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巍山“夫妻档”教学彝族打歌,传承非遗文化,两人携手走过三十载

作者:陆向荣 发布时间:2020-07-29 原出处:心声聚焦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盛夏时节的东山彝寨,万木葱茏,瓜果飘香。
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意跟着节奏,对,手要摆动起来……”7月25日,巍山县大仓镇小三家彝族打歌传习所里,48岁的闭竹花正在教村里的几个孩子彝族打歌,在一旁吹着芦笙给他们伴奏的,是她的丈夫闭学军。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11.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闭学军和闭竹花都是巍山彝族打歌的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对巍山彝族打歌非遗传承的“夫妻档”,因打歌相识,因打歌相爱,不经意间,两人已携手走过近三十载。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22.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歌为媒,模范夫妻携手走过三十载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闭学军的家和小三家彝族打歌传习所只有一墙之隔,采访是在阵阵婉转悦耳的东山打歌声中开始的。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12岁左右就学会打歌了。” 闭学军说。巍山是中国彝族打歌之乡,闭学军的老家闭家大村是一个纯彝族聚居的村庄,打歌是当地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村50户227人,个个都会打歌。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33.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7年,年仅16岁的闭学军(左二)参加了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年49岁的闭学军从小就喜欢打歌,年轻时就跟随父亲闭正成和民间艺人闭凤宗学习彝族打歌和大刀舞等技艺,是舞大刀的好手,打歌场上的歌头,15岁就进入了巍山县民族文艺工作队担任过合同制演员,16岁就参加了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邻村凹家上村的闭竹花,也是自幼就喜欢打歌,闭学军和她因为年龄相近,说话又特别合得来,经常在一起打歌唱调,分享打歌技巧心得,自然而然地,两人走到了一起。1990年,以打歌为媒,两人结为夫妻。平日里,俩人男耕女织,和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遇上各种节庆活动,俩人又摇身一变,以“夫妻档”方式同台演出,立刻成为了舞台上的明星。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30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闭学军和闭竹花的子女都已成婚,还有了一对孙子孙女,父母亲身体也好,全家8口人四代同堂和睦共处,闭学军和闭竹花夫妇也成为当地群众津津乐道的模范夫妻。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44.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闭学军、闭竹花一家合影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闭学军刚抬出大刀,他小孙子也抬着把大刀跟着爷爷舞了起来,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他的小孙子,叫闭铄,今年才三岁多。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刀舞对舞者的体力和灵巧度要求较高,学习大刀舞,一定要先会打歌,结合彝族打歌的步伐,才能耍出刀路。” 闭学军介绍说,巍山东山小三家彝族打歌历史悠久,由于村庄相对闭塞,这里保持了民族民间传统歌、舞、乐三者结合的民族艺术完美形式,在平日的打歌场上,他主要是舞大刀。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555.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耳濡目染的缘固,闭学军和闭竹花三岁多的小孙子舞起大刀来也有模有样。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小三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自来水、太阳能……城里有的东西村里也是一应俱全。闭学军闭竹花夫妻俩打歌的舞台也从田间地头扩大到了各种歌会、演出比赛:2009年,他们夫妻俩编排的东山彝族打歌节目《校园踏歌声》作为大仓中学的参赛节目,参加了云南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二等奖;2011年夫妻俩参加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节”演出,荣获优秀奖,同年组织打歌队参加了“第二届巍山彝族打歌比赛”,荣获二等奖;2016年,参加大理州第14届“佳利·彩云南现杯”洱海歌手大奖赛,夫妇俩参演的节目《醉新娘》,荣获原生态组金奖。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66.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0年6月12日,闭学军、闭竹花在巍山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彝族打歌骨干队伍培训启动仪式上表演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闭学军夫妇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巍山音韵》的节目录制,演唱的《东山情歌》《开天辟地》及彝族打歌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777.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闭学军夫妇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巍山音韵》的节目录制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非遗,深山建起了彝族打歌传习所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已年近八旬了,但闭凤宗和闭正林每天晚饭后都到小三家打歌传习所打歌唱调,演奏民间乐器。“唱唱跳跳,感觉人都年轻了不少。”现年79岁的闭凤宗说。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从巍山县文化馆了解到,近年来巍山县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抓住被列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机遇,逐步建立遍布各乡镇的多个非遗项目传习所,小三家村也建立了彝族打歌传习所。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888.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县文化馆负责人到打歌传习所指导工作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传习所,彝家火坑床边,挂满了各种彝族民间器乐及日常用具展品,还有传统的东山彝族剌绣和服饰。“这些剌绣鞋帽都是我亲手绣的。” 闭竹花说,除了打歌,她还特别喜欢剌绣。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2年,闭学军被评为了巍山彝族打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闭竹花也被评为了巍山彝族打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夫妻俩积极担负起彝族打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经常义务到小三家小学传授东山彝族打歌技艺,组织了学生打歌队,配合县里的文化部门在传习所组织《刀舞彝韵》等各种类型的培训,先后培训学生和村民2200多人(次)。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习所充分发挥传习所特色优势,在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及项目保护单位支持下开展非遗研学体验、非遗+旅游等活动,成为了外地文化专家学者及普通游客了解巍山彝族传统文化的“打卡地”,近两年先后接待过新加坡留华学生、云南民族大学学生等各种团队190多人(次)。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999.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闭学军在火炕床上调试自己的芦笙,闭竹花在一旁剌绣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a0.jpg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月17日,闭学军、闭竹花和巍山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到小三家小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年,闭学军还申报了彝族打歌的州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只要谁愿意学,我都愿意教,要将彝族打歌这一民间瑰宝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闭学军说。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是关键。巍山县文化馆馆长李涛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宣传力度的加大,巍山民间艺人申报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性越来高,也出现了许多非遗传承的“夫妻档”、“父子档”,如今全县110名国家、省、州、县四级传承人中,像闭学军、闭竹花这样的“夫妻档”就有5对。xK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大理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