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李娜: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

作者:李娜 发布时间:2020-11-23 原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点赞+(
摘要:方山历来是彝族俚濮人的聚居区,至今,该区俚濮人仍保持着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兼营采集和渔猎的生产习俗。与此同时,他们还保留了山神崇拜、土主信仰、祭龙、献田头及年节祭祀等民间信仰活动。俚濮人的民间信仰是在其生产习俗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俚濮人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方山彝族; 俚濮人; 生产习俗; 民间信仰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

(图片来自网络)

一、方山彝区概况

方山,因形若方形平台而得名,历来是彝族俚濮人的聚居区( 简称“方山彝区”) 。该区位于云南省永仁县永定镇太平地村委会管辖内,距永仁县城 16 公里,距攀枝花市 48 公里。作为滇川要冲,金沙江渡口关卡,该区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环金沙江地热河谷片区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辖区面积 30. 79 平方公里,海拔1 801 ~ 2 377米,年平均气温 24℃,年降水量 830 毫米,属于北亚热带丘陵季风气候; 辖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蟒、岩羊、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数十种,乔灌木植物 47 科 140 余种,森林覆盖率达 70% 以上,为滇中重要的州级自然保护区之一。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方山彝区有诸葛营、拉务么、麻地、小村、上拉么、大村、子腊务、么米拉、骂池等 9 个村民小组。除诸葛营村位于方山之巅外,其余各村组均分布在方山周边角落。该区有乡村人口1 695人,其中彝族人口1 305人,占总人口的 77% 。当地彝族自称俚濮,称祖籍为“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认为祖先均来自南京。“始祖自南京来”是彝族俚濮人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同时也是明清以来彝汉文化圆融的一个典范。“苴却十马( 永仁地区) 的白彝( 俚濮) 是朱明王朝为了开边的需要,为了搞军屯、民屯的需要,从江南用行政手段迁入的汉族军卒和人民,其子孙长期与当地少数民族中的白罗罗、黑罗罗和白族融合,发展成了今天的白彝。”[1]( 67)这里的白彝( 即俚濮人) 也就是明清时期进入永仁等地的汉族与原住民融合的后裔。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俚濮人的生产习俗

从过去到现在,方山彝区俚濮人始终保持着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兼营采集和渔猎的生产习俗。其中,种植在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但方山周边村落坡多地瘦,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相对较低。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一) 种植

种植是方山彝区的传统农业生产活动,该区有耕地2 580亩,林地37 142. 8亩,其他土地5 749亩。农作物种植中,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水稻的种植面积少且产量较低; 经济作物以油菜和烤烟为主,两种作物的种植逐步实现了方山周边村落农产品的商品化; 蔬菜和林果作物的种植也主要用于销售,其中蔬菜多种萝卜、土豆和白菜,林果作物则以板栗、核桃为主( 具体种植情况见表 1) 。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农时安排上,以上农作物的栽种时节是穿插的。其大致程序为: 2 月挖土、翻地,收豌豆、蚕豆和麦子; 3 月中旬至 4 月初种玉米、土豆,栽烤烟,修整稻田; 4 月中下旬整田、放水、育秧苗; 5 月犁田,耙田插秧,收油菜籽,薅玉米; 6 月中旬整理水沟、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 7 月挖土豆及田间管理; 8 月种豌豆、蚕豆和大小麦等小春作物,割水稻,收烤烟,割草积肥; 9 月收玉米、板栗、核桃,犁玉米地,种油菜; 10 月以后农业生产基本结束,开始农闲。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耕作方面,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方山彝区的俚濮人较早地接受了汉族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但因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保留着一些传统的耕作方法,可谓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的耕作方法是山坡地采取轮耕,农田、旱地则固定耕作。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轮耕地不断减少,多实行固定耕作。农田耕作的传统方法是浅耕浅耙,碎土不细,多使用黄牛、水牛等耕畜劳作,现已引用微耕机取代耕畜,但由于部分土地条块分割不便于微耕机操作,至今仍有些村组在使用牛耕。过去他们多施用农家肥,子种由各户或集体选育,现在以化肥为主,并采用杂交稻、杂交包谷等新品种。在劳动过程中,俚濮男女有简单的分工和协作,男性负责犁田耕地,女性从事栽插、薅草、收割等,但男性不栽秧、女性不犁田的传统习俗至今仍然保留。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二) 养殖

