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苏呷此聪:简述彝族“尼木”

作者:苏呷此聪 发布时间:2019-01-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尼毕,是彝族以祖先需要为核心的自然和鬼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中主要围绕祖先崇拜进行的拜祭仪式总称。在彝语北部方言阿都土语中,“尼”是相对于外族而言的自我称呼,在这种称呼里体现着与平常称谓相区别的“自我意识”。在对族群总体的称谓当中,似乎能够表达一种共同的祖源回忆,这种回忆也是共同的,而在平常像“阿都”这种自我称谓中则表现得相对狭隘,这个词汇仅仅表示着一个相对地域部落的自我认同和相较于其他同族部落而言的族内身份区分。因此,对于彝区相对普遍的毕摩信仰而言,“尼”就成各个地方的共同自我意识的概念表达,这种意识具有极远的追述意味,从这一代追回远古的共同祖宗阿普居木一代一代地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追忆过去。基于这种共同祖先的信仰产生了祭拜祖灵的活动,通过祭拜祖先来增强族群意识,特别是族群之内的家族意识,这种族群意识延伸上的家族文化正是彝族文化当中最为核心的一个方面。另外,“毕”直接从“毕摩”称谓而来;“毕”彝语有“读”、“念”、“诵”之意,是毕摩在做各种“救治”和“祈福”等宗教活动中,以说唱或手捧经书或背诵的方式诵读经文来使仪式得以成效的行为,这种活动的好与坏,也就是它的成效程度,大部分取决于毕摩所把握的各种经书的丰富程度。当然,毕摩在这里是具有世传性质的,而且在各种相同性质的仪式中,也配合着各种“牺牲”祭祀来辅佐仪式效果。故此“尼毕”简单地概括翻译过来就是:基于共同的祖先信仰而对之做出的相应宗教活动仪式,这种活动仪式彝语简称为“尼木”。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3.jpg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尼木的历史源头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对自然具有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和他们所居住的地域环境有很大关系的。一方面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拥有过相对较为封闭稳定的山谷社群,所以他们对山川以及各种生物打着交道时因为历史阶段的生产力而产生对自然的崇拜。这种崇拜几乎是万物有灵的,尽管彝族的这种有灵观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但从人类共同的文明发展史看来,它也有与许多古老的有灵观念相似的地方;另一方面来讲,彝族在历史上因为战争等原因有过漫长而著名的迁徙:从公认的兹兹普乌出发,往各个地方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和加强了对祖先的信仰。因为他们在迁移时,自然会需要联系到各种部落来重新开始一个地方的生活,他们的这种合作基础就是把自己的祖先抬出来,让别人明白以前的时候,大家似乎来自于同一个部落那里。另外,彝族人在对死后是否有一个不同于此世的生命形态代替了此世的这个肉体的认知中,他们肯定了这个命题;而且他们认为死后不仅仅有一个彼世的生命形态出现,还会多个灵魂——他们相信一个灵魂成为了飞鸟,一些则成为植物,还有一个会回到家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多魂观念是模糊的,有时候人们会认为死去的亲人会变成动物植物,甚至妖魔鬼怪,有时候则认为死去的亲人会回到祖灵之地(叫什母恩哈的地方),但是总地来说,这种多魂观并没有影响超度那个比较“永恒”的灵魂。这里的永恒是因为这个灵魂会回到祖先那里,而那些变成各种动物植物的那些灵魂则有可能再度死亡。而那个要回到祖先那里的灵是否能够顺利达到那里而不至于落到鬼界则要看子孙怎么为这个死去的人“尼木”了。尽管有时候也取决于死者在世时的族群社会品德等因素,然而“尼木”才是决定性因素。另外,相传彝族的远古祖宗“普伙三兄弟”为了财富、奴隶、土地等方面的继承权而争夺拥有决定权的母亲。最终他们的母亲死时,他们把母亲天葬,分别砍了一截身子也表示着各自拥有一截继承权。后来毕摩的祖师你比实楚和提比则木建议他们超度母亲,把这位母亲的灵魂送归祖先那里,于是,召集各大毕摩在土尔山上进行了九天九夜的热烈讨论。但是如果根据你比实楚、提比则木和长子阿凸、次子阿赀的方式,则需要:“杉木和麋鹿股骨来占卜,用鹰的骨头做占卜,用金银材料来搭祭棚,鹿子来做祭祀品,野鸡来做祭祀品”。这些要求就算这一代人能够勉强满足也不能确定下一代人能够完成,因此,他们采用尼阿迪毕惹和小儿子吉咪的建议(吉咪即彝族先祖)用“绵羊股骨和家鸡股骨做占卜,杉树柏树来搭祭棚,小猪和小鸡做祭祀品”来进行超度送灵。