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彝诗动态

吉狄马加:“青海永远是我的精神故乡”

作者:桂杰 发布时间:2016-05-25 原出处:《中国青年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原标题:吉狄马加:“青海永远是我的精神故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05月12日06版)
 
  提到吉狄马加,有的人首先会想到诗歌,这是一位诗人的名字;提到吉狄马加,有的人会想到彝族人,他是四川凉山彝族人的骄傲;提到吉狄马加,有的人会想到青海,在那里,他留下了青海国际诗歌节,留下无数美好壮丽的诗篇,更在青海大地上留下9年的身影。
 
  2006年,吉狄马加调任青海,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他去青海的第二年,在他的推动下,青海推出“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这个诗歌节以“人与自然,和谐世界”为主题,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吸引了几千名世界各地的诗人。
 
  吉狄马加曾说过,“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创意具有更加宽广的背景,立足于更加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思考。”过去的很长时间,他曾为中国没有一个面向世界的诗歌节遗憾过,创办一个具有世界地位和国际品质的现代诗歌节一直是他的梦想。
 
  “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博大深厚,人民心灵美好纯净,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魅力所在。”参加过诗歌节的阿根廷诗人罗伯特·阿利法诺曾感慨道。波兰国家作协主席、著名诗人马雷克·瓦夫凯维奇也评价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东方的一个创举。”
 
  吉狄马加忘不了两首长诗背后的故事。
 
  第一首长诗是《嘉那嘛呢石上的星空》,那是2010年玉树地震后写成的。吉狄马加说,到青海这9年,总有朋友问他在那里最大的收获和启发是什么?吉狄马加说,到了青海才发现,它的多民族文化形成的多元共生的现象,以及这种文化滋生出来的创造力和活力。比如,青海民歌花儿,西部的人都会唱,新疆、甘肃都有人唱,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都唱,唱的时候又把各自的音乐元素带入进来。青海的花儿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某种意义上就是诗。“爬上高山望平川,平川上有一朵牡丹,看起来容易,摘起来难,摘不到心里枉然。”这首花儿是一首爱情歌曲,像欧洲印象派的诗歌,里面有爬、望、看、摘等各种动作,反映出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的诗兴,他们擅长通过诗歌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在青海工作时,吉狄马加在民族专家支持下促成了《花儿大词典》的出版,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后,吉狄马加作为时任省委宣传部长第一时间赶赴玉树。他说,玉树震后对外全部开放,欢迎全世界所有媒体采访,让整个国际社会见证中国的国家力量。
 
  地震发生一个月后,有一天晚上,吉狄马加独自走到玉树的嘉那嘛呢石堆前。“当天晚上嘉那嘛呢石堆的天空上群星灿烂,眼前的白塔似乎在渐渐上升,群山变得透明起来,牦牛都变得像水晶一样,我当时就想写一首长诗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当晚,吉狄马加加快脚步回到帐篷里面,点亮灯光,一口气写了两个小时才睡,第二天凌晨4点起床,又一口气写了3个小时,就这样,长诗《嘉那嘛呢石上的星空》诞生了。
 
  “石头,石头,石头/那神秘的气息都来自于石头/它的光亮在黑暗的心房/它是六字真言的羽衣/它用石头的形式/承载着另一种形式/每一块石头都在沉落/仿佛置身于时间的海/它的回忆如同智者的归宿/始终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滑行……”
 
  《嘉那嘛呢石上的星空》发表后,引起了很大震动,截至目前共有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了这首诗歌。他说:“诗歌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真正要做到感人,那样的诗歌一定是来源于生活,并且经过你的灵魂过滤的,否则很难打动别人。”这首诗发表之后,很多藏族同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外国友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也很高。“两者相比较,我更看重我献给的这个民族——藏族同胞对于这首诗的认可。”吉狄马加说。
 
  吉狄马加在青海期间收获的第二首长诗是《我,雪豹……》,那是献给致力于保护雪豹的美国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的作品。乔治·夏勒今年已经83岁了,他每年在青藏高原生活两到三个月,这位老人对于全人类的动物保护作出过杰出贡献,包括参与了我国大熊猫的保护。“我对他很崇拜,到了青海与他有过很多接触,他让我认识到了雪豹这种神秘的动物”。
 
  雪豹究竟有多少?全世界的动物学家几乎都说不出详细的数字,乔治·夏勒说估计有1万多只。全世界雪豹聚集最多的地区就是青藏高原,青海境内约有5000到6000只雪豹。雪豹的神秘性在于它生活在海拔四五千米以上,平时在乱石丛里潜伏着,人们很难看见它们。它们的生存能力强,几乎是唯一的可以在绝壁上舞动的动物,可以在90度绝壁上翻飞跳跃。说起雪豹,吉狄马加滔滔不绝,熟悉和热爱的程度仿佛是在说自己的兄弟姐妹。
 
  他说,受到乔治·夏勒的召唤和启迪,他对雪豹开始迷恋。“尽管政府加强了保护,但每年依然会有十几二十只雪豹被人类射杀,自然界的生物链不断被打破,最后会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关注所有动物生命存在的权利,遵从动物植物的多样性。”吉狄马加说:“没错,我2014年发表的长诗《我,雪豹……》就是献给乔治·夏勒的,表达我们对一个伟大动物学家的致敬,也想以此唤醒更多人热爱我们的自然,热爱地球上不同的生命形态存在形式。”
 
  “流星划过的时候/我的身体,在瞬间/被光明烛照,我的皮毛/燃烧如白雪的火焰/我的影子,闪动成光的箭矢/犹如一条银色的鱼/消失在黑暗的苍穹/我是雪山真正的儿子……”
 
  2015年,吉狄马加调到北京工作,但是,他的心已经和青海的土地分不开了。
 
  吉狄马加说:“我相信这样一个信仰:生命经历决定诗人的心路历程和价值体系,一个诗人的生命观来源于他的人生经历。到青海工作9年,对我后来的创作,包括我对生命的理解,都有很大影响,青海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故乡。”对他来说,青海是未来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今后的作品都会强调对生命的关注以及对所有生命存在权利的关注,这也是一个诗人应该有的使命意识。
 
  他说,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民族工作做好,特别是把西部的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好,各级政府和领导都责任重大。“特别是作为我这样有作家和官员双重身份的人,更应该承担双重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吉狄马加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