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高洪春:云南彝族“葛泼”族群认同的考析和意义

作者:​高洪春 发布时间:2020-09-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摘要】云南彝族“葛泼”,古称昆明人,他称白彝;分布于泸西、弥勒、师宗、罗平和丘北等地的“葛泼”群体,属于使用彝语寻甸土语的东“葛泼”,他们属于彝族中的同一族群;他们在起源发展和迁徙变化过程中,存在吸收和融合了川南“僰人”部分生活习俗的可能性,与其进行族群认同还需要一些证据;“葛泼”族群认同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其原生性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云南;彝族;葛泼;族群;认同;意义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4.jpg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泸西县葛泼 1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格濮”“葛濮”“葛泼”“葛颇”是现在学术界对云南彝族白彝支系进行研究经常使用的词语,在其他一些资料和民间记录上也使用“戈颇”“戈仆”“猓泼”“锅泼”“果仆”等词语。鉴于发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因,以下行文主要用“葛泼”两字。本文所开展的讨论和分析因涉及云南省多个地州多个县市,所以用云南两字。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相关问题的缘由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年来,云南彝族“葛泼”群体之所以被学术界和新闻界高度关注,主要源于一些专家学者和部分新闻媒体人员,经过走访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丘北县彝族中的“葛泼”群体是川南“僰人”后裔或遗裔的命题。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丘北县与泸西、弥勒、师宗、罗平等县市接壤,本文就主要围绕这几个县市的彝族“葛泼”群体,重点讨论和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几个地方称呼为“葛泼”的群体,是否为同一个族群。二是这几个地方称呼为“葛泼”的群体与川南“僰人”及其后裔或遗裔族群认同的有关问题。三是这几个地方“葛泼”族群认同的价值和意义。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葛泼”族群自身认同相关问题的考析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葛泼”内涵的说明和讨论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中记载:葛泼,部分彝族的自称,古称昆明人,他称白彝;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寻甸、罗平、师宗、路南、富源、宜良、弥勒、禄劝、会泽、鹤庆等县。普忠良教授在《彝族支系》一文中明确说明“格濮”主要分成于泸西、弥勒、师宗、鹤庆等彝族地区。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葛泼”按相关资料分析看,还存在东“葛泼”和西“葛泼”之分。如《年岁网》上刊载:(1)葛泼(东)民族,通称白彝,1999年人口数为6.24万人,主要分布于寻甸、泸西、师宗、罗平、马龙、嵩明、弥勒、石林和东川等地。(2)葛泼(西)民族,通称白衣人,1999年人口为0.65万人,主要分布于鹤庆县。云南民族大学《彝语基础教程》(2013年)教案中,对彝语东部方言的划分中使用了“葛泼”一词,明确属于彝语系列中的寻甸土语,使用范围主要是在云南省寻甸、禄劝、会泽、嵩明、泸西、师宗、罗平、弥勒一带的彝族地区。 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上面几种资料的情况看,按分布区域和彝语土语使用划分归类,分布于泸西、弥勒、师宗、罗平和丘北等县市的彝族“葛泼”群体,属于使用彝语寻甸土语的东“葛泼”。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葛泼”群体的支系划分归并和族群认同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白彝支系的划分和归并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白彝”词语标注彝族群体,不是在建国后才使用的,实际上至少在清代就有了。如《广西府志》(康熙版)《诸彝考》篇目中,就使用了“白彝”这个词语,并作出解释说:“白彝,性柔直.....俗呼摆衣,即白彝也”。在云南民族识别工作中,使用“白彝”作为彝族支系划分特定词语,识别工作组显然是在借鉴四川凉山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才作出的决定。之所以把分布于泸西、弥勒、师宗、罗平和丘北等地的“葛泼”群体,划为白彝支系,说明识别工作组当时在语言分析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的分析和甄别工作,否则后来的专家学者不可能提出东西“葛泼”之分的观点。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彝族支系可以说是数量众多、称呼繁多、构成复杂的一个群体,民族识别过程中,按照尊重意愿和就近认同的原则,对不同群体的划分与归并自然是不可避免。从1955年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编制的《云南民族识别参考资料》看,没有单列关于泸西、弥勒、师宗、罗平和丘北等地彝族白彝支系识别、归并等相关问题讨论分析和研究结论的记录,这就说明当时没有出现大的争议或者说工作开展相对顺利。