从此以后,毕摩和卓卓(普通百姓)都延用了这种相对符合条件的方法做“尼木”。不难看出,连这种渊源说法也和彝族历史上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尼木的用物和角色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用物上,大致符合渊源传说同样,当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杂的用物目类;另外在毕摩的分类上也做了一些具体分类。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祭师毕摩”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是负责尼木仪式的专职人员,由于在尼木仪式中对送魂和祈福的特殊要求,对做尼木毕摩的要求也就有别于一般“还咒”等平时比较简单的仪式,它要求毕摩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比较高贵世传毕氏,比如扬古树布家的后代,还有阿尔吉克惹世、帝雷比曲这些家族的毕摩会是首选。另外在身体和品德方面也有严格规制:身体残缺不全,品行不端正的毕摩——彝语称“毕克阿喝”大概意思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不好”,这种毕一般不会被选为尼木的毕摩,除非在万不得已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日毕”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毕摩是专职“凶恶”性质的尼木仪式,但他们的作用仅仅是为“凶死者(非正常死亡)”除去恶业。送魂还得依赖“乃毕”毕摩进行。日毕在平时各种仪式中也比较擅长诅咒,符咒等带有暴力性质的仪式,所以在彝族社会当中他们的定位比较“害怕”。大家不是很尊敬这种毕摩,但是他们的毕报酬因为特殊原因而比“乃毕”高许多。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各个地方因为风俗上有着细微的差异而会有不同的用物和角色。例如:由死者舅父家提供的白色公鸡和一定量的粮食,为的是接种繁衍后代;还有在尼木仪式当中起主导作用的“毕紫”和起主导作用的主人家“色紫”;还有泡水酒,牺牲品以及各种各样的草料和神枝材料——彝语称“古”等。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尼木的规则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型的尼木仪式有持续到九天的,请几位甚至超十位毕摩进行的。现在一般在三天左右。在凉山彝族区有句谚语:“圣扎重超度、阿都炫葬礼”。阿都土语区只限于布拖、普格、会东、会理、宁南、德昌和金阳的一部分,其他凉山彝区均属圣扎土语区,尼木要相对隆重一些。尼木一般情况下在火葬后一年进行,选择在彝族年过后农历冬至前后的一个吉日举行。过去在那些比较强大的家族里,一场尼木有持续二十一天的情况。整个仪式活动由数十种复杂的仪程构成。在一些家族里,仪式的规模由所超度的灵牌数量决定,这种家族有时候同时进行几对父母的送灵仪式,这时往往需要繁杂的程序。一些家族如果是送相隔几代的祖先一般是奇数,即一代或三代为宜,就会涉及到各种亲缘关系的家族人员,所参加人员有时候会超过百人。而且整个程序非常繁杂。但这里笔者只简述现在普遍的现象,也就是三天左右。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择吉日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尼木还没有开始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去历法师或者毕摩那里算好吉日,占好卜;约请被自己家看中的毕摩,持灵人以及牲畜等;告知姻亲家庭,提醒子女要做好准备;准备好酒水糖果以及厨具等。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尼木仪式上毕摩用物则请教毕摩或者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一寻找备用。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接毕摩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木开始的第一天上午,通知各种亲人朋友到主持人家来,并安心等待毕摩到来。下午则在门口迎接毕摩——这个迎接过程中,主人家则备好酒水,以及应该有的毕资“卡巴”真诚献上,接受祝福。