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苑动态

2019年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公布 首部彝族女性母语长篇小说《司达蕃兮》榜上有名

作者:吉潘木乃 发布时间:2019-06-07 原出处:彝族音乐汇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2019年5月17日,中国作家网发布消息,对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进行了公布,四川省作家协会报送的凉山彝族作家邱蓉(吉格喜珍)的母语长篇小说《司达蕃兮》成功入选,将由中国作家协会扶持出版。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悉,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办公室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推荐选题收到146项,经过专家论证和书记处审核,确定扶持项目56项。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母语文学写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四十多年来一直呈现老中青三代作家齐头并进的趋势,母语作者以《民族》杂志彝文版、《凉山文学》彝文版、《凉山日报》彝文版副刊作为写作平台,呈现出多样而丰富的写作态势。作为女性,邱蓉是彝族女作家杨阿洛之后又一位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一代母语小说作家,之前,她分别在《民族》彝文版2期、《凉山文学》彝文版4期发表了短篇小说《守盼》和《子查毕摩》。其中,《守盼》讲述了一位彝族妇女在社会转型中不畏生活的艰辛,在丈夫背叛婚姻失败的情况下,走出大山,在故乡小城里找到立足之地,谱写了彝族女性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伟大精神。《子查毕摩》写了一位身世不凡的彝族毕摩,在经历生活中各种苦难与目光后,最终成长为一代著名的毕摩的故事,凸现了人类在自我完善、修炼的过程中必定遭遇许多磨难与选择的共有性。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司达蕃兮》作为第一部彝族女性母语长篇小说,创作时间历时三年,书写五个彝族女人的爱恨交织,她们与男人较量,与命运抗衡。其中,阿彼,美得像一枚月亮,说话像风一样快,她从来不知道,命运的改变与自己的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爱上一个男人,男人是自己的堂姐夫,与男人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我”。后来堂堂正正嫁给了一个可以嫁的男人,生了个儿子,也许是命运注定,阿彼被离婚了,儿子被领走了。后来嫁给了一个平穷的毕摩,毕摩一直想生个儿子,阿彼生不出儿子。毕摩外出做法事时带回一个弱智女人,生活把一个毕摩磨练成了一个疯子。倮伊,是“我”的姑姑,是个强悍的女人,心却是柔的。一生为男人活着,也把生命献给了男人,倮伊连续生了六个女儿,当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时,强迫丈夫与自己同房,她如愿生了个儿子,最后却与儿子跳进河里,悲壮地结束生命。韦萝,是“我”,一个爱美的女人,向往爱情,追求爱情,却为爱情落魄的女人……。娇蕨,是一个自卑的女人,不给世界说过多余的话,也不曾勇敢面对世界,卑微地活着,卑微地死去。腊姨,是一个长相普通、智力普通的女人,前半生迷迷糊糊地丢失了自己,后半生清醒地找到了自己。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品中的五个女人,有的成了尘埃,有的苟且地活着,活着活着,希望的太阳升起来了。脱贫攻坚来了,她们胜利地活出了自我,成了新时代的主人。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因性别差异产生对女性的歧视,例如彝族婚嫁中唱给出嫁女儿的民间叙事诗《阿嫫尼惹》,无疑教导女性遵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观念。这样的民俗文化被邱蓉潜移默化地吸收着,同时另一种新文化——现代文化意识让邱蓉明白女性要争取平等、独立与自由。邱蓉通过作品《司达蕃兮》,讲述了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彝族女性应该如何改变旧面貌,创建新的社会人生范式的主题。作为一名彝族女性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理性地倾情所感与所悟,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沉思与叩解古老民族的文化密码和文学灵魂。可以这样说,《司达蕃兮》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为彝族母语文学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期待与希望。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邱蓉,女,彝族,彝族名字吉格喜珍,新一代母语作家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彝语频道主持人,栏目制片人、编导;曾主持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四川卫视庆祝民族地区发展成果《五彩华章》大型文艺表演;凉山州火把节文艺表演、选美;彝族年晚会等数十场文艺晚会等。有作品发表在《民族》《凉山文学》等,有诗歌作品收录在《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选》《彝诗鉴》《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等,现为凉山州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凉山州玛牧协会副会长。A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