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彝族传统天然染制技艺 青出于蓝的染色传奇

作者:李晓超 发布时间:2022-06-17 原出处:​凉山广播电视报 点赞+(

​每一块布料,染色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这种变幻莫测的美,成就了每一块蓝染作品的独一无二。
“青出于蓝”的染色技艺从远古走来,历经了数代人的心手相传,成为彝族姑娘身上最深沉的百褶裙。千百年来,这朵绮丽的民族非遗之花仍在凉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持续绽放。而像米金红这样的传承人,正用自己的匠心和执着,在一块块不起眼的布料上书写着延续千年的蒉染传奇。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新闻网讯(文/图记者 李晓超) 夏日的清晨,温度适宜,空气中还略带着凉爽的气息,趁着天气晴好,米金红来了兴致,决定起缸试染,看看之前储存的染料成色如何。每次染色前,她都充满着期待。因为,即便是同一缸染料,同样的天气温度,同一双手,同一块布料,每次染色出来的效果,都是不可预料的,一层一染间都能呈现独一无二的作品,这种变幻莫测的美,正是米金红对蒉染最痴迷之处。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6月,米金红的彝族传统天然染制技艺入选西昌市第二批非遗项目,在授牌仪式上,这项古法染色技艺被更多人认识。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出于蓝”的染色技艺从远古走来,历经了数代人的心手相传,成为彝族姑娘身上最深沉的百褶裙。千百年来,这朵绮丽的民族非遗之花仍在凉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持续绽放。而像米金红这样的传承人,正用自己的匠心和执着,在一块块不起眼的布料上书写着延续千年的蒉染传奇。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造物之美也是一份匠心

米金红的蓝染技艺,也被叫作“蒉染”,这是根据彝语对蓼蓝的发音“蒉”得来的。千百年来,蒉,默默地生长在彝族人的房前屋后。人们不会多种它,多了无益,吃不下肚卖不到钱。一分地的量就足够一家人的使用了。裙褂、披毡都染上蓝,一次不行就染十次,直到蓝得深沉稳重。蓝染有三最,过程最繁复、最考验耐性、最耗时。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米金红独爱这古老又静谧的颜色,她执着地为它奔波。她去云南、贵州,考察别人的蓝染工艺和原材料种植;她去金阳、昭觉、布拖,追根溯源蒉染的前世今身。她多次陪同外来的专家学者和蓝染爱好者前往山区考察,从中学到了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在走访中,米金红也看出,凉山蓝染的传统工艺越来越少,除了布拖,很多地方都已经不再使用蒉染工艺。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8月,是蒉收获的季节,收割后的蒉,开始了漫长的发酵之旅。季节在变,蒉也在慢慢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个发酵的过程,要持续到来年春天。之后,把蒉取出捣成泥,捏成饼状或球状,晒干存放,随用随取。据说手艺好的老匠人制作的蓝靛能放上十几年也不会变质。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米金红把一块织物放入染缸,不断用双手揉搓帮助其上色。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季节染布,又会得出怎样的蓝呢? 一切都是未知。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火塘上架起大锅,米金红拿出晒干的蒉饼。清水烧热,再把蒉饼掰碎加入水中浸泡,加入适量草木灰,确保蒉中那珍贵的“蓝”能被恰如其分地提取出来,这个过程也叫作“醒蓝”。米金红说,“醒蓝”大约需要三天时间,才开始染布。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伴随着热气,蒉在草木灰的作用下,充分释放着封存的“蓝”,尽管这种气味刺鼻难闻,但米金红却毫不在意。把一块羊毛织物放入染料后,米金红不断用双手揉搓帮助上色,不一会儿,她的手和指甲都染上了一层蓝色。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时间的沉淀下,经过蒉的充分酵染,一块白布渐变出多彩的“蓝”,这个过程,就像把蓝天装进布料,最后穿戴在身上。这种来自天然的美,沁人心脾。而蒉染的“蓝”,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发酵程度和染色次数,可以染出不同浓淡的色彩,浅绿、蓝绿、浅蓝、深蓝……多达30余种。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的穿戴中,最喜深蓝,近乎于青,并非一次就能成色。要得到这种“蓝”,要反反复复经过十几次的浸染。每次染色后,要将布料取出阴干,查看颜色,不理想的再重复浸泡染色,直到染到自己想要的颜色为止。此外,彝族蓝染还有诸多禁忌,这种禁忌更像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彝族人心中万物有灵,在染色之前,不能涂脂抹粉,不能吃牛羊肉。整个染色期间,不能有外人干扰,也许正是这种纯粹,让彝族蓝染有种神秘的美感。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米金红说,在所有的蓝染中,蒉染出的“蓝”有着不可比拟的质感美。而除了美,植物染色的好处显而易见。不掺杂任何的化学制剂和色素,一草一木皆来自自然,无毒无害,还能防蚊虫,染色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以及染布洗布的水都可以自然降解。而染出来的“蓝”清新自然,如诗如画,颇具古风美。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既要守护也要传承的古法技艺

西昌市东河村,一切与蓝有关的事,默默地发生着,能不能发展成为一项民族文化产业,米金红不敢打包票,她只是想把这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除了染布,她还在学习彝族织布,她希望有一天,从织布染布再到产品研发,都有着凉山的烙印,这不是梦想,这是她正在做的事情。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制好的蒉,可以直接出售,可以用来染布,染好的布,可以直接销售也可以自己做一些蓝染的产品研发,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可能性。”米金红回忆起前几年彝绣产业刚刚复苏时,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谈,如今,一套纯手工的彝绣衣服,卖到了一两万元,很多人购买。她相信,蒉染有着宝贵的文化价值,它的发展前景就像它的发酵过程,有些慢,唯有坚持,才能得到漂亮的结果。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古法技艺,去年9月,米金红举办了蓝染培训班,组织四合乡的彝族妇女来学习。为了方便村民们听懂,她用彝语讲课。讲解的内容,包括彝族传统蓝染的历史、蓝染的工艺、蓝染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村民们听得很认真,从后面的试染过程中便可以看得出来,大家按照米金红讲解的步骤和要领,染出了人生中第一种蓝。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不仅是一种传承,更为彝族妇女增加一项技能,帮助她们增加收入。”米金红希望有一天,彝族传统天然染制技艺能够在西昌绽放出更绚丽的蓝。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植物蓝染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米金红尝试种植蒉,制作蒉饼,储存,每一步都是一次重头开始的学习。为了掌握凉山不同地区的种植情况,她跑遍了每个种植蒉的地方,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下生长起来的蒉,染出来的蓝有什么区别。不断的积累数据,才能为后期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石。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蓼蓝原来是一种半野生状的植物,生长在布拖一些水沟边,当地人把它叫作蓝草,后来经过驯化,发生了变种,现在这种蓼蓝是凉山彝族独有的一个品种。”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蓝染元素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无论是服饰,生活用品甚至时尚搭配等,都可以轻松驾驭,环保又有新意。未来,在科技的作用下,蒉还有可能碰撞出无限的精彩,可以作为中药、茶,甚至口红、眼影,家具颜料等等,这也许就是彝族蓝染传承的意义所在。B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