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节庆纪实

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凉山展现多姿多彩文化

作者:杨 庆 发布时间:2013-07-25 原出处:彝族人网 凉山非遗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凉山作为四川省文化资源大州,非遗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6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两项非遗项目数量合计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凉山还拥有1项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本届非遗节凉山选取彝族文化、傈僳族文化、摩梭人文化参加展演。为充分展示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魅力,全力以赴备战本届非遗节,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专门发文组建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凉山州筹备委员会”。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施遐任筹委会主任,喜德县、德昌县、盐源县相关部门领导、书记、宣传部长参加筹备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凉山州非遗项目于6月15日精彩亮相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通过开幕式广场文艺演出、凉山主题日演出、活态展演及展馆博览等3大主题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凉山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并崭获殊荣,获得“太阳神鸟”特别奖、“太阳神鸟”最佳表演奖三个(铠甲舞、嘎且且撒勒舞和凉山州文化主题日演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靖平亲自给凉山州颁奖。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幕式广场文艺演出

  15日上午,名为《传承与梦想》的开幕式广场文艺演出在世纪舞广场拉开帷幕,由1000多位演员组成的20多支来自国内外的演出队伍共同参演。凉山州德昌傈僳族60人的“嘎且且撒勒舞”和喜德县80人的“彝族漆器铠甲舞”参演其中。这两个节目特邀了省文化馆包芳老师做编导,将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融入到舞蹈艺术中,让观众如赴一场丰盈的艺术盛宴。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嘎且且撒勒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多次参加州庆、国际火把节开幕式等大型文艺表演,赢得了不俗的演出成绩。此次亮相非遗节开幕式,意在把“嘎且且撒勒舞”从凉山推向国际大舞台。“嘎且且撒勒舞”傈僳语意为来跳美好的舞蹈。相传是由72种曲调组成的72种舞蹈。每逢祭庆典礼、红白喜事、过节、庆贺丰收和战争、祈祷神灵,或男女青年相聚,都跳嘎且且撒勒舞,充分展示了傈僳族热爱生活的种种场景,包含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欢乐,男女间美好的爱情和战争胜利的狂欢等。“嘎且且撒勒舞”以群体性的群众表演为表现形式,参加跳舞的少则几十上百人,多则千人以上,而舞蹈动作则以操练式、模拟式为表现,原始舞蹈特征显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德县是凉山州漆器之乡,“彝族漆器及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前三届国际非遗节中,漆器的展演只停留在了手工艺品的层面,而漆器艺术中最具感染力的铠甲却鲜为人知。铠甲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汇聚了彝族漆器纹饰的特点和精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彝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品。为表现彝族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漆器铠甲舞”首次以舞蹈的形式来展示“彝族漆器及髹饰技艺”。铠甲的漆艺保持了彝族漆器传统的黑、红、黄三种典型色彩。在彝族的观念中,黑象征黑土,庄重、肃穆、沉静、高贵、威严、沉默;红象征火,给人以坚定、炽热,使人充满活力、幸福、快乐感;黄象征阳光,万物生存之源,人类生活之本,给人以光明和幸福之感。随着社会发展,铠甲的社会功能消失,铠甲制作工艺已濒于失传,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成为文物的铠甲。“漆器铠甲舞”的道具制作遵循了传统工艺和色彩搭配,让人们在现实中不仅能感受铠甲的古老隽永之美同时也能领略彝族传统艺术的震撼魅力。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主题日演出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日,盐源县的“摩梭•美丽家园” 参加凉山主题日演出。摩梭人,是迄今中国惟一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族群,世居在风光秀丽的泸沽湖畔。2012年6月,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盐源县泸沽湖镇摩梭古村落调研摩梭文化保护情况时提出要将泸沽湖畔条件最好的地方用来建设摩梭人家园。为切实落实这一理念,不仅要建设美丽的村寨,更要打造美丽的摩梭文化世界。凉山主题日上,通过舞台艺术形式,向省委政府、中宣部和文化部汇报摩梭家园的建设成果和泸沽湖旅游经济的跨越发展过程。“摩梭•美丽家园”是在大型摩梭风情歌舞集《心中的泸沽湖》基础上精编而成,讲述了摩梭人古老的传说和独特的民风,内容有情景表演摩梭男女群舞跳甲搓、走婚、情歌对唱等,民俗表演转山转海、成丁礼等,将泸沽湖的美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态展演及展馆博览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前三届非遗节博览会展馆展览有很大的不同,本届非遗节博览会更加凸显“生产性保护”这一主题,凉山展览馆放弃过去按民俗节日、手工制品、绘画艺术分类来布置展馆的方案,而从以下三大类全方位展现了凉山非遗生态文化: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成果展。四川省彝族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四川省首批通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凉山展览馆内专门搭建了一个舞台,组织70余人给游客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彝族服饰展演。服饰来自彝族义诺、什乍、阿都三大语区。不仅有现代装,还有来自昭觉服饰研究中心珍藏的古彝装。贵族(土司)服、新娘装、毕摩装、武士装不同类别的款式让人目不暇接、惊叹连连。通过毕摩仪式、婚姻、火把节三个篇章舞台展演展示的形式,让观众欣赏美丽彝族服饰的同时了解凉山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生产性保护项目工艺流程展示。组织了21名传承人参加展演活动,包括彝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传统刺绣、传剪花、贴花、缝制、毛纺织)现场展示、彝族银饰传统手工技艺现场展演、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展演等。活态展示了各个手工生产项目几十道生产工序,观众们不仅可以现场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过程,还可以购买到这些浸润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静态陈列。凉山展馆在所有展馆中阵容最大、项目最丰富。在以红、黑、黄彝族三原色为基调的凉山展览馆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示了凉山独具魅力的非遗空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形成八百里凉山人与自然相谐相生,多元文化彼此辉映的文化意境。此次馆内还增加了历届非遗节领导关怀图片展,充分展示了各级领导对于凉山非遗工作的肯定与支持。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月15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省长魏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靖平的陪同下视察了凉山馆并给予高度评价。16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及省委、省政府部分领导在凉山州政府副州长施遐陪同下参观视察凉山馆。王东明书记与彝族漆器国家级传承人吉伍巫且和彝族银饰国家级传承人勒古沙日亲切交谈并详细询问了制作工序、生产时间和市场价格,对凉山馆内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赞不绝口,并对凉山州政府及州非遗中心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参观结束后,王东明书记还责成省委宣传部组织记者团于16日下午对凉山州展馆进行了专题报道。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日晚,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颁奖暨闭幕晚会在西南剧院举行。凉山州受到本届非遗节组委会的表彰,共获得4个“太阳神鸟”奖。其中凉山州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获得“太阳神鸟”特别奖,德昌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蹈、喜德彝族铠甲舞蹈和凉山州主题日演出获得“太阳神鸟”最佳表演奖。“太阳神鸟奖”从2007年首届非遗节开始设立,主要根据参演参展单位项目的保护工作、组织参展工作、抢救保护工作及现场展示的色彩、参与性的特点,对参演参展单位进行评选和奖励。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非遗节开幕式致辞中说道:“通过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把不同的民族和种族融合在一起,从中可以认识和评估不同文化间的特性,并了解和尊重这种文化间的差异。举办成都国际非遗节,更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的包容度和文化的包容性!”多彩的非遗节,给美丽凉山搭建了走向世界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凉山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