近年来,方山彝区养殖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该区除种植外的第二大经济收入来源。当地主要以饲养牛、羊、猪、鸡为主( 具体养殖情况见表 2) 。其中,牛主要用作耕畜,小部分出售。猪、鸡、羊三者中,鸡的养殖数量最多,其次是猪和黑山羊。尽管黑山羊的养殖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羊肉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销售前景较好,黑山羊养殖现已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养殖方法上,过去俚濮人多选择放养。方山周边荒山草坡很多,野外牧草,各类野生植物茎、杠等为牲畜提供了天然丰富的饲料来源。现在,由于养殖业为当地彝族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使得他们越来越重视牲畜的饲养,一改往日放任自由的喂养方式,采取圈养和放牧相结合的方法,还为其种植了专食的青饲料。同时,部分村组还实行了人畜分离的养殖方法,既保证了人居环境的干净卫生,又便于牲畜的饲养和放牧。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三) 其他生产活动

过去,采集和狩猎是方山彝区传统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宽阔的林场为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时至今日,采集仍然盛行,并成为当地俚濮人增加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俚濮人采集的对象主要是来自大自然的植物鲜花、嫩叶、块茎、鲜果、干果和野生菌等( 具体采集情况见表 3) 。其中,野生菌是他们的重点采集对象,采集回来主要用于销售,小部分自食。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狩猎曾经在俚濮人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须叉、长矛、猎网、木弩、火药枪、箭筒等是过去俚濮人使用的传统狩猎工具。他们狩猎时常用猎狗围捕,猎获物多是麂子、岩羊、野猪、箐鸡等。打猎前要祭祀猎神( 即山神) ,祈求神灵保佑猎人多打获猎物。当天的猎物除留够晚餐食用外,其余按人头( 包括猎狗) 均分。分肉时,如有过路人看见,也见者有份。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禁猎活动的开展,狩猎和祭猎神活动也就自行停止了。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俚濮人的民间信仰

方山彝区至今还保留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等各种民间信仰,其核心是祈求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平安。而在与俚濮人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民间信仰中,山神和土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一) 山神崇拜

方山彝区位于山区,山与俚濮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山林中蕴含的各种动植物,为俚濮人提供食物来源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坚信山主宰神灵赋予的恩赐。在俚濮人看来,山神具有主宰万物的能力,风、雨、雷、电与山神有关,农牧业生产也与山神有关,人们须时时向它奉祀。过去俚濮人最崇拜山神,在各村落的最高处都要立一山神( 一棵树或立石) 。每年正月初一,人们以村寨为单位,集体宰羊祭山神。祭时每户带一些米、酒、盐和三炷香,汇集到山神前,先宰羊生祭,待羊肉煮熟后再端到山神前献祭。主祭人念祭词,众人给山神磕头,祈祷山神免除自然灾害,来年获得好收成。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集体祭祀以外,每户俚濮人家都会在自家的山林里划出一块山神地,选一棵高大茂盛的松树或青杆梨树代表山神,正月初一至十日之间择日杀鸡献祭。献祭时用一根约三尺的山竹、一棵三杈松枝和一枝青香树作神枝,插在神树下,点燃香火,抱着公鸡,念诵祭山神的经。念毕杀鸡,拔鸡毛沾血插在地上,待鸡肉煮熟后再端到山神前献祭一次。献祭结束后,将神枝、鸡毛捆在一起,用细篾条扎在山神树上。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二) 土主信仰