从这几个县的志书及民间采访记录资料看,“格濮”“葛濮”“葛泼”“葛颇”“戈仆”“猓泼”“锅泼”“果仆”等发音相同或相近及称呼(自称或他称)相同的群体,划为了白彝支系,并成为了主体部分,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0.jpg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葛泼”族群认同的说明和讨论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民族识别工作中,就分布于泸西、弥勒、师宗、罗平和丘北等地的“葛泼”群体,在划分和归并为白彝支系的前提下,其族群认同的结论,实际没有给予足够的说明和明确。按《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记载,今天的泸西县就不是“葛泼”群体主要分布的地区。在清代前的一些历史文献资料中,对“葛泼”群体分布的记载,主要是师宗州和维摩州,没说广西府本府或者说是今天的泸西县。所以导致后来一些专家学者,也就把今天的泸西县排除在彝族“葛泼”群体主要分布的名列。但实际上,今天泸西县三塘乡、向阳乡和白水镇东部山区和沿南盘江一带,就是过去的师宗州和维摩州所管辖。也就是说不能因为迁徙分布和行政区划变化的历史因素,简单地把今天泸西、弥勒、师宗、罗平和丘北等县的“葛泼”群体,进行人为分离或者不给予明确的族群认同。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红河彝族支系及其历史源流略考》记载:“葛泼”群体主要分成于红河州泸西县、弥勒县,与师宗、罗平、丘北等县的“葛泼”群体,在语言、习俗上基本相同。这个群体的人自称“昆明人”,也为“葛滇咪”,意即“古滇地”或“古滇国人”。因为古代彝语“葛”跟汉语“昆”发音较为接近,于是把“葛”写成“昆”,“葛弥”写成“昆明”。古代彝语的“葛弥”或“昆明”就是指彝族“戈”(葛泼)族群住的地方。综合分析《从历史记忆到族群认同:云南彝族葛泼人祭祖仪式中的口头叙事》《云南省丘北、泸西、罗平三县僰人遗裔考察报告》《丘北白彝“僰族”称谓由来》等研究资料和文稿,可以看出这几县市的“葛泼”群体,是从古滇国起源、经过迁徙,围绕南盘江进行分布,属于同一支系族群,他们在语言、习俗、服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表现基本一致。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我们近期走访泸西县向阳乡、白水镇多名彝族同胞的情况看,与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资料的记录情况相符。据这些彝族同胞介绍,泸西、弥勒、师宗、罗平和丘北等县市的“葛泼”群体,主要由昆明“草海子”迁徙而出,部分经罗平县的白腊山中转,分布于南盘江两岸,相互之间有通婚和走亲戚的情况,相互称为“傻迷葛”(意思是江那边的“葛泼”亲威和朋友)。在他们“葛泼”群体内部,不只是有大白彝和小白彝的区别,还按居住地形和服饰还细分为“敌娥葛(戈)”“支施葛(戈)”等。“敌娥葛(戈)”是居住在坝子和田地平整的“葛泼”(称尖头白彝),服饰为民间俗称的“四块瓦”;“支施葛(戈)”是居住在山区或山高土地少的“葛泼”(称平头白彝),服饰为民间俗称的“二块瓦”。虽然居住地和服饰上有细小差异,但都认可是属于“葛泼”族群。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上面的情况及讨论和分析,可以肯定地讲:现分布于云南省泸西、弥勒、师宗、罗平、丘北等县市的“葛泼”群体,属于彝族中的同一族群,现在通称为白彝。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jpg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泸西县葛泼 2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葛泼”与川南“僰人”族群认同的考析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后,新闻媒体报道了丘北县舍得乡白泥塘村“葛泼”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就此引发了关于丘北县彝族“葛泼”群体是否为川南“僰人”后裔或遗裔的争议,史学界、彝学界、新闻界都展开了热烈讨论,正反双方都引经据典、例举事例进行论证,钽至今也没有形成定论。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各方主要观点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列观点中,对作出相对肯定性结论的列入正方观点,对作出相对否定性结论的列入反方观点,对无明确性结论或作出其他结论的列入第三方观点。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正方观点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上世纪八十年代,知名历史学家翁家烈先生提出了丘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北“葛泼”群体为川南“僰人”后裔或者遗裔的观点。翁家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烈先生在《僰人考》《彝濮关系考略》等研究论文中表明:①今日之“僰人”(丘北)乃古“僰人”遗裔。②丘北“葛泼”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僰人”)祭龙石习俗与川南“僰人”祭乞子石古俗相似。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管鹏在《从洞穴葬探析丘北僰人的族源》中表明:笔者认为,丘北“僰人”当为古代悬棺葬“僰人”(中古川南僚人或元明时期都掌人)的直系后裔。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黄华良在《僰人后裔考》中表明:笔者认为,他们应该是当年“僰人”投降者流放过去的后裔。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陈介刚在《云南省丘北、泸西、罗平三县僰人遗裔考察报告》中表明:根据到云南丘北、泸西、罗平的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笔者认为,三县“戈仆(白彝)”属于“僰人”,极可能是川南“僰人”的后裔,但还缺乏明确可靠的证据,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范正光在《丘北白彝“僰族”称谓由来》中表明:①白彝是“僰人”的另一种他称,在丘北县和泸西县1949年前的官方正式文书中,一般就称“僰人”为“白彝”。