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凉山公路:从7公里到2.7万公里的璀璨变迁

作者:张士渝 发布时间:2020-03-01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凉山的公路交通发展,称得上一日千里,“关山度若飞”。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西昌北上成都,南达昆明已是全高速。西昌到成都,自驾车约4个多小时,坐客车约6个来小时。与过去相比,称得上是快捷方便,省时省心。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44.jpg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雅西高速公路的“天路”。 本报记者 钟源 摄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州府西昌连接全州16个县的公路已构成主骨架路网,四通八达。通往东南西北最远的县城,基本形成了4小时的生活圏。县道、乡道、村道,纵横交错,这些“毛细血管”,通社串户,直通田边地角。各族群众出行乘车、送货运物极其方便。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条条路,一头连接的是党心,一头连接的是民心。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让凉山通向更加美好的明天。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凉山公路交通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格外欣慰。但解放前的凉山交通,真的堪称一穷二白。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以山得名,山高水险,出行难。“对面能说话,相见要半天”“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就是真实的写照。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仙李白曾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凉山过去的“岩羊路”、“梭梭路”、独木桥、藤桥、溜筒、涉水过河,不仅行路难,而且十分危险。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0多年前的1936年,昭觉县哈甘乡的曲木尔达、呷拉几铁米夫妻得了个儿子,喜出望外。小两口高高兴兴抱着儿子回娘家,走到溜筒河边,呷拉几铁米先踩着激流过了河,谁知曲木尔达抱着儿子走到河心时,一个大浪把父子二人一下卷走,妻子呷拉几铁米亲眼看到丈夫和儿子瞬间被汹涌的河水吞噬,绝望中投河自尽。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39年,甘洛县田坝乡的7位彝族同胞背着粮食,在过岩润河的藤桥时,走到桥中间时,藤桥一下断掉,7人掉入河中,无一生还。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悲伤的往事令人唏嘘不已。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3.jpg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畅通无阻的凉山通县公路  本报记者 钟源 摄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最早的公路要追溯到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开发边区,拓取资源,充实抗战力量”为由,修建乐山至西昌、西昌至云南祥云的公路,在1941年1月打通,称为川滇西路。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川滇西路失去战略意义。从而年久失养,受风雨侵蚀,山洪冲刷,桥涵朽烂,路基坍塌,路面破损,到凉山解放时,已经名存实亡。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0年3月,凉山一歩跨千年,由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时只有西昌城区到小庙的7公里路段勉强维持通车。原因是小庙有机场,这段路才得以保存下来。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当时的西康省决定尽快抢通川滇西路西(昌)农场(石棉)段,以便加强西昌与西康省会——雅安和成都的联系。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1年初成立的西康省西昌专区公路工程队,下设四个分队,分别负责全线194公里的抢修任务。抢修从1951年4月开始,仅用4个月的时间,当年7月初就完成。打开了西昌北上的大通道,加强了西昌与四川内地的联系。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修一条通往凉山腹心地区的道路,是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景,终于在新中国得以梦想成真。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朝末期,川滇边防大臣赵尔丰,为了经略边疆,拓取资源,多次想修建一条由雷波至建昌(西昌)的通道。终因工程浩大,财力不济,无以实现。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28年,国民政府也想开发小凉山的交通,设立马路局,并向当地民众征收路款,准备修建雷(波)马(边)屏(山)峨(边)公路。《雷马屏峨马路局告四边民众书》宣传:“雷波麝香、鹿茸、麦面、兽皮、羿子村的银矿,都是外人所艳羡的。‘打开万担坪,天下无穷人’的谚语,足见蕴藏的丰富。”尽管宣传了很多,却始终未能动工。20多年寸路未修,修公路成为天方夜谭。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后,修建宜西公路成为当务之急。经西康省委讨论研究,将西(昌)昭(觉)公路的修建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修建宜(宾)西(昌)公路终于从空想变成了现实,而修建过程中除了自然条件异常艰巨外,因凉山解放不久,正值进行民主改革,叛乱分子不断骚扰,流血事件经常发生,使工程进展变得更为艰难。