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非遗名录:热打(里惹尔)(省级 凉山)

作者:​凉山非遗中心 发布时间:2021-05-20 原出处:​凉山非遗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导读:

“里惹尔”,彝语音译,意为“妇女吟”,主要指在婚嫁场所“哭嫁”时由妇女吟唱的歌。“里惹尔”是彝族妇女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承的歌曲,它包含若干首歌曲。  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项目名称:热打(里惹尔)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名录级别:省级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里惹尔”,彝语音译,意为“妇女吟”,主要指在婚嫁场所“哭嫁”时由妇女吟唱的歌。“里惹尔”是彝族妇女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承的歌曲,它包含若干首歌曲。其中,《热达》、《妈妈的女儿》、《阿依阿支》为代表性歌曲,主要内容为吟唱彝族妇女在包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生活,表达哀怨、悲苦、忧伤的情怀,抨击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是彝族妇女对旧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产生年代:

凉山彝族“里惹尔”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年代,无文字记载。从它所唱的内容集中反映奴隶制的包办买卖婚姻给妇女们带来的悲惨命运,出嫁与迎亲过程中存在的抢亲遗俗,姑娘们向接亲人打棍子、抹灰、泼水等,表明它萌生于父系制抢亲的“英雄时代”,反映出妇女们的挣扎与悲怨。当奴隶制已确立,同时婚嫁也纳入礼仪的社会规范,哭嫁也成了在出嫁前夕必须表演的一个程序过程,在历史岁月的选择中,由千千万万彝族女性们用血泪唱出的歌声,最终形成了“里惹尔”。正如“抢亲”由历史的真实行为,演变为礼仪遗风,真实的“哭嫁”延续演变成“里惹尔”,历史渊源十分古老。同时歌词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注入新的时代内容。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分布区域:

 “里惹尔”流传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境及其周边的彝语北部方言区彝族聚居区,甘洛县的彝族居住区便是集中传承地,尤其是该县的田坝,新市坝、普昌、苏雄等地区群众基础更为深厚。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横断山北缘。周边与雅安市汉源县、石锦县,乐山市的金口河区,凉山州的越西县、美姑县相接壤。面积2155.94平方公里,居住着彝、汉、藏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18.755万。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洛县属于中纬度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干旱、干热河谷相间区。境内山峦起伏,岭高谷深。最高处海拔4288米,最低处海拔570米。尼日河从县境西南斜入,接纳甘洛河、田坝河等水流后于县境东北注入大渡河。水能资源丰富,国家大型电站瀑布沟电站已经竣工发电。矿产资源富集,有“西南铅锌之都”美誉。成昆铁路纵贯全境,从西昌出发,经过越西、到乐山、成都的出州北公路通道经过甘洛,甘洛县交通便捷。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本内容:

凉山彝族“里惹尔”,是婚俗过程中新娘出嫁前夕由陪伴的姑娘们唱的倾诉妇女悲苦命运,控诉与诅咒奴隶制的包办买卖婚姻的歌曲的统称,它有若干个内容相近的歌曲,如《阿嫫里惹》(即《妈妈的女儿》)、《阿依阿芝》、《阿莫莫各》、《热达》等,其中需要在新娘出嫁的特定环境中演唱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是《热达》。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热达”意为“留住”;在新娘出嫁前哭嫁中要唱,在接亲人“抢亲”、“摸亲”仪式后,新娘将被背走离别故乡时必唱的歌,通常在歌头和句末都以“热达”作词。歌中哀求“不走”,“留下”,但“不走不行”。歌中唱道:“留住啊留住,天亮以前还是自家人,天亮以后成了别家人”:“妞妞被迫走了啊,哪怕路上冰雪过膝深,睫毛凝冰球,裙角河水结冰凌,也要必须出门了”;新娘被“当成一头马,任人骑,任人抽,哪管它累死路难走;被当成一头牛,任抵债,任人卖,被人吃尽血和肉”。哀求“留下”不成,寄希望于幻想;“留住啊留住,公鸡莫把天叫亮,送你一根银项链;马儿莫把露踏干,镶你一付金雕鞍;但愿天莫亮,炼金铺天宫;但愿日不出,削泥补山坳”。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中还揭露父权制下“女儿不如男”,“包办买卖婚以女换金”,的真实:哥哥好比白菜心,包了一层又一层;女儿好比枯菜叶,枯了一张又一张;哥哥好比竹笋心,护了一层又一层。” “嫁女喜爱银,嫁女喜爱金;爱银若嫁女,金银如冷石,饿了石头能吃吗”。进而诅咒道:“馋了吃狗肉,渴了喝狗汤”(彝族习俗,认为吃狗是最忌讳的)。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达》集中表现哭嫁,《阿莫里惹》、《妞妞的女儿》叙述的是姑娘从出生到出嫁的成长历程;《阿依阿芝》叙述的是姑娘在婆家的痛苦与绝望,对亲人的无边思念,逃离婆家后惨死于深山野林之中的结局。其他的哭嫁歌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充实和完善了“里惹尔”。可以说,“里惹尔”是彝族妇女人生历程真实的“生治史” “血泪史”。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本特征:

