相会歌、衷情歌、起誓歌、苦情歌、逃婚歌等。这类作品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是流传于大小凉山的“阿惹妞”体情歌;流传于乌蒙山的“叟口咪”体情歌;流传于云南南部的“阿哩”体 情歌;流传于云南中部的“阿乖佬"体情歌;流传于云南西部 的“打歌调”体情歌和流传于广西彝族地区的“五柱”体情歌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生活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活歌是指表现彝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孤女歌》、《忧愁歌》、《一个独姑娘》、《妇女诉苦情》、《山间百姓苦楚多》、《洋裙带》、《苦歌》、《童养媳》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历史传说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传说歌,是指还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创世歌谣和革命历 史歌谣。这类作品有《天地是怎样分开的》、《开天辟地歌》、《天地产生歌》、《兄妹造天地》、《人与兽相随》、《猴子变成人》、《红军草》、《红军枪》、《想红军》、《盼红军》、《老圭山》、《自卫队员》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儿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儿歌是舞族儿童唱的歌。彝族人无论男女、人人能歌,个个能唱,他们学唱歌,就始于唱儿歌。《燕子歌》、《天上星》、《学打猎》、《撵山歌》、《找野菜》、《老鸦穿的一身黑》、《挖木拉》、《骑羊》、《金链子》、《老鹰捉小鸡》等,是这类歌的代表作。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新民歌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民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彝族人民创作的民歌。它是新时代、新生活的产物,与彝族传统民间歌谣迥然有别。它是新时代的强音,人民欢乐的心声。作品有《永远和党在一起》、《毛主席的恩情最宝贵》、《凉山永远是春天》、《幸福歌儿唱不尽》、《党的政策好》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创世史诗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世史诗(即神话史诗或原始性史诗),是解释自然、征服自然、记述人类历史之初、演变、进化及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叙事诗。彝族创世史诗非常丰富,已形成长篇创世史诗群。其中的《查姆》、《阿细的先基》、《梅葛》、《勒俄特依》、《天地祖先歌》,便是这类史诗的代表作。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英雄史诗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英雄史诗是指以民族英雄人物的英雄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叙事诗。其内容是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诸如战争、民族大迁徙等)和歌颂民族杰出英雄人物业绩。彝族英雄史诗,从已搜集到并已翻译出版的作品来看,主要有《夜郎在可乐》、《戈阿楼》、《支格阿龙》、《铜鼓王》、《哈依迭古》、《阿鲁举热》、《大英雄阿龙》、《支嘎阿鲁王》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长诗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抒情长诗,是在抒情短歌“苦歌”、“苦调”的基础上逐渐拓宽发展而成的。其内容多为妇女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控诉、劳动人民对黑暗社会的诅咒等。彝族这类长诗,篇幅一般在四五百行至七八百行之间,有的长篇抒情诗长达数千行。常反复比拟,反复咏叹,情浓意切,凄婉动人。主要作品有《哭嫁歌》、《妈妈的女儿》、《焦愁调》、《五兵歌》、《逃婚的姑娘》、《逃到甜蜜的地方》、《我的幺表妹》、《阿惹妞》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叙事长诗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叙事长诗是一种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民间长诗。它以叙述生动曲折的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主,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彝族叙事长诗较为发达,目前发掘出来的已有40部,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为精华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趋于成熟的表现。作品有《阿诗玛》、《赛玻嫫》、《一双彩虹》、《太阳金姑娘与月亮银儿子》、《南诏国的宫灯》、《门拜歌》、《力芝与索布》、《两颗明亮的星星》、《鲁巴林与都荻莺》、《呗勒娶亲记》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说唱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说唱,是彝族的民间“曲艺、民间戏曲”。它是在彝族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创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诗歌表演体文学。其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彝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彝族这类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是流行于四川大凉山彝区的 “克哲”“佐”和流行于云南南部尼苏人聚居区的“甲苏”、“白话”。 这类文学,可独吟、独唱,也可对吟、对唱、合唱;可诵读、说白,也可歌吟、演唱,以唱为主、且歌且舞;有抒情、有叙事,以抒情为主。彝族的这种说唱文学,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情趣,又饱含幽默的诗句,颇受彝族人民群众的喜爱。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戏剧 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古剧《撮泰吉》,世代流传于中国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裸嘎寨,上个世纪80年代被文化采风发掘出来,以其神秘的表现内容和古朴诡异的表演风格,立即引起观众及文化界的极大关注。据传承人介绍,这个剧目至少经过了五代人以上的传承,在村里已经演出了200多年。这部充满祭祀仪式典礼的彝族古老戏剧,表现了从猿到人的进化历史,保留了原始戏剧的经典形式,展示了“万物有灵”的信仰理念,张扬了奉献牺牲的民族精神。2005年,该剧被文化部非遗司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剧源于彝族民间传统山歌、小调、舞蹈、祭祀活动仪式,并受汉族花灯、滇剧的影响,逐渐演化发展而成。戏剧还有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剧。有研究者认为,它萌芽于清代中前期。传统剧目多采自传统民间故事和叙事长诗,加以改编而成,如《阿佐分家》、《戛勒丕》等。新编剧目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半夜羊叫》、《歌场两亲家》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作家文学