②至于“僰人”又称“白彝”,既有历史渊源,又有丘北、泸西的“僰人”大多与彝族杂居于石山山区、穿戴和生活习惯有很多相近之处有关。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雷蕾在《僰人的起源、分支及其地理分布》中表明:①因为“僰人”喜欢倚水而居,由此形成了三个大的流域支系,即南广河流域支系、横江支系以及南盘江支系...②分布在云南省内的“僰人”自称“僰族”或“戈仆”,又写作“锅泼”、“葛濮”等。人口约3至到4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广南、麻栗坡,红河州泸西、弥勒,曲靖市罗平、师宗等县。③1956年划分民族时,将他们归在彝族白彝支系,但他们现在仍然自称为“僰族”“戈仆”。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明确称他们为“僰人”。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反方观点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李学海《丘北彝族白彝人不是“僰人”》中表明:丘北县彝族白彝人不是“僰人”...。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张德华和李绍云在《丘北的“白彝人”不应称为“僰人”》中表明:①凡有关“僰人”论述、注述,皆指为叟、白蛮、民家,民家即现今白族。因而,“僰人”是白族的古代族称无疑。②丘北将“白彝人”误称为“僰人”,主要原因是口语误、家谱筒误和悬棺主人误。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陈保亚、杨海潮、汪锋、彭玉娟、周玲等人在《滇僰古道上的僰人(孤人)调查研究》中认为:①我们在孤人调查中并没有发现“僰人悬棺”或与其相似的故事。即使将来调查到这样的说法,那也只能证明孤人和悬棺的主人有联系,不能证明孤人和“僰人”有继承关系。其实,通过丧葬方式中的相似性来证明孤人是“僰人”,这种论证本来就有随意性。②我们调查了丘北县白泥塘村孤人的200基本词汇,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发现它们与禄劝彝语十分相似。从语言分阶分析的角度来看,孤人的语言就是彝语的一个方言变体,和白语没有直接亲属关系。③作为功能性文化因子的悬棺葬并不与特定的族群相连接,而语言作为符号性的文化因子更适合被视为族群的标志。④族群之间的界限不是僵化不变的,随着经济、文化、条件等各种因素的改变,可能会不断重组和调整。 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第三方观点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石宏、李易、罗虹、吉学平、宿兵等人在《云南僰人源流的父系和母系遗传研究》中表明:①总之,来自父系及母系两方面的遗传学证据均支持“僰人”群体为南方人群,支持考古学者认为悬棺葬的传播路线反映出古代越人的两迁路线(葛维汉, 1980: Jiang et al, 2001; Cheng, 2004)的结论。②“僰人”很可能是一个古老的南方民族,由于古氐羌人群的大量南迁,以及汉文化的扩张,其分布范围逐步缩小,由东南沿海沿长江向南和向西迁移。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唐金明在《关于丘北僰人的族属问题》中表明:综上所述,......丘北的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化上受到了彝族文化的一些影响,然而从其保留的独特的葬俗来看,丘北僰人的族属应与苗瑶民族同根同源,彝族文化中从古至今绝无岩洞葬习俗。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讨论和分析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围绕各方观点,作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讨论和分析: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正方观点的提出,不只是依据民族识别前丘北县和泸西县“葛泼”人在参加相关会议名册上填写了“僰人”“僰族”的称呼,还对其迁徙口传历史、居住空间、祭祀和丧葬习俗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并与史料关于川南“僰人”的记载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了习俗相似、迁徙分布符合和应该进行族群认同的结论。反方观点的提出,主要是依据相关史料和一些史学研究专家学者对“僰人”的解释,认定“僰人”及其后裔或遗裔是指史学界通常说的民家、白族先民或者是现在的白族。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对相关文献和资料上出现的“僰人”“僰族”等词语的使用,应该客观辩证看待,应该结合云南少数民族起源发展、迁徙变化的历史实际来分析和判断,不能只用单纯的一些文献记载和一些专家学者的解释,就彻底否定或武断地推翻其他文献资料的记载及其他人的解释和观点。翻阅一些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就不难发现“僰人”本来就是一个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的词语,而不是单纯地指哪个民族族别或者群体。随着历史时间的变化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其所指也是有变化的。在一些情况下“僰人”是指民家、白族先民或者是现在的白族,但不是说“僰人”“僰族”这类词语在其他所有的文献中就是单纯地指白族先民或者现有的白族,更不能草率地把所有“僰人”“僰族”的真实内涵,误认为是单独指生活于“僰侯国”时代的“僰人”,以及具有悬棺习俗的川南“僰人”及其后裔或遗裔。