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田野调查之独龙江行

作者:罗明军 发布时间:2014-12-08 00:00:00 原出处:《彝博通讯》 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2014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笔者作为“怒江州独龙江乡扶贫攻坚与跨越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进行田野调查。独龙江是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是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长期的扶贫攻坚,独龙江乡扶贫开发工作、独龙族整族脱困取得显著成效。
 
      
  独龙江之行
 
  2010年开展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计划实施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经验模式、推进机制、取得的成效等方面,需要系统回顾、总结提炼。结合国家桥头堡、“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边开放建设等战略机遇,站在民族团结、和谐社会、边疆稳定的政治高度,带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视角,需要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后对独龙江乡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发展战略转型定位、对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调整、如何促进生态屏障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对外开放合作、边疆民族和谐稳定发展等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由院党组李涛书记牵头、以农村发展研究所为主要力量,组织省内及院内有关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怒江州独龙江乡扶贫攻坚与跨越发展”展开系统、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将提交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决策参考。
 
  独龙江乡位于贡山县城西部,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东临丙中洛乡,西南与缅甸接壤,北靠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并与印度相近,国境线长97.3公里,国土面积199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4.25%,东西横距34公里,南北纵距91.7公里,境内有37号至43号7个界桩,全乡辖马库、巴坡、孔当、献九当、龙元、迪政当6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935户,4324人,独龙族占总人口的99%。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独龙江乡。
 
 
     清澈见底的独龙江              独龙江神田
 
  独龙族,自称“独龙”,他称“俅帕”、“曲洛”等。现有人口5475人,主要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流域。独龙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独龙语支,有拼音文字,即独龙文。独龙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基督教。独龙族的传统节日称为“卡雀瓦节”(也称“开昌瓦节”),每年的农历正初一至初三。“卡雀瓦”是独龙语,即过年之意。“卡雀瓦节”期间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是“剽牛祭天”,祈求神灵的保佑,以便一年四季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和睦、平安吉祥。
 
 
      独龙女在织独龙毯              独龙族博物馆
 
  在调查过程中,一方面,从面上进行调研,与贡山县的扶贫办、民宗、农林牧、交通、工信、发改、商务、旅游、统计、县党委办、政府办、环保、科教文卫、人社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了解了独龙江乡扶贫攻坚的主要工作和评价。同时课题组成员结合各自关注的主题到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另一方面,重点是在独龙江乡六个村委会进行深入调研,运用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小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的发现与思考:
 
  1.独龙江公路是独龙族与外界联系沟通的唯一通道,是独龙族同胞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公路中途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是整条公路建设的瓶颈。公路隧道的贯通,标志着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宣告结束,有助于大幅提升独龙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水平,对独龙族的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开发、生态屏障建设、民族文化保护、防灾减灾、对外开放合作、边疆民族和谐稳定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快速的社会转型时期,必须要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深度探索、思考,以积极应对经济文化的快速变迁,确保在发展中保持独龙族的民族特色。
 
 
        PRA小组访谈             个人访谈
 
  2.通过安居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独龙族整族“居有所住”的问题,全族共建设完成了26个安置点1068户安居房,大部分安居房建设了相关的配套设施。独龙族群众第一次实现了人畜分居,第一次有了水电设施齐全的安居房。同时,集中安置点建设安居房,导致了生产和生活区域之间距离过长,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一些相关配套实施有待完善和提高,例如厨房、卫生间和厕所等相关生活设施,确实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参加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         投工投劳建设家园
 
  3.通过多种产业的筛选和尝试,在产业扶持的基础上,在独龙江乡初步形成了支柱产业发展模式,以草果、花椒和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重楼等中草药种植,饲养独龙牛、蜜蜂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随着独龙江公路的开通,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旅游业,将为为实现独龙江特色产业从量到质的转变,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与改革。同时,如何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全面建设完成了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配备了相关设备,提升改造了6个村卫生室;乡广播电视发射塔投入使用,独龙族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竣工,文物征集与布展工作正在进行;建设完成了4个村委会办公楼和乡敬老院综合楼、住宿楼,共有33名老人入院养老。如何在民生关怀的背景下,进一步公平公正地保障独龙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真正做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5.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困难。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独龙族的民族文化缺乏本底调查和整理。同时,村落中拥有传统文化的部分老人在后塑社会中,对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感到迷茫,酗酒严重,民族文化精英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接受民族文化的年青人而言,迅速接受外来文化,或迷恋主流文化,或外出务工,民族文化传承对象缺失。
 
  (云南通讯一组  罗明军  供稿)
 
  编辑部备注:罗明军,男,彝族,1974年11月生于云南省大理市,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本科到博士研究生专业均为民族学,硕士田野点是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后山村,关注的主题是彝族腊罗伯的生态文化;博士田野点是云南省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关注的主题是彝族倮倮颇的祭祀仪式。主持完成课题主要有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云南乡村旅游调查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云南特有7个人口较少民族扶贫绩效调查研究》等。主持在研课题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藏彝走廊多元信仰与社区治理的人类学研究》。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是农村发展和彝族文化,电子邮件cds-luomj@163.com。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所属专题:

彝族博士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