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学者

学者档案:李绍明

作者:beley工作室 发布时间:2005-10-1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4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明,男,土家族,62岁,重庆市秀山县人。凉山州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防制研究会学术顾问。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学术顾问,研究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民族学科规划组成员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理事长、成都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与西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藏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50年入华西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5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195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民族问题研究班。先后在阿坝州、全国人大民委四川民族调查组、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调查组和云南调查组、四川省民委、四川省民族研究所从事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研究,主持国家、省级社科重点及一般项目研究10余项,培养研究生多名。曾应邀赴美、俄、挪威、日、韩、哈萨克、泰、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台、港、澳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讲学和访问。4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术上的主要贡献:1.积极倡导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体系。1980―1981年在四川大学讲授《民族学》课程,其后整编成书,观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注意。2.通过对凉山彝族奴隶制的研究,为丰富学科理论及凉山社会改革的实践做出应有贡献。由其总纂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一书被誉为“科学大厦的奠基石”。3.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点对藏族社会进行研究并提出康区的特殊性以及“稳藏必先安康”的重新认识,受到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4.主持羌族社会历史调查,合著《羌族史》,为羌学奠定坚实基础。5.主持四川土家族调查,主编《川东酉水土家》一书,填补了四川土家研究的空白。此外,在民族识别、民族文化与民族法学研究诸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看法。6.主持横断山区“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开创藏彝走廊民族综合研究。4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个人主要著作:独著《民族学》(1986)、《李绍明民族学文选》(1995)、《羌族历史问题》(1998)、《巴蜀民族史论集》(2004);合著《凉山彝族奴隶社会》(1982)、《羌族史》(1985)、《川东酉水土家》(1993)、《彝族》(1993)、《中国藏族人口与社会》(1999)及《四川省志?文物志》(1999)、《四川省志?民族志》(2000);整理《彝族古代史》(1987)、《葛维汉民族学考古学论著》(2004);主编《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1991)、《三星堆与巴蜀文化》(1993)、《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土家卷》(1998)、《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问题研究》(1997)、《中国民族建筑?四川篇》(1998)、《夏禹文化研究》(2000)、《20世纪四川全记录》(2004)、《雅砻江下游考察报告》(1983)、《雅砻江上游考察报告》(1985)等。在国家、省级及海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著曾先后获四川省政府授予的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共13项。从1992年起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