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语言文字与古籍

中国彝文古籍的保存现状

作者:张邡 发布时间:2022-09-17 原出处:《中国民族》2005(10)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image.png
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世代传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结晶——彝文古籍,建国以来,在本民族知识分子和其他民族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系统抢救彝文古籍的倡议后,国家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彝族聚居的地、州、县、相继建立了抢救、翻译、科研机构,并于1982年成立了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作组,为开展抢救彝文古籍工作打下了基础。经过20多年的抢救工作,彝文古籍保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分布在国内外的彝文古籍收藏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收集到约15000册彝文古籍,分别收藏于云南、贵州、四川省和北京等地的民族工作部门、科研部门和图书馆、博物馆,此外在法国和英国的博物馆还藏有部分彝文古籍。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有34个单位收藏有彝文古籍近4700册:其中州、地区民委及县民委16个,民族古籍办2个,民族研究所及文史研究所7个,文化局、站及文管所4个,图书馆2个,此外还有古籍翻译组、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各1个。按区域具体分布为:昆明市收藏有880余册;楚雄州1500余册;红河州1200余册;玉溪地区350余册;昭通市近200册;曲靖地区近200册;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300余册。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有16个收藏单位藏有彝文古籍8000余册:除了省博物馆、省民族研究所、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所、毕节地区民委彝文翻译组、仁怀县民委彝文翻译组5个收藏单位外,其余11个收藏单位均为地、县民委。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有17个单位收藏和保存彝文古籍:其中有博物馆2个,研究所、学校3个,编译局1个,文化局1个,教育局1个,其余9个为民族语言工作委员会,其主要分布在成都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约藏有彝文古籍近2000册。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图书馆、区博物馆、隆林县民委及文化馆等收藏有彝文古籍11册。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藏有551册;中国民族图书馆471册;民族文化宫博物馆57册;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64册;广州中山大学也保存有彝文古籍50册;南开大学有1册。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前一部分珍贵的彝文古籍流失国外,为一些外国文化机构所收藏。如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校收藏有30册,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馆4册,法国巴黎天主教外国教会有20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17册,法国巴黎民族志博物馆有2册,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有8册。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散存在民间的彝文古籍

除上述已收集到的文献外,经各地研究人员经过多次普查后统计出约有数万册彝文古籍还散存于云、贵、川彝族地区。这些古籍文献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涉及到政治、经济及其社会生活中的诸多学科领域,如在云南楚雄州双柏县雨龙乡发掘出来的彝族医药文献,所载药物300余味,并有用药处方,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成书年代比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早13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大型彝文文献《吾查·们查》共有120多查,现仅收集到50多查,还有70多查至今仍散藏于民间。著名的“彝文木刻水墨印刷版”也散藏在云南省云江县洼垤乡农民何长安家中,这套彝文古籍刻板工艺之高、刻款之工整,充分反映了古代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刻制技艺和书法艺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散存在云南全省的彝文古籍有18000余册,其中楚雄州有2000多卷,红河州有1774册,玉溪地区有6000余册,昭通市有近1400册。散存在贵州毕节地区的民间彝文古籍约7000余册,六盘水地区的彝文古籍近千册,此外,四川凉山州民间散存的彝文古籍也非常丰富。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注和保护彝文古籍

建国后,彝文古籍受历次政治运动冲击、保护观念淡漠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曾遭到严重损毁,据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民族研究所在1988年进行的民间彝文古籍状况调查:仅石屏一个县在文革期间被烧掉的彝文古籍有258卷,其中不乏有《祭祖经全集》、《物常书》等珍品。除人为因素影响,由于纸质材料容易损坏,加上大部分文献散存于民间,保管条件恶劣,许多珍贵的古籍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近20年来对北京部分彝文古籍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所编目的659部文献中保存完好的只有248部,占总数的37%;边残的有168部,占26%;半残的123部,占19%;全残难以整理的有120部,占18%。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档案馆收藏的58卷宗150册彝文古籍、文书中,前残的有18册,占12%;前后残的有29册,占19%;后残的有14册,占9%;严重残损无法修复的有6册,占4%。而大量散存民间的彝文古籍更因年代久远,保管条件恶劣,发霉、受潮、粘连、虫蛀和结砖破碎现象普遍,这些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如不进行及时地保护与抢救,随时都有毁坏丧失的危险。ms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