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僰人”的说明和解释,我们回避使用正反两方所引用过的文献和资料,同样可以看出其所指各有不同。例如,四川省珙县政府网刊载:“僰人”,即濮人,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人对西南诸民族的统称。“僰人”与史书记载的“濮”是一回事。中原人称西南民族为“濮”,又称“百濮”。《百度网》刊载:“僰人”,是居住在长江上游及云贵高原的古民族。先秦时,记作“濮人”;秦以后,记作“僰人”;汉之后,不见记载;宋时,大理国主体民族称为“僰人”或“白人”;元时,“僰人”或“白人”被贬称为“僰夷”或“白夷”。《广西府志》(康熙版)《诸彝考》中记载:僰人,一曰白人,风俗多与汉人同,知礼,能守法。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样,其他历史文献、研究资料记载或记录的其他词语,也有同样的情况。例如对“四块瓦”的称呼,普遍都认可是指彝族“葛泼”(白彝)中有此服饰习俗的一个群体。但在《云南近现代民族发展史纲要》中记载:“小黑彝”,他称四块瓦。《民国泸西县志稿》记载:阿係(阿细),长尾巴、四块瓦等服装之一部与葛猓猡有别,其习俗、状貌、言语,均与葛猓猡同。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所举这此例子说明,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对“僰人(僰族)”在文献记载的称呼使用,理解和判定方面如果只局限一个点,所提出的观点都不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从西南少数民族的迁徙历史和分布区域看,“僰人”形成三个大流域支系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能直接证明泸西、弥勒、师宗、罗平、丘北等地的“葛泼”群体,就是川南“僰人”后裔或遗裔。虽然1960年云南民族识别综合调查组编写的《云南民族识别综合调查报告》中第一次以“僰人”(“葛泼”)称谓单列条款,但还是归类于彝族识别系统。可以说正方观点的提出,至少在语言学上缺少有力的依据。这几个县市“葛泼”群体虽然有相同的地方彝族言语(寻甸土语),但与川南“僰人”及后裔所使用的语言,不能得到认同。而且,现阶段丘北县“葛泼”人DNA的检测研究结论,只能支持迁徙路线和分布情况具有可能性;可以证明所采集取样的“葛泼”群体属于古老的南方人群,但还不能证明其与川南“僰人”及其后裔或遗裔,在语言和遗传方面可以进行族群认同。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川南“僰人”最显著的特征是凿牙和悬棺丧葬习俗,而丘北、泸西、弥勒、师宗、罗平等地“葛泼”群体的入祖式丧葬习俗,也可称为“洞穴葬”。他们的这种习俗虽然与川南“僰人”悬棺丧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严格意义上讲,是否可以界定为是悬棺丧葬习俗,还需要讨论;他们是否保留和传承了凿牙习俗,也需要进一步考证。至于说由丧葬习俗推断丘北“葛泼”的族属问题,应该归类于苗族或瑶族的观点,其依据可能过于单薄,同样需要提供语言和遗传等方面更有力的证据。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上面的讨论和分析,笔者认为:前述几个地方的“葛泼”群体,在起源发展和迁徙变化过程中,存在吸收和融合了川南“僰人”部分生活习俗的可能性,但与川南“僰人”后裔或遗裔的族群认同,还需要得到宗教信仰、语言使用和遗传学等方面的有力证据支持。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2.jpg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县葛泼 1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葛泼”族群认同的价值和意义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县“葛泼”与川南“僰人”后裔或遗裔族群认同的问题热议,是有当地精英为争取政策扶持和发展旅游产业需要的因素。就此情况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没有必要以纯学术的观点去作无意义的评说与争辩。本文之所以讨论泸西、弥勒、师宗、罗平和丘北等地“葛泼”族群认同的问题,其主要的目的是,在族群认同前提下,坚信自身的起源发展历史,坚持自己独特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以求得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认可与传播。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起源发展历史认同的价值和意义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术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一直都在为彝族北来说,查找证据,更多的还停留于文献和资料的记载与记录等层面的分析、考证,并没有尝试从族群认同方向去探寻。综合已经掌握的相关情况及信息看,泸西、弥勒、师宗、罗平、丘北等地的“葛泼”群体,从族群起源到迁徙发展,都起源于“昆明人” 或“古滇人 ”,而并非是北来的氐羌。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彝族起源云南土著学说虽然是个人的观点倾向,但作为本土历史文化的爱好者,有责任呼吁: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新闻舆论界,不应忽视前述几个地方现实生活中“葛泼”群体所传达出的族群认同信息。丘北县“葛泼”人DNA检测的结果,为族群起源于南方区域的观点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她有力地证明了前面所列几个县市“葛泼”群体属于云南“濮”“僰”后裔的真实性,证明了民族识别后白彝支系为云南古老土著人群的观点。这正如龚荫在《关于云南濮人问题》中所指出:总上所述,本文认为,云南自古有人类居住,云南北半部的古老居民是濮人,濮人汉晋以后称为僰人,....。