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记“全国百佳残疾人工匠”彝族青年罗晓华

作者:李绍德 武学成 发布时间:2024-05-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我不会因为残疾而逊色于其他人,身残不会让我失去信念和毅力”,这是前不久荣获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首届“武定青年创业县长奖”获得者罗晓华勤于自勉的一句话。
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jimage001.jpg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晓华,1983年12月出生在大山深处的彝家山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猫街镇仓房村委会大村,因年幼时右腿受过创伤,导致股骨头坏死,被残联部门鉴定为肢体三级残。而罗晓华就像彝家山寨的青松,不俱严寒风雪,傲然挺立,郁郁葱葱。经过多年的顽强拼搏,现为武定县猫街镇华兴艺术创作中心负责人、共产党员,全国百佳残疾人工匠、武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武定县优秀乡土文化艺术人才。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非遗 初心不改。罗晓华的爷爷、外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当地有名的木匠,父亲也以做木工为生,锯子、推刨、刻刀、墨斗成为了他幼年时的玩具。初中毕业后,因身体残疾、家庭贫困没能继续上学,为学到一门适合自己、养活自己的技术,减轻家中经济负担,罗晓华选择外出务工,期间接触到了木雕。中国深厚的木雕文化和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及精湛的雕刻技艺深深的吸引了他,他也跟着学做榫卯、立木架、雕柱头、刻窗花。罗晓华为了能将手艺传承并发扬光大,他立志潜心学习木雕这项技艺,在师傅杨文华的精心传授下,罗晓华进步很乐、根雕的初步制作流程、雕刻的技巧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制作完成作品,从此踏上了从事木雕的艺术之路。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jimage003.jpg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技艺精湛,崭露头角。苍穹不负少年意,岁月不枉赶路人。为提升木雕雕刻技艺,2006年,罗晓华前往中国木雕之乡——剑川深造,拜师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岭技能大师杨焕培老师门下,经杨老师的悉心教诲下,通过不断地创新实践,罗晓华熟练的掌握了圆雕、浮雕等技法,并多次在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木雕项目的竞赛中脱颖而出,木雕作品更是多次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博览会奖项。2016年10月,被武定县人民政府授予“武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19年9月被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云南省残疾人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同年9月他的华兴艺术创作中心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2019年12月,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百佳残疾人工匠”荣誉称号。2022年9月,被中共武定县委、武定县人民政府授予“自强”模范称号。2024年5月,罗晓华荣获武定县首届“武定青年创业县长奖”。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执着追求,行稳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天道酬勤,多年来的拼搏,罗晓华在当地小有名气。作为一名残疾人,罗晓华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作为一名传承人,他倍感珍惜,不忘初心,时时以传承木雕技艺为己任,积极参加省、州、县人民政府和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种展演、比赛及培训活动,为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2009年,罗晓华回到家中开始创办武定县华梅工艺品经营部,从事木雕、石雕、假山、彝绣等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并于2014年7月成立了武定县猫街镇华兴艺术创作中心,每年招收学徒和工人,授徒传艺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贫困户、残疾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近年来,共接授学徒30多人次,其中残疾人5名。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率先垂范,牢记宗旨。但愿终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回村后,罗晓华被村民推选担任村民小组长,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不忘党的宗旨,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发动群众改变家乡面貌,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他带领群众投工投劳;普法宣传中,他躬身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他以情感人,化解诸多矛盾纠纷,在发展壮大自己企业的同时,带动身边群众增收致富,给残疾人指点迷津,手把手教会谋生路子景。近年来,罗晓华创办的武定县华梅工艺品经营部由原来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8名固定成员,均为脱贫户,其中还有残疾人2名,让他们共同致富。在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的同时,她将木雕与刺绣融合到一起,制作出一些创意样品,在传承中发展。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此次获得青年创业‘县长奖’是荣誉,更是激励。未来,我将不断创新、提高技能、制作出更高端,更精美的手工艺品。将创作中心的规模继续扩大,建成集厂房、工作间、宿舍、展室、电商、培训、接待洽谈为一体的创作基地,争取在今后的三至五年内将工艺产值提高一倍,带动安置10—20名困难群众和残疾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展望新征程,罗晓华信心满满,憧憬着美好的未来。GQ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李绍德、武学成,武定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