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透过“悬崖村”可见大凉山的未来——从藤梯、钢梯到楼梯

作者:叶晓楠 发布时间:2020-08-21 原出处:人民日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2.111.jpg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悬崖村”的老藤梯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月4日是个大晴天,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昭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阿克鸠射又一次来到“悬崖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
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6年里40余次来“悬崖村”,每一次来,村里的新变化都令他欣喜,“这次我看到,村民们忙着搞旅游,搞种植,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有幸参与、见证了这个彝家山寨发生的巨大变化,还用手中的笔,书写了许许多多‘悬崖村’的故事。”阿克鸠射说。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下悬崖搬进楼房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土列尔村,坐落于古里拉达大峡谷深处,其中,阿土列尔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勒尔社,位于悬崖之上,曾经在很多年里,村民主要是靠踩着藤条和木棒编成的藤梯来维系和外界的联系。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改善“悬崖村”的出行条件,2016年,凉山州和昭觉县拨款将藤梯改造为钢梯,出行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去年10月,人民日报记者到“悬崖村”实地探访时看到,有了钢梯,路好走多了,水电、通讯都有了保障,幼教点、医疗点也有了,小娃娃在村里免费进幼教点,大娃娃到山下读小学,条件不比县城差,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22.jpg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悬崖村”的钢梯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5月,“悬崖村”又传出好消息——村里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民搬新居那几天,我一直跟他们在一起,就跟自己搬新家一样。我跟了这个村子这么多年,亲眼看着这个村子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的历程,打心眼里为村民高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阿克鸠射仍然兴奋不已。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迎接这个大喜日子,有的村民穿上了民族盛装,有的特别兴奋,早上4点就睡不着觉了,还有的村民直播搬家过程。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安置点,楼房错落有致,超市、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搬家那天,志愿者帮村民安装好政府赠送的家具和电视等电器,干净整洁的新房,顿时充满了生活气息。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民某色拉博,搬进城没多久,妻子就在县医院为他生下了小女儿,我去他家庆贺,大家都喜气洋洋的,真称得上是双喜临门啊!”阿克鸠射乐呵呵地说。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搬进了城,日子还得过得更好。安置点为新居民们搭建了就业服务咨询点,县人社局工作人员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段时间,村民某色伍哈没事就围着社区转,希望能找寻到一个适合的铺面,“安置社区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我想开个小卖部,既方便邻居,又能有收入。”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老家的土地也不能丢。已搬迁的贫困户在村里的土地,可以去管理经营,也可以将其流转给别人经营,或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也能得到一份收入。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某色伍哈和老婆商量好了,将来,老婆和孩子在城里工作、学习,他留在山上继续种庄稼、养牲畜、搞民俗旅游。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某色拉博是个攀爬高手,他原来是个放羊的村民,现在到“悬崖村”的旅游公司上班,每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日子过得红火多了!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难忘第一次爬“悬崖村”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看到村民幸福的新生活,阿克鸠射常常会想起自己第一次去“悬崖村”时的情形。那是在2013年的2月里的一天,因工作需要,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阿土列尔村和古里拉达大峡谷。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33.jpg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悬崖村”村民迁新居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越往上,路越来越难走,几乎每走一步都要手脚并用地趴在悬崖峭壁上。在悬崖上回头看,让人心惊肉跳头晕不已。离出发点牛觉社越来越远了,公路像一条白绸带似地缠绕在山脚下。”阿克鸠射第一次爬上“悬崖村”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是深沟险壑,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阿克鸠射爬得心里直打鼓,但想想山上的村民常年靠此出行,咬咬牙,擦擦汗,他硬是爬上了山。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阿克鸠射把这次到访“悬崖村”和古里拉达大峡谷的经过,写成了8万余字的系列报道《探寻昭觉古里拉达秘境》,于2013年3月刊发,向外界讲述了“悬崖村”的故事。