土主是彝族村寨及家庭的保护神,最初的土主是和山神糅杂在一起的,随后才从山神中分化出来。直到今天,方山彝区村村寨寨甚至家家户户都还保持着对土主的信仰。土主庙多建在村寨北面,庙内的土主或立石像,或画图像,或以石头、三叉松枝代替。土主居中,山神和土地神配祀两侧,风神、雨神和雷公的神像位于旁边,表示土主身兼主宰风雨和五谷的职责。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方山周边村落都要集体祭土主。此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是当地的土主会,各村的俚濮人都会到土主庙里进香、磕头。土主管农业丰歉、人畜瘟疫,办会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土主庙外,当地俚濮人家里还有小土主的供奉物。小土主是用一棵长 1 米左右的三叉松枝,上挂红纸钱制作而成,供于家庭房外后檐沟或堂屋后墙上。这种小土主是一种主管六畜兴旺、牧畜平安的畜牧之神,地位和权力已大大萎缩[2]。但作为家庭的保护神,各家各户对自家的小土主仍然十分重视,每到逢年过节都要拿供品来对其供奉。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三) 其他祭祀活动

1. 祭龙。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俚濮人的观念中,龙是水的象征,祭龙的目的是为了祈雨求水,水对农作物生产至关重要。祭龙的时间是农历三月第一个属龙日,地点在各村龙树林的龙潭处,一般以村为单位集体祭祀,祭品为纯黑山羊。过去祭龙会推举一会头主祭,禁止女性参加,也不许外村人观看。众人将山羊宰杀,会头边烧纸钱边念祭辞: “今天日子好,今天来祭龙,羊已杀给你,酒肉都摆好,请你来领受。人们需要雨,树木需要雨,花草需要雨,庄稼需要雨,牲畜需要雨。祭了你,你要发善心,多多降雨水,龙水快快出,雨水快快下。”念毕,会头打一瓢水洒在众人身上,喊着“下雨来了! ”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各村祭龙都由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外村人及来宾均可参与,妇女还成为祭龙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负责煮饭、修理沟渠等劳动。其中,修理沟渠对日后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祭龙过后,该区便逐渐进入雨季,畅通的沟渠便于输送雨水和灌溉农作物,所以妇女参与现已成为祭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献田头。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六月初六,俚濮人要献田头。献祭时,各户选最大的一块田,砍一棵槌栗树,将鸡翅膀吊在树上,插在田中间。在进水口处插三枝青香叶、三炷香,然后杀鸡。把鸡毛粘在树枝上。田头献祭的地方是山神,在山神前磕三个头,烧三张纸钱。这时,田地里的稻谷正在生长,而病虫害是稻谷的天敌,为确保丰收,俚濮人祭山神,祈求山神让田公地母管好害虫,确保五谷丰收。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年节祭祀。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节,俚濮人叫“过大年”,一般过三天,其间不能干农活。三十晚上杀鸡祭祖、晚饭后封门,用纸钱封大门、堂屋门、厨房门、厢房门、牲畜门等,然后封扁担、背篓、锄头、犁耙、磨、粮仓等,钱、粮这一天要封起,不能使用。正月初一,起早挑新水,然后参与村寨里的祭山神、祭土主活动。初二,拜祖坟,请求祖先保佑全家安康、六畜大顺、五谷丰登、子孙发达。节日期间,打跳是俚濮人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但正月十五过后,俚濮人就要开始准备春耕、撒秧、种玉米等农事活动,除了婚娶之外,其他时候都要停止打跳,否则就会下雪、下冰雹。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二月初八,俚濮人俗称“过小年”。其间各家各户要采摘二月八花( 即马缨花) 插在祖先位,五谷六畜位及门头、犁、耙等农具上面。俚濮人认为,他们崇拜的马缨花在农历二月开花,而此时正是农耕开始的时候,他们要准备种庄稼,采来鲜红的马缨花插在房屋门口和畜厩门头上,表示一年农事顺利,六畜兴旺。此外,二月初八小年一过,标志着农忙开始,周边所有村寨的人都要停止一切的打跳活动。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月初五端午节。按照俚濮人的习俗,这一天是俚濮妇女的休息日。俚濮妇女们在农忙季节拔秧、栽秧、种地很辛苦,节日当天男人们要负责煮饭、揉麦面、包红糖、蒸包子,蒸出的包子要先端给妇女吃,然后才轮到小孩和男人。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当晚,俚濮人家家户户要用火把烧“努鸡罗嘎”,即烧瘟疫、虫子。烧时在堂屋内擎着火把,把一碗菜和一盆饭泼向四方,用火把照四角,并边跳边唱: “乌萨,夷初里木萨,虫虫老老里木萨! 乌萨,不初里木萨( 大意是让病虫害走开) ! ”同时往火把上撒松香末,以示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月初八尝新节。俚濮人过尝新节,用玉米、豆类,加上新米,煮成一锅稀饭,全家人一起吃掉,以示农作物获得丰收。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冬至日,家家户户舂大米粑粑。有耕牛的,用米粑放盐后先喂牛,感谢耕牛一年的辛苦劳作,然后把牛担、犁、耙等收起来,表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已基本结束。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联

