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旅游资讯

南涧:神秘奇特的“哑神之舞”

作者:曹利民 发布时间:2010-11-26 原出处:大理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南涧县公朗镇盖瓦洒村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盛会,四乡八里的村民穿上节日的盛装集聚在盖瓦洒村点燃篝火,吹起芦笙,打起歌,跳起哑神之舞,祈求平安、吉祥。u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哑神之舞》(彝语:热闷巴)是一种古朴粗犷的傩舞,以驱除鬼怪瘟疫、祈求清吉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愿望的祭祀活动。u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盖瓦洒村的彝族《哑神之舞》起源于宋代明初,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通过族人首领口传身授,延续至今。从最初的严肃、沉重的祭祀活动开始,期间有相当的生殖崇拜内容,随着时代变迁发展渗入了大量娱乐性。u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月初八这天,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全村笼罩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夜幕降临时,大家齐集村中广场,点燃篝火,吹起小闷笛和芦笙围着熊熊篝火纵情地“打歌”。《哑神之舞》表演者共9人,舞者身上涂满油彩,并戴上面具。1人扮成会头,6人分别扮成3对夫妻,其颈、腰、手、足均系有银饰铜铃等物,手持三须叉、战刀等古代兵器,2人则在后腰扎上荨麻,扮成孔雀模样。当村中的舞场处于高潮时,表演者在会头的带领下突然冲入舞场,顿时鞭炮齐鸣,唢呐四起,将整个篝火晚会推向高潮。大约十分钟后,参加打歌的人们自行离去,在家等候表演者的到来。这时,《哑神之舞》才正式开始,在会头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起舞。舞时,灯光全熄,亦无音乐相伴,舞蹈姿势无定,由舞者随心所欲,纵然踩到桌子、椅子、床板也在所不惜,主人反觉吉祥,每家大约跳15分钟左右。如果村里某家曾违反村规民约或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舞者是不会进家跳的。会头和舞者一年一换,且舞者身份绝对保密,村民们也见怪不怪,不去探究其中原委。u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哑神之舞》于2006年成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正着手申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u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