毕摩对主人诵唱了他来的路上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经过山谷,草原,森林,河流,悬崖,遇见各种各样的洪水猛兽,差一点就经不住困难而回去,但是他为了给主人家送来幸福安康,万事如意而风雨无阻,以坚强不屈的毅力克服困难,终于来到了主人家门口,现在他给主人家祝福。晚上就开始咒鬼,把各种各样的邪恶东西赶出主人家,准备打扫屋子,以干净的环境把灵牌接下来。这个仪式类似于平时的还咒仪式,另外它也有一层“升起烟火告知祖灵”的意义。另外咒鬼仪式也分凶死和平常死亡两种情况根据情况进行。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除凶业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鸡叫的时候就早早起床,把祖灵从内侧屋脊卸下来,表示此刻要把它叫醒,准备为他除污洗身。如果是凶死的灵牌,依然需要两种职性的毕摩同时按照各自的规程进行。凶职毕摩在做好灵桩后就交给吉职毕摩按照正常仪程进行超度。在此看来,凶业需要在还没有跨过那座通往祖灵之地的桥梁时候就需要除去,要不然就算是吉职毕摩也无法帮助他的灵魂顺利进入祖界。这种凶业观念在彝族社会当中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人的生活带来捆缚,另外这种道德框架是基于族群内部的,它对族外的限制作用几乎为零。比如,一个人要是偷了外族的东西,没有人会说他欠凶业;中午毕摩在为祖灵念完一些仪式经后,就开始为灵牌重新钻槽房,扫除旧灵片上的灰烬;杀引路猪;迎接姻亲各方并且邀请他们来领圣饭,最后一道程序是剪刀纸巾。这时儿女各方各自赶着自己要送给父母的公羊到场报到。各种祭祀品一般按照儿子和女儿共同平摊原则进行,但儿子需要承担晏请等大部分礼物风配和毕摩报酬的费用。在第二天的下午就进行转祭棚仪式(彝语称“火久”,大概意思是围绕着转三圈);给祖灵祭祀刀、枪、矛等兵器;然后止住大家哭泣。再分别生的人和死者,此时要给祖灵喝睡酒,预示着此日仪程完结,大家该休息一下了。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超度祖灵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天再次唤醒祖灵,为它诵经超度,然后招待它各种食物,为子孙祈福,在下午拆下祭棚预示着超度完毕,只要选择一些人员把新祖灵牌背上,送回高山的悬崖洞穴里就完成了此仪式过程。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尼木的主要仪式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咒鬼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称“尼此斯”,此仪式为的是,去除死者在此世所遇见的各种恶事和冤家对他的诅咒所欠下的鬼业,因为在彝族对鬼神的信仰观念来看,死后的那个生命依然会被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和邪恶之物所打扰,因此需要为之做去除这种恶业。这种洁净仪式要在各种仪式之前进行,要把在此世所欠的业都归还给此世,灵魂才拥有进入祖灵之地的完全资格。很显然那个高在的地方是具有超世俗韵味的,至少在广泛的意义上是如此。另外这个分支仪式当中也分许多相对应的小仪程,包括:制作古枝(一般翻译为神枝——实际上“古”的字面意思是那种作为仪式叉枝用的植物名字);做草偶;做毕摩座位;抓来祭祀品烧火放烟、烧石头热清水除污秽祭祖灵等。在此过程中,毕摩会念诵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咒鬼经》如《阿都阿尼》《紫紫尼扎》《禽类债》等。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招魂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死后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存在于特定的空间这种观念下,人们相信如果通过一定合理的条件转换就能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态用一定的灵物表现出来。在彝族的灵魂观当中,这种表现就是招魂,他们通过一定的仪式把灵魂招呼过来,让它附在一些植物做的木片上,以便对它进行对话交流。彝族尼木用竹子充当了这种任务。根据《尼哦特依》的传说之所以选择竹子是因为我们远古祖先与洪水抗争的时候,是因为一根岸上的竹子而得以顺利上岸。那片让灵魂附上的竹片叫“玛堵”,实际上也是“竹骨”的意思。在选择玛堵的规定上比较严肃,要在咒鬼仪式的次日鸡叫时分就背着粮食酒和燕麦粉到干净的地方去寻找,不能有动物的粪便在那里或者在它的附近。