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礼仪习俗

彝族的烟俗文化与村落变迁

作者:周浩玲 发布时间:2020-06-23 原出处:《魅力中国》2016年38期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摘要】本文以云南一个彝族自然村落的传统烟俗文化为研究的切入点,浅析当地由来已久的烟俗文化在村落变迁的过程中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经济产业的选择发展之间的关系。
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烟俗;变迁;传承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景东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东县)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中部,普洱市北端,是云南省六个彝族自治县之一。龙街乡位于景东县东北部,哀牢山脉南延段西向山麓中,下辖13个村,170个村落,起所村是位于小龙街村北边高寒山区的一个彝族聚居的自然村落。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传统烟俗文化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景东县志记载,在清代嘉庆年间起所村一带就有彝族吸食烟草的相关记录,当地有彝族专门在自家种植烟草供自己吸食。在长期吸食烟草的过程中,烟草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充当起不同的角色,以此有关的习俗开始建立,并在民间形成当地特有的烟俗文化。起所村的烟俗文化一直延续至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祭祀必需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信仰万物有灵,起所村村民在祭拜神灵和祭祀祖先的时候,烟、茶、酒是三种必备的祭品,其中烟最为重要。在祭祀的过程中烟是不用点燃的,只用摆放在祭品的正中即可。当地祭祀时还有严格的神家和人家的区分,在祭祀的时候,烟的数目是有分别的。用于祭拜神灵的烟,其数目须为单数;用于祭祀祖先时又必须是偶数。据当地老人的说法,这是要区分神家与人家,单数的烟是对神灵的敬畏,双数的烟是对祖先的敬仰。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人际交往媒介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先烟后茶”是当地一种不成文的习俗,人们日常交往中,迎客送礼烟为先。如果家里有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先为客人敬上香烟,有时还要亲自点燃,以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客人离开时,主人家会视其情况为客人送上香烟,香烟的数目并无讲究,哪怕只是一把草烟,也蕴含着主人家的热情和对客人的尊重。此外,当地的彝族把烟作为接朋交友的工具,“朋友见面一锅烟”,烟成为朋友间加深感情的桥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见证爱情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姑娘心灵手巧,喜欢将草烟装于自己编织的烟袋,送给心仪的小伙子,小伙子若接受了姑娘的烟袋并随身携带,就表示对姑娘的喜爱和忠诚。久而久之,烟草成为当地年轻人爱情中一件重要的信物,烟袋如同承诺一般重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在婚姻中有“无烟不成礼”的习俗。媒人为求婚者说亲,必须带上一把草烟作为见面礼。订亲时,媒人和男方家要到女方家喝火笼酒,这时男方家须带上九把草烟,寓意长长久久。女方家要为前来喝火笼酒的亲人、朋友们准备草烟赠送,以示尊重和感谢。到了大婚的喜庆日子时,男方的彩礼中烟是必不可少的,女方也会准备草烟当做陪嫁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散气解忧良药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地俗称烟草为“散气草”或“解忧草”,这其中盛传着凄美的传说。相传,村里的恩爱夫妻阿福和兰花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可病魔夺去了兰花年轻的生命。兰花去世后,阿福悲痛不已,在坟头哭泣中迷糊的睡着时,看见兰花心疼的说“你不要伤心,把我坟头的小草拿回去,栽在院子里,将它的叶子晒干后卷成条,用火点燃吸食,你就会忘却烦恼。”,阿福醒来,看见兰花坟前真有一株不同寻常的小草,便照兰花的话去做。当阿福点燃晒干的叶子,吸食一口忧愁顿减。阿福给小草取名为“兰花”,吸食吐出的烟雾称为“兰花烟”。渐渐的村里人们开始栽种和吸食“兰花烟”,吸食烟草的习俗也被时代相传下来。从此人们苦闷、烦忧的时候常用吸食烟草来排解。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烟俗文化的传承与村落变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落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实践活动的特殊性,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可称为村落文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产生的村落文化有时可看作是民族文化外化和发展的一种表象。起所村与烟草有关的烟俗文化成为该村村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村落变迁息息相关。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文化在变迁中得以传承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起所村的传统文化中烟俗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自古以來村民对烟草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愫,人们把烟草当做祭拜神灵、祭祀祖先的必需品,恋爱和婚姻中代表爱情的信物,人们交往沟通的桥梁等等,并将此深深的嵌入到当地的村落文化中。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俗文化一直伴随着烤烟生产的发展而延续,在婚姻嫁娶中,在邻里交往中,随处可见烟草的踪影,传统的烟俗文化保留的同时,当地彝族文化也在发展中得以保护,当地彝族文化浓厚,彝族节庆习俗和服饰文化也保留的较为完整。这无形中让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文化在村落的发展变迁中得以传承。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烟俗文化与烤烟生产相辅相成,助力于村落经济变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吸食烟草,并较早种植烟草的民族之一。起所村的历史上就有村民种植烟草的记载,不过只用于自给自足,烟草没有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烤烟生产没能产生经济效益。直到八十年代末,全乡开始发展烤烟产业,烤烟产业与烟俗文化有着契合点,得到该村村民的大力支持,家家户户种烤烟。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烤烟生产技术欠缺等多方面的原因,烤烟生产并没有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可村民并没有放弃烤烟的生产,而是在不断的摸索,使得该村的烤烟生产连年取得可喜成绩,2016年,烤烟亩产值平均达到4566元,每户村民烤烟生产年收入平均达到3万。往日贫穷落后的山区村落转变为全乡脱贫致富的典型示范村。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起所村选择烤烟产业作为发展的支柱这一经济行为背后,我们不能忽视当地传统的烟俗文化,烟草历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各种必不可少的角色,发展烤烟产业与当地的文化不但不是相互冲突的,而且是能够相互配合的,因而人们愿意选择这样的产业是文化价值观驱使下的一种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于村落的经济变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伴随着全村烤烟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烟俗文化也得以延续,村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往的机会,邻里之间加强了联系,邻里关系日渐亲近。如今不但村落经济发展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也得到很好的传承,经济和文化犹如两大车轮共同推动着村落的和谐变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陆学艺.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王崇理,郭洛夫.云南烟草产业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M].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1.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普洱市烟草学会.普洱烟俗文化[M].中国书画出版社,2008.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志[G].2009.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景东烟草志[G].2006.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胡芩茗.云南烤烟生产发展战略研究[J].云南发展专题报告,2005.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标题:少数民族烟俗文化与村落变迁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D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