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的生产习俗,是俚濮人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间信仰是他们协调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一种生存智慧,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俚濮人的生活世界。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从过去到现在,方山彝区的俚濮人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安排的时间框架中,以种植为主的生产习俗,使方山彝区的俚濮人形成了一套民间信仰的祭祀仪式体系( 具体情况见表 4) 。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月,天气寒冷,当地俚濮人大多不从事生产,专心过大年。其间俚濮人将家中所有门窗及各种农具用纸钱封起来,不再使用,因为正月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同时,他们通过祭山神、土主等仪式活动祈求来年获得好收成。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月气温开始回升,俚濮人的农业生产以挖土、翻地为主。这两项农活是春耕即将开始的标志,此时俚濮人过小年插马缨花。马缨花开是农事开始的信号,采、插马缨花,象征庄稼像马缨花一样鲜艳,预示一年农事顺利,六畜兴旺。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月至四月气温上升,俚濮人开始栽种玉米、土豆、烤烟,以及修整稻田、放水、育秧苗等。以上农事活动,每一项都离不开水。这时,方山周边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祭龙祈雨,其次是办土主会,其目的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月气温进一步上升,俚濮人的农事活动以犁田、耙田、插秧为主,同时采收油菜籽、薅玉米。在劳动分工中,男性负责犁田耙田,女性从事拔秧栽插、收割、薅草等劳动,较男性辛苦。于是,俚濮人在本月过端午节,让男人们包揽了做饭、蒸包子等家务活,而让妇女腾出时间好好休息。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月至七月气温较高,稻谷进入生长期,俚濮人的农业生产主要围绕稻田展开。由于气温高,病虫害随之增加,这时部分俚濮人家通过献田头来祈求山神让田公地母管好害虫,保佑五谷丰收。之后,他们过火把节点火把、撒松香末,以示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月至九月是俚濮人收获的季节,他们的劳动以收割水稻,采收烤烟、玉米、板栗、核桃为主。在收获的同时,人们过尝新节,庆贺农作物获得丰收。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月至十二月,随着农作物收获的结束,俚濮人开始进入农闲,偶尔采收一下南瓜、蔬菜或修建一些新旧房屋。到了冬至日,家家户户舂粑粑喂耕牛,感谢耕牛一年的辛苦劳作。然后收起牛担、犁、耙等农具,表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已基本结束。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俚濮人的民间信仰是一套多神崇拜的信仰体系,其信仰内容和形式是由生产习俗所决定的。在当地人的民间信仰中,山神和土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他们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习俗的变化而变化。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古时期,俚濮先民的生产活动以采集、狩猎为主。山林中蕴含着各种动植物,在为他们提供食物来源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坚信山神主宰神灵赋予的恩赐。在他们看来,山神的职能无所不包,他们以山神为主神,对山神顶礼膜拜。进入稻作农耕后,稻谷成为俚濮人的主要食粮,他们对山神的崇拜也由过去的最大神向稻作阶段的田神过渡。祭山神贯穿了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山神实际上已成为主宰稻谷丰歉的谷神,并最终完成了角色和功能的转变[3]。近年来,随着方山周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烤烟、蔬菜和水果的种植,使得稻谷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越来越少,而作为主宰稻谷丰歉的谷神———山神的地位也在迅速下降。与此相反,作为彝族村寨及家庭保护神的土主地位却得到了提升。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主最初是和山神糅杂在一起的,过去俚濮人在祭山神的时候才祭土主。随着定居农耕的发展,土主从山神中分化出来,逐渐成为地方区域的保护神。