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前进的车轮无人可挡,彝族同胞盼望已久的幸福之路必将实现。宜西公路的测量加快了步伐,从1953年开始,到1955年结束。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555.jpg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里县通乡公路 马楠 摄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打开了亘古开天辟地以来凉山的封闭之门,为了给百万彝族同胞带来幸福和安康。川、康两省的两万筑路大军排除一切困难,修筑“凉山第一路”。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7年1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的消息《彝族人民通向幸福的道路凉山地区宜西公路通车》: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华社成都11日电 横贯四川省大、小凉山地区的宜(宾)西(昌)公路10日正式通车。当天,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所在地昭觉举行了全线通车典礼。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条公路从长江上游的宜宾开始,向西经过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高寒的山岳地带,经昭觉到西昌,全长337公里。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车这天,昭觉街头到处是欢腾的人群,数以千计的彝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参加通车典礼大会。时任凉山彝族自治州州长瓦扎木基在会上说:宜西公路是彝族人民通向幸福的道路。从西昌到昭觉的一段公路通车后,在10个月中,就运进了11800多吨粮食和3000多吨农具、日用百货等物资。”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刚刚获得解放,又取得民改胜利,并迎来“凉山第一路”修通的“三喜”日子里,凉山各族群众欢欣鼓舞,纵情歌唱: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路坦坦荡荡/晴空万里阳光/在那岩鹰也难飞过的地方/铺起了道路/在那黄羊也难跨越的峡谷/架起了桥梁/毛主席啊,共产党/给彝家带来幸福和安康。”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盛开春满园”。此后,凉山掀起了修建通县公路的热潮。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7年5月,修通昭觉三湾河至布拖的30公里公路。同年6月,会理至会东的60公里公路建成通车。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8年8月,西昌经普格,至宁南的119公里公路全线建成通车。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9年4月,西昌至盐源的150公里公路竣工通车。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60年12月,眧觉至金阳的94公里公路建成通车。连接甘洛、越西的皇(木厂)越(西)公路相继建成通车。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61年7月1日,随着盐源至木里的100公里公路建成通车,全州实现了县县通公路。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遭受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凉山的一些产粮区,因没有公路,粮食无法运出来。于是在1962年4月赶修了第一批调粮公路10条。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中有冕宁县的泸沽至河边、松林至沙坝,德昌县的六所至五一,西昌县的太和至河西、大营至经久、川兴至大兴,会理县的彰冠至代管,会东县的会东至嘎吉,宁南县的宁南至华弹,米易县的丙谷至新河等,共142公里。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紧接着又赶修第二批调粮公路7条,分别是盐边县的盐边至永兴、盐边至惠民,会理县的新九至红格,米易县的丙谷至撒连,会东县的嘎吉至倮左,宁南县的葫芦口至新街等,共110公里。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70年代,凉山贯彻“国家补助、群众投劳、地方集资、民工建勤”的方针兴建公路。利用国家制定的“粮、棉、布”以工代赈,工业品以工代赈政策,解决修路建桥中的资金困难。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1980年底,全州公路里程达到6978公里。但其中没有1公里一级公路,也没有1公里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也只有78公里,占总里程的1.12%。有路不畅如老牛拉破车,睛通雨阻等于有路无车。落后的道路状况,严重阻碍着凉山经济的发展。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要想富,先修路”,“要流通,办交通”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树立起“像抓农业,那样抓交通”的思想。广大群众从“要我修路”变为“我要修路”。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7年秋收刚结束,会东县松林乡、野牛坪乡组织、发动了四五千人,修建松(林)野(牛坪)公路。全线只有19公里,但工程十分艰巨。从海拔790米的金沙江边到海拔2000米的山顶,共有23个回头弯道。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毛草棚,当被盖;支锅庄,煮饭菜;南瓜汤、淡白菜;红苕、洋芋来充饥,日复三餐都不改;等到修通松野路,再上鹰嘴发感慨。”尽管条件艰苦,修路人却满怀乐观与豪迈。