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泸西县“葛泼”毕摩和群众口传记录反映,彝族由云南起源,洪水灾害后出现了分支,一支留在云南,一支去了贵州、一支去了四川。这些都无疑是从遗传学和民间口传历史的角度证明,彝族起源云南土著学说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这就是在共同支系识别下族群认同的理论观点,为现代彝学研究提供有力证据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族群认同的文化价值和意义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泸西、弥勒、师宗、罗平、丘北等地的“葛泼”群体,虽然存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但从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使用地方语言等多种因素考证,得出的族群认同价值和意义,却随着民族识别后被称为白彝文化的各种活动呈现,不断地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被称为白彝人的“葛泼”群体,千百年以来一直保留和传承了密枝节、祭龙(祭石、祭洞)、入祖式“洞穴葬”、羊头鼓舞、“跳乐”、龙背袋、竹笛和月琴以及“马笼套(马樱花)”传统服饰等民族文化习俗和基因。而这些文化现象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地方特征和族群特色。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个月前,笔者和一些同事,从相关资料和走访中,又惊奇地发现,泸西、弥勒、师宗、罗平、丘北等地“葛泼”群体中留传的一些民间古歌谣,其内容与《梅葛》《阿细的先基》等彝族创世史诗一样,在讲述天地万物形成、彝族起源、迁徙发展等,涉及了“葛泼”族群的宗教信仰、历史人文、社会伦理和生活习俗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近期经过各种努力,我们对这些曾经广泛留传于“葛泼”群体中的民间古歌谣,进行了抢救性的初步收集和整理,暂时命名为《莫棉巴》(白彝创世史诗)。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古老歌谣的真实传唱,说明云南这几个地方“葛泼”族群认同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其原生性的文化进行挖掘、保护与传承,而不是刻意追求与川南“僰人”族群认同的宣传效应。因为“葛泼”群体具有的这些独特民族文化,她具有不可复制性,她是地方宝贵的民族历史文化财富。作为阿庐部落彝族先民的后人,我们只有从这样的基点与层次出发,去理解和认知地方本土的民族历史文化,可能才会让“葛泼”群体真正成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共同记忆和文化沿袭的族群。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1.jpg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县葛泼 1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主要参考文献: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高文德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彝族支系》,普忠良,《彝族人网》,2003年4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泸西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丘北县志译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年。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云南民族识别参考资料》,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1955年。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广西府志》(康熙版),蒋敷锡,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印刷版本。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红河彝族支系及其历史源流略考》,龙倮贵,《彝学研究网》,2010年2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从历史记忆到族群认同:云南彝族葛泼人祭祖仪式中的口头叙事》,平慧,《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3期。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云南省丘北、泸西、罗平三县樊人遗商考察报告》,陈介刚,《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10期。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丘北白彝“僰族”称谓由来》,范正光,《中国丘北彝族僰人探析》,2015年1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僰人考》,翁家烈,《贵州民族研究》, 1986年第2期。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彝濮关系考略》,翁家烈,《西南民族研究》,云南人民出版杜,1987年。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云南文山民族支系调查》,翁家烈,云南人民出版杜,1987年。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从洞穴葬探析丘北僰人的族源》,管鹏,《云南大众文化》,2003年(冬季刊)。