定居农耕不仅要求驯化各种农作物,而且要求驯化牛、马、猪、鸡、羊等,而作为区域保护神的土主具有主宰风雨和五谷、保佑人畜平安等多种职能,这与当时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是相吻合的。另外,当地俚濮人家里供奉的小土主,虽只是一位主管六畜的畜牧小神,但随着该区黑山羊、土鸡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出于对不断获利的养殖业的经济诉求,人们需要寻求这位畜牧小神的庇佑,每到逢年过节,俚濮人家家户户都要对其供奉。由此,土主逐渐取代山神成为方山彝区的主神,土主的祭祀活动较山神频繁。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其他祭祀活动中,随着山神地位的下降,过去与山神有关的献田头祭田公地母的活动逐渐减少; 伴随着禁猎活动的开展,祭猎神( 山神) 的活动也自行停止了。与此同时,祭龙活动却仍在当地盛行。俚濮人大多居住于山坡和高地,水资源缺乏,除了依靠自然水源外,大多是依赖下雨或水库蓄水。目前作为当地主要收入来源的烤烟、蔬菜的种植,需水量大,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得人们对水的需求更加突出。这样一来,既源于民间信仰传统又离不开现实需要的祭龙活动,越来越受到当地俚濮人的重视,人们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计进行着不断地改变[4]。以上这些祭祀活动的变化,反映了俚濮人民间信仰随生产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信仰过程中的人性基础及其本质特性。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俚濮人民间信仰体系中蕴含着一些朴素的观念,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产活动,并对其产生影响。例如,在过去山是俚濮人采集狩猎的食物来源,作为生存的依托,山神在当地人的民间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出于对山神的敬畏和崇拜心理,作为山神象征的山神树和水源地的龙树是任何人都不能砍伐的,否则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俚濮人保护神树的习惯对保护当地林木起了积极作用,这种原始的生态保护意识为他们过去和现在的采集活动提供了保障。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又如,打跳是当地俚濮人节庆期间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但俚濮人对打跳的时间有严格限定。正月过大年期间是打跳的最佳时期,正月十五过后,只有婚嫁场合才能打跳。随后,二月初八小年一过,标志着农忙开始,周边所有村寨的人都要停止一切打跳活动。在俚濮人看来,打跳会招致冰雹、风雪等自然灾害,这一禁忌一直要持续到农历八月十五才可解除。打跳的时间禁忌已成为当地俚濮人的农时指针,时刻提醒他们农事活动的重要性,不能因为打跳而耽误了农时,影响农业生产。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如,在祭祀活动中,过去妇女是禁止参加祭龙的,但在现在的祭龙过程中,妇女不仅可以参加,而且男女还有了分工,即男性负责宰羊、祭祀、求雨; 妇女负责做饭、修理沟渠,为以后农事活动做准备。在具体的村落社会生活中,女性并非一开始就自然地作为信仰实践的主体,而是经历了演变和转化的过程[5]。这样变迁的村落集体祭祀仪式,使得其成员不仅意识到彼此拥有共同的神圣空间,而且竞相表达各自在集体祭祀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P1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攀枝花市文物管理处,编. 攀枝花市考古、历史文化资料选辑[C]. 攀枝花市文物管理处印制( 内部资料) ,1994 .
[2] 杨甫旺. 彝族土主崇拜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 .
[3] 杨甫旺. 彝族山神: 从旱作到稻作的祭祀主题[J]. 宗教学研究,2002( 2) .
[4] 孙嫱,孙振玉. 傣族地方人生场域中的灵魂关照———以官纯寨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 .
[5] 李永萍,钟梅燕. 神圣与世俗: 女性的信仰实践与生命价值———基于浙东农村佛教信仰实践的分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 .

原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原刊责任编辑 马明德。
作者:李娜,系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博士生, 楚雄师范学院政管学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彝族社会文化研究。
文字来源:彝学微信公众号;主编:巫达;推文编辑:冯溪歌。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