寻找到玛堵后带到死者们的火葬场,在那里向内绕七转并且念咒语,让灵魂得知人们将它招唤过去。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制灵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灵魂附上竹子后,毕摩用花白黑三支不同的古树枝扫除灵竹上的污渍,之后做灵房。灵片被夹入削得像人形的短古枝头部裂口处,然后用麻线捆好。男人和女人要留不一样发型,男人留有天菩萨。这里提一下的是那种不是父母双方都去世而只是需要做招魂和去污仪式的小尼木(称措合)在还没有送走灵片(玛堵)之前将灵片挂在最小儿子家最重要之位置,即内侧屋脊边,是基于相传远古氏族“尼里、古俄、圣圣”三族敷衍玛堵不放在屋内重要位置,因此,他们均在十代以内就断子绝孙,后来”秋补“氏族重视玛堵才得以繁衍生息,现在我们都是”秋补”的后代。在各种仪式活动和节日中对玛堵进行祭祀,愿其保佑子孙幸福安康,万事如意,繁茂生气。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祭祀灵牌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尼木仪式中,每一次把灵片从原来位置取下来都需要给它做仪式——彝语称“尼荣”,意思大概是“把灵片摘下来,给它洗净”。在取下灵牌仪式中,死者子女为之献上酒、香肠、腊肉、鸡蛋等祭品。灵房也跟现实中的彝族建筑物一样,按照相同原则分为上层和下层。这是对阴界的现实描摹。人们往往会认为在另一个世界中也会拥有此世类似的生活,只不过在那里有可能会不仅比较稳定一些,大家都能不经过战乱和迁徙带来的苦难。在彝族的观念里,没有什么是不死的,只有天看起来不会变老。这些观念都体现在尼木仪式中,包括毕摩念诵的经文中。另外给灵献祭品时,也遵循兄、弟、姐、妹和主人、姻亲的先后原则,这是一种古老的等级尊卑思维——兄先弟后,男先女后,主先亲后。毕摩在此过程中,捧一碗水祝福——“宇宙间水最为高贵,把水给你喝,你的骨头和肉体都喜欢吃点儿水,你的脏腑都需要水来维护活力,你的身体是用水做成的呢!‘他念完了祝福语就会把水喷到灵牌上。祭烟祭酒也同样按照经书念祝福语并且按照各种方法把烟和酒祭上。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献饭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给灵饮食彝语叫“成者”,大概意思是给饭菜。这个仪式在祭棚下进行,而且是在白毡房下进行。这个过程极为重要,一般来说,不同等级的氏族用不同的祭祀品——兹莫(土司)用牛、诺火(黑彝)有的用牛,不是富裕的那种落魄的诺火用羊;吉火(白彝)则一般用羊。这个过程中毕摩用说唱的方式,念诵经文,像是《荞麦源》《羊源》《牛源》《稻谷源》《鸡源》的祭祀品的源头和他们的性质。这种过程中会体现子女为了给神灵找来这种高贵的祭祀品而不谓困难,找遍了所有亲戚朋友那里,还走遍了东西南北。毕摩详述生死的观念,说每一种东西都会不可避免一死,生的意义在于如何在生的时候为子女造下了美业,死者会因此而无怨无悔。说祖灵在此世拥有强大的劳动力和生殖力,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土地财富和子孙,在一定年龄后不可避免地死去了,而他的子女曾经为了让他的病辛辛苦苦地找过了很多药物,用动物做毕摩苏尼,但是他的祖先想要他回去,最终无奈地死去;现在也为了让他安宁地回归祖先那里,为他找到各种各样祭祀品来送他,让他在彼世也过得不那么寒酸。愿他会保佑子孙后代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像地下的小石子一样不计其数。这种活动仪式中所有亲人的观念是:有献就会有报酬。子孙应该大大方方地把自己力所能及的牺牲品祭献给祖灵,祖灵就会保佑他们的眼睛像太阳一样金光闪闪,生命如石头一样僵硬。这个仪式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告知死者,要区分死者和活着的人之间的差距、界限,告知死者安安心心地回到祖灵那里。这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像这里是活人生活的地方。而且他们应该尽其所能保佑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幸福安康,万事如意。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洗净灵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看来,活着的时候,每一个人就和每一个意外一样,谁也不能免去要犯错误。大家都会遇见邪恶的事物,欠下孽债,所以在死的时候就有可能会被祖先所抛弃。这样就需要为此世的各种邪业做个了结,让灵魂轻轻松松,干干净净地上路。