 “里惹尔”的全部歌曲都以口传形式传承,不同方言区的唱法比较丰富,音乐自然古朴,曲调也很纷繁。因留传于全凉山及其周边彝区,地域性及其民俗性的差异,音乐的旋律和风格也异彩纷繁。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俗仪式中,尤其在出门、接亲的过程中,伴随“里惹尔”的演唱,还有许多诸如礼仪性的婚嫁歌、逗乐歌、双方(伴娘与接亲的小伙子)间的嬉戏对歌等;同时,女方姑娘们向接亲人打棍子、抹锅灰、泼冷水,接亲人的“抢亲”对新娘“摸耳朵”、“摸斗笠”、“背亲”等风俗、留存着母系时代的遗风。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里惹尔”尤其是《热达》的演唱,只能是在婚俗俗程序的出嫁前夕至娶婚礼仪之间,主要是在娘家时演唱,但是,除了《热达》的特定性明显之外,其它一些歌,如《阿莫里惹》、《阿依阿芝》、《姐姐布马》之类的叙情歌,在平时闲暇时,妇女们相聚时,甚至在一些节日场合(如火把节)也有传唱。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本价值:

“里惹尔”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彝族母系制消亡的挽歌,“妇女人生的写照”,也是一部彝族社会的“志书”。“热达”的原意为“拉住”、“逮住”、透露出一方强行“抢走”,另一方尽力“挣扎”、“留住”,抢亲的历史痕迹;以及,“里惹尔”、《热达》由历史上真实的妇女对真实悲惨生活的哭述,经过岁月的冲洗演变为婚俗中的唱“哭嫁”习俗的过程。“里惹尔”的全部内容涵盖了彝族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里惹尔”所反映的核心内容,是对旧时代的揭露和暗示,对于人们认识过去,启迪未来,是一本真实的“历史教材”;它的歌曲在音乐与诗歌方面的艺术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作用,对于“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婚姻自主,以吟唱妇女不幸的婚姻为主要内容的“里惹尔”已日渐消亡。民间能唱“里惹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里惹尔”以特定的生活内容为母题,多层面、全方位地表现了旧制度下彝族妇女的哀怨人生、情感世界、婚姻追求,是女性口承文学的典范作品,有特定的空间性、时间性、现实性,对于研究民俗学、音乐学、社会学具有重要价值。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人基本情况:

“里惹尔”流行于彝族姑娘出嫁场所,多根据兴趣爱好,由妇女自发学习与传承,无固定的传承谱系。以下几位是“里惹尔”歌手中的佼佼者。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支拉以莫  女   彝族   53岁   甘洛县乡镇企业局家属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果莫普    女   彝族   38岁   甘洛县城关二小家属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依格哟布莫  女   彝族   36岁   甘洛县玉田镇勿西村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牛热石    女   彝族   30岁   甘洛县胜利乡胜利村by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所属专题:

彝族非遗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