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吉比铁布:爱心点燃彝家学童的希望

作者:陶祥 发布时间:2011-12-18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比铁布老师正在辅导学生功课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姑巴普镇三河村小学,有一位备受当地村民敬爱的乡村老师,他叫吉比铁布。12年来,这位总是面带微笑的彝家汉子一直坚守在村小学教学岗位上,为彝家儿童的明天默默地奉献着,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了彝家孩子的希望。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里来了公办老师!村里来了公办老师!”1997年8月25日,美姑县洪溪片区依果觉乡毛洪觉村像过节一样热闹,村民们欢天喜地迎来了吉比铁布!这位毕业于凉山民族师范校的年轻老师让当地彝族村民兴奋不已,也让当地的孩子看到了希望。因为,他是走进该村的第一位公办教师,在师资匮乏的美姑县,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处高寒地区的毛洪觉村,一间房便是一所学校,简陋狭小、四壁通风,它既是教室,又是老师寝室,还是厨房。一个班、五个学生、三套桌凳、两根木棒支撑着一个木质黑板,眼前的情景让初来乍到的吉比铁布老师感到有些沮丧和失望。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当地村民思想意识相对保守落后,经济条件也很差,很多家长拿不出钱送子女上学。吉比铁布知道要改变现状,必须从改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入手,于是他把村长、书记召集起来,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动员,终于在第一学期开学之后陆续招到了21名学生。从5到21,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满含着吉比老师的付出,这样的变化,也让吉比铁布从当初的沮丧转变成了扎根毛洪觉村的决心和信心。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招到了学生,又一个难关摆在眼前:没有学习书本。没有书本怎么进行教学工作?吉比铁布老师唯一的办法就是节衣缩食从自己微薄工资中拿出些钱先给学生垫付上。当时,吉比铁布老师每月工资仅有340元,可他硬是从这340元中挤出钱来为学生们补交了学费,买回了学习用具。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他甚至还为学生们买了个篮球。现在的村主任地打石回忆说:“村民们很感动,自发用圆木、木板和钢筋做了个篮球架,这也成了当时村里唯一的娱乐活动”。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比铁布老师的无私奉献感动了当地村民,学校里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渐渐增加到50名。由于教室太小,吉比铁布老师将自己的“厨房”和“卧室”搬到了村民木坡嘎铁家。可就是这样也不能容纳这么多学生,于是吉比铁布就创造性地采用了“早班”和“午班”上学制:家离学校近一点的学生上“早班”,远一点的学生就上“午班”。一天下来,吉比老师要上整整8节课,常常累得说不出话来。晚上,他还要借着油灯的微亮备课、批改作业。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辛勤的汗水总算没白流,两年后,吉比铁布所教50个学生全部升入3年级,巩固率达到了100%,同时,吉比铁布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感动了当地村民和学生,得到村民和上级教育部门一致赞誉,被洪溪片区评为“优秀教师”。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依然是一师一校。离开一个教学点,吉比铁布又来到另一个教学点。1999年8月吉比铁布老师依照上级安排,调到峨曲古片区炳途乡达普村小任教。不同的是这次变成了2个班级。在学校他既是校长,又是老师;既是孩子们的玩伴和朋友,又是孩子们知识的启蒙者和心灵的引路人。与毛洪觉村不同的是达普村居住分散,山沟特别多,接送学生,保障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成了铁布老师除了教学以外最重要的任务。每当雨雪天,村民就会看到吉比老师光着脚,挽着裤腿,背着学生过河的身影。有年冬天,刚下过雪,山沟面上都结了冰,吉比老师毅然坚持到山沟去接送学生,当时他正背着一名学生淌着冰冷的河水过河,一不小心滑倒在冰河中,腰撞在石头上,为了不让学生掉进河水里,他用尽全身力气托举起学生,自己下半身却全浸泡在冰河中,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他才艰难的把学生安全地送到了对岸。回到学校,铁布老师发现自己的腿已经被冻伤,可他仍坚持坐着给学生上课,冻伤的腿不能自如行走,无法烧火煮饭,那段时间吃的全是学生们送来的煮好的洋芋和玉米粑粑。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反复考虑,吉比铁布老师决心为学生修建一条过河的桥。可是,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再怎么攒这也不够啊!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村干部,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支持。于是,吉比铁布出钱,村民们投工投劳,仅仅10多天的时间,大伙儿就在达普村山沟上修了14座简易木桥。吉比铁布说:“那是他当老师以来,过得最充实的一个冬天。”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8月,吉比老师调到离县城最近的巴普学区,他听说巴普镇最偏远的瓦拖村还没有教师,便主动来到了瓦拖村小点校,在那里工作了5年。在瓦拖村,他除了给孩子们上课外,还要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传授给代课老师,以确保教学质量。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比老师到了瓦拖村点校后,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的助学政策,学生入学率很高。但随着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一些学生产生了跟随大人一同到外地打工挣钱的想法,辍学、退学的现象频频出现,学生入学巩固率明显下降。于是,家访、劝学生回来读书又成了吉比铁布老师眼前最紧要的工作。他始终坚持“一个学生也不能少”的教学原则,常常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挨家挨户地走访,他的足迹踏遍了瓦拖村。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年级的女学生阿恩曲作连续几天都没有到校了,吉比老师一打听才知道15岁的她,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就要出嫁了。吉比老师立即找到阿恩曲作的父母,给他们讲道理讲法律,告诉他们法律规定女孩要年满20岁才允许结婚。可是从没上过学的夫妻俩不懂什么是“法律”,不管吉比老师怎样的好言相劝,阿恩曲作的父母就是不理会。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吉比铁布说,那几天,他将自己的课交给了代课老师,自己就一直“泡”在阿恩曲作家,“跟”上了曲作的父亲。不知是曲作的父亲被他讲得不耐烦了,还是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终于同意把曲作的婚约取消了。曲作回来了,其他学生也跟着回来了,没多久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回到了学校,朗朗读书声再一次响彻了瓦拖村点校上空。现在瓦拖村每年的学生巩固率都在99%以上。这一年,吉比铁布获得了“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荣誉称号。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秋天,吉比铁布从瓦拖村校点调至同属于巴普镇的三河村小。三河村小交通比较方便,从县城出发不到5公里就可以到达学校。在这里,吉比铁布紧抓教学质量,他立志要让每个学生在小学打好良好基础,保证一批批质量过硬的种子输送到初中。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光如梭,如今吉比铁布已经在4个村校点扎根工作了12个年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把最有价值的人生岁月留在了教育工作的最基层。质朴的村民和可爱的学生们会永远记住这样一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好老师。I3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