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推揉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尼木仪式中还有一道基于生殖崇拜的仪程中,将玛堵用白毡包裹并进行推揉(彝语叫尼博),这个过程中毕摩需要念《性交经》,让祖灵完成交媾仪式,以求子孙后代万事不熄,繁衍昌盛,拥有强大的生殖能力。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转祭棚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在发展和迁徙时,与各种部落冲突,以及自己内部的纷争过程中,不得不时刻准备着警惕。所以他们不得不拥有一种勇敢的性格来保护自己的部族和家人不受到外族或相邻部落的侵犯。转祭棚(称火久)的时候祖灵的后代亲人们都拿着枪棒、牵着牛羊向内转三圈、进行嚎叫、做出各种各样备战姿势。他们大声报出自己的家族姓氏,表示自己的家族如雷贯耳。另外在转棚过程中,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问候、善意取笑、互送礼物、问候老人、祝福小孩。在这个仪式的过程中,炸放鞭炮、斗羊、赛马、斗牛、选美等活动;还会由祖灵的女儿方泼发糖果,众人都疯狂地去抢夺,这种糖果预示着吉祥和运气。这个仪式中还进行最为著名的传统辩论活动,克哲论战、述说尼木历史、相互阐述玛牡特依和族群历史等。在尼木仪式中,此环节和为死者送葬的那天场面相当。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攀比和炫耀现象在里面,这种情况自然无可厚非,因为人类性格当中这种东西似乎是具有永恒性质的。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祈福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给祖灵献上祭祀品后,子孙们都来到毕摩面前,领取相应的祝福。毕摩把稻谷,鸡蛋,荞麦等分别送给各方子女,并且念诵经文表示得到祝福。毕摩念《祈福经》——祝福子孙后代幸福安康,五谷丰登,牛羊成群。这个过程中,子孙们不停地回应着毕摩的言词和动作。这也是祖灵对后代的一种承诺,基于这种承诺,人们才得以矢志不渝地相信着祖先们会给自己带来快乐。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送灵归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木的最后目的地是祖灵之界。送灵是毕摩根据《指路经》等各种指引经文诗句配合各种身体语言行动来给灵魂指路,让它能够顺利回归祖先那里,从此过上符合那种条件的彼时生活。这道仪式表示了子孙后代对他们父母的孝敬,也是对其祖先功劳的肯定和怀念。另外通过这种仪式活动来增强族群意识,家族意识。通过尼木,与家族以外的族群区别开了,这是彝族对自己和其他族群区别的直接根据。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祖灵之地,一说是祖先发源的地方“兹兹普乌”,一说“恩目普古”,不同称呼都是指向那个抽象的地方。现世的观念当中,这个地方拥有屋后茂密的森林,可以打猎,门前有种植水稻的田坝,有河流可以发展渔业,老人和小孩的脸上都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总之它是一个非常适合原始部落生活状态的一个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祖灵之地虽然是个非常美丽而和谐的地方,人们却不会因此而觉得这个地方适合活人居住,甚至有时候在另一种方式的描述当中,把这个地方描述成穷乡僻壤,鸟不拉屎的恶劣之地,劝导那些活着的不要向往这个地方,并且珍惜此世的生活。另外,通往这个地方的路途遥远,高山阻隔,洪水猛兽,妖魔鬼怪等阻拦。死者需要许许多多的帮助之后才能回到那里。所以人们需要给他指路、舞蹈送灵、唱诗送灵、祭祀送灵,尼木送灵等复杂的仪式来帮助其顺利通过难关。而尼木送往往已经包括了其他各种送灵仪式,因此也是最有效和最后的送灵仪式。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木仪式作为祖先信仰为核心的彝族文化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包含了彝族的风俗,地理环境,迁徙历史和社会等级,族群分支和周边族群的关系等各种因素。它是彝族人凝聚力的动力,是彝族人精神家园中最为核心的那个部分。它也是人类文明当中的一个瑰宝,应当受到各方面的保护传承和研究。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单位:布拖县烟草工作办公室)
El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