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僰人后裔考》,黄华良,《百度网》2017年3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僰人的起源、分支及其地理分布》,雷蕾,《道客阅读》,2012年10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丘北的“白彝人”不应称为“僰人”》,张德华、李绍云,《云南文明网》,2014年10月22日。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滇楚古道上的僰人(孤人)调查研究》,陈保亚、杨海潮、汪锋、彭玉娟、周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云南僰人源流的父系和母系遗传研究》,石宏、李易、罗虹、吉学平、宿兵,《动学物学研究》,2006年第5期。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彝族孤人支系族群认同与“僰人”后裔身份建构》,丘运胜,《思想战线》,2014年第5期。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关于丘北僰人的族属问题》,唐金明,《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间。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云南近现代民族发展史纲要》,王文光、龙晓燕、李晓斌,《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民国泸西县志稿》,德宏民族出版社,2016年11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云南民族识别综合调查报告》,云南民族识别综合调查组编,1960年。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5.《关于云南濮人问题》,龚荫,《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汉晋僰人的文化与交融》,罗勇、薄艳艳,《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7.《话说红河(泸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8.《阿庐文化系列丛书·第四辑(阿庐民歌集成)》,段立青主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年11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9.《梅葛》,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阿细的先基》,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访谈情况相关说明: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受访谈人: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赵荣华(男,85岁),彝族(阿乌),泸西县白水镇桃园村民委员会卫民村小组人,当地彝族文化(古歌谣、文学等)挖掘研究人,访谈地点为泸西县白水镇桃园村民委员会卫民村小组赵荣华家,访谈时间为2020年5月9日和8月19日。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金顺才(男,56岁),白彝(支施葛),泸西县向阳乡旧寨村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委员会阿矣村人,当地彝族毕摩,白彝文化民间传承人,传承记录五代 (金小六-金开玉-金正明-金顺才-金永东),访谈地点为泸西县向阳乡旧寨村民委员会阿矣村小组金顺才家,访谈时间为2020年8月20日。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赵自友(男,71岁),白彝(敌娥葛),泸西县白水镇果衣村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委员会所白村人,当地彝族毕摩,访谈地点为泸西县白水镇果衣村民委员会办公室,访谈时间为2020年8月19日。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李发先(男,67岁),白彝(敌娥葛),泸西县白水镇果衣村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委员会干泥塘村人,白彝文化民间传承人李福安之长子,访谈地点为泸西县白水镇果衣村民委员会办公室,访谈时间为2020年8月19日。 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黄金贵(男,68岁)和顾明跃(男,71岁),白彝(敌娥葛),泸西县白水镇直邑村民委员会小直邑村人,访谈地点为泸西县白水镇直邑村民委员会小直邑村小组办公室,访谈时间为2020年8月19日。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何金保(男,90岁)、金红强(男,68岁)、何忠华(男,69岁)、金和友(男,71岁),四人为男性,白彝(支施葛),泸西县向阳乡沙马村民委员会山色村人,当地白彝古歌谣传唱人,访谈地点为泸西县向阳乡沙马村民委员会山色村小组金红德家,访谈时间为2020年8月20日。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李美兰(女,63岁),白彝(支施葛),泸西县向阳乡旧寨村民委员会白石岩村人,当地白彝古歌谣传唱人,访谈地点为泸西县向阳乡沙马村民委员会山色村小组金红德家,访谈时间为2020年8月20日。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访谈人:高洪春、詹学达、倪海文、杨俊、康关福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图片来源:泸西县摄影家协会、云南文明网)97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