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猴子喝醉酒’的故事,就是我第一次去‘悬崖村’时听说的。”阿克鸠射说。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里一位名叫某色日冲老人给他们讲起了这个故事,原来,有一年冬天,趁着一个好天气,某色日冲老人把玉米酒糟晒到院子里后,一家人就出去翻地干活了。可傍晚回来的时候,发现有一群猴子把他晒的玉米酒糟给偷吃了,东倒西歪地酒醉在他家院子里,直到第二天才纷纷散去。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克鸠射记得,讲起这个故事,某色日冲老人深深地吸了一口兰花烟,脸上写满了慈祥的笑容。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渐渐地,阿土列尔村和古里拉达大峡谷引起了外界关注,“悬崖村”的名字传开了,阿克鸠射也与“悬崖村”结下了不解之缘。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2013年2月起,阿克鸠射40多次到“悬崖村”,在一次又一次爬藤梯、攀钢梯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了“悬崖村”人。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亲历了‘悬崖村’修建钢梯的过程,记录了银行、网络、电力走进‘悬崖村’的激动时刻,见证了‘悬崖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历程,也见证了村民陆续搬迁至集中安置点的新家,开启新生活。”阿克鸠射说。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让阿克鸠射自豪的是,2019年3月,他的报告文学作品《悬崖村》问世,此后获评四川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2019年度“中国好书”。目前,《悬崖村》彝语版准备出版,部分被翻译成5种少数民族文字在《民族文学》上发表。《悬崖村》还走出了国门,用阿拉伯语在埃及等12个国家出版发行。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旗最鲜艳最醒目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举行,其中有两张照片讲述了“悬崖村”的故事:一张是“悬崖村”的藤梯,两位村民在爬山途中休息;一张是“悬崖村”的钢梯,10余人在钢梯上行走,一些人还在欣赏沿途风景。通过这两张照片,观众看到了“悬崖村”之变。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97992640811475.jpg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居里的楼梯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两张照片的拍摄者,就是阿克鸠射。仅钢梯修建过程中,他就跑了4次现场。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相差近4年,基本可以折射出‘悬崖村’的变化。”阿克鸠射说,“悬崖村”的故事,不仅折射出大凉山扶贫的急与难,也成为观察四川脱贫攻坚的一扇窗口。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的基层党员干部发挥了带头作用,在钢梯修建过程中也是如此。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克鸠射记得,为了低价买到修建钢梯的钢管,乡干部在钢材市场上演了一出砍价的戏。乡长先去砍价,乡党委书记再接着砍价。“两位乡干部轮流上,卖钢材的老板被‘压价谈判’整得有些‘脑壳大’。他们又打起了‘感情牌’,把‘悬崖村’的视频和图片放给老板看。老板看两位乡干部这么诚恳地为村民办事,非常感动,终于给了个优惠价。”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悬崖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了。村民们用自己的肩头将钢管和扣件背上了山,亲手建起了2556级钢梯。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钢梯特别险峻的一段,钢管围住一块挑空探出的巨石,搭建了一个可以眺望峡谷的“观景台”,那是“悬崖村飞人”某色拉博爬到悬崖顶上用绳子把自己吊下去,然后左手抓着绳子,右手拿着打孔机慢慢地打孔完成的。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天特别热,在底下看的人都捏着一把汗,好在拉博胆大心细,活儿干得漂亮。”阿克鸠射说,完工后,拉博问村里:“修这个平台我出了大力,能不能用我的名字?”村里同意了,从此,“悬崖村”的崖壁上,就多了这个以村民名字命名的地方——“拉博站”。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朵朵绚丽的焊花在大山深处盛开,直到太阳滑向谷底,而那满天的红霞仿佛是被‘悬崖村’的焊花点燃的。这是‘悬崖村’献给未来的一束束礼花!”阿克鸠射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着记忆中修建钢梯时的情景。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了方便出行的钢梯,有了脱贫政策的指引,“悬崖村”的村民奔忙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俄底来格种上了经济作物青花椒、脐橙,某色拉博成了“悬崖村”的攀岩领队……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山下的“悬崖村”小学,给孩子们的成长插上了翅膀。新一代的“悬崖村”人,不仅能走出大凉山,也会走向成都、上海、北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岁的陈木黑希望长大以后成为飞行员,可以为家乡多航拍一些照片。老师何强问他:“你在天上怎么能找到我们的村子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凭国旗,“国旗是学校里最鲜艳、最醒目的标志”。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克鸠射说,这些孩子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他们曾受邀去天安门广场观看过升旗仪式:清晨的天空霞光万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景象,映亮了每个孩子心中最深沉的爱国情怀……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悬崖村’已经闻名全国,让这里闻名的,已经不是藤梯,而是‘悬崖村’发生的巨变。透过‘悬崖村’,可以看见大凉山的未来。”阿克鸠射说。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配图均为阿克鸠射摄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Y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