彝族作家文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彝族文人(主要是祭司毕摩——彝族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和著述的文艺理论著作;一类是彝族文人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和著述的文艺理论著作。现将两类作家文学简述于下: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彝文创作的文学作品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人用彝文写作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可称之为彝族文学。其中,《查姆》、《勒俄特依》、《尼波古歌》、《阿诗玛》《阿赫希尼摩》、《找酒药》、《夷焚榷濮》等,是这类文学的代表之作。《西南彝志》是一部长达26卷、37.8万余字的巨著,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其他还有《六祖分支》、《夜郎史传》、《说史》等也是如此,可称为史传文学。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在滇、川、黔三省彝区广为流传的各种“指路经”, 既是丧葬仪式上毕摩为死者“开路”的经文,同时为哀悼死者而历数、评述死者的一生,亦可看作是一部部写人生的悼亡之作,有的译者干脆将其译为《人生三部曲》。流传于云南彝区的《人生哲理篇》、《劝善经》、《礼法经》;流传于贵州彝区的《昂则母托巴》、《嘎咪数》、《黑乌报哺恩》,流传于四川大凉山彝区的《玛木特依》、《敬老歌》、《尔比尔吉》等,既是训世教儿的格言著作,同时也是民间谚语、寓言的集成。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人用彝文著述的古代文艺理论著作,迄今已翻译成汉文出版的有《彝族诗文论》、《彝语诗律论》、《论彝诗体例》、《彝诗例话》、《彝诗史话》、《彝诗九体论》、《论诗的写作》、《纸笔与写作》、《论彝族诗歌》等。其中成书最早的是前二部文艺理论著作。据有关资料考证,《彝族诗文论》、《彝语诗律论》的作者是举奢哲、阿买妮(女),魏晋南北朝至唐时期人。这两部论著当与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同一时代。举奢哲为彝族古代最著名的大毕摩、经师、史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最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在《彝族诗文论》中,接触到了关于艺术想象与虚构,关于 文学作品的内容,关于诗歌与故事的特点,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等一些文艺理论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表现出了他对这方面问题的见解。《纸笔与写作》,是一篇彝族古代诗论。作者布独不举是古代彝家君长阿着仇的大毕摩,唐代人。他是继举奢哲之后彝族的又一位大经师、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纸笔与写作》中,布独布举对举奢哲在《彝族诗文论》等著作中涉及到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了较为详尽、较为深刻的阐述,在文学批评、文学埋论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一些难能可贵的意见。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人还用彝文翻译了《唐王游地府》、《西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渔翁的故事》、《鲁班的故事》、《杨状元的故事》等。有的作品是取材于汉文学作品,加以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的,是彝族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汉语创作的文学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语创作的文学,是指彝族作家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可称之为彝族汉文文学,有古体诗文和古代文艺理论著作,也有现当代作家、诗人创作的新诗、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等。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严格意义上的彝族作家文学,始于唐代南诏时期。古代彝族毕摩虽然写下了许多著作和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一般仍然具有集体性、变异性和匿名性等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从唐代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的文字质朴、洗练、行文婉约、畅达、极富文学韵味的散文《誓文》、《与韦皋书》和其子南诏第七世王寻阁劝的《星回节》诗(曾被收人《全唐诗》),开创了彝族文人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这以后,在彝族社会上层人物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接受汉文化教育写汉诗的彝族文人。到了明清之际,封建王朝在彝族地区大兴儒学,一些新兴地主阶级“遣子弟人学, 亦有中科第者”,彝、汉文化交流有所增强,能够熟练地用汉语著述的彝族文人便逐渐多了起来。云南的左正父子、禄洪、髙奣映、那文凤、李云程、鲁大宗,以及贵州的黄思永、余家驹、余珍、余昭、余达父、安履贞等,在文学上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他们精通汉学,对汉文化有较高的造诣。他们的作品,主要是汉文学中的古体诗词,有的当时评价还很高,甚至被评为“其诗沉郁劲健,取法少陵”,“有出于义山、东坡、山谷者”。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对彝族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因此作品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不过,他们的作品毕竟是彝族作家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突破了毕摩的局限,开创了彝族作家汉文文学的局面。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而言之,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彝族的新文学作家辈有人出,由老、中、青几代形成了一支梯形结构的作家群队伍, 彝族的作家文学有了长足的进步。除了不断出现的彝族汉文文学作品和一大批彝族汉文作家队伍成长起来外,更加可喜和欣慰的是,全面继承和弘扬彝族文学传统的一大批彝族彝文文学作家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彝族文学的兴旺和发展势头勇猛,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源远流长。L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所属专题:

四川彝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