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野公路修通了,比过去从松林经宁南县的华弹,再到野牛坪乡,缩短里程168公里,可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野牛坪乡与云南隔江相望,这是四川最南边直通云南的重要出口,金沙江两岸的人民群众高兴地称这是“云川公路”。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曾经,提到盐源的小高山,驾驶员和乘客都有些胆战心惊。因这条路弯急、坡陡、路窄,不少地段的有效路面还不足4米。经常跑这条路的司机,几乎都在小高山上当过“山大王”。长年累月开车跑西木路的司机哀叹说,“小高山,小高山,司机到此心胆寒;冬季是冰雪,秋夏阴雨绵;弯多坡陡处处险,路窄地滑心里悬;爬趟小高山,如过鬼门关”。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高山是盐源、木里两县到西昌的必经之路,被称为盐、木两县的“生命线”。盐源县委、县政府把改造省道平川至小高山的33公里路段,列为1997年县上的“一号工程”。干群一心,奋战八个月,终于让小高山低下高昂的头,给南来北往的车辆让路。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好不愁没车来,群众乘车不再难。平川的客运个体户沈万明说,他已开了八年的货车,看到小高山的路好了、安全了,下决心投资买面包车搞客运。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在安宁河沿线的冕宁县,泸宁区地处雅砻江两岸,交通闭塞,群众连吃盐、用针线都很困难。1966年修通了驿道,山间铃响马帮来,运输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每年泸宁区的驮马费高达40多万元,驮马饲料达74万斤,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修建公路。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6年12月,全区9个乡的1300多名筑路大军破土动工。历时3年多,在1979年11月底建成25公里公路。全区共投工近百万个,用15条生命,11人致残的代价打通了这条“生命线”。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步伐下,凉山的公路建设采取“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取之于车,用之于路”的新举措,大大促进了全州公路的上等升级,大幅度地改变了凉山公路的落后面貌。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国务院决定实施“四川三州通县油路工程”。凉山州共建成1208公里,总投资近10亿元。这相当于全州公路建设前20年的总投资。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州委、州政府把“通县油路工程”列为“天字一号工程”。“通县油路工程”将过去西昌到各县的土路、简易油路变为铺沥青混凝土高等级路面,使行车安全、快捷、舒适。路基加宽,防护设施齐全,大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变了过去车祸频发,晴通雨阻,有路无车来的状况。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雷波到西昌不再翻越“黄茅埂”、“山稜岗”等高寒山区,里程缩短了70公里,旅客再也不用在美姑或眧觉住一夜才能到西昌;甘洛、越西到西昌改走小相岭,不再翻越瓦基木梁子的冰雪路段,里程缩短了30公里;泸沽湖、马湖、螺髺山、彝海等著名风景区也因路况变好,迎来了更多远方的客人,极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规划和投资。凉山从过去只有一条G108国道,又增加了G248和G348两条国道。2017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总书记语重心长的指示,让凉山公路交通人倍感前程似锦,任重道远。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64年4月,74岁的郭沫若从西昌到攀枝花视察,触景生情,写下《水调歌头》:“晨自泸山发,飞驶峡道中。忽见霸王鞭者,耸立一丛丛。车辆穿梭织锦,尘毂飞扬上树,公路宛如龙……”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6年后的今天,凉山公路总里程达到27000余公里,位列全省21个市州第三位;宜攀、德会高速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之中,乐西、西眧高速将全面开工兴建,西香、西宁高速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加上即将竣工的泸黄高速扩容工程,可以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条条巨龙将构建起凉山的高速路网。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出行靠走、过河靠溜”到“出门坐车、硬化路到村”,凉山公路发展见证了时代璀璨变迁。而今,凉山县县通高速不是神话,也不会遥远。迎来高速时代,必将为凉山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据本报资料)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世渝,四川广安市岳池县人,高级政工师,散文作家、小说作家。16岁到凉山参加养路工作,供职于凉山公路管理局,凉山第一代公路人。2008年10月,退休。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四川日报》《中国交通报》、《四川交通报》《人民公路报》《成都日报》《公路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有作品获得全国、省、州一二三等奖。著有长篇小说《天国遗火》,杂文随笔集《乱弹三国》。1998年,获得“四川省八五期间”五·一文学艺术奖。2005年,报告文学《彝家好儿男》,获《报告文学》全国首届“先锋杯”征文